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绵阳市南山中学2020届高三3月网络统考语文试题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3.语文2018年7月试题仓库  4.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0届高三3月网络统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嗟——情人断绝”和“似——风散雨收”。当然,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这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有两个名称:凡最后一个停顿的音节是单数的与诗相同的,这样的句式称之为单式;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双数的,则称为双式。一般来说,一个词牌里单式的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而双式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则比较曲折、委婉、含蓄。


有的人要说,不是词里才有不整齐的句子,诗里面也有杂言的形式,也是不整齐的句式。即如汉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同词一样是长短不等的句式。有人还说,汉乐府和词一样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两者相似,其间有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我以为,乐府诗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的,而词则是先有曲调而后按照曲调填写歌词的;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则是完全不自由的。二者虽外表形式很相似,但完全自由写作的乐府诗和按曲填写的歌词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所配的音乐也是不同的。


(选自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词能表达的,也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


B.诗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则有余味,正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C.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巨大差别,除了写作时的各种原因,还是二者形式不同所致。


D.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内容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提出基本观点,接着着重从形式的角度进行了论证,最后就乐府诗与词的异同作了辨析。


B.文中引用缪钺先生《诗词散论·论词》中的话,旨在证明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一说的正确性。


C.在论述诗与词在字句、音律上的差别以及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


D.文中论述诗与词的形式差别时,主要侧重于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停顿等的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句式都是整齐的,隔句押韵,停顿上有固定的节奏;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不尽相同,较之于诗更富于变化。


B.诗与词的停顿是不一样的,如杜甫的《春望》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五字句,前者是二三的节奏,后者则是三二的节奏。

C.一首词,其中可以融合单式和双式的句法变化,而一首诗,却往往只有二三、二二一或四三、二二三等的单式停顿,变化少。


D.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是完全不自由的,因为前者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而后者是先有曲调后按曲调填写歌词。


1.D(以偏概全,D项由此推论出列举的五言诗“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们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表面上看没有瑕疵,但结合第三段段首句“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和第二段“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的表迷,就会发现D项“以偏概全”,除了形式方面的原因,还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2.C(“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错误。文中对应部分虽然有引用,但作者的目的是列举实例,引用的内容并不是重点,所以这部分采用的主要是例证法;且文中在论述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还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3.C(A项,“诗的句式都是……”扩大范围,根据文章第四段可知,“句式都是整齐的……


固定的节奏”指的是一般流行的五言诗和七言诗;B项,“诗与词的停顿是不一样的”说法绝对,根据原文第四段的内容,“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且分析可知,杜诗和苏词中的五字句都是二三的节奏;D项强加因果,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二者是并列关系。)


【论述思路】文章第一段通过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内容提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的基本观点。接着第二段指出造成诗与词的差别和不同是有多种原因的,并在第三、四两段从形式的角度进行论证,指出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停顿等的不同都会造成诗与词在形式上的差别。最后两段则使用例证法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对乐府诗与词的异同进行论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应用示范》(以下简称《应用示范》)日前在天津公布。


《应用示范》针对居家、社区和旅居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研究健康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新模式,整合覆盖保险、支付、教育、文娱、信息服务等第三方服务资源,研发包括健康养老跨界服务集成、信用评估和养老数据分析等3个“健康养老+”平台,并在北京、天津等地区,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式和旅居式养老为辅的健康养老跨界融合服务模式。


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健康养老+”平台将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老年人健康状态动态演化规律,为老年人在生理健康监测、心理健康监测与干预、个性化生活照料、紧急状况检测与紧急救助、位置服务、行为识别、意图识别、诈骗防范等诸多方面提供支持。



 

“健康养老+”平台以“养老智能卡”作为推广介质,连接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各方面,形成特大城市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平台将同时与医保、社保等打通,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服务。


(摘编自《未来3年京津老年人将“尝鲜”养老新模式》)


材料二:


中经国富养老问题专家表示,作为新兴业态,智慧养老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智慧养老概念模糊,市场对于用户的培养不足。一方面智慧养老面对的用户主体为“40后”“50后”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家庭并不具备网络环境,自身实操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上的智慧养老产品简单地将智慧养老与互联网养老画等号,产品操作繁杂不接地气,这使得很多高科技养老产品难以推广。这些问题使得智慧养老的试点存在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观众却不买单”的情况,除了少部分居家场景的产品及服务外,如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驿站等模式,并不被老人买账。


中经国富养老问题专家表示,就目前而言,智慧养老更多的是一种发展趋势。老年人更需要一种面向社区、面向家庭,能够提供综合性、专属定制化养老服务的机构。但从长远来看,智慧养老潜力巨大,前景看好。未来“80后”“90后”将会展现出与当前老年群体不一样的特点,对于智慧养老产品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自主性。智慧养老将为养老发展带来难以想象的未来,而我们相信这个未来并不遥远。


(摘编自《中经国富:智慧养老大势所趋,解决“智慧”痛点仍是挑战》)


材料三:


项目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平台发布高龄老人服务需求,志愿者从平台发现这些需求,然后对接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一名志愿者为7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凡是服务时间2年以上的,其服务时长就会被储存在“时间银行”信息平台个人账户中,等他(她)自己到70岁之后,就可以从“时间银行”提取相应时长的养老服务。


日前,浙江苍南启动“时间银行”养老服务试点项目,“有精力的低龄老人也可以成为志愿者参与服务高龄老人”苍南县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余珍芳说,他(她)们通过“现在存时间,未来取服务”的方式,等自己70岁后就能享受相应时长的公益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内容包括送餐、看护、陪伴、助行、助医、代办等,这样可以激励身体健康、生活有空闲的低龄老人加入到“互助养老”志愿者队伍中来,弥补当前养老服务供给的不足,还能促进形成邻里守望的和谐氛围。


(摘编自《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苍南试点“时间银行”项目》)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天津公布的《应用示范》以居家、社区和旅居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养老服务的资源优化和配置问题。


B.很多老人家庭不具备网络环境,老人自身实操能力不足,产品操作繁杂不接地气,这是日前智慧养老中存在的几个主客观问题。


C.智慧养老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观众却不买单”是市场培育不足的后果的表现。


D.三则材料,前两则都是围绕智慧养老的成与败、利与弊的问题展开,第三则材料则报道另一种不同的养老方式,三则材料形成互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健康养老+”是一种智慧型养老,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为各种养老服务提供依据和支持,连接健康养老跨界服务的各方面。


B.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的养老服务,通过“时间银行”存储,若干年后可以置换成自己所需要的、不同于自己曾经提供的服务。


C.低龄老人成为志愿者参与服务高龄老人,这种模式以“时间银行”为基础和中介,解决了无儿无女、经济能力不足的老人的养老问题。


D.未来“80后”“90后”将能更好地适应智慧养老,并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这将给智慧养老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6.试比较材料一、二的“智慧养老”模式和材料三“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异同点(6分)。


4.D(D项,表述错在“前两则都是围绕智慧养老的成与败、利与弊的问题展开”这个地方。细读三则材料可知:前两则材料都只谈到了“利”,没有谈到“弊”的问题。而且选项中“成与败”的提法也不妥。诚然,前两则材料也谈到了不足和面临的挑战,但这并不一定是“失败”。)


5.C(表述太绝对。从材料三中“这样可以激励身体健康、生活有空闲的低龄老人加入到“互助养老”志愿者队伍中来,弥补当前养老服务供给的不足,还能促进形成邻里守望的和谐氛围”等文字可知,这种模式只是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弥补了服务供给的不足,但不能说是“解决了……养老问题”。)



 

6.(6分)(一)不同点:“智慧养老”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掌握老人的各种情况,并据此提供相应的服务,甚至是跨界服务;“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则是将自己的服务存储起来,将来“取出来”使用,是“自给”式的服务。(二)相同点:都利用了智能管理系统,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前养老服务供给的不足的问题。(前者4分,后者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邻居们


老舍


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他清清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的心里。


邻居是对儿姓杨的小夫妇,明先生看不起他们,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尤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



 

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杨家的葡萄。界墙很矮,孩子们不断地过去偷花草。对此,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可明家始终没来。杨太太决定找明太太去。


杨太太很客气:“明太太吧?我姓杨。”


明太太准知道杨太太是干什么来的,而且从心里头厌恶她:“啊,我早知道。”


杨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红了脸,而想不出再说什么。可是她必须说点什么。“没什么,小孩们,没多大关系,拿了点葡萄。”


“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


“我们的葡萄,”杨太太的脸渐渐白起来,“不容易,三年才结果!”


“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


“小孩呀,”杨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论,“都淘气。不过,杨先生和我都爱花草。”


“明先生和我也爱花草。”


“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


“谁敢呢?”


“你们的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呢?”


“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


杨太太没法再说什么了,嘴唇哆嗦着回了家。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


信是杨家仆人送过去的,被明太太窝回去了。


下午,老妈子拿进一封信来。杨先生接过一看,门牌写对了,可是给明先生的。他忽然想到扣下这封信,可是马上觉得那不是好人应干的事。告诉老妈子把信送到邻家去。


“拿回去吧,我们不看这个!”“给明先生的!”老妈子说。


“是呀,我们先生没那么大工夫看你们的信!”“是送错了的,不是我们的!”


“送错了的?”明太太翻了翻眼,马上有了主意,“叫你们先生给收着吧。当是我看不出来呢,不用打算诈我!”拍的一声,门关上了。


怎么处置这封信呢?私藏别人的信件?拆开看看?是不光明的。想来想去,杨先生决定给外加一个信封,改上门牌号数,扔在邮筒里。第二天早晨,夫妇忙着去上学,忘了那封信。



 

下学回来,刚要吃饭,听见明家闹起来了。饭后,杨家的老妈子知道了消息:明先生打太太是为一封信,要紧的信。杨先生想必定就是他所存着的那封信了。既是要紧的信,为什么不挂号,而且马马虎虎写错了门牌呢?混蛋应受惩罚。他想起那些葡萄来……第二天早晨把那封送错的信和劝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一齐发了,他不希望明先生悔过,只教明混蛋看看读书人是怎样的客气与和蔼,是君子就够了。


明先生见着了写信的人,知道了信的内容:他和一个朋友借着外国人的光儿私运了一些货物,被那个洋人晓得了。所以他担心,命令太太去索要那封信。明太太宁肯挨打也不肯去,这太难堪了,就诬说杨家不给。明先生的气不打一处来,就凭个穷酸教书的敢跟我斗气。哼!他向孩子们发了命令。邮差下午四点多送来了信。明先生看完,心中说不出是难受还是痛快。痛快的是,他看明白了那


封写错了门牌的信,杨先生没有拆开;难过的是另一封,使他更讨厌那个穷酸,他觉得只有穷酸才能那样客气,客气得讨厌。


路上,杨先生满心痛快:既然把那封信送回了原主,而且客气的劝告了邻居,这必能感动了明先生。


一进家门,他楞了,院中的花草好似垃圾箱忽然疯了,一院子满是破烂儿。他知道这是谁作的。


怎么办呢?他想要冷静的找主意,可冷静不了,他的那点野蛮的血沸腾起来。扯下衣服,捡起两三块半大的砖头,隔着墙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听着玻璃的碎裂,他心里痛快。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变成野蛮人,觉出自己的力量与胆气,象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无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他等着明先生来找他打架。


明先生不想过来,因为他觉得杨先生不那么讨厌了。看着破碎玻璃,虽不高兴,可也不十分不舒服。他开始想到嘱告孩子们不要再去偷花。可一想起杨太太,又不能不恨杨先生;可是恨与讨厌,他现在觉出来,是不十分相同的。“恨”有那么一点佩服的气味在里头。



 

第二天是星期日,杨先生在院中收拾花草,明先生在屋里修补窗户。世界上仿佛很平安,人类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原文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先生认为杨先生穷酸,杨先生认为明先生混蛋,他们各自猜测着对方,自觉优越,作者从有限视角来叙述,让读者觉得分外可笑,同时也很可悲。


B.小说通过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明太太自私、霸道、蛮不讲理、嫉妒心强而又自作聪明,市侩兼泼妇的形象。


C.“葡萄事件”和“信件事件”在因果上不关联,但带动了两家人情绪的发展,人物个性得到充分展现,构成颇具喜剧色彩的情节。


D.小人物、小事件、小篇幅,合乎老舍短篇小说“集中”“紧凑”的要求,最精巧的是人与事的配合,时合时分地推动着小说的发展。


8.杨先生在“葡萄”和“信件”两件事中发生了心理变化,请据此分析其形象特征。(6分)


9.老舍是文化型的伟大的小说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北京的市民社会,小说情节出人意料,结尾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的主旨。(6分)


7.A(A项,“杨先生认为明先生混蛋,他们各自猜测着对方,自觉优越”说法错误,从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等,可见,杨先生并不认为明先生混蛋,而是以己度人,认为对方如果受过教育,一定能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后悔,也并未觉得优越。)



 

8.(6分)幼稚,天真。在“葡萄事件”中,杨先生“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的,自然会自动的过来道歉”。懦弱,谨慎。太太受气后,杨先生还决定“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善良,有教养。与明先生家发生“葡萄事件”后,收到寄给明先生的信件,觉得“扣下这封信”“不是好人应做的事”,告诉仆人送到邻家去。用精神胜利安慰自己(精神胜利法)。杨先生把两封信发出去,目的是让杨先生看看读书人“客气与和蔼”“是君子就够了”,甚至“满心痛快”地想到“必能感动了明先生”。(每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


9.(6分)写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沟通困境。文明沟通,难以解决,“野蛮”的方式,却换来意想不到的太平,收到了讽刺的效果。揭露人性中的弱点。如明先生的狭隘、嫉妒、骄纵,杨先生的忍让、迂腐等,并进行了善意的嘲讽。写出新旧文化、文明之间的冲突。新旧市民之间的摩擦,实质上是民族文化自我反省年代对文化、价值观的反思,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浙东大侵,戍.申.,复无麦,民相枕死。宣慰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长孺察其有乾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曰:“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县有铜岩,恶少年狙伺其间,恒出钞道,为过客患,官不能禁。长孺伪衣商人服,令苍头负货以从,阴戒驺卒十人蹑其后。长孺至,岩中人突出要之,长孺方逊辞以谢,驺卒俄集,皆成擒,俾尽逮其党置于法,夜行无虞。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抶伤民,且碎器而去,竞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永嘉民有弟质珠步.摇.于兄者,赎焉,兄妻爱之,绐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长孺曰:“尔非吾民也。”叱之去。未几,治盗,长孺嗾盗诬兄受步摇为赃,逮兄赴官,力辨数弗置,长孺曰:“尔家信有是。何谓诬耶!”兄仓皇曰:“有固有之,乃弟所质者。”趣持至验之,呼其弟示曰:“得非尔家物乎?”弟曰:“然。”遂归焉。以病辞,不复仕。方岳大臣与郡二千石,聘致庠序,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正衣冠坐逝。年七十五。


(选自《元史·胡长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B.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C.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D.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铨试,即铨选,选官制度。古代举士、授官相一致。铨选一般是集吏考试量人授官。


B.戊申,戊申年。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


C.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质地多为金银玉石,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为“步摇”。


D.庠序,古代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来也用以概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长孺刚直不阿。浙东发生灾患,他把救济的余款全部发给百姓,惹怒了企图侵吞救灾款的脱欢察,脱欢察虽然十分恼怒,但也不敢追究。


B.胡长孺为民除恶。有少年聚众作恶,成为祸患,官府不能制止,他伪装成商人,带着随从,引出强盗,并勒令强盗谢罪,最终铲除了强盗。


C.胡长孺机智判案。有人质押珠步摇给哥哥,后被嫂子强占,胡长孺利用打击盗贼的机会,抓了哥哥到官府,巧妙地为弟弟追回珠步摇。


D.胡长孺发挥余热。他因病辞官,被官员聘请讲解经义,很受欢迎;他主持乡试,看重文章的内容,摒弃华丽的文辞,改变了当时的文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5分)


(2)赎焉,兄妻爱之,绐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5分)


10.A(从名词或是代词入手,因它们可做主语,如民、胡长孺、向扶者载手,据此可排除B.D两项,然后在A和C两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结合语境,“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是两个句意,应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


11.B(“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表述有误,正确的表述应是“古代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



 

12.B(B项中“并勒令强盗谢罪,最终铲除了强盗”表述有误,原文“长孺方逊辞以谢”,正确地表述应是“胡长孺正恭顺地来谢罪(求情)”,陈述对象是胡长孺,而不是强盗。)


13.(1)百姓一天不吃饭,一定有饿死的人,确实来不及(把情况)向你报告,然而公文案卷都在,可以查证。[(5分),采分点:诚,确实;闻,使动用法,使之闻:具,都;征,通假字,通“证”;特殊句式,诚不及以(之)闻。每点1分]


(2)赎回时,嫂嫂喜爱它,(拿步摇)被盗贼偷走了来欺骗他,多次诉讼都不能得到公正解决,前往(宁海县)向胡长孺告状。((5分),采分点:爱,喜欢;绐,欺骗;亡,丢失;屡,多次;特殊句式,状语后置.绐以亡于盗。每点1分)


参考译文


胡长孺宇汲仲,是婺州永康人。其外舅徐道隆任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随外舅入蜀,在选拔官吏的考试中得了第一名,被授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的职务。转任台州路宁海县主薄。浙东闹大饥荒,戊申年,麦子也没有收成,老百姓饿死的人层层叠叠。宣慰同知脱欢察奉命赈灾,从富裕户敛钱一百五十万补给灾民,来到宁海县时,把余下的钱二十五万嘱咐胡长孺收蔽好,(自己)便转往别处去了。胡长孺看出脱欢察有占有这笔钱的意思,便全都散发给了灾民。一个月后脱欢察返回来,索取那笔钱,胡长孺把救灾案卷交给他说:“钱都在这里了。”脱欢察恼怒地说:“你的胆子有山那么大呀!是听了谁的命令,而敢这样放肆!”胡长孺说:“老百姓一天不吃饭,一定有饿死的人,确实来不及把情况向你报告,不过公文案卷都在,可以查证。”脱欢察虽然恼怒,但又不敢追究。县里有(一处地方叫)钢岩,(有一伙)年轻恶棍在这里暗中窥伺,一直出没抄掠路人,成为过往客商的祸患,官府不能禁绝。胡长孺穿着商人的衣服,让仆人背着财物跟着他,暗中命令骑马的士卒十人跟在他的后面。胡长孺到达时,强盗们突然出现半路拦截他,胡长孺正恭顺地来谢罪(求情),骑马的士卒即刻前来集合,(强盗们)都被抓捕,(胡长孺)派人将他们的同党全部抓获并依法处置,(以后人们)在夜晚行走不用担忧了。有农民挑着尿罐到田里浇粪,偶然碰到了军中士兵的衣服,那士兵就抽打伤害农民,并打碎尿罐而离开了,竟不知道打人士兵的名字。农民来告官,胡长孺假装生气说农民诬告,并将农民用枷锁锁在集市上,使手下人暗中侦察。原先打人的士兵路过,竞拍手称快,(胡长孺命手下)将他抓到所属的部队,杖打他并要求他赔偿农民的尿罐。永嘉县的居民中,有个弟弟将珠子装饰的步摇抵押给哥哥,赎回时,嫂子喜爱它,拿步摇被盗贼偷走了来欺骗他,多次诉讼都不能得到公正解决,前往(宁海县)向胡长孺告状,胡长孺说:“你不是我管辖的百姓。”呵斥他离开。不多久,在惩处盗贼时,胡长孺教唆(指使)盗贼诬告那位哥哥接受步摇作为赃物,(役卒)将哥哥逮捕来到衙门,(他)极力争辩数次也得不到释放,胡长孺说:“你家确实有这件首饰,怎么说是诬告!”那位哥哥惊慌地说:“有固然有,是我弟弟所抵押的物品。”(胡长孺)催促(他)拿来检验,叫他弟弟来,说:“这不是你家的东西吗?”弟弟说:“是。”于是归还给弟弟。(胡长孺)因为生病辞官回家,不再出来做官。方岳大臣给郡二千石,把他聘请招引到学校,他讲解经义时,围听者达数百人。乡试选取士人,多次掌管判定文章高下以取士的权力,看中朴实的文字,鄙贱华丽的辞藻,当时的文风因之而发生变化。(去世时)衣冠整齐,端坐逝世。终年七十五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


辛弃疾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注】指西湖处士林逋。他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桃叶: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的名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开篇用“晚风”“新荷”点明了词人游西湖的时间是初夏的一个傍晚。


B.“惯趁笙歌席”看似闲笔,其实非常重要,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词的下阕想象林逋梅妻鹤子的生活,表达出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


D.尾句照应了“看公”二句,劝友人恣意游湖,尽情饮酒,不必挂怀桃叶。


15.本词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都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西湖美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4.C“表达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错误,表达词人对林逋这样的风流处士的仰慕之情。


15.(6分)视听结合。本词从听觉描写雨打荷叶之声,从视觉描写碧水彩霞、飞鸟游鱼之景;白诗从听觉描写黄莺呜叫,从视觉描写春水初涨,绿杨成阴之景。动静结合。本词既描写了彩霞映碧水的静景,又描写了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的动景;白诗既有对西湖的水、云、杨树、白沙堤的静态描写,又有黄莺争栖、新燕啄泥的动态描写。色彩映衬,本词用红霞与碧水相映衬,白诗用绿杨与白沙堤相映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离骚》中屈原慨叹世人投机取巧,任意胡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为琵琶女出场设伏,也与下文“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两人因为“______”的相似遭遇产生了情感共鸣。


(3)《游山西村》中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表现民风质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16(6分)(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2)举酒欲饮无管弦,同是天涯沦落人(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______。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______,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______,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


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选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选修课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______。同时选修课要有用。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思辩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


1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C.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17.C(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使用。原文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A项,表示强调重点;B项,表示语意的转换;C项,表示解释说明;D项,表示声音延长。)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凤毛麟角 权利 无可非议 目标


B.寥寥无几 权利 无可厚非 目的


C.寥寥无几 权力 无可非议 目的


D.凤毛麟角 权力 无可厚非 目标


18.B(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此处形容事物少,应用“寥寥无几”。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此处强调“功利性”选课是权力也是利益,应用“权利”。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谅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此处表示可以理解,但是有功利心还是有问题的,应用“无可厚非”。目的:想要得到的结果;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目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此处指想要得到的结果,应用“目的”。)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B.再加上在新装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C.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共鸣。


D.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19.D(“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主语残缺,排除AB;“吸引”与“共鸣”搭配不当,排除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汉乐府诗《孔崔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中的“信”,就是说媒的使者。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如上下款的称呼怎么写,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辞怎么写,如何写抬头,哪里有空格等。上款写受书人,下款写作书人,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这样。


20.“信”指使者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却先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或:却在开头就写明作书人和受书人)(5分)


21.下面这首小诗在网络上被许多人转发、推荐。请品读该诗,说明其被推荐的理由。要求:写3点理由,字数60字左右。(6分)


一碗油盐饭


佚名




前天,


我放学回家,


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


我放学回家,


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


我放学回家,


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


21.参考答案:简单的叙事,再现日常生活的细节,真挚感人。时间前后相承,内容层层铺垫,感情逐层深入。语言朴素,意象单纯,内涵丰富。诗行整齐,结构匀称,具有视觉美感。


(从语言、情感、意象、结构等方面点评,每点2分,共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己亥冬末,新冠状病毒突如其来,疫情迅速席卷全国。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键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连日来,他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疫情来临,各地医护人员迎难而上,逆风而行,留给世界背影;战“疫”前线,十万“逆行者”争分夺妙与病毒斗争,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老百姓“宅家”“不出门”,各社区积极加强防控,抗击疫情。而从武汉返乡人员也陷入囧途,他们必须隔离14天,有的甚至有家难归。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审题指导


(一)审题立意思考:


1、材料分析及立意:


材料作文首先是阅读作文题,理解之后才是写作表达题。此题一共有三则材料,先审读材料,第一则材料从个人层面,在国难当头,国家中流砥柱人物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值得钦佩。


第二则材料说的是最美逆行者,他们是坚守者,是奉献者,是以身许国的勇士,让美好的生活继续的人。


第三则材料讲的是普通百姓,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共同抗疫的参与者。


综合:面对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


2、关于“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


围绕一则材料做单一思考


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谈,赞美钟南山,如国之英雄钟南山、最可爱的人;歌颂逆行者,如最美逆行者、致敬逆行者;写普通老百姓,待在家就是为社会作贡献;避免感染就是防控。


凡是选择一个材料来立意,都是审题不准,忽略了要求中的“综合”二字,实属跑题。但是,单则材料与综合立意有相关性,我们的切入分为42分,根据学生作文表达加分或减分。



 

偏题:大谈特谈从武汉返乡人员的遭遇,如《武汉人绝不是洪水猛兽》《武汉人不是敌人是同胞》《走出“避邻”困境,多点温暖真情》,只能在36分以下判分。


围绕多则材料做综合思考


作为多材料作文,要求我们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我们要“抓关系,辨异同”,即通过对照比较,搞清它们的内在关系,找到三则材料的共同性,从而准确确定作文的立意。当然,我们可以在把握材料的共同性后,有所侧重。切入分为50分,根据学生作文表达加分或减分。


参考题目:


《面对疫情,共克时艰》《抗击疫情,众志成城》《我们在行动》《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防控疫情,我们心连心》《疫情不可畏,你我共担当》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