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安一中2020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3.语文2018年7月试题仓库一 4.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福建省永安一中2020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治病必求于本”。进而言之,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观(生态伦理),代表着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为根本特点的整体思维观念和思维方法,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体思维是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B.“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最早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的。
C.“民胞物与”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它提升了整体思维的境界和层次。
D.中华传统医学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在临床上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论述“整体思维”的重要概念,为论证中国传统思维的特征做准备。
B.第四段引述儒道两家的代表性观点,论证了他们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
C.文章不仅论证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也论述了其现代价值。
D.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的表现与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周易》到儒道两家诸子,虽然在“天人合一”之理的表述上有差异,但在思维观念上是一以贯之的。
B.我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实践,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特征中整体思维的理念。
C.根据中华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与天地相互影响,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
D.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有助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也可使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稳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天揭晓的“改革开放40年” 大型青年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确认自己是改革开放受益者,在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三方面打分都在7.5分以上(满分10分)。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列提出,深化了我们对改革目的和发展归宿的认识。
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青年中,80后受访者获得感和安全感更高,90后幸福感更高。90后的获得感、安全感低而幸福感高,或因获得感和安全感跟个人阅历有关,年长者因有在不同年龄段的阅历,纵向对比会有更明显的获得感和安全感。而90后因生活阅历,对比感受不明显,但他们活在当下,觉得很幸福。90后的幸福感更强,因为他们是改革开放后的独生子女,父母通常是70后,给他们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他们属于消费的一代。90后的安全感稍弱,因为他们处在奋斗的起点,获得的社会资本、保障性要素和支撑性条件都还不够多,还没到真正拥有自己一方天地的时候,相对来说安全感会弱些。
(摘编自黄冲杜园春《“改革开放40年”大型青年调查发布:当代青年是改革开放的充分受益者》,《中国青年报》2018年12月11日)
材料二:
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本省原创材料,仅供省内研用。“三感”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整体性展示。能否提高人民群众的“三感”,将成为衡量改革成败的基本指标。
影响“三感”的因素有很多,但只有弄清哪些因素对“三感”有显著影响,我们才能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的“三感”,提出切中要害、更具体且可操作的建议。中国青年报社进行“改革开放40年”大型青年调查,对诸多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显示,调查的已有因素中,最影响获得感的因素是“工作稳定”和“收入提升”,最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是“社会公平正义”和“人们身体健康”,最影响安全感的因素是“未来生活保障”。
(摘编自黄冲杜园春《当代青年的幸福感从哪里来》,《中国青年报》2018年12月11日)
材料三:
教育部长江学者周晓虹曾在访谈中说到改革开放对他那一代人命运的巨大影响。他1978年时21岁,做过知青,赶上恢复高考。他认为他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受益者和拥护者。周晓虹及同时代人经历的命运改变,可称为改革开放对中国人命运改变的“解除压抑”版本,其特征是恢复高考使很多人进大学入体制,通过体制的资源配置获得阶层和命运的跃升。如今高考制度虽已寻常化,是国家的正常阶层流动方式,且更多人通过获得大学文凭进入的是市场而非体制,但仍可视为该版本的发展延续。如今对压抑的解除仍有很大潜力空间,这也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应有之义。
第二版本可称为引导能量。最典型的是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引导农民“离土不离乡”,剩余劳动力投入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导出的能量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如“万元户”和乡镇企业主。能量一旦被引导到改变自身命运,它就极大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仅解除压抑和引导能量还不够,还需通过制度、政策等组织投入到特定领域和方向。这构成了改革开放对中国人命运改变的第三版本——组织能量。如20世纪80年代成立经济特区,给出各种政策;90年代后全面开放;如地方政府竞争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大动力;如积极给出优惠政策扶持各类高科技企业;如1998年至今的房地产。对能量的组织,引发巨大的财富规模效应,在相应的利益结构上,使处于该结构各种位置的人受益,实现阶层攀升。
一个有机体的高速发展还需要激发出它巨大的潜力。这是改变命运的第四版本。这类例子如互联网、高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创业。在改革开放对中国这个有机体巨大潜能的激发中,很多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商业模式、商品、服务被创造出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了蛋糕。能吃到这些蛋糕的人实现命运的巨变。
解除压抑、引导能量、组织能量、激发能量,使中国这个有机体焕发巨大活力。这正是中国人改变命运的方式,每个人都在和改革开放一起成长。
(摘编自石勇《改革关乎国运》,《南风窗》2018年11月2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既是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目的所在,也是国家发展的归宿。
B.80后受访者获得感和安全感高而幸福感较低,是因为幸福感与个人阅历无关,无法通过身处不同年龄段的纵向对比来感知。
C.能否确保工作稳定和收入提升、社会公平正义和人们身体健康及未来生活保障,是衡量“三感”高低及改革成败的主要指标。
D.改革开放通过解除压抑、引导能量、组织能量、激发能量的方式改变国运,也改变了很多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个体的命运。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今高考制度虽然已经常态化,但多数大学毕业生进入的是市场而非体制,因此,他们潜在的压抑并未得到解除。
B.国家通过引导能量的方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生产方式获成功,助推社会变革,说明个人命运与国运密切相关。
C.顺应制度政策的人把握时代机遇,在特定领域相应利益结构中获益,改变阶层固化现象,体现出改革带动的活力。
D.改革开放激发国家发展潜能,创新创业时代到来促进相关产业从业者改变自身命运,个人和国家在改革中共同成长。
6.如何才能使当代青年成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拥护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小题。
伏击(节选)
徐贵祥
起床的哨子刚刚响起,乔东山就一跃而起。易水寒也从床上跳下来,懵懵懂懂地穿衣服。
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易水寒一边扎着绑带,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乔东山,感觉乔东山并没有特别在意他,心里才稍微平静一点。
出操的时候,他发现队伍里又多了几张面孔,估计是从西边归队的,心里不禁嘀咕起来,千万不要有认识凌云峰的人。从跑步到队列训练,大家的精力都很集中,没有人注意他。但他还是心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
上午上课,由乔东山汇报自己的战斗经历。乔东山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古莲战役的三条山战役,那时候我们师担任主峰防御,友邻部队是军部的特务团,那个特务团打得惊天地泣鬼神,团长凌云峰同志率领部队在敌人的阵营里三进三出,反复绞杀,直至将马家军的指挥系统本省原创材料,仅供省内研用.打乱,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不知红军在哪里,稀里糊涂地乱冲乱撞,导致自相残杀,从而迟滞了对于三条山正面的进攻,有力地保障了三条山主峰阵地的防御,掩护了军部和本师主力转移。这个英雄的特务团的团长是谁呢,他就坐在我们的中间,请凌云峰同志站出来,让同志们看看……
易水寒在那一瞬间几乎晕了过去, 他没有想到乔东山会在这个场合把凌云峰的名字点出来,还让他站起来亮相,一旦有人认识凌云峰,他马上就会原形毕露,马上……他不敢想下去了,也不得不站起来。
他控制住一触即发的情绪,软绵绵地站了起来,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干笑,结结巴巴地说,没什么,乔科长过奖了,我们没有做什么……讲完这句话,他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简直就要虚脱了,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
学习班主任肖南发现他神情不对,走到他的面前问,凌云峰同志,你怎么啦,病了吗?
他说,不,哦,是的,头晕,晕得厉害。
肖南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说,那好,你坐下休息吧。
又对乔东山说,你继续。
易水寒坐了下来,他清空了自己的思想,把陈达送给他的那几句话拿出来,放在心上,我信仰三民主义,不成功便成仁……
乔东山说,大家都看见了,这就是凌云峰,我们的英雄。昨天夜里,我们聊起三条山战斗,我很惊讶他能死里逃生。他告诉我,他已经倒在死人堆里了,是一场大雨把他的战友浇醒,那位战友发现他还有一口气,把他背出死人堆……同志们知道吗,古莲城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不要说冬天,就是夏天也很少下雨,怎么可能在冬天下一场大雨呢,大家相信吗?……教室里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易水寒的头皮一紧,下意识地摸枪,可是武装带上没有枪。
他闭上了眼睛,该来的一定会来,那么就来吧,老子不是凌云峰,老子是国民党特务易水寒,老子是来刺探情报的,要杀要剐,随你的便……不成功,便成仁……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听见乔东山说,昨夜,当凌云峰跟我说那场大雨的时候,打死我我也不相信,我甚至在那一会工夫对他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的脑子被枪炮震坏了……易水寒提到嗓门上的一颗心,呼的一下放回到肚子里,紧接着又被重新提了上来。乔东山说,我甚至对他的经历和身份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不是凌云峰,我打算继续暗中注意他,调查他……
霎时,易水寒的额头上就冒出黄豆大的汗珠,他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一下周围,似乎看见黑压压的人群向他逼来,无数根指头指着他,耳畔一片轰鸣——假的,特务,冒牌货,拉出去公审,枪毙……
易水寒呼啦一下站了起来,握紧双拳,准备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去,可是,他很快就发现,他的腿根本不听他的使唤了,他颓然跌倒在木凳上,等待未知的结局……好像过去了很多年,也许有一百年吧,他睁开眼睛,看见乔东山的嘴巴还在台上嚅动。乔东山说,同志们啊,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奇迹啊。今天早晨,我借阅了一份资料,我找到了三条山战斗的一则报道,“是夜,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为古莲百年不遇”,是我们的特务团感天动地,老天爷洒下甘霖,浇醒了我们亲爱的凌团长,这是天意啊……易水寒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乔东山就从台上跑下来,泪花闪烁,抱住易水寒激动地说,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革命者是打不死的……易水寒分明感觉到,好像有一个东西从他的身体内脱壳而出,另一个东西注入他的血管,他颤抖了一下,在乔东山的背上拍打两下说,谢谢你乔科长,你把我们特务团说得太神奇了,我,凌云峰,为了革命,马革裹尸在所不辞……
(选自《当代》2020年第1期,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交代“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为下文易水寒“下意识地摸枪”埋下了伏笔,这一安排使得故事发展合乎逻辑。
B.小说场景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一次课堂上,但乔东山的讲述内容过去与现在交织,不仅拓展了小说的时空,也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讲故事,双线交织,一条是乔东山对“凌云峰”态度,一条是易水寒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变化,叙述灵活,结构紧凑。
D.小说情节曲折摇摆,节奏从容和缓,乔东山每一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都是一次危机,而每一次危机却又都有转机,极具戏剧性效果。
8. 小说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 有人说“情感是小说的动力”,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曾同亨,字于野,吉水人。同亨举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礼部,迁吏部文选主事。故事,丞簿以下官,听胥吏铨注,同亨悉躬亲之。隆庆初,为文选郎中,荐用遗佚几尽。
进太常少卿,请急去。万历初,起大理少卿。历顺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御史刘台得罪张居正,同亨,台姊夫也,给事中陈三谟欲并逐之,奏同亨羸不任职。诏调南京,遂移疾归。九年,京察拾遗,给事中秦燿、御史钱岱等复希居正指,列同亨名。勒休致。居正卒,起南京太常卿。召为大理卿,迁工部右侍郎。督治寿宫,节浮费三十余万。由左侍郎进尚书。军器自外输,率不中程,奏请半收其直,又请减织造之半。皆报可。汝安王妃乞桥税,同亨拒之。
帝竟如妃请。内府工匠,隆庆初数至万五千八百人,寻汰二千五百人,而中官滥增不已。同亨疏请清厘。已得旨,中官复奏寝之。同亨弟乾亨请裁冗员以裕经费,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久之,再起故官,税使所在虐民,同亨极谏。三十三年大计京官,与考功郎徐必达持正不挠。是年,北察失执政意,中旨留给事中钱梦皋等;南察及同亨自陈疏,亦久不下。同亨适给由入都,遂引疾。
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同亨初入吏部,严嵩其乡人,尚书吴鹏则父同年也,同亨无私谒。尝止宿署舍,弥月不归。尚书杨博痛诋伪儒,同亨曰:“此中多暗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卒年七十有五。赠少保,谥恭端。
(节选自《明史·曾同亨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
B.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
C.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
D.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疾”是指托病辞官,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后文中的“引疾”一词与此同义。
B.休致,古代指官吏年老去职,也泛指官员辞官,“勒休致”是指勒令官员去职退休。
C.“大计”是明代官员考核制度,每三年一次,才、守卓异者候升,劣下者依法处置。
D.“同年”,古代所有同年参加科考者的互称,吴鹏曾与同亨父亲同年参加科考,故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亨亲躬职事,竭忠尽职。任吏部文选主事期间,他亲力亲为,做好官员铨选登记工作;在文选郎中任上,他慧眼识才,才德之士几乎都得到荐用。
B.同亨公忠体国,为国节用。他负责帝陵修建,节省了不必要开支三十多万两;宦官滥增工匠人数,他奏请处理,获得旨意,减省了大量的人工开支。
C.同亨不惧权恶,心系民生。汝安王妃向朝廷请求收取桥税,他认为是无理要求,予以拒绝;税使四处为害百姓,他为民请命,极力进谏,予以阻止。
D.同亨为人正直,任事勤勉。他初入吏部,并没有私下拜访同乡的高官严嵩和与父亲相识的尚书吴鹏;他一心为了工作,曾整月住在官衙,没有回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器自外输,率不中程,奏请半收其直,又请减织造之半。
(2)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唱和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达,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B.衰老是这首诗的核心话题,诗人认为,老年固然有可感伤的一面,但也有可欣的一面。
C.诗人将老年与青年对比,觉得老了也有很多优点,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
D.本诗由失落转为豁达,伤感转为振奋,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情感变化相同。
15.诗的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颇有哲理,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古以来,大爱情怀和自我牺牲是中华民族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共有的精神特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特质。
(2)《阿房宫赋》中,杜牧说“ ”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 ”。
(3)屈原在《离骚》中以“ , ”两句表明自己要以先贤为榜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六、语言文字运用(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它之所以能够 ,(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表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 ,人们还能“由文知义”。于是,隔代的人可以 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不但统一的文字使我们这个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也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在时代的演变中,还创造了书法艺术,汉字成为类似西方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 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长盛不衰 变动 信赖 前所未有
B.永葆青春 变动 共享 极为罕见
C.长盛不衰 变化 共享 极为罕见
D.永葆青春 变化 信赖 前所未有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正是因为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
B.它内部结构的生命力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C.正是因为它特殊的内部结构富有生命力
D.是因为它富有生命力的内部结构导致的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统一的文字不但使我们这个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也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
B.不但统一的文字使我们这个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也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
C.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D.统一的文字之所以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是因为它使我们这个大国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通用智能系统能接近人类水平。现有人工智能系统的通用性较差,这与其计算理论基础和系统设计原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图灵机模型取决于人对物理世界的认知程度, ①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存储程序式计算, ② ,无法根据外界的变化演化。而我们的大脑却是一个出色的、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的通用智能系统,不仅能举一反三,处理视觉、听觉、语言、学习、推理、决策、规划等各类问题, ③ 。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七、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某校“树立崇高理想”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
李华:我爷爷那一辈人的理想是当解放军,当科学家,他们积极参与祖国建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的强大奉献了青春与热血。
王明:我父亲原来是公务员,后来下海经商,实现了经济自由,我觉得经商作为理想也很崇高,能给社会创造价值。
张玲:我觉得新时代的理想要体现自我价值,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网红主播,在时代科技进步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董孟: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被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所感动,我想报考医学院,将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
以上同学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对“理想”有怎样的理解与认识?请你就这一话 题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发言。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A
6.①加深当代青年对改革开放的目的和发展归宿的认识,引导青年成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②明确影响当代青年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主要因素;③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当代青年的“三感”,增强青年作为改革开放受益者的意识。(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评分。)
7.D
8.①交代了故事结局,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充分表达了小说弘扬革命精神感召力的主题。②突出了学习班对易水寒精神世界转变的意义。③特务团转危为安,易水寒成为革命者,情节突转,强化了故事的戏剧性。(每点2分)
9.①通过人物情感的变化逐步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②利用情感要素营造紧张的氛围,推动情节的发展。③通过乔东山动情的讲述和易水寒情感的变化及升华,完成了小说主题的表达。(每点2分。)
10.A
11.D “同年”,是“古代科举考试同科中式者之互称”。“中式”指“科举考试合格”。“唐代同榜进士称‘同年’,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汉语大词典》)。由此可知,同年是参加科考并且合格登科者的互称,所以选项中“所有同年参加科考者的互称”说法有误。
12.B
B项是对“督治寿宫,节浮费三十余万”和“内府工匠,隆庆初数至万五千八百人,寻汰二千五百人,而中官滥增不已。同亨疏请清厘。已得旨,中官复奏寝之”等几处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选项的概括和分析大多数都符合原文意思,但其中“减省了大量的人工开支”与原文内容不符,根据原文中“已得旨,中官复奏寝之”的内容,可知宦官又上奏废止了此事。
13.(1)兵器从外输入,大都不合规格,(他)上奏建议按半价收取,并请求减少一半的织造物。(5分。“率”“直”译对各1分,句意译对3分。)
(2)即使(“伪儒”)表面上假借名义,与自荐求官、恬不知耻的人相比,谁好些呢?(5分。“假”“视”译对各1分,句意译对3分。)
【参考译文】
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曾同亨考中嘉靖三十八年进士。任刑部主事。调礼部,升任吏部文选主事。旧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掌管文书的小官吏铨选登记,(而)曾同亨都亲力亲为。隆庆初年,任文选郎中,隐士遗才几乎全部都受到荐用。晋升为太常少卿,因急事请求离职。万历初年,出任大理少卿。历任顺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任贵州巡抚。御史刘台得罪张居正。曾同亨是刘台的姐夫,给事中陈三谟想一起斥逐他,就上奏曾同亨衰弱不能任职。
皇帝诏令调他到南京,于是他托病回乡。万历九年,京城考核官员纠弹过失,给事中秦燿、御史钱岱等人又迎合张居正的心意,将曾同亨列上名单。于是曾同亨被勒令退休。张居正死后,起用为南京太常卿。召为大理卿,升任工部右侍郎。监督建筑皇帝陵墓,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三十多万两。由左侍郎升为尚书。兵器从外输入,大都不合规格,(他)上奏建议按半价收取,并请求减少一半的织造物。皇帝都批复同意。汝安王妃请求征收桥税,曾同亨拒绝了。皇帝却最终同意了王妃的请求。宫内的工匠,隆庆初年达到一万五千八百人,不久裁去了两千五百人,但是宦官却不断地滥增。曾同亨上奏请求处理。已经得到了皇帝同意,宦官又上奏废止此事。
曾同亨的弟弟曾乾亨奏请裁减冗员使经费宽裕些,卫戍京城的武官认为要削减自己的月俸,一片哗然,窥伺曾同亨上朝出来,围住他叫嚷。曾同亨再次请求退休,没有得到批准。九门的工程完成,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极力请求离职,皇帝下诏令他乘驿车回乡。此后很久,再度起用他任原职,税使在当地到处为害百姓,曾同亨极力劝谏。三十三年,全面考核京官,他与考功郎徐必达主持正道而不屈服。这一年,北都考核不如当权者的意,宫中传旨保留给事中钱梦皋等人;南都考核以及曾同亨自己陈述的奏章,也很久不批下来。曾同亨恰好因事进京,于是托病辞官。皇帝诏令加封他为太子太保退休。曾同亨起初进入吏部时,严嵩是他的同乡,尚书吴鹏与他父亲为同年进士,曾同亨没有私下拜访过他们。曾住在官衙宿舍,整月不回家。尚书杨博痛骂伪儒,曾同亨说:“他们当中有很多暗自修行砥砺的,不可以一概斥责。即使(“伪儒”)表面上假借名义,与自荐求官、恬不知耻的人相比,谁好些呢?”他死时七十五岁。赠衔少保,谥号恭端。
14.C
15.①最后两句的大意:不要说我们老了,你看夕阳欲坠还会布下满天彩霞。(2分)②诗人由此感悟到人老心不老,(2分)相信暮年还可以有美丽人生,表达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分)
16.(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族秦者秦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17.C
18.A
19.C
20.①因此人限定了机器的认知②程序也是预先设定好的③还可以进行不断的进化(每处2分)【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1.关键信息:
七、作文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
本试题围绕“理想”这一话题,引导学生思考青年与理想的关系,积极思考青春理想与时代的关系,理想与行动的关系,切合学生实际,有言说与思考的空间,并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完成写作任务。
(1)对于材料的理解
“理想”这一话题看似老生常谈,却是常谈常新,在每一代青年身上都有独到的思考与共鸣。60后70后青年的理想是当科学家解放军,80后青年的理想是当公务员,00后的理想是当网红,每一代人身处的时代语境各不相同,因此时代普遍影响着身处其中的青年学子的理想与人生选择。理解材料中所言“理想”,要理解“理想”与时代的关系,理解个人理想与家国命运的关联,还要涉及到理想与行动的关系等,写作时需要有机组合,才能写出一篇内蕴丰富,富有层次,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
可以思考的角度试列举如下:
什么是理想?能否把理想理解为具体的职业?
什么是高尚的理想?理想是否越高尚越好?
个人理想如何与家国命运相协调?是要全部一致,还是根本利益一致即可?
考虑个人理想是否就是不崇高的?
如何实现理想?
……
(2)对于任务的理解
从任务指令上看,对于写作者的身份标识很清晰,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他们的现实情境与真实体验,“班会”又是他们非常熟悉的情境,考量他们对于置身不同情境的理解、认识与思考。交际对象为同学。
从任务情境的创设来看,注重以反映应当下青年真实体验与切身感受为基础,从班会课上交流理想出发,思考自身的成长背景与未来愿景。这道作文题存在着丰富的张力与多重的思辨空间。(3)对于文体与语体的理解
本试题要求采用发言稿的形式,属于交际语境之下的应用文体写作。写作时要注意到听众与班会主题,要有交流意识,有平等对话的意识,不能自说自话,讲大道理,而是要学会说理,采用让步,驳论,举例,归谬等形式,明确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