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3.语文2018年7月试题仓库一 4.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
驮马
施蛰存
我第一次看见驮马队是在贵州,但熟悉驮马的生活则在云南。那据说是所谓“果下马”的矮小的马,成为一长行列地逶迤于山谷里,就是西南诸省在公路出现以前唯一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了。当我乘着汽车,从贵州公路上行过,第一次看见这些驮马队在一个山谷里行进的时候,我想,公路网的完成,将使这古老的运输队不久就消灭了罢。但是,在抗战三年后的今日,因为液体燃料供应不足,这古老的运输工具还得建立它的最后功业,这是料想不到的。
西北有二万匹骆驼,西南有十万匹驮马,我们试设想,我们的抗战乃是用这样古旧的牲口运输法去抵抗人家的飞机汽车快艇,然而还能支持到今日的局面,这场面能说不是伟大的吗?因此,当我们看见一队驮马,负着他们的重荷,在一个峻坡上翻过山岭去的时候,不能不沉默地有所感动了。
一队驮马,通常是八匹十匹或十二匹。每一队的第一匹马,是一个领袖。它是比较高大的一匹。它额上有一个特别的装饰,常常是一面反射阳光的小圆镜子和一丛红绿色的流苏,项颈下挂着一串大马铃。当它昂然地在前面带路的时候,铃声咚咙咚咙地响着,头上的流苏跟着它的头部一起一落地耸动着,后边的马便跟着它行进了。或是看着它头顶上的标帜,或是听着它的铃声,因为后面的马队中,常常混杂着聋的或盲的。倘若马数多了,则走在太后面的马就不容易望到它们的领袖。你知道,驮马的行进,差不多永远是排列着单行的。
管理马队的人叫做马哥头,他常常管理着四五个小队的驮马。这所谓管理,实在不很费事。他老是抽着一根烟杆,在马队旁边,或前或后地行进着。他们用简单的,一两个字——或者还不如说是一两个声音的吆喝指挥着那匹领队的马。与其说他的责任是管理着马队,还不如说是管理着那些领队的马。马哥头也有女的。倘若是女的,则当这一长列辛苦的驮马行过一个美丽的高原的时候,应和着那些马铃声,她的忧郁的山歌,虽然你不会懂得他们的意义——因为那些马哥头常常是夷人——会使你觉得何等感动啊!
在荒野的山林里终日前进的驮马队,决不是单独赶路的。它们常常可能集合到一二百匹马,七八个或十几个马哥头,结伴同行。在交通方便的大路上,它们每天走六十里,总可以获得一个歇站。那作为马队的歇站的地方,总有人经营着马店。每到日落时分,马店里的伙计便到城外或寨门外的大路口去迎候赶站的马队,这是西南一带山城里的每天的最后一阵喧哗。
马店常常是一所两层的大屋子。底下是马厩,楼上是马哥头的宿处。但是那所谓楼是非常低矮的。没有窗户,没有家具,实在只是一个阁楼罢了。马店里的伙计们帮同那些马哥头抬下了马背上的驮鞍,洗刷了马,喂了马料,他们的职务就完了。马哥头也正如一切的西南夷人一样,虽然赶了一天路,很少有人需要洗脸洗脚甚至沐浴的。他们的晚饭也不由马店里供给,他们都随身带着一个布袋,袋里装着包谷粉,歇了店,侍候好了马匹,他们便自己去拿一副碗筷,斟上一点开水,把那些包谷粉吃了。这就是他们的晚餐。至于那些高兴到小饭店里去吃一杯升酒,叫几个炒菜下饭的,便是非常殷实的阔老了。
行走于迤西一带原始山林中的马队,常常有必须赶四五百里路才能到达一个小村子的情况。于是,他们不得不在森林里露宿了。用他们的名词说起来,这叫做“开夜”。要开夜的马队,规模比较的大,而且要随带着炊具。差不多在日落的时候,他们就得在森林中寻找一块平坦的草地。在那里卸下了驮鞍,把马拴在树上,打成一围。于是马哥头们安锅煮饭烧水。天色黑了,山里常常有虎豹或象群,所以他们必须捡拾许多枯枝,烧起火来,做成一个火圈,使野兽不敢近前。然而即使如此警戒,有时还会有猛兽在半夜里忽然袭来,咬死几匹马,等那些马哥头听见马的惊嘶声而醒起开枪的时候,它早已不知去向了。所以,有的马队还得带一只猴子,在临要睡觉的时候,把猴子拴缚在一株高树上。猴子最为敏感,到半夜里,倘若它看见或闻到远处有猛兽在行近来,它便会尖锐地啼起来,同时那些马也会得跟着惊嘶,于是睡熟的人也都醒了。
在云南的西北,贩茶叶的古宗人的驮马队是最为雄壮的。在寒冷的天气,在积雪的山峰中间的平原上,高大的古宗人腰里捎着刀和小铜佛,骑着他们的披着美丽的古宗氍鞍的马,尤其是当他们开夜的时候,张起来的那个帐幕,使人会对于这些游牧民族的生活发生许多幻想。
二万匹运盐运米运茶叶的驮马,现在都在西南三省的崎岖的山路上,辛苦地走上一个坡,翻下一个坡,又走上一个坡,在那无穷尽的山坡上,运输着比盐米茶更重要的国防材物,我们看着那些矮小而矫健的马身上的热汗,和它们口中喷出来的白沫,心里会感到怎样沉重啊!
一九三九年六月
(文章有删节)
1.本文作者曾写过五律《驮马》,首联是“巴滇果下马,款段耐登山”,“款段”形容马行动迟缓,从本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4分)
2.赏析文章第二段画线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心中的“感动”之情的。(4分)
3.试分析文中马哥头的形象。(6分)
4.“驮马”在文中有多重意蕴,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1)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果下马“矮小”,可见此种驮马属于个小类型,负重前行,自然行动缓慢。
(2)文中多次写到驮马行走的山路,“逶迤”“荒野”“原始”“崎岖”“无穷尽”等,基本处于翻山越岭之中,恶劣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其前行肯定迟缓。
(3)最后一句写到马“身上的热汗”和“它口中喷出来的白沫”,细节凸显马所运的是“重荷”和“重载”,可见行动十分艰难缓慢。(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给满分;若写出其它依据,酌情给分)
2.(1)列出具体数字,用“二万”“十万”突出骆驼和驮马数量之多,表达了作者对边境人民大力支援抗战运输的感动。
(2)使用长句,将我们古旧的牲口运输法与敌人的先进运输工具进行对比,突出了驮马运输的艰难和不易,表达了心中“沉默”的难以言说的感动。
(3)使用了“乃”“这样”“然而”“不能不”等词加强语气,表达对驮马的肯定、赞美和心中的感动。
(4)使用反问句,加强了对驮马运输形成现在伟大局面的赞美之情。
(5)抒情主体由第一段的“我”转化为“我们”,由个人情感上升为群体共同情感,强烈地表达了对驮马的肯定。(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给满分)
3.(1)马哥头是我国西南边境管理驮马队伍、运输物资的一类群体,吃苦耐劳、勇敢、团结,有着丰富的野行经验。
(2)他们热爱生活,会打扮领头的驮马,会和着铃声唱着忧郁的山歌,有些还会在住宿时犒劳自己一份丰盛的晚餐。
(3)他们是抗战时期西南边境普通人的代表。马哥头主要是中年男子,其中也不乏女人和“豪阔”者,代表了中国西南边境的少数民族群体,更是西南边境热爱祖国、愿意为抗战贡献力量的普通老百姓写照。(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若写出其它合理的分析,酌情给分)
4.①是西南诸省在公路出现以前唯一的交通和运输工具。
②显示了一种醇厚古朴、野蛮落后,同时又洋溢着一种自然宁静的原始之美。
③展示了艰难困苦中的默默奉献、负重前行的精神。
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执着的民族精神与抗战力量的象征。(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字,完成小题。
残秋下的弦月
施蛰存
夕阳从屋脊上消隐下去,小小的庭院中归于寂静了。
妻是患着种种可憎的病,淹滞在床上已经六七周了。除了每天上午,他必须到距离五里外的一个中学校里去教书以外,从下午回家后一直到睡觉的时候,他总是在卧室里写着文章陪伴她的。
对于她的妄想①,他觉得有严厉取缔的必要了。这种消极的思想,医生曾经说起过,对于她的病体是很有妨碍的。她一天到晚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这反而容易加重了她的病,烦恼着的丈夫,这时几乎把因果颠倒转来,而认为她是因这样妄想而生病的了。
他站起来,走近床前去。
“谁教你想到这些的呢?你不能静静地睡一会儿养养精神吗?少想一点,病就更容易早好一点,那个时候,我们坐了马车去玩公园,红叶还不会掉下来呢。”
她很注意地听着,眼睛里露出了特异的精彩。但好像没有听到他说完,她又沉于自己的妄想中去了。
“我……我觉得……”
“怎么,你觉得?”
“我觉得……我要你坐在这床边上。”
“哦,我坐在那边陪伴你不好吗?”
“不,我不是害怕。我觉得你应该坐在这里的。”
“但是,哎,你难道忘记了我正在写文章吗?”
“哦,我没有忘记。……但是,我要你先在这里坐一会儿,你会不会告诉我,从前我们在公园里常常讲些什么话的?”
这简直没有意思!丈夫感觉到了愤忿。是的,确实是有点按捺不住的愤怒了。
“难道这种都值得去回想的吗?”
他忽然归了原位,重新抽理着他的计划。为了要描写一个录事的纳贿行为,所以先应当想停当他是在哪一件关于公益事情的案子上做这种不检行为的。哦,现在,就决定了那是为了倡设消防队的事情罢。某一个绅士,因为在经手这种公益事业的时候,侵占了一笔公款。是的,应该写成一件绅士侵占公款的案子。……但是,她怎样了,好久不响了。一想到病人,他不禁又回转头去。
她凝看着天花板,还在沉思。微笑着,好像在她的眼睛里,神秘地看见一个乐园。但他的关注,她并不是不觉得的。她立刻就略微侧转头来,眼光触了他。
“我看见了采采了②。”
他突然感到一阵恐怖。他走到床边,凝看着她,好像她脸上浮现着邪气似的。
“怎么,你说什么?”
“我说吗?……我好像看见了采采。”
“胡说!这是胡说!你一定是想起了她!”
“但是我们几时给她埋葬呢?”
“等你病好了!”
他是恐怖,憎厌,又烦恼,所以语气不免粗暴了。
“哦。”她漫应着,又沉思似的凝看着天花板,独白似的说:“我们要葬得她很美丽呢。坟上一定要一个小天使的,那种外国孩子坟上的小天使石像要多少钱一个呢?”
“不要想到这些!到了那个时候再想,再问!现在你应该睡着了。你不应该打搅我呀。我今夜非把文章写出来不可的!纵使你不替自己的病体着想,难道也不给我想一想么?”
虽然他费了许多力说了这些话,但她完全没有听见。她只管自己继续着述说她的妄想:“哦,等我病好了我会得自己去办的。我要给她做一个美丽的坟,用白石砌起来的。四周还要种许多花。……我应该种些什么花呢?哦,蔷薇,月季,海棠,还有紫罗兰,那是外国花了。晚上,让月光照在她的坟上,那又多少美丽呢?哎,说起,今天是几时了?……九月二十一,是的,月光该还有着哪。你为什么要紧开了电灯呢?喂,你把它熄了罢,并且把窗帘开了,我要看一会儿月光呢!”
他是除了愤怒之外没有别的感情了。决然地回复到他的座位上,大声地叱着:“你给我睡!不许想起那些!我要写文章呢。今夜如果再写不出来,下星期的生活就成了问题,这个你不觉得可怕么?”
“但是,请你熄一刻儿灯也成。我只要看一看月光,——这快要残尽的下弦月,只要一刻儿工夫,我一定会睡着的,我请求你,这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丈夫静悄悄地站起来,熄了灯火,掀开了窗帘,甚至开了窗,沉下在一只大软椅中。
残秋的下弦月,流进了这幽寂的小室。
不知过了多少时光,丈夫觉得冷了。他起来关了窗,下了窗帘,明了灯。
他走近床边去。她已经睡熟了。两颊显着绯红的颜色,微笑着,好像还在承受月光,又好像还在妄想着在花岗石上穿鞋子,坐了马车玩公园,为采采做一个美丽的坟。
他叹息着,替她盖好了棉被。
(有删改)
注:①她的妄想:之前,她看出他好像不愿意为她斟茶,便想起从前他什么都替她做,甚至肯给她穿鞋子。她希望他从《肺病须知》为她查找病象;但他以写作为由让她自己查找,她便问他何时能再一起坐马车去公园玩。②采采:他们新死了的爱女。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夕阳的消隐之景,营造出了夜晚的寂静氛围,也暗示出白天的喧闹情景,两者形成静与动的鲜明对比,为“她”晚上躺在床上的胡思乱想作铺垫。
B.小说中的“他”是一位生活困窘的教师作家,每天上午要到学校去教书,下午直到睡觉总是在卧室里写着文章陪伴患病的妻子,表现出“他”对家庭有责任与担当。
C.小说结尾“他叹息着,替她盖好了棉被”这一情节,表现“他”叹息现实处境的残酷,生活的艰难,同时也为自己先前对妻子的粗暴拒绝感到愧疚。
D.小说以丈夫为了维持家庭生计要急于写作、妻子只管自己妄想而时时念叨打搅丈夫这一矛盾冲突为线索,表现小人物遭受疾病、贫穷打击下的困窘状态。
6.小说中多次提到“妄想”,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她“妄想”的内容及折射的心理。(6分)
7.小说以“残秋下的弦月”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5. (3分)A【解析】 “为‘她’晚上躺在床上的胡思乱想作铺垫”表述有误,实际上,“她一天到晚躺在床上胡思乱想”。
6.(6分)
【答案】“妄想”的内容:①妄想丈夫像以前一样对她好,到病床边陪她聊天;②妄想给新死的爱女做一个美丽的坟;③妄想看下弦月,给她带来精神安慰。(每点1分,3分)
折射的心理:①病中能得到丈夫的陪伴与关爱;②挂念自己的女儿,心里十分痛苦;③希望病好去实现自己的心愿。(每点1分,3分)
7. (6分)
【答案】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指出了具体的时间;
②象征着贫贱人家处境的凄凉,也暗示了小说中妻子行将消逝的生命;
③为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故事渲染了寂静、凄凉、冰冷的氛围;
④揭示现实窘境中小人物的生存状况,疾病、贫穷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悲伤和无奈。
(任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