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316万人依托产业甩掉“贫困帽”
“我买了20斤牛肉,几十斤大草鱼。”1月25日,恩施市屯堡乡花枝山村村民周学培喜滋滋地晒起了年货。“去年茶叶卖得不错,日子越过越好了!”
周学培有14亩茶园,在恩施花枝山生态农业股份公司的帮助下,以“公司+农户”方式,通过几年发展,现在每年仅茶叶收入就有10万元左右,不仅摘下了“贫困帽”,还迈上了致富路。
“公司做起来,带动百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花枝山公司董事长刘小英自豪地说。
恩施硒茶、随州香菇、潜江龙虾、蕲春蕲艾……每一个湖北农业名品背后,都有成百上千如周学培一样的脱贫故事。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发展产业是关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省委、省政府自始至终明确要求: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不松劲,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至少发展一项或者参与一项产业。
久久为功,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省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产业扶贫已惠及316万贫困人口。”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仅农业产业,全省37个脱贫县已形成54个扶贫主导产业、2060个龙头企业,创建1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85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现全覆盖,初步实现了村有扶贫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目标。
我省大多数贫困村地处偏远,但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只要引导有力,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在各级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一批批特色产业依托当地资源,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成为脱贫的主导产业。据省农业农村厅统计,全省已经创建28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了恩施硒茶、随州香菇等一批名优特“金字”招牌,“三品一标”品牌数达到1021个,因地制宜建成2000多个产地初级加工基地。
湖北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淡水产品、油料、茶叶、水稻、柑橘、生猪、蔬菜、禽蛋、蜂蜜、食用菌、小龙虾等农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优势农业产业集群,打造优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切实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产业脱贫。
全省建立健全“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扶贫帮扶带动机制,推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经营模式,37个脱贫县建立4.3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脱贫村专业合作社实现全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订单、股份、劳务、服务、租赁等方式,与贫困户进行利益联接,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上,探索出“藤上结瓜、入股分红、资产收益”等带贫路径,武汉市“三乡工程”、黄冈市“五位一体”、十堰市“三金增收”和恩施州“121+X”等模式叫响全国。
记者:刘胜
编辑:郭妍捷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