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练1 -2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3.语文2018年7月试题仓库  4.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 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右之器以欹    欹:倾斜,这里指“倾斜的物品”

B.或以之比德而自励             比:比拟

C.至于涉寒暑,蒙霜雪           涉:经历

D.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宜:应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      于是乎有裨焉

B.或以之惩志而自警             然则以节言竹

C.以为游艺读书之所             气之所聚之

D.予观而喜之                   而不可夺之君子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节”字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

②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④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⑤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

⑥守死,大节也

⑦好植竹,取其节也

⑧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A.①⑦⑧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④⑤⑧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涵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之亭”。作者看到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

D.《礼记 中庸》的注书上说:为人处世,平时在家就开始讲究,他日必能做到应对自如。黄中立却不是这样的。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语句断句。

传 曰 行 前 定 则  不 困 平 居 而 讲  之 他 日 处 之  裕 如 也 然 则 中立之 取 诸 竹 以 名 其 亭 而 又 与吾 徒 游 岂 苟 然 哉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译文:

②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

译文:


【答案】 

1.D

1.B

3.C

4.D

5.(1)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2)①的确,里面有什么就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本性)能够表现在形体上。(注意“信”“为”“践”的翻译)

②所以辞让国君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于泰伯就做对了,在于季子就没有做对。(注意“让”“是”的翻译及判断句式)

【解析】

1.D项,宜:适宜。

2.B项“以”,均为介词,用、拿。A项“焉”,兼词“于之”,从花草树木中/语气词,无义。C项“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

3.①②③⑧中“节”取实义,④⑤⑥中“节”取象征义,句⑦二者兼而有之。

4.D项,《礼记 中庸》的注书上是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另外,在作者看来,黄中立正是这样的。

【参考译文】

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难道仅仅是为了玩赏爱好吗?所以兰花是取它的芬芳之义,谖草是取它忘忧之义,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污秽之义。不只是花草树木,(其他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做座位右边的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警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这样做,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好处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座亭子,起名叫“尚节之亭”,作为读书游玩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因为它有节。至于经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霜雪的侵袭,而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改变的君子一般。的确,里面有什么就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本性)能够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否则)又能拿什么崇尚竹呢!

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就早早地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关于“节”字比较适宜的含义,《易经》已解释得十分完备了,用不着到外面去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其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聚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生长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反过来,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从而残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气,就是阴阳寒暑转换的时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操,是人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标准)。所以辞让国君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于泰伯就做对了,在于季子就没有做对;用死来守住自己的节操,也是大节,在子思那里是适宜的,但在曾子那里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恰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花草树木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

《礼记 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产生困惑。”平日有所谋划,一旦某天遇到事情,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难道随随便便就能这样吗?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题。

裕轩记

[明]刘基

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予既为铭之矣,而元实复请记焉。

夫裕者,宽广之谓也。今元实之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仞,庭不容拱把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栉栉密密,藩篱逼塞,不见孔隙,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王子之裕在我。人以物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我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属厌;我欲娱乐也,食前方丈不为奢,歌舞靡曼不为淫,弋猎驰骋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亭馆不为侈丽。则必竭力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夏一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服,而吾之心裕如也;诵吾诗,读吾书,适吾情则游,足则息,倦则卧,无求多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接市肆之言,目不耽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无求欲尚人,而吾之心裕如也。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然则何往而不裕哉?

甲午之岁,余辟地于越,主王氏,知王子之为人,与之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钟五鼎不为属厌   厌:厌恶。

B.歌舞靡曼不为淫     淫:过分。

C.适吾情则游       游:游玩。

D.目不耽佳冶之容     耽:沉溺。

解析 A项,“万钟的丰厚俸禄和列五鼎而食的奢侈豪华的生活也不算满足”,“厌”意思是“满足”。

答案 A

7.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记: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B.子:古代对人的尊称,一般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孟子、庄子。文中的“王子”就是对王元实的尊称。

C.陶朱猗顿:“陶朱”是范蠡,他辅助越王勾践破吴之后,弃官到陶地经商,成为巨富,号陶朱公;“猗顿”在猗氏经营池盐及畜牧致富。后用“陶朱猗顿”指称巨富之家。

D.甲午: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无年号,汉高祖刘邦即位后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

解析 D项,“汉高祖刘邦即位后首创年号”错误,应该是“汉武帝首创年号”。

答案 D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4分)


(2)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4分)


解析:(1)“裕”,丰裕;“以”,连词,相当于“而”;“其”,语气副词,表猜测语气,大概;“所以”,古今异义,……的原因。(2)“若是”,像这样;“虽”,即使;“履”,游遍;“汗漫之野”,广大无边的原野;“穹窿之丘”,高大广阔的山丘;“所容其身”,所字结构,容身之地;“可……乎”,表反问,怎么能……呢。

答案: (1)于是我们的内心丰裕了而物质从而也就丰裕了,这大概就是(王元实先生)为这座小书斋命名为“裕”的原因吧?

(2)如此一来,即使是游遍广大无边的原野,登上高大广阔的山丘,(我也)会觉得无处容身,又怎么能称之为“丰裕”呢?

9.作者认为王元实追求的“裕”与一般人有何不同?请根据文本作答。(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语气,如本题“作者认为王元实追求的‘裕’与一般人有何不同?请根据文本作答”,然后考生要先找到文中一般人追求的“裕”,再找出王元实追求的“裕”,如“盖人之裕在物,而王子之裕在我。人以物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则必竭力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理解这些内容的意思,再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①一般人追求的“裕”在于物,即物质名利的充足,而王元实追求的“裕”在于内心,即内心情感的丰裕。②一般人追求的物之“裕”没有止境,被“裕”左右,而王元实追求的“裕”依从内心的需求,悠游于“物裕”之外。

【参考译文】

会稽人王元实在他的居所一旁新建了一座小书斋,为它取名叫裕轩。我已经为他的这座小书斋题了名,而王元实又请(我)为此作记。

所谓的裕,说的是宽广的意思。如今王元实的这座小书斋,大小不满一丈见方,高度不超过一仞(七尺),院子(小得)不能容下两手合围那么粗的一棵树,小路(小得)不能通过一匹马的脚。院子里显得很是稠密,门户狭窄逼仄,看不到一丝空隙,却称之为“裕”,可以吗?一般人所认为的丰裕在于看得见的物,而王元实先生所认为的“丰裕”(却是)在心里;一般人都以我们拥有充足的物质为丰裕、充裕,王元实先生(却只知道自己内心的)丰裕、充裕而不知道看得见的物质的丰裕不丰裕。于是我们的内心丰裕了而物质从而也就丰裕了,这大概就是(王元实先生)为这座小书斋命名为“裕”的原因吧?

一般人的忧虑忧愁都集中在感情情绪上,喜好快乐也都受到内心的牵动。我要想物质生活富裕,当年西晋石崇与王恺斗富时炫耀的珊瑚树也不算多,西蜀之地盛产铜矿的铜山也不算富饶,陶朱公和猗顿积聚的财富也不算丰厚;我要想地位尊贵,通侯(彻侯)和州郡的长官也不算尊贵,士大夫所乘用的大车和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也不算荣耀,万钟的丰厚俸禄和列五鼎而食的奢侈豪华的生活也不算满足;我要想享受娱乐,吃饭时面前的食物占据了一丈见方的地方也不算奢侈,歌舞华美也不算过分,到处狩猎也不算广泛无度,珍奇的鸟类和供玩赏的珍品充满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也不算奢侈华丽。那么(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来求取这些,(如果)有什么得不到,就会食不甘味、寝卧难安。如此一来,即使是游遍广大无边的原野,登上高大广阔的山丘,(我也)会觉得无处容身,又怎么能称之为“丰裕”呢?

而王元实先生却不是这样的,吃一盂饭就饱了,喝一升酒就醉了,不要求太多的饮食,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夏天铺一床细葛布的席子就觉得很凉爽,冬天盖一件皮衣就觉得很暖和,不要求太多的衣服,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朗诵一下我喜欢的诗歌,朗读一下我喜欢的书籍,心情舒适的时候就外出游玩,玩够了就停下来休息,累了就躺下来睡觉,不要求太多的游乐和珍物玩赏,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脚步不踏入诉讼的厅堂,耳朵不听取市集上的闲言,眼睛不沉溺于(美女)娇美妖冶的容颜,嘴中不谈论国家政事的是非,也不要求称为道德高尚的人,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一张床很小,(但是)除了能容身之外我不再需要别的;一间房子很小,除了能遮蔽风雨之外不是我担忧的事;家里的仆役愚钝,子侄后辈们痴傻,除了能够供差遣使唤之外不是我所要求的,既然这样,那么怎么不能够感到“丰裕”呢?

甲午年,我为躲避祸患迁居到越地,主人王氏,了解王元实先生的为人,与他交往而关系友善,于是我为此写下了这篇记。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