小块头大能量 湖北县域经济强势崛起
强省之基在于强县,兴省之本在于兴县。9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聚焦湖北省“小块头大能量 县域经济强势崛起”的主题。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湖北凯歌高奏的发展历程中,湖北省县域经济也实现了强势崛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整体实力实现了
从“小片天地”到“半壁江山”的历史性跨越
进入新世纪,湖北县域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在2004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之后,2011年、2017年分别跨过1万亿元、2万亿元两大台阶,2018年达到2.37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份额由51.9%跃升至2018年的60.3%,不仅占全省“半壁江山”,更是“五分天下有其三”。
产业质效实现了
从“农业为大”向“四化同步”的历史性跨越
近二十年,县域产业加快向园区集中布局、集约化集群化发展转变。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34.8:32.0:33.2调整为14.3∶49.1∶36.6,工业成为产业主力军;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8年达到1259.6亿元,是2000年的16倍。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向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发展格局实现了
从“星星点缀”向“百舸争流”的历史性跨越
2000年以前全省无一县(市)GDP过百亿元,2001年块头最大的仙桃市GDP刚过百亿。到了2018年,全省县域平均GDP规模达到300.5亿元,其中16个县(市、区)GDP过500亿元,武汉市江夏区、黄陂区和新洲区及仙桃市超过800亿元,5个县(市)入围赛迪发布的“全国百强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全面开花、百舸争流”的竞相发展态势。
社会保障实现了
从“缺衣少粮”向“足量高效”的历史性跨越
从城镇化来看,县域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8年县域城镇化率为51.9%,比2000年提高近27个百分点。
从居民收入来看,县域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395元和15634元,是历史最好水平。县域城乡消费日趋活跃,农村电商发展迅猛,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革。
从公共服务和保障来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全覆盖,义务阶段教育全面普及,公办幼儿园实现乡镇全覆盖。
特别是脱贫攻坚方面,2013—2018年五年时间,我省累计减贫555.6万人、20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2.4%,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湖北省百强县虽然有5个,但在全国百强排位中位次靠后(70名以后),且没有一个GDP过千亿的县市,跟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跟中部省份比优势不明显,面对强县不强这一大短板,湖北将采取以下措施改善此现状:
1
分类指导、激励先进。
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工作考核“指挥棒”的作用,适时调整完善县域经济考核办法,对纳入县域经济考核的79个县市区实行分类考核,分类评价。
2
领导包联、重点先行。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研究建立了省领导对21个高质量发展重点县的挂点联系机制,集中政策资源,实现重点突破。
3
问题导向、跟踪调度。
加强规划引导,适时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总结学习外省强县先进经验,及时掌握各地发展动态和需求,研究分析我省重点县(市、区)优势、短板以及发展困难,为重点县发展“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协调各部门为其提供切实有效的跟踪服务,助力重点县加快发展。
记者:喻敏、郭妍捷
编辑:胡芳华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