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2020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3.语文2018年7月试题仓库一 4.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庄子的人生哲学起于游世的人生态度,行于自由的人生价值,最终化于审美与创造的人
生境界。换言之,庄子哲学的终极归宿乃是一种基于审美观照的创造境界。因此,有人称庄 子为古今第一艺术哲学家,他对中国后世美学思想和艺术创造的深远影响无人能及。国学大 师徐复观在其代表作《中国艺术精神》中鲜明地指出:“他们(指庄子的修养功夫)所达到的人生境界,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然地会归于今日之所谓艺术精神上。”
的确,庄子将审美之境寓于自由游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游”本身是一种审美过程,过程就是一切,目的是无须预设与达到的。“游”是人之心灵的自由状态,无拘无束,一种无偏执于“心”的自由。此“心”乃功利之心、认知之心、敬畏之心。破斥功利、认知与敬畏之“心”,便是审美。正如西方大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名言:“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审美的本质在于精神自由,它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做无穷无尽的想象,审美心理活动当然也有它的目的性与规律性,但它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无规律的合规律。
庄子认为审美的极致乃是一种观照,但这种“无为”与“不作”背后却蕴含了创造的基因。他在《外篇•知北游》中写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他认为天地的无言之美才是美的极致,这与老子的“道法自然”是一脉相承的,圣哲之人探究天地之美并通晓万物生长之理,对世间万物采取一种观照的态度,这是对老子“自然无为” 思想的深化。与早期人类对自然或恐惧或崇拜的心理判然有别,庄子以审美关系观照自然, 深刻洞察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新的关系,我们可以在《内篇•应帝王》“混沌凿窍”的著名故事中更深刻地加以体味。
庄子以“混沌”隐喻自然原本的规则与秩序,在“倏”与“忽”凿通“七窍”的干涉之下,失去本原而死。庄子认为,天地间的大美是在人为地进行审美判断之前所“存在”的那一种美,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无美之美”,亦即“混沌”之美。值得一提的, 庄子所开启的混沌之门直通两千多年后当今科学前沿——混沌学。在这则寓言中,南与北可以视为事物对立的两极,倏和忽都是形容事物运动非常快的形容词,“中间地域”好比处在一张纸正反两面之间的中间面。“混沌”既是一个形容词,也是一种状态,用于描述那个“中间地域”的不确定性和客观存在,这相当于数学中的极限概念。庄子以这个精妙的故事,无意间直指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把非线性现象摆在了线性思维的面前,二十世纪物理学的第三次革命正是与此有关。
若论审美与创造,庄子哲学对于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艺术领域。他认为美的创造过程就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过程,他在《外篇•田子方》申写道:“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 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檀檀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 视之,则解衣般礴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在庄子看来,画家“解衣般礴”, 坦然自若,不为世俗陋习所拘囿,以奋振、自然和率真的态度进入艺术创作的自由境界,这样才能艺与道相通,画出符合大美要求的作品,这一思想对于中国艺术的创作和欣赏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摘编自吴靖《庄子哲学的三重境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庄子享受自由游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这是一种不执于功利、认知与敬畏之心的审美。
B.圣哲之人采取观照态度来探究天地之美与万物,是对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跨越。
C.庄子认为在人为审美判断之下的“混沌”之美是具有“无状”“无象”“无美”的大美。
D.中国艺术思想强调画家应该不拘囿于世俗陋习,实现艺与道相通,才能画出大美之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庄子的审美与创造展开分析,蕴含着庄子哲学在审美观照的创造境界中产生的理念。
B.文章引用康德的话论证了庄子审美思想存在的合理性,强调精神的自由与审美心理的无目的性。
C.文章多处引用庄子的著作进行论证,展现出庄子哲学在美学、宇宙、艺术等方面强大的生命力。
D.文章将庄子哲学与物理学相联系,论证了当代科学前沿受“混沌”思想的影响,角度新颖独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的审美打破了早期人类对自然恐惧或崇拜的心理,洞察到人与自然的全新关系,是道家思想的延伸。
B.庄子与惠子濠梁之辩揭示了庄子物我浑一、主客同体的态度,这与“游”的审美内涵是互相贯通的。
C.庄子的人生态度中带有审美的精神自由,本无怀对艺术的认知之心,但总能对艺术精神产生深刻的影响。
D.“混沌”是规则和秩序,事物确定性与非确定性都难以逾越它,庄子巧妙将非线性现象摆出,带有朴素唯物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材料一:
最近,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正在打一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的阻击战,各地踊跃驰援武汉,谱写了一部人间大爱的大合唱,交响曲。在武汉,10 天左右建起两座医院, 定名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创造了一个世界瞩目的人间奇迹!
为什么叫火神山,雷神山呢?这除了对瘟毒有震慑,摧毁之义,考虑易经、风水科学等因素,还体现了"雷"、"火"汉字本身概念所代表的意义。汉字的音形义使汉字之初就成为一个蕴含力量的能量体。值得一提的是,在汉字群体中的对称汉字,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意义和优势。所谓对称汉字是指在甲骨文、篆书的基础上,字形按形式美规律结构起来的,具有轴对称意义,即以中心或中轴线为轴,两侧镜像反转 180 度后,即可左右完全重合,两侧具有太极图的阴阳对称,平衡、对立、统一等辩证特征,符合构字规范和科学的汉字。其外形两侧相互映照、相互包容,重心垂直,稳固典雅,奇妙俊逸,内在富有和谐、哲理、辩证、几何人文之美,是外在与内在之美的高度融合与统一。汉字两侧的相向而行,互相依存,互相重复使汉字更具力量和能量感。
(摘编自石嶙《从“雷”“火”中看对称汉字的能量美》)
材料二:
作为国家队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汉字文化的数字化信息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引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研发了一套交互式汉字文化综合体验软件平台,其架构具有可扩展性、高可用性以及高安全性,并使用了数据预取、缓存机制等技术,加快了数据的访问速度。同时,该系统提供了实时、非实时和半实时数据分析的功能,可以支撑汉字文化大数据的分析,更好地满足用户未来对汉字文化大数据的应用服务。据称“该系统架构设计的有效性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如果说这一平台太高冷,那么该所推出的“智能书法台”已经走进大中小学校校园,普通民众可以零距离感受。
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技术的应用,更是给本就是视觉性的汉字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福建一家科技公司提供的技术,可使访客在体验中心体验一种混合现实游戏,其中一个人利用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构造了奇幻的三维汉字。将 AR、VR、MR 技术应用于沉浸式汉字教学,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者大有人在,科技改变了学习环境、改变了学习方式、改变了学习的生产力。
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唐际根教授突发奇想,将增材制造、积层制造的3D 打印技术应用于甲骨文研究,时髦的现代科技跟古老的汉字文明对接得天衣无缝。值得特别强 调的是,3D 打印所用的透明材料,犹似给甲骨做内部的透视成像,这对于研究和理解甲骨文正反面的关系,亦即钻凿与卜兆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帮助,应该说,这一研究在甲骨学领域具有独辟蹊径的革命性意义。
汉字一直以来都是脑科学家关注的对象。前不久,笔者访问图宾根大学途中,路过中国 文化中心,在那里看到圆桌上用树枝摆的汉字造型,我以为是汉语教学场地,询问管理员得 知,是一家医学院在这里做阅读汉字试验活动,为的是获取测试阅读障碍患者试验数据。据说汉字笔迹为知觉——认知——生理模型的理论表述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摘编自常耀华《大数据云计算时代,汉字将有怎样的未来》)
材料三:
随着汉字文创业的发展,市场竞争也在加剧,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每家汉字文创店都面临的挑战。
于 2013年创立文创品牌字在的刘美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我们不只把汉字活化视作爱好,更是将其当成一份事业去做。将汉字产品做成产业链,才是字在能够发展至今的重 要原因。”
据介绍,2017年开始,汉字在向空间体系进发,形成直营店、旗舰店、字文化生活空间、活字博物馆等系列商业形态,同时开发了趣味汉字课堂、活字工坊等互动体验项目,并 数次亮相于文博会。
刘美松表示,汉字文创产品是汉字创新传承的成果,但创新的本质是找到文字背后的文 化根源。汉字文创产品卖的不仅仅是潮流语言,更是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潮流语言的效应是一时的,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汉字文创产品还在于从传统文化精神中探索,找到适用于当代的思想价值,并使其跟使用价值统一。比如字在出的一款印章‘得印者顺’,寓意为得到印章的人会在生活中顺顺利利。印章在原有的使用价值基础上,又被赋予了精神价值。”
“未来的汉字文创作品将趋向多元化,负载着汉字基因的文创作品对传承和推广中华文化有重要作用。”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许良越说。
(摘编自郎玉茁、王淑晨《激活古老汉字的年轻活力》)
4.下面对材料一中“对称汉字”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们研究对称汉字主要是在甲骨文、篆书的基础上结合形式美的规律来辨别的。
B.“雷”“火”的对称汉字在易经、风水科学的意义下蕴含着震毁瘟毒的强大能量体。
C.对称汉字两侧相向、依存、重复使得它更具有能量感,实现了内外在美的高度统一。D.对称汉字在设计图案中凸显出外形简约、寓意深刻、文化传承脉细清晰的特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3R 技术在沉浸式汉字教学中的应用大大增强汉字的视觉效果和想象空间,有力地改变学习的环境与方式。
B.汉字文化综合体验软件平台兼具数据安全与数据分析的功能,用户未来可以体验到大数据云计算带来的便利。
C.汉字文创产品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上被赋予了精神价值,这是在潮流语言的效应下进行汉字创新传承的体现。
D.从对称汉字的辩证形式美再到汉字融入科技、消费等领域,古老汉字在时代发展中仍然迸发着生命活力。
6.激活古老汉字年轻活力的动力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从黑夜出发王安忆
你看见街道上有什么?街道就是指楼房的礁石之间的裂缝,由于楼房的高耸陡峭,那些裂缝就特别深,看不见底似的。现在正是夜间,太阳走在它神圣的轨道上,早已经越过了我们,这些裂缝般的街道就靠了几盏路灯,才不至于彻底沉没到黑暗里去。这些路灯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我们人类动足了脑筋,积攒了几代人的聪敏和遐想,诞生出了几个英雄人物,利用水啊,火啊,蒸汽啊,还有铁丝啊,玻璃啊,胶皮啊,等等一大堆累赘,最后制造出来的, 它的光简直谈不上是光,只要太阳一出来,这光就全部熔化了。太阳的光有多么的强烈,它的光就有多么的微弱。可是到了黑夜,在礁石底的裂缝中走路,还得靠它。或者应该这样说,有了它,黑夜里,礁石底的裂缝中,才会有人走路。
这些夜不归宿,在路灯的暗光下走路的,是些什么人呢?他们的行动举止看起来都有些 模棱两可,不知所以,你不知道他们是在做什么。他们有些像鬼魅,又有些像梦魇,他们实 际上就是从我们的梦魇里钻出来的,我们自己都认不出来了,因为我们实在睡得太熟了,我们听不见自己的梦呓,也记不得我们的梦。梦里轰轰烈烈,醒来却全忘了。连那些梦游者都 忘记了他们的行踪。
梦魇是要比清醒自由,天地广博,假如它能被白昼的通用的语言翻译出来,那可是神奇的生活,波澜迭起,引人入胜。可惜这时候太阳正走在背道上,梦魇只能在几盏路灯下活动。 这就难免有一种鬼魅的形状,其实不能怪它,两眼一抹黑的,它自己也看不清自己,所以难免还是盲目的。
夜间行车,或者夜间行船,是梦魇的归宿,梦魇一旦走上旅途,它便寿终正寝。但这并不是说它从此终结,而是更换了生存的形式。这带有蜕变和新生的意思,还有进化的意思。当然,这并不是所有的梦魇的终局,这只占梦魇的万分之一,可说是它的聚精会神,钟灵毓秀,也是要经历很多代的沉淀、淘汰,采集精华,是象牙塔尖上的梦魇。
现在,梦魇换了名字,它的新名字就叫作思想。它的全称为“奇思异想”,我们一般直 呼简称:思想。我俯瞰着车和船的行进,看出了思想和梦魇的有所不同。即便是在深沉的黑 夜,依然能看见蜿蜒的轨道,在夜色里闪闪发光,还有海面上犁开的水道,波浪像翻开的泥土一般,向两边卷起,船便从中走了过去。这就是思想的轨道,它不再是瞎摸瞎撞一气,而是有了轨道。
再接着说车窗前掠过的风景,树是最近的,还有略远的,比如房屋,它是要稍稍长久的 物质。它要从容一些,虚形便只占实体的三分之一光景,变成了它的一道镶边,也是有光和 影滚动的。然而正由于它的逝去要缓慢一些,它的变形就更加显著并且突出。从它进入视线到最后退出,它迅速地走完了由嫩及盛,由盛及衰的道路。你们看不出它就像一朵花,张开 它的花瓣,然后凋谢,我看得出。有那么一刹那,它完全呈正面地展开在眼前,从来未有的完美,这就是它的黄金的全盛时期。然后,死亡就来临,它永远地逝出视线。它的身形迅速枯萎,缩小,最终消失,埋葬在视野的盲点之中。盲点是思想的巨大的坟墓。
再远些的是农田,它们呈现扇形地在视线中缓缓走过。这要比不动的农田更加壮阔,这 有一种旋律感,各种乐器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工作起来,思想的声音就在这里,你听无声,其 实有声。由于疾驶的速度,农田是依附在了时间的流程上,这便合上了音乐的本质,这就是在疾驶的车窗前,视觉转变成听觉的缘故。在这里,看的东西成了听的东西。静止的事物在动态中变形得多么厉害,简直是奇迹了。在这一段距离之外,情形就是这样的。它似乎一直走不出视线,旋律一直原地进行,其实已经转换了调性,这一节不是那一节了。这是视力的错觉,这错觉是一个陷阱,用思想的专用名词来说,就是歧义。现在可以看见,思想可是比梦魇规矩多了,车轮下的铁轨就是明证,人间的名字就叫作“文明”。
现在,我的眼睛沉落了下去,落到了海平线以下,去追踪思想的航线。出发的汽笛已经 唱过,梦魇溶解在晨曦中,太阳升出海面,金色的海水挡住了眼睛。耳里却灌满了声音。我 凭着听觉,辨别我所在的方位。可是不消说,思想诞生的一刻真有些把我镇住了,它是如何激流涌动,汹涌澎湃啊!
海上风暴是经过长期的平淡乏味的航行之后,终于来临的一幕大戏剧。它是由无数渐变积攒起来的骤变,一个大转折。海底那些永无人知的沉船的残骸就是死亡。除了我,谁能看见这些沉睡的残骸?它们周身长满了苔藓和寄生的贝类,还缠绕着水草,是一具庞大的尸体。 这样的尸体,海底有着不计其数,鱼儿在它们边上做着追逐和躲藏的游戏,所以它们又像是一种类似纪念碑的建筑。这就是死亡的思想的尸体。而那些生还的幸运航船,则继续航行,去赴它们与漂流瓶的约会。
我们看见有一个晶亮的点,在向海岸驶去,它在平静的涨潮的波浪上行进的节奏,是音乐里称作“如歌的行板”的那种。我们追逐着它,其实不是追逐,而是潜流与风向终于合二为一,我们终于走在同一条航道上。这是思想走完所有规定的路程,重新解散,化为烟云, 有一些气体在太阳的光和热里凝成一种透明的物质,又在黎明的寒冷中固定了无形的形状,这就是灵感的由来。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场景切换丰富,“街道”“农田”“海底”等展现出意识的花样穿梭,隐喻人脑中相应的意识活动及其特点。
B.梦魇存在盲目性,但有些搭上夜间行车后会带上“蜕变”“进化”的色彩,因此它们又是 “象牙塔尖上”的。
C.车窗前掠过的风景有时会逝出视线,旋律有时会转换调性,这些都是思想存在歧义与不确定性的局限体现。
D.小说颠覆了传统的小说表达形式,主要由联想、想象、感受和意象描写等多方面组成,呈现出较强的意识流特征。
8.人的各种意识活动是怎样“行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叙述。(6 分)
9.作者的创作意识是如何影响到整篇小说的构思的?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晋光禄大夫周顗九世孙。周弘正幼孤,及弟周弘让、周弘直,俱为伯父、侍中、护军周舍所养。年十岁,通《老子》、《周易》,舍每与谈论,辄异之,曰:“观汝神情颖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河东裴子野深相赏纳,请以女妻之。十五,召补国子生,仍于国学讲《周易》,诸生传习其义。以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学司以其日浅,弗之许焉。博士到洽议曰:“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讲一经,虽曰诸生,实堪师表,无俟策试。”起家梁太学博士。出为邺令,丁母忧去职。服.阕.,历曲阿、安吉令。 普通中,初置司文义郎,直寿光省,以弘正为司义侍郎。时朝议迁都朝士家在荆州者皆不欲迁唯弘正与仆射王裒言于梁元帝曰若束脩以上诸士大夫微见古今者知帝王所都本无定处无所与疑至如黔首万姓,若未见舆驾入建邺,谓是列国诸王,未名天子。今宜赴百姓之心,从四海之望。”时荆陕人士咸云王、周皆是东人,志愿东下,恐非良计。周弘正面折之曰:“若东人劝东,谓为非计,君等西人欲西,岂成良策?”梁元帝乃大笑之,竟不还都。太建五年,授尚书右仆射,祭酒、中正如故。寻敕侍东宫讲《论语》、《孝.经.》。太子以弘正朝廷旧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礼,横经请益,有师资之敬焉。周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学名僧,莫不请质疑滞。六年,卒于官,时年七十九。诏曰:“追远褒德,抑有恒规。故尚书右仆射、领国子祭酒、豫州大中正周弘正,识宇凝深,艺业通备,辞林义府,国老民宗,道映庠.门.,望高礼阁,卒然殂殒,朕用恻然。可赠侍中、中书监,丧事所须,量加资给。”便出临哭。谥曰简子。
(节选自《陈书·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朝议迁都/朝士家在荆州者/皆不欲迁/唯弘正与仆射王裒言于梁元帝曰/若束脩以上诸士大夫微见古今者/知帝王所都本无定处/无所与疑
B.时朝议迁都朝士家/在荆州者皆不欲迁/唯弘正与仆射王裒言于梁元帝曰/若束脩以上诸士大夫微见/古今者知帝王所都本无定处/无所与疑
C.时朝议迁都朝士家/在荆州者皆不欲迁/唯弘正与仆射王裒言于梁元帝曰/若束脩以上诸士大夫微见/古今者知帝王所都本无定处/无所与疑
D.时朝议迁都/朝士家在荆州者/皆不欲迁/唯弘正与仆射王裒言于梁元帝曰/若束脩以上诸士大夫微见古今者/知帝王所都本无定处/无所与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冬,又称小阳春,指每年冬季的第一个月,《礼记·月令》有记:“孟冬之月,日在尾。”
B.服阕,也叫服除,指守丧期满除服。阕,终了。官员的守丧期满,意味着是一次仕途上的新起点。
C.《孝经》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著作,传说为孔子所作,成书于唐宋之际,强调孝为诸德之本。
D.庠门指古代学校,又有一称为庠序,是培养教化之所,这里指周弘正的道德修养浸染学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弘正天资聪慧,展现非凡才能。十岁时通读经典,受到伯父周舍的赞赏。裴子野也看重他的才学,于是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十五岁时又被招补为国子生,讲学《周易》。
B.周弘正学有所成,得到诸人认同。他在国学讲授经书时,诸生都争先传阅他的讲义。博士也肯定他的讲学方法,认为他虽然还是学生,但已经具备当老师的能力,无需再参加策试。
C.周弘正据理力争,主张迁都建邺。他考虑到帝王尊严和百姓心愿建议迁都,而荆陕人士以王裒、周弘正是作为东土人的身份为由反对,几番争论之下,皇帝最终也没有同意迁都。
D.周弘正德高望重,受到皇帝追赠。他生前为太子讲授儒家经典,太子心存感恩,对他以礼相待。同时也因通晓佛经而得到名僧的请教。去世后得到皇帝的追赠,赐予谥号简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学司以其日浅,弗之许焉。
(2)若东人劝东,谓为非计,君等西人欲西,岂成良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 题。
寄华玉[1] 徐祯卿
去岁君为蓟门客,燕山雪暗秦云白。马上相逢脱紫貂,朝回沽酒城南陌。
燕山此日雪雰雰[2],只见秦云不见君。胡天白雁南飞尽,千里相思那得闻。
[1] 华玉:明代文人顾璘,号东桥居士。[2] 雰雰:雨雪纷降的景象。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山泛指北京一带,秦云借指边地的云天,李白有诗“西山白雪暗秦云”亦指此意。B.全诗意象丰富,“燕山”“雪”“白雁”等提升诗的意境美,暗含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C.颔联脱貂换酒实写了两人相逢时的激动难掩,也从侧面表现出名士性格的放诞豪爽。D.两处“燕山”是诗人对华玉感情流露的寄托,这里用了对照手法凸显作者感情变化。
15.“雪”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常用于友人相送,请联系本诗与你所学的古典诗歌,分析两者在情感上各自的特色。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描写屈原在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漫步,将闲情逸致发挥到了极致。
(2)《蜀道难》中“,”描写山路盘旋曲折,绕着山岭蜿蜒前行,反映出道路 的艰险。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两句,一歌一饮令诗人精神焕发,充满豪情壮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长期以来,花鸟画令作者叹息,识者,皆因出新难。究其根源,主要是世界变了, 人性并没有变,人性中向善的部分没变;花鸟画画的就是人性中最富光彩的一部分。花鸟画是文化高度发达的产物。“”,文明程度高了,也就有了曲隐地表达主观意志和心绪的需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唐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现实情境中,他的理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顔”。其人格理想是什么?——“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革命导师马克思,说他的理想生活是上午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下午钓鱼,晚上研究哲学。这不由让我们联想起“种豆南山下的陶渊明的生活。——()。陈师曾的时代百年已逝,前贤们为花鸟画的发展,应对第一次视觉革命的“西雨新风,实现了伟大的创造。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第二次全球性的视觉革命。我想,只要秉持一颗诚挚之心,对花鸟画的本质作深度理解,地践行、感知,那么,辛勤的园丁们种下的花树,终有绿意长满眼帘的时候。世相千变使得对人性始终抱有希望,对真善美怀有信仰。总之,关乎花鸟画主要是人心壁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憾然 文章合为时而著 宵衣旰食 言行一致
B. 宿憾 文章合为时而著 皓首穷经 言行一致
C. 憾然 文若看山不喜平 皓首穷经 知行合一
D.宿憾 文若看山不喜平 宵衣旰食 知行合一
18.下面对括号中诗句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B.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世相千变而对人性始终抱有希望,对真善美怀有信仰。总之,花鸟画主要关乎人心壁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B.人性始终对世相千变抱有希望,怀有对真善美的信仰。总之,花鸟画主要关乎人心壁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C.对人性始终抱有希望的世相千变,也对真善美怀有信仰。总之,关乎花鸟画是人心壁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D.世相千变而始终抱有对人性的希望,也有对真善美的信仰。总之,关乎花鸟画是人心壁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20.下面是记者与作家冯骥才的访谈记录,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30 个字。(6 分)
记者:随着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期待数量更多、形式更丰富的高品质文艺
作品,切实改变有“高原”缺“高峰”的状况。如何理解时代和人民对文艺高峰的期待?
冯骥才:文艺高峰是时代需要,也是人民期盼。①。比如我们谈论中国古代文学达到什么高度,首先会想到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再比如俄罗斯文艺,如果没有托尔斯泰、普希金、柴可夫斯基、列宾这些作家艺术家,也会逊色不少,他们都是给俄罗斯文艺标注高度的人。“高峰”彰显的是时代文艺所能达到的高度,是这个时代文化水准的极致,“高峰”作品一旦诞生,人们就有了可仰望与追求的高度。中国历史上名家如林, 经典迭出,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当代同样需要文艺高峰,我们要努力筑就新时代的文艺高峰。
记者:筑就文艺高峰是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家艺术家如何才能筑就高峰?
冯骥才:我们有筑就高峰的资本: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史,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丰厚灿烂的文化积淀,广阔生动的当代生活,这些都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 资源。当然,②,比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与读者进行充分交流,等等。更关键的是作家艺术家的胆识 和努力。作家艺术家要与时代保持密切联系,到时代的深处、生活的腹地中去思考;对艺术 创作始终保持热情,潜下心来,不被功利主义左右;要贡献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独特审美创造等。
记者:从上世纪 70年代始入文坛,到 90 年代投身文化遗产保护,近年又重返小说创作,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你一直奔走在文化现场。如何认识作家与时代的关系?
冯骥才:作家必须十分清楚自己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与时代的关系是什么,这是写作的出发点。我们这代人,经过太多社会与生活的变迁与转折,身上有不同时代积淀下来的文化层。这使我分外关切时代,使我习惯于思辨和探究,使我专注倾听人民心声,使我总去掂量笔管里的社会良心。作家要对同时代人的精神负责,因为这个缘故,③。
(摘编自人民日报《作家艺术家要勇担时代责任》有删改)
21.请为下面两段材料各拟一个小标题,要求语言简洁贴切,不超过 15个字。(6分)
材料一:
“冰川面积缩小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冰量的变化反映了冰川水资源的损失。”中国 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研究院研究员陈仁升说。冰川是一座“固体水库”,对河川径流起着重要的补充和调节作用。中国的冰冻圈是中国及周边国家重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更是“一带一路”干旱内陆河流域的水塔,滋养着流域中的众多人口。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快速变化对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水文过程与水资源具有较大的影响。
大多数冰川消失以后,一旦降水量减少、气候变干,西北干旱区将会出现区域性的长期水危机。因此,将排放控制在中等排放情景内,全球气温控制在 2℃温升以内,是保障西北干旱区河川径流稳定的关键。
材料二:
“冰冻圈是气候系统中变化最敏感、反馈最直接的圈层。”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副研 究员杨威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由于增温,全球范围的冰川持续退缩,多年冻土退化。在许多区域,冰冻圈消融正在改变区域内水文系统,影响当地水资源量和水质。在半干旱地区和以冰川融水为补给的区域,将会受到洪水和滑坡的威胁。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快速变化及其与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人类圈之 间的相互作用日趋加剧,特别是对水文水资源、生态系统、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未来亟待开展对中国冰冻圈致灾致利效应、防灾减灾措施、风险评估及冰冻圈功能服务等方面的系统集成研究。
材料一小标题:材料二小标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曾有一位旅游者在游览杭州西湖后写下一首打油诗:
昔年曾见此湖图, 不信人间有此湖。今日打从湖上过,画工还欠费功夫。
如果你对于物理学的博大精深及影响之巨仍然将信将疑,那也没有关系,还是先学下去吧,或许有一天你会拍打着教科书说:“编者还欠费功夫。”
——《人教版物理选修3-1》序言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触?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0 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
1. A (B 项“对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跨越”错误,原文是“深化”,并没有脱离老子
的思想;C 项“在人为审美判断之下”错误,原文是“在人为地进行审美判断之前”;D 项
“中国艺术思想”错误,原文是“在庄子看来”,是庄子的哲学思想。)
2. B (“审美心理的无目的性”错误。原文“审美心理活动当然也有它的目的性与规律性,
但它是无目的的合目的”,具有合目的。)
3. D (“事物确定性与非确定性都难以逾越它”错误。原文“无意间直指确定性与非确定性
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是强调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难逾越关系,是两者的关系,没有
提到第三方“混沌”的存在。)
(二)
4. B (“在易经、风水科学的意义下”错误。原文是“汉字的音形义使汉字之初就成为一
个蕴含力量的能量体”,应该是在汉字的音形义的意义下。)
5. C (“在潮流语言的效应下”错误。原文是“潮流语言的效应是一时的,但是经得起时
间考验的汉字文创产品还在于从传统文化精神中探索,找到适用于当代的思想价值,并使其
跟使用价值统一。”强调的是回归传统文化精神与使用价值的相统一。)
6.①对古老汉字文化内涵的挖掘。 ②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③文化创新生产带动汉
字文创产品消费。
(三)
7. C (“不确定性”错误。原文“这就是思想的轨道,它不再是瞎摸瞎撞一气,而是有了轨
道。”思想有轨迹可寻,它是确定的。)
8. 梦魇自由但盲目;(1 分)思想有轨道,但有时也存在盲点和歧视的局限;(2 分)经过海
上风暴(思想巨变)洗礼的思想,会赶赴去与漂流瓶约会,若两者相遇,灵感便产生了。(3
分)
9.①以叙述人的思绪感受作为线索,充满着联想、想象与感受的心理活动,呈现出较强的意
识流色彩。②通过种种空间和场景的变化展现出人的各种意识产生,揭示人类思想的诸多
奥秘。③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将晦涩难懂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天马行空般的旅途
探险,充满意识的活跃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9. D (翻译:当时朝廷商议迁都一事,朝臣家在荆州的,都不想迁都,只有弘正和仆射
王裒对元帝说:束脩以上士大夫略知古今者,知道帝王所都本无定处,不会有什么想法。)
10. C (“成书于唐宋之际”错误。《孝经》成书于秦汉之际。)
11. C (“荆陕人士以王裒、周弘正是作为东土人的身份为由反对”错误。他们反对是因
为他们都是荆陕人,自然不想迁都。王裒、周弘正是东土人只是他们的一个辩题。)
13. (1)在春末的时候开学,初冬的时候应举,学司认为他来的时间短,没有答应他。(第
一个“以”、第二个“以”、“弗”各 1 分,句意 2 分)
(2)如果说东人劝东迁,不是良策,那么君等西人想要西迁,难道就成了良策?(“非
计”“西”“岂”各 1 分,句意 2 分)
(二)
14. C (“实写”错误。此处只是借貂裘换酒来比喻当时友情的融洽。)
15. 例一: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联系。徐诗写出了一种送别友人后内心的惆怅之情,
反映出两人感情深厚和名士的豪爽。而岑诗既寄寓送别之情又包含戍边战士的乐观
主义精神。
例二:与《别董大》联系。徐诗写出了一种送别友人后内心的惆怅之情,反映出两人感
情深厚和名士的豪爽。高诗既有凄酸困苦的送别之情,又暗含一种悲壮昂扬的信心
和姿态。
16.(1)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C (憾然:失望、遗憾的样子;宿憾:旧日结下的仇恨。文若看山不喜平:写文章不
能平铺直叙,应有跌宕起伏,才能引人入胜;文章合为时而著:写文章要贴近实际,关注时
代。皓首穷经:一直到年老头白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宵衣旰食:形容政务繁忙。知行
合一:强调将认识与实践相结合。言行一致:说出的话与实际行动要相符合。)
18. D (四句都是陶渊明的诗句。A 项强调要珍惜时光,及时勉励奋斗。B 项强调不为名利
富贵左右方为自我。C 项强调回归大自然的惬意。D 项强调顺其自然,无需为自己的事忧心
忡忡。这里是写马克思做自己喜欢的事,达到一种闲适的境界,与 D 项契合。)
19.A (世相千变而(花鸟画)对人性始终抱有希望,这里省略了主语“花鸟画”,所以主
语不是“世相千变”和“人性”。整段材料的中心语是花鸟画。)
20. ①判断一个时代文艺繁荣与否,有无高峰之作是重要依据
②筑就高峰还需具备多方条件
③作家与时代的关系就更紧密了
21. 材料一小标题:冰川消失后西北干旱区水危机严峻
材料二小标题:探究适应冰冻圈变化的路径
四、写作
22.参考角度:① 对莘莘学子的勉励与期盼
②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③ 兼具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④ 坚持、实践、钻研
⑤ 对科学要抱有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⑥ 师者的传道受业解惑精神
……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