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词丨理想化认知模型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
“语言学心得”
第 155 篇
【今日一词】
每天一词,一步一个脚印
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
理想化认知模型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
认知模型 (Cognitive Model,简写为CM) 指的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相关知识的心理构建。而“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简写为ICM)是Lakoff在1987年提出的基于许多认知模型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完形结构,是一种具有格式塔性质的复杂认知模型,是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重要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统一、理想化的理解。换而言之,一个ICM可视为若干CM的集合,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的完形结构,ICM=CM1+CM2+……CMn。每个CM和ICM一样,都具有原型性、体验性、开放性和完整性的特征。
ICM源于认知语言学的种种相关认知模式,其中比较重要的四个来源是Fillmore(1982)的框架语义学,Lakoff & Johnson(1980)的隐喻、转喻理论,Langacker(1986)的认知语法,Fauconnier(1985)的心理空间理论。
Lakoff指出人类往往凭借结构来组织知识和表征现实,每个理想化认知模型都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整体,每个适用的理想化认知模型都会构造一个心理空间。根据ICM的不同结构,可将ICM的子模型归为四种:
(1)Fillmore框架语言学中的命题结构模型:由ICM中的成分、特性及它们的关系组成。人类的知识结构大多储存于命题当中。
(2)Langacker认知语法中的意象图式结构模型:由人类对世界的体验所形成的前概念意象组成 , 是概念形成和扩展的基础。
(3) Lakoff & Johnson所述的隐喻映射模型:不同经验域中的命题和意象图式的映射。
(4)Lakoff & Johnson所述的转喻映射模型:用同一经验域中容易感知理解的部分来映射整体或整体其他部分。
(1)和(2)形成了 ICM 的结构 ,(3)和(4)是 ICM 根据前二者扩展幅射的机制。于人类而言,各种ICM是人与外界交互作用的产物,例如“整体一部分”、“容器一内容”、“原因一结果”,ICM参与句法过程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名词和动词有ICM,如“单身汉”、“母亲”、“扔”、“死”;句子也有ICM,表达一种关系,如“你今天迟到了没有?——路上又堵车了”。
相关文献
(1)《所有构造的认知解释》(董成茹,《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4期)
摘要:本文以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为框架,将所有构造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为整体-部分、亲属、起源、来源、所有和容器6个认知模型。在每个认知模型中,分别从所有者、所有关系和被所有者三个方面按照理想化认知模型建构的命题、意象图式、隐喻和换喻原则探讨所有构造是如何从具体到抽象,从人到动物再到无生命体映射的。
关键词:所有构造;理想化认知模型;所有者;所有关系;被所有者
(2)《当代“裸 X ”词族的语义衍生及认知模型》(胡斌彬,《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
摘要:文章根据意义,将当代汉语中的“裸x”词族分为四类,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家族相似性和理想认知模型(IC M)理论对其语义衍生过程进行阐释,指出各个衍生义是对源域文化认知模型的凸显、修改、删除或在此基础上的隐喻等。词汇补缺、词语模的形成、“裸x”词语本身的意象性、新奇性特征及其所引起的社会心理效应是当代“裸x”词族大量产生和传播的重要机制和动因。
关键词:“裸X”词族;语义衍生;理想认知模型
——本文主要参考乔治·莱考夫《女人、火与危险事物:范畴显示的心智》
今日一词 | 形式-意义映射 form-meaning mapping
今日一词 | 等级凸显假设 Grade Salience Hypothesis
今日一词丨构式压制 Construction Coercion
今日一词 | 卫星框架语言 Satellite-framed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