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十)(新课标)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3.语文2018年7月试题仓库  4.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十)(新课标)

语文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出塞行》(其一),被世人奉为名诗绝句,粗通唐诗者皆可背诵。以博学才高著称的杨慎著有《升庵诗话》一书,认为此诗可入神品,神品是诗歌品鉴的最高等级,这是前所未有的高度赞誉,由此开启明代诗家对此诗的热烈关注,前七子之首李攀龙编选《古今诗删》录之,并标举为唐人七绝的第一。

王世贞《艺苑卮言》论曰:李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秦时明月汉时关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妙者,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诗人感叹征人离乡万里不得回还之苦,并通过古今对比侧面婉讽将军无能,自然是明白可解的。所谓不可解,正在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杨慎《升庵诗话》云:“‘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也,人所难解。杨慎虽知此句用意深,却无法说清其中的奥妙,将秦时明月、汉时关分别从字面意思加以解释,穿凿附会,难以服人,李攀龙击节赞赏的便是秦时明月四字,但未能说清缘由,反对者因此不服。

晚明竟陵派领袖钟惺评选《唐诗归》,强烈质疑李攀龙关于七绝第一的评议,诗但求其佳,不必问某首第一也。昔人问《三百篇》何句最佳?及《十九首》何句最佳?盖亦兴到之言,其称某句佳者,各就其意志所感,非以尽全诗也。李于鳞乃于此为唐七绝压卷,固矣哉!无论其品第当否何如?另一方面,又强调龙标七言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见矣,然终亦说不出。所谓说不出”“可思可见,即指意旨丰富、含蓄蕴藉,与王世贞所言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可谓异曲同工。

直到万历时期唐汝询评解《唐诗解》,首次揭示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妙处在于秦与汉,明月与边关交互为文,并非无解、不可解之语。解云:以月属秦,以关属汉者,非月始于秦,关起于汉也。意谓月之临关,秦汉一辙,征人之出,俱无还期,故交互其文,而为可解不可解之语,读者以意逆志,自当了然,非唐诗终无解也。七绝含蓄浑成、风旨深永的诗体特点,亦籍此诗彰显出来。

明人关于秦时明月的争议深刻影响清人的唐诗评选,沈德潜《说诗晬语》云:“‘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秒,……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认同李攀龙的推奖,又吸纳唐汝询互文之说,言其妙处,呈现出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诗学批评态度,这也是中国诗学发展到集大成时期的特点。

关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争议,始终围绕着七绝第一的话题,最后是否第一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诗话和选本的论争中,破除此诗不可解的疑惑,由无解而可解,真正读懂了这首唐诗。由此亦可见,对于唐诗的理解和接受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前人留下的文学经典,仍然在等待有心之人去发掘其中的奥妙。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51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世贞起初不信服李攀龙关于《出塞行》(其一)为唐人七绝第一的观点,一番体悟后才认同。

B.杨慎虽知道“秦时明月”的奥妙,但未解释缘由,因此奉该诗为“神品”难以服人。

C.沈德潜梳理了“秦时明月”的争议,又吸纳唐汝询互文之说,体现了兼容并蓄的诗评态度。

D.历代关于“秦时明月”的争议的意义不在于谁是第一,而是在于解开“不可解”的疑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杨慎“此诗可入神品”和李攀龙的“唐人七绝第一”的观点开篇,引起下文。

B.钟惺引《三百篇》及《十九首》的例子,意在质疑“唐人七绝第一”的观点。

C.论证部分采用并列结构,列举了历代诗评者对“秦时明月的分析和论证。

D.文章采用了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阐述了“秦时明月”的奥妙,很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昌龄的七绝《出塞》(其一),被世人奉为名诗,广为传诵,但千百年来一直争议不断。

B.因为早期没人看出“秦时明月”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所以得出“无解,不可解”之语。

C.清人沈德潜的观点和前人不同,沈德潜对“秦时明月”诗句的评价最准确、最全面,是集大成者。

D.唐人“七绝第一”争议的意义在于如何真正地去读懂一首诗,并进一步发掘前人文学经典的奥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曾几何时,广播电视是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强势媒体,但在全媒体时代,它却遭遇了多种挑战——观众的正在发生转移,广电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正在分散和降低……4K超高清、3D技术、大数据、5G网络等新技术的背后,是全媒体发展格局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引擎作用越发凸显的现状。而对新变化、新要求,广播电视行业积极探索融合创新、转型升级。

2019321日至23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展会以融合引领视界,智慧连接木来为主题,旨在加快促进广电媒休优化升级、更大力度推动智慧广电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视听生活的需求。目前,广播电视领域的媒体融合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缺乏示范模式、引领模式,融合水平还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深度

(摘编自《智慧视听走近了》

材料二

在技术的助推下,人们的正变得丰富多彩。4K超高清、3D技术、5G网络……新技术的涌现和完善,为视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让智慧生活更近了一步。在今年的两会上,新闻中心首次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部长通道首次进行"5G+VR"直播。与此同时,各大媒休充分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广泛运用5G4K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前沿技术手段,让黑科技服务于两会报道。新技术的加持,进一步丰富了融媒体的报道方式和手段,为传递两会盛况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元素。

(摘编自《4K 超高清、3ID技术、5G;网络——-智慧视听带来惊喜》)

材料三

媒体融合、文化融合是近年来广电集团一直在探索的命题。而在广电系统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广电传媒业在发起新一轮转型升级——推进文化、金融融合。金融项目如何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广电传媒如何加速战略转型,是热门探讨和探索的主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吴保安对广电+金融的发展途径和思路举措提出三个认识:一是把握方向导向,把握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二是聚焦广电主业,广电+金融的核心就是金融支持广播电视繁荣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在广电事业产业的拓展、整体实力的壮大、效率效益的提升上,体现在广电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扩大上:三是要稳健开拓创新,希望各个广播电视机构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拥抱金高画促进深化改革、构建新型体制机制,产生独特化学反应。

(摘编自《深化融合发展,传统广电携手金融产业谋划转型升级》

材料四

当前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在质量、效能、服务等方面依然存在短板。张宏森认为,当前应着力完善技术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在加强内容供给、改进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着力改变重发端不重收端、重覆盖不重受众、重播出不重效果的现象,使公共服务有机融入智慧广电的建设进程,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满足群众期待、更加凸显质量效益

广播系统内容上的提高和突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培育过程,而业内人士认为,从技术上推动产业升级,效果会更加明显。技术突破是带动行业转型的关键。1973年中国开始试播彩色频道,2003年有线电视数字化,现在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走进千家万户,每一次产业升级都归功于技术升级的驱动和引领。

要加快广电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必须将广电科技创新生态圈建设融入国家整体科技创新体系。与此同时,广电生态圈的智慧化监管也亟待加强。业内人士认为,要抓紧完善广播电视监管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架构、系统方案、标准规范,实现跨业务、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智慧化监管,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监管体系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摘编自《智慧视听走进了》)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已不再是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强势媒体,亟待转型升级。

B5G4KAIVR黑科技的加持,为两会盛况的报道注人了新的活力。

C广电+金融就是通过金融项目资助广电传媒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战略。

D.目前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应在重视覆盖,推进均等化的同时,重视质量,提升服务效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缺乏示范模式引领模式,广播电视领域的媒体融合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

B.近年来广电媒体积极探索多方面的融合以促进战略转型,业内人士认为技术是关键。

C.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视听生活的需求是广电媒体优化升级的最直接缘由。

D.只要实现技术突破,广播电视行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

6.广播电视行业应如何进行转型升级?请根据材料内容分点简述。(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推拿(节选)

毕飞宇

沙复明在前厅嚼药,王大夫——盲人在推拿房里都是以大夫相称的——站在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的门口,大声喊了一声沙老板。他没有喊老同学,而是把沙老板,这三个字喊得格外有声势。沙复明从里头出来,一来到门口就开始和王大夫寒暄。

沙老板和王大夫的寒暄很有节制,也就是一两分钟,沙复明就把王大夫带到休息区去了。休息区里鸦雀无声。不过王大夫感觉得出来,休息区坐满了人,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王大夫愣了一下,笑着说:开会吧?沙复明说:开会一般在星期一,今天是业务学习。王大夫说:正好啊,我也来学习学习。沙复明笑着说:老同学开玩笑了……抽空你还得给他们讲讲。现在的教育马虎得很,一代不如一代,没法说,跟我们那时候没法比了。王大夫笑出声来,同时也听出门道来了,当着全体员工的面,沙复明给了王大夫十足的脸面。王大夫没顺着杆子往上爬,而是笑着说:沙老板客气了。沙老板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一流的。沙复明不在意人家夸他的手艺,却在意人家夸他的理论。沙复明就笑,王大夫这样说倒也不是拍沙复明的马屁,沙老板的确有手段。短短的几分钟,王大夫已经出来了,生意不论大小,沙复明拾掇得不错,有规有矩,有模有样。王大夫放心了。作为一个打工的,王大夫喜欢的事情有两样,规矩,还有模样。

王大夫的感觉是对的。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有一个特征,不只是做生意,业务培训抓得特别紧。这也是沙复明别出心裁的地方了。培训是假,管理才是真。一般来说,上午十点左右都是推拿中心生意清淡的时候。沙复明打工的那会儿,经常利用这样的机会睡个回头觉。盲人只要坐下来,脑袋一靠就过去了,谁也看不出来。沙复明当年就意识到这一点了,暗地里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严格要求:哪一天自己要是当上了老板,绝对不能让员工在推拿中心睡觉。客人都是有眼睛的,如果员工们都在打瞌睡,他们所看到的绝不是懒散,而是生意上的萧条。反过来,利用空闲的时候开开会,探讨探讨业务,前厅的精气神就不一样,是精益求精的气象。沙复明是打工仔出身,回过头来再做管理,他的手段肯定就不一样。他知道员工们的软肋在哪里。所谓管理,嗨,说白了就是抓软肋。

沙复明带领着王大夫在推拿房里走了一遍,每一个房间都走到了。王大夫对沙复明的盘子已估摸出来了,十三四个员工,十七八张床,不算大,可也不算小了。如果王大夫的资金没有被套住,他的店差不多也能有这样的模样。这么一想王大夫就难受起来了,手指头的关节噼里啪啦又是一阵响。

最后一个房间看完了,王大夫知道,关键的时刻来到了,谈话马上就走入了正题。沙复明的语调是抒情的,意思是,老同学来助阵,他由裹的高兴,所谈的内容却是平等。王大夫懂沙复明的意思,虽说是老同学,他王大夫在这里和别人一样,没有任何的特殊性。王大夫干脆把话挑明了,轻声说:这个,老板放心,我打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既然王大夫把话都说到这儿了,沙复明就搓了搓手,说:那你就去添置一点东西,生活必需品什么的,我马上打电话到宿舍去,给你清理床位。王大夫拍了拍沙复明的肩膀,沙复明也拍了拍王大夫的肩膀。沙复明提高了声音,说:沙宗琪推拿中心欢迎你。

王大夫侧过脑袋,不解了,明明是沙复明推拿中心,沙复明为什么要说沙宗琪推拿中心呢?

是这样,沙复明解释说,这个店是我和张宗琪两个人合资的。我一半,他一半,可不就是沙宗琪了幺。

张宗琪是谁?

我在上海认识的一朋友。

他现在在哪儿?

在休息厅呢。

我还没去看望人家呢。王大夫说。

没事,沙复明说,时间长着呢。什么人家我家的,我跟他一个人似的——他在开会。

王大夫仰起头,做了一个的动作,却没有发出声音来。心里头似乎松动一些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说王大夫没有喊老同学,而是大声地喊沙老板,这既表明两人的关系非同寻常,也说明王大夫尊重沙复明。

B.小说第二段写沙老板和王大夫两人之间的对话,多处提到,且每一处的含意不同,反映两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C.小说写王大夫没顺着杆子往上爬,以及王大夫估摸出沙复明的盘子,可以看出王大夫处事经验丰富,能够见机行事,感知敏锐。

D.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沙老板和王大夫两位盲人推拿师形象,真实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处处提防的世态人情。

8.小说结尾处描写了王大夫一个的动作,请分析这一细节的作用。(6分)

9.作者毕飞宇曾说:《推拿》到底写了什么?……有一个重点是清晰的,我想写一点尊严。请根据相关内容,试作概括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薄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薄,防出纳奸伪。置纲运薄,防运夫侵盗。置馆夫薄,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B.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C.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D.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中,古代官名。战国时为国君侍卫,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现在则泛称中医医生。

B,可指驿站所备的车;乘传,主要指乘坐驿车,也指奉命出使,也可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等。

C起家,意思是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官吏到职办公则叫视事,官吏交还官职退休叫致仕

D丁母忧,又称丁母艰”“丁外艰,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况钟用智慧整顿吏治。他到苏州一上任,就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B.况钟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他曾经设置了簿册识民善恶,防范各种奸盗事情发生,下大力气惩恶扬善,深受老百姓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C.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司务邹亮给他献诗,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上奏朝廷推荐任用,并多次拜见平思忠,礼节恭敬,表达自己的谢意。

D.况钟深受苏州百姓爱戴。他几次因故卸任或离任,都被百姓请求继续留任,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没有能比得上况钟的。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瞑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注)湘帘:用湘妃竹编制的帘子。鸳瓦:即鸳鸯瓦,上刻有鸳鸯,故称。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头写春日傍晚,雨收云散,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渲染出幽婉凄迷的氛围。

B人在两句,写主人公独立高楼之上,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登楼赏春的雅兴。

C柳烟两句,进一步写出杨柳青青,如烟似雾,暮色冥冥,烟笼鸳瓦,都如愁绪笼罩在楼中人心头。

D.这首词写景细腻生动,抒情含蓄委婉,末句以景语作结,不直接道破,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15.这首词结尾为什么要说休近小阑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_______” 两句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亡国原因。

2)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3)《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句子是“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流沙河曾在诗坛海内外,自1989年之后却有20余年不再写诗,转而从事古文字研究,而且一下子就坚持了数十年。《白鱼解字》就是他几十年对古汉字研究心法与见解的精粹之作。全书可以堪称厚积薄发,展示了在文字方面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作用。在书中,他地向读者阐释汉字意趣的同时,也将《说文解字》的作者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书中出现的错误在千年后予以纠正,()。本书原名《流沙河认字》,曾先后由现代出版社与香港中华书局等出版。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本书未能将老先生对于古文字的想法原汁原味地出来,给老先生与读者都留下了一个遗憾。这次出版的书稿将采用四色印刷老先生的手稿,既完整而准确地再现了老先生文字世界的,同时也再现了老先生书法的优美性。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饮誉了如指掌再现丰富性

B.饮誉如数家珍表现丰富性

C.美誉如数家珍再现渊博性

D.美誉了如指掌表现渊博性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书可以堪称厚积薄发,展示了在文字方面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B.全书可以称作厚积薄发,展示了在文字方面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作用

C.全书可以称作厚积薄发,展示了古中国在文字方面对世界的贡献

D.全书可以堪称厚积薄发,展示了古中国在文字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和作用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本书有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B.这是这本书真正的价值所在

C.这本书真正的价值就在这里

D.真正的价值表现在这本书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从机器制翻译到智能教有,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①________________,并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②________________。未来,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如在线客服、速记翻译、驾驶员等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不过,人们不必对此过于担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③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

21.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其蕴含的寓意。(不超过50字)。(5分)

有位年轻人很喜欢玉雕,他上门拜访雕刻大师,请求指教,雕刻大师问:平时你练习雕刻,都是用石头?”“当然是石头。年轻人说,只是练习而已,何必浪费。我只有正式雕刻时,才会用玉。”“从今以后,你用玉练习。年轻人不解:练习时,半途而废是常有的事,用玉岂不是太可惜了。雕刻大师摇头道:你已经掌握了雕刻技巧,之所以雕刻不出满意的作品,关键在于你的态度。用石头作练习材料,固然便宜,可也正因为便宜,你每下一刀,便少了一分谨慎;而用玉做雕刻材料,虽然贵许多,可也正因为贵,你下刀之前,都会冥思苦想。这两种练习材料,哪种会使你精进呢?大师的一席话让年轻人恍然大悟。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2019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十)(新课标)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题中B项,杨慎虽知道秦时明月的奥妙,但未解释缘由错,曲解文意。原文是无法说清其中的奧秘,这是他未能做出解释的原因,不是知道奥妙而未解释。

2D

【解析】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对比论证错,文章只是列举不同时期一些诗评者的不同观点,没有对其进行对比论证。

3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

题中A项,王昌龄的七绝《出塞》(其一),被世人奉为名诗,广为传诵,但千百年来一直争议不断错,曲解文意,原文晚明竟陵派领袖钟惺评选《唐诗归》,强烈质疑李攀龙关于七绝第一的评议,是对该诗是不是唐人七绝第一的争议,而不是对这首诗的争议;

B项,因为早期没人看出秦时明月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所以得出无解,不可解之语错,强加因果,原文所谓不可解,正在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首次揭示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妙处在于秦与汉,明月与边关交互为文,并非无解、不可解之语,文中未揭示互文手法与无解,不可解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项,沈德潜对秦时明月诗句的评价最准确、最全面,是集大成者错,原文他认同李攀龙的推奖,又吸纳唐汝询互文之说,言其妙处,呈现出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诗学批评态度,这也是中国诗学发展到集大成时期的特点,文章只是说沈德潜借鉴前人观点,并没有说明其观点最准确、最全面,是集大成者。

故选D

4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通过金融项目资助广电传媒曲解文意。结合在广电系统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广电传媒业在发起新一轮转型升级——推进文化、金融融合。金融项目如何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广电传媒如何加速战略转型,是热门探讨和探索的主题分析可知,文化、金融融合应是双向的,而非单项资助

故选C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A项,因为缺乏示范模式引领模式,广播电视领域的媒体融合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强加因果。结合广播电视领域的媒体融合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缺乏示范模式、引领模式,融合水平还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深度’”分析可知,原文为广播电视领域的媒体融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缺乏示范模式、引领模式。

C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视听生活的需求是广电媒体优化升级的最直接缘由错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视听生活的需求是广电媒体优化升级的目的,广电媒体优化升级的最直接缘由是广电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正在分散和降低。

D项,只要…………”错误。结合业内人士认为,从技术上推动产业升级,效果会更加明显。技术突破是带动行业转型的关键。1973年中国开始试播彩色频道,2003年有线电视数字化,现在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走进千家万户,每一次产业升级都归功于技术升级的驱动和引领分析,只要…………”说法太绝对。

故选B

6积极探索广播电视领域媒体融合的示范模式、引领模式,提高融合水平;着力完善技术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在加强内容供给、改进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技术突破,从技术上推动产业升级;将广电科技创新生态圈建设融入国家整体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智慧化监管,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监管体系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广播电视领域的媒体融合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缺乏示范模式、引领模式,融合水平还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深度’”分析,积极探索广播电视领域媒体融合的示范模式、引领模式,提高融合水平;结合当前应着力完善技术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在加强内容供给、改进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着力改变重发端不重收端、重覆盖不重受众、重播出不重效果的现象,使公共服务有机融入智慧广电的建设进程,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满足群众期待、更加凸显质量效益’”分析,着力完善技术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在加强内容供给、改进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结合从技术上推动产业升级,效果会更加明显。技术突破是带动行业转型的关键。1973年中国开始试播彩色频道,2003年有线电视数字化,现在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走进千家万户,每一次产业升级都归功于技术升级的驱动和引领分析,加强技术突破;结合要抓紧完善广播电视监管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架构、系统方案、标准规范,实现跨业务、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智慧化监管,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监管体系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分析,将广电科技创新生态圈建设融入国家整体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智慧化监管,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监管体系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7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D项,虽然沙老板和王大夫两人之间有防备的因素,但处处提防言过其实。

故选D

8.(1)从内容来看,该动作反映出王大夫为自己生意失败而伤感难受的心情有所缓解。

2)从人物关系来看,该动作反映了老同学之间紧张、尴尬的心情有所松动,暗示着他知道沙复明的境况并不一定很好。

3)从结构来看,与前文谈到店里规模不大不小形成对比。

4)从情节来看,故事具有一定的波澜性,该动作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

5)从人物形象来看,反映出王大夫机智、不外露(含蓄,沉稳)的性格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结尾细节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联系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本题要求是小说结尾处描写了王大夫一个的动作,请分析这一细节的作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从全文中找出描写王大夫心理活动的部分,并结合全文分析他心理的微妙变化,然后根据具体情节进行探究。王大夫是因为自己的资金被套,不得已才到老同学处打工的。到自己的老同学的生意有模有样,对比自己的失败,感到十分伤感。而最后得知推拿店的情况时,伤感情绪似乎有所缓解。这一细节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反映出王大夫含蓄,沉稳的性格特点。考生明确了这些内容,便不难得出答案。

9维护尊严。王大夫到沙复明那里求职,喊沙老板而没有喊老同学,认为盲人老板与常人老板一样,理应受到认可和尊重,表明王大夫维护了盲人的尊严。

独立自主。沙复明把推拿中心管理得理论和实践都是一流的,写出了盲人像正常人一样,拥有自食其力的正常生活。

平等人格。王大夫表明自己在这里和别的盲人一样,没有任何的特殊性,写出了盲人靠自己手艺而不是靠同学关系的独立生活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双关义、引申义等;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可从作者的思想倾向入手,这可以通过小说中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还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

本题要求是作者毕飞宇曾说:《推拿》到底写了什么?……有一个重点是清晰的,我想写一点尊严。请根据相关内容,试作概括和分析。由王大夫到沙复明那里求职,喊沙老板而没有喊老同学,认为盲人老板理应受到认可和尊重,表现了维护的尊严的主题;沙复明把推拿中心管理得理论和实践都是一流的,写出了盲人独立自主的生活;王大夫表明自己在这里和别的盲人一样,表现了他追求人格平等。

10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类选择题往往可用排除法,本身难度不大,比较选项异同,往往只有两三处断句不同,依据上下句的字词、结构搭配和句间逻辑关系,容易判定。

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以前,太监奉使织造采办和购求花木禽鸟的接踵而至,府中僚佐以下官吏,动不动便遭他们绑打。又有卫所将士军卒,时常欺凌百姓。况钟到任后,都收敛行迹不敢再放肆。

考生注意抓动词,分析其主语宾语,还要注意特殊句式。分析踵至的主语,显然是对应的人物,而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又是定语后置句,写的对象是中使(太监),故踵至应断在上一句,故排除CD

抓住动词凌虐,分子主语宾语后,发现若断在上句,将卒时意为将士死的时候,与后文敛迹不敢肆矛盾,故只能与凌虐小民断在一起,指时常欺凌百姓,故排除AC

故选B

11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D项,“‘丁外艰,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回乡守丧错误,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祖父之丧。

故选D

12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

C项,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司务邹亮给他献诗……况钟就上奏朝廷推荐任用错误,依据第六段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据此可知,况钟推荐邹亮,是因为况钟礼敬文人儒士,而不是为了知恩图报

故选C

13.(1)所积累的救济农民和存储的粮食每年有几十万石,除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赋和拖欠的租赋。

2)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济:赈济、救济;岁:每年;振荒:赈济灾荒;以:用来;杂办:杂赋;逋:拖欠。

2)素:一向;未尝:从来没有;缘:因为;干:求取;贤:意动用法,认为贤德。

参考译文:

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来又升为郎中。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恰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的空缺。况钟由于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

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以奸求利,是号称最难治理的地方。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他开始处理事务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群吏非常高兴,说知府昏暗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前几天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将属僚中贪婪、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于是况钟免除烦扰苛细的赋税,制定教民条文,事情有不利于老百姓的,就立即上书朝廷讲明。

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救济农民和存储的粮食每年有几十万石,除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赋和拖欠的租赋。

况钟为政,细心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奖励和惩罚。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进出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

以前,太监奉使织造采办和购求花木禽鸟的接踵而至,府中僚佐以下官吏,动不动便遭他们绑打。又有卫所将士军卒,时常欺凌百姓。况钟到任后,都收敛行迹不敢再放肆。即使是上级官员和其他省的官吏经过苏州的,也都从心里对况钟有所畏惧。

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刀笔:即刀笔吏。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在古代,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顾名思义就是谓其深谙法律之规则,文笔犀利,用笔如刀。),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员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到这时候况钟多次邀请拜见他,对待他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说:并非我没有仆役,而是想借此报答您罢了。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

况钟曾遭母丧,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朝廷为此下诏命他戴孝起复留任。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府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处投诉,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英宗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然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苏州府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致祭。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后任苏州知府的都不能像他一样。

1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词人登楼赏春的雅兴错误。雨收云散之后的春风,应该是料峭凉风,而不是和煦的春风;此处写主人公在华美的高楼上,感受到清冷的寒风,流露出主人公心中隐隐的凄迷伤感,而不是赏春的雅兴。

故选B

15①“休近小阑干,是因为凭栏远望看到夕阳下绵延不尽的远山,会引起怀念远人的愁思,而思念的人更在远山之外,望也望不到,只能引起内心的尤尽伤悲罢了。上文写人在玉楼、双飞蝴蝶、陌头杨柳楼上鸳瓦,已是思念深重,此时若再近小阑干,则愁上更愁,悲上愈悲了,因此更需休近小阑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本题要求分析这首词结尾为什么要说休近小阑干,需要认真分析意象,联系上下文。伤春悲秋作为中国古代文人一种特有的情结,长久寄居于各种诗词歌赋中,文人总多愁善感,大自然里的万物都有可能激起万千思绪。本词前文已借春雨玉楼、双飞蝴蝶、陌头杨柳、楼上鸳瓦等意象,寄寓了主人公怀人之愁,因此,此时若再近小阑干,则望远山、恨夕阳,愁上愈愁,颇见闺怨。

1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解析】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注意的写法。

17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饮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美誉:美好的名誉。美誉是名词,根据语境需要动词与下文海内外搭配,故第一空选填饮誉,从而排除CD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如数家珍: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了如指掌一般不用作状语,故第二空选填如数家珍恰当,从而排除A再现:(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表现:表示出来。根据语境本书未能将老先生对于古文字的想法原汁原味地表示和展现出来,所以第三空选填表现恰当。渊博性用于修饰人,不能用于指此处语境中的文字世界,故第四空选填丰富性恰当。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18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划线句的病因主要是语义重复和搭配不当以及语序不当。具体为:可以堪称语义重复;展示作用搭配不当;在文字方面古中国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古中国在文字方面

A项,语义重复和语序不当。可以堪称语义重复,原句可删掉可以或将堪称改为称作;将在文字方面古中国调整为古中国在文字方面

B项,搭配不当,展示作用搭配不当,可以删掉句中的和作用

D项,语义重复和搭配不当。可以堪称语义重复,原句可删掉可以或将堪称改为称作展示作用搭配不当,可以删掉句中的和作用

故选C

19B

【解析】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括号之前,讲了他在书中的两种做法,可见括号内句子就要说这两方面的情况如何,而ACD三项主语(陈述对象)都变了,只有B项的主语用指代了这一内容。

故选B

20人工智能已全面走入人类生活/人工智能已渗透人类生活各领域    ②还将影响到人类的职业领域/还将替代人类的某些工作    ③也会催生一些新职业/并不会让人都失业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先找是否有标志,如关联词、修辞等;如果没有,就看其意思。本题第一处,是前文从机器制翻译到智能教有,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进行总结,再结合后文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可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人工智能已全面走入人类生活意思的句子。第二处,根据前文不仅,可知填写句子要有关联词与之搭配。在根据后文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如在线客服、速记翻译、驾驶员等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可知此处填写表示还将影响到人类的职业领域意思的句子。第三处,根据前文人们不必对此过于担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以及后文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也会催生一些新职业意思的句子。

21.只有心存敬畏,才能不断地约束自己,才能以严谨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情,才能做好每件事情。

【解析】

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概括文段的寓意,概括时注意故事的主体是大师要求学生平时练习雕刻也用玉,原因是你下刀之前,都会冥思苦想。这两种练习材料,哪种会使你精进呢,分析寓意时注意抓住阐述的原因,并使其普遍化,重点因为玉而产生对雕刻的敬畏,进而不断地约束自己,以严谨的态度去做事。

22.【例文】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

2019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也本应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中,惩戒权从来不是问题。《尚书》就记载了朴作教刑的教育理念,就是鞭打的意思。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记载,老师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虽不常用,但教育是有惩戒的,老师是有惩戒权的。教师管教学生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严师出高徒这句名言国人都不陌生,一直以来,国人也大体认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

所以从目前国内的教育现状看,赋予教育者适当的惩戒权,实有必要。

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适当惩戒是教育者的义务。儿童心理学开创者皮亚杰认为,适当的惩戒可以让学生树立规范意识。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赏识教育,也离不开适当的批评和惩戒。教育要靠两条腿走路,既教给孩子们知识,也教给他们规则。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做错了事,说服、劝导无效,就要加以惩戒,这是所有社会的基本规则。学校教育没了惩戒,孩子就会对人、对事缺乏敬畏感,这是不健全的教育。没有惩戒权的教育是瘸腿的教育,只会培养出畸形的孩子。

从学生个体成长看,教育惩戒不仅是教育者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惩戒权不只是在国内愈演愈烈,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惩戒权也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小学教室后面的墙上,通常也会悬着一把戒尺来适当惩罚表现不好的学生。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英国伊顿公学甚至拥有关学生禁闭的权利。

从国外在教育上赋予教师惩戒权的成功实践来看,赋予教师适当的惩戒权是很有必要的。

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令人欣喜的是,已经有地方政府和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前不久,江苏常州一所小学决定,把戒尺还给老师,出台制度惩戒熊孩子

从意见到立法,从立法到实施,路还很漫长,但意见的出台毕竟是社会的进步,我们期待教育的良性回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由多则材料组合而成的,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六则材料的契合点。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审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惩戒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既有对理性思维的考查,也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追问。首先把握材料的内容,本题给了三段材料,材料一简要介绍了教师教育惩戒权,材料二引述了鲁迅散文中关于老师的戒尺的文字,材料三则谈论尊师重教与家国兴亡的关系。考生在阅读材料时,既要分析归纳各则材料大意,还要认真思辨、深入探究,全面把握和理解材料内容,防止偏题或跑题。然后明确材料的价值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教育惩戒和教育惩戒权有明确的价值肯定,考生不得否定。接着要分析材料的要求,题目要求考生思考教育惩戒问题,并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一己认知。立意方向不仅应包含对教育惩戒的价值判断,更应关注到教育惩戒学生”“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文体,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谈谈你的认识,这些提示语暗示考生以写议论文体为宜。确定立意时,要联系当下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育惩戒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兴趣点,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

参考立意:

1.惩戒也是良药。

2.明确教育惩戒权是社会的进步。

2.无金箍,不成佛。

3.惩戒是素质教育的钙质。

4.惩戒乃师之担当。

5.教育惩戒是教师的权利。

6.从刑赏忠厚之至论谈教育惩戒的必要性。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