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呱呱坠地到留美博士后,她在0~6岁期间是如何打下语言基础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Author 李宇明

冬冬与父母(2011年7月)



致读者:儿童是一块磁石

文 | 李宇明

 

《人生初年》是一部人类个体早期行为的科学观察日志,观察记录了乳名叫“冬冬” 的中国女孩零到六岁半的语言发展;除语言发展之外,还观察记录了她的生活、行为及心理活动等。


一、

料的搜集者:我的家族团队



 本书主要采用自然观察法,逐日观察冬冬的新进展。当条件允许时,也在一定时段内将其言行进行“全记录”。同时,也常在生活中穿插一些小实验。如:


实验1

冬冬从小就会吃鱼,再小的刺都能吐出来,鱼刺上不带一丁点儿鱼肉。虽如此,爸爸还是不放心,吃鱼时一个劲儿地交代:“有刺了,吐出来,啊!”

冬冬说:“有刺。”“刺”的发音,像“气”([ʨʰi])。爸爸故意模仿她的发音,问:“有气?”

冬冬说:“不是的,有刺。”“刺”的发音还是像“气”。爸爸用正确的发音:“有刺([ʦʰɿ])。”

冬冬点头说:“是的,有刺。”“刺”的发音还是像“气”。(1987-4-18)



这是关于词语听说的一个小实验。冬冬知道“刺”的正确发音是舌尖前音[ʦʰɿ],不过囿于发音器官,自己只能发成舌面音“气”([ʨʰi])。但她能辨别出舌尖前音和舌面音的不同。故而当爸爸模仿她的发音时,她就纠正;爸爸正确发音时,她就点头。但是, 不管她是纠正还是肯定,自己所发的音还都是像“气”。

国外有研究发现:一个儿童把他的玩具鱼叫作 fis(正确的发音应是fish),当成人模仿他也把鱼叫fis 时,这个儿童试图纠正成人的“错误”,说不是fis,是 fis。当成人改口说fish时,这个儿童才认可。还有学者发现,他的儿子能辨别mouse和mouth,sip和ship,但在发音时却又发成相同的音。于此可见,听说不一致现象,是世界各国儿童语言发展中都曾有的共性。


实验2

某文献说,五岁儿童可以回答“五个W”的问题,即What(何事)、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我们准备对冬冬进行五个W的实验,同时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如何)。此实验可以叫作“五W一H”实验,其实也可以叫作“六何”实验。

爸爸:“你吃西瓜了没有?”(何事)

冬冬:“吃了。”

爸爸:“什么时候吃的?” (何时)

冬冬:“今天。”

爸爸:“和谁一起吃的?” (何人)

冬冬:“冬冬、妈妈、爸爸。”

爸爸:“在哪儿吃的?”(何地)

冬冬:“在屋里。”

爸爸:“怎么吃的?”(如何)

冬冬双手往嘴巴上一捂,模仿吃西瓜吐瓜子的样子:“噗,吐个子。”

爸爸:“为什么要吃西瓜?”(何故)

冬冬:“我肚子饿了,我吃西瓜。”

爸爸:“你吃什么呀?”

冬冬大笑:“我吃大黄鹤楼,吃甜瓜,吃西瓜。”



爸爸连续发问,冬冬觉得是在做语言游戏。到后来,她就云山雾罩地说起来。(1987-6-21)

冬冬还不到两岁半,就基本可以回答“五W一H”的问题。五个W,亦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回答五个W的问题,就具有了全面描写一个事件的能力。


冬冬录音磁带(1985-1991)


记录以笔录为主,先把观察到的语言、行为即时记录在卡片上。当天将卡片收集起来,并尽量及时地整理、转录到专门的笔记本“冬冬日记”上。笔录之外,也常进行录音。录音尽早转写,核对之后,亦抄录到“冬冬日记”上。

“冬冬日记”的记录者是我们的家族团队:我的妻子白丰兰女士是主要成员。她早在生育冬冬之前就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久卧病榻,生活不能自理。这自然是人生悲剧, 但也正因她的长年患病,才得以有较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有较多的时间整理卡片,转录观察材料。这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准确地说,是她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她的倾力付出,难以有今天的“冬冬日记”。我妻子的侄女白林鹤、我的大妹李辉,先后来家长时间帮助料理家务,她们自然也都成了重要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记得当时家里到处都是铅笔和纸片,一听到冬冬说话,人们就如得“圣旨”,如获至宝,抓起铅笔就记下来。在外面听到冬冬说话,不便记录,需要反复念诵,生怕遗忘或误记,回到家也马上记到卡片上。后来,大家都练就了“过耳不忘”的功夫。甚至我的父母、小妹也都是热心观察员,当他们与冬冬在一起的时候,也会关注冬冬的话语, 帮助收集语料。

本书所记,是我们家族同心协力、持之以恒的结果。事实上,除了我们夫妇之外, 他们并不真切知道记录这些材料的意义,能够坚持下来,是亲情的力量和对我的信赖;而我们夫妇也是出于一种学术“信仰”:科学观察的资料总是有用的。然而,究竟能否起作用,能起多大作用,心中并无定数。

 

二、

材料的整理:留存真实,心顾读者



儿童语言资料收集不易,全世界长期个案跟踪获取的儿童语言资料,屈指可数。像我们这样,对一个儿童的语言发展追踪观察2200余天的,尚无先例。

我当年曾经利用这些资料,做过一些研究,如附录所显示的,但利用率可以说是“九牛一毛”。后来,因工作变动,科研精力转移,这批资料也就被束之高阁了。然而,我们也常思虑着如何将其公之于世,友人也常鼓动甚至是怂恿,应让这一宝贵资料为学界、为社会所共享。2005年3月,我妻子双膝做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经过年余恢复,身体状况大有好转。这是一个契机。2006年11月,妻子作为主力,开始动工整理这些资料。这一动工,谁承想竟然用了11年的时间。


冬冬日志原本(1985-1991)


原稿篇幅为11本22开的笔记本,近百万字。多人字迹,或工楷或潦草。先请王辉、邹海清、于辉、李英姿、苏小妹、王春辉、尹洪波、王玲玲、何瑞等我的学生们,把原稿分头录入电脑,形成电子文本,逐字逐句核实后,形成二稿。之后又断断续续修改、订正, 包括专门校正国际音标、每个记录单元添加小标题等。2014年商务印书馆同意出版此书,给了我们完成任务的新动力和新压力。此书前后共计11稿,2017年11月底最后定稿。

整理的基本原则是“存真”。“真实”是科学观察材料的本质属性。本书除了对一些方言词语、儿语、民谣民俗等做必要的解释、对一些重要的或有趣的现象做必要的点评之外,基本上都采取白描纪实的手法,尽量做到“真实再现”。我们虽然是冬冬的监护人,还是书中最常出现的人物,但是时时提醒自己:“我们只是记录者!”


日志插页(1986年5月)


本书是语言日志,人物的话语无疑是最重要的内容。凡是放在“  ”中的话语,不管是冬冬的还是他人的,都是原话;不带引号的话语,都是大致意思。

本书用国际音标作为记音符号,放在“[ ]”中。国际音标,可能很多读者不太熟悉, 阅读起来也不太习惯,但也只有这一符号勉强可以记录儿童发音。也正是考虑到许多读者不太熟悉、不太习惯国际音标,我们也就尽量少用。这种“照顾可读性”的做法,也许会影响到语音发展材料的科学性,文末特附上《1~120天婴儿发音研究》,可以稍补此憾。

每个记录单元,都给出一个标题,以便阅读与称说。后来方知,要给这近万个记录单元都标上一个合适的标题,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也是后来方知,这件事情还真的值得去做。浏览一下单元标题,就可以大致知道记录的内容,大致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历程,甚至还可以发现儿童每个阶段爱说的话、爱问的问题、爱做的事情。由这些“爱 说的话、爱问的问题、爱做的事情”刻画出来的阶段,才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真正的阶段。年龄只不过是儿童发展的外在标示。

每个月,都给一个“月标题”。选取本月某记录单元的标题作标题。月标题起目录和提示作用,并不能完全、准确概括本月的发展。但是,通观这72个月的标题及《赘记》标题,的确也可大致反映一名儿童六年多的社会化历程—由“动物”演化为人的历程。

 

三、

观察、整理过程中的若干思考



在庐山(1989年11月)

 

整理“冬冬日记”,我们就像“重养”了一遍孩子。不知不觉中,她会笑了,会发出“咿咿呀呀”的音串了,会与成人咿呀交流了,能听懂几个词了,会走路了,会说话了,会与玩具聊天了,会问各种奇妙的问题了,会提各种要求了,会评价自己与他人了, 会强词夺理了,会耍小花招了,有幽默感了……阅读着她一点一滴的进步,分析着她语言、行为的机理,常因她的各种趣事趣语而忍俊不禁,也时时地反省当年教育的得与失。

人在五六十岁的时候,还能再“重养”一遍孩子,反复地理智地重温当年,是人生难得的一大福分,也是我们能耐得住性子、一丝不苟、一件事情能做11年的原因所在。

这11年,我们不仅在“重养”孩子,而且也在品味浸润冬冬成长的文化。冬冬是吮吸着普通话、河南话、武汉话三种语言文化的营养成长的,特别是古代诗词和儿歌、民谣、游戏,是她的“启蒙教材”,是她心智发展的文化底色。她主要的生长地,是在武昌桂子山这片高雅的学苑里;同时在多个寒暑假,也到河南农村的“广阔天地”,去体验另一种生活,熏染些乡土气息;她还“列席”过庐山、长沙和桂林的学术会议,结交学者,走“万里路”。“冬冬日记”不只是一个儿童的成长日记,还记录着不同的文化碰撞,记录着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社会风尚、教育理念、邻里关系、学情乃至气功等等。“冬冬日记”是当年生活的再现,相当于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

我常赞叹:儿童都是天才。他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学会一门语言(一般都是母语),由不会说话到能言善辩、会作“诗歌”编故事?而成年人,有着优厚的学习条件,有掌握一门语言的经历,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但其第二语言学习的质量与效率都远不及儿童。有学者感叹,儿童是“上帝”专门制造的学习语言的“小机器”!是的,然又岂止如此。据说儿童期是一生中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儿童是如何发展他的认知、思维和情感的呢?儿童有一颗“赤子之心”,善良、真诚、坦率这些优秀品质,在成年人那里则逐渐丢失或是变质!我们不能只秉持“成人优越论”,更不能有“成人沙文主义”,儿童在许多方面都是成人的榜样,我们应该放下身段,“向儿童学习”。


在桂林(1990年4月)

前排左起:李宇明、冬冬、邢福义、

聂敏熙、吴启主、骆小所、吴永德

后排左起:袁晓波、萧国政、蒲喜明、

颜逸明、吴振国、范先刚


我是一名语言学工作者,观察并解释冬冬的语言发展,是我在记录“冬冬日记”、本次整理“冬冬日记”时的“本能”。然而,在冬冬三岁左右时,我就感到传统语法学框架的软弱,缺少预见性,缺乏解释力。此后的发展,可以看作是语法“构式”的发展,需要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去观察去解释。然而到了四岁之后,现有的语法学,似乎已无法描写冬冬的语言发展,我似乎也不知该观察哪些语言现象了。现有的语法学是静态的, 主要来自书面语;儿童语言发展是动态的,是口语,以之描写儿童语言发展,自然捉襟见肘。由此而思,我们需要一个更为强大的语法体系,这一语法体系,不仅可以描写和解释成人的语言,也可以描写和解释儿童的语言发展,甚至还可以描写和解释老年人的语言衰退。应把人一生的语言行为,纳入语言学研究的视野。

阅读本书,会发现许多有趣的语言现象,比如冬冬的话语中,有许多是她不懂或不太懂得的、但却能正确使用的词语;有许多是她使用母语规则自造的词或句子,但母语中并没有或很少用这些词句。如:


例 1

冬冬说,班上一个小朋友的头碰破了,接着便问:“是不是自己把头搞破了, 该他自己背时呀。‘背时’是什么呀?”

妈妈答:“‘背时’就是倒霉。”(1989-4-6)


例 2

冬冬下床,一脚踢跑了痰盂。她追过去看了一眼,痰盂完好无损,说:“算你命大!”

大姑忍不住笑了。冬冬问:“大姑,什么叫‘算你命大’呀?”(1989-12-11)


例 3

爸爸用“仓颉造字”的故事,哄冬冬睡觉。其中有“以物形造字”,冬冬接口道:“见树就画个树,见大河,就画个河浪。”(1987-11-8)


例 4

姐姐拿软尺,量量冬冬的身高。冬冬说:“这是量尺。”(1988-11-18)



“背时”“算你命大”,她都会用,但不知道或不准确知道是什么意思,说完接着就问人。“河浪”“量尺”是汉语中没有的词语,起码是特别罕见的词语,冬冬显然没有听说过,是她的创造,但确实符合汉语的构词法。

如此之类的现象启示我们,儿童语言智慧的发展,乃至整个智慧的发展,应是语言之力。语言就是一个“智慧管”,成人的知识与经验,由此管道源源不断输入给儿童;成人的指教,由此管道及时输送给儿童,并不时在成人与儿童间反馈、调整。其实,语言不仅仅只是个“智慧管”,它本身还是一方能量巨大的“智慧块”,人类的进化成果, 比如认知方式、知识架构方式、词汇库及话语表达方式等,都贮存在这一智慧块中。儿童汲取着它的能量,逐渐掌握语言及与之相应的知识与智慧。儿童掌握了母语,便能达到大致相似的智慧水平,并凭借它去获取更多的智慧。书面语,应该是一个能量更大的“智慧块”,掌握了书面语的青少年,其智慧一下子就能达到当代人的水平。就语言与认知的本源看,认知促进语言的发展;而就人类个体的早期发展看,也许是语言带动认知的发展。


四、

谁可能是本书的读者


 行笔至此,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11年的工作,不,应该说是17年半的工作,总算画上了一个句号。然而,也正是此时,有些怅然若失:明天我做什么?正如当年孩子要离家远行时父母的怅然!

我此时在想,本书可与谁共享?首先是我的同行——语言学家们。儿童语言学家、心理语言学家可利用这些语料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理论语言学家可由此探究语言起源、语言机制等问题;语言教育家可以之完善语言学习理论,提升汉语教学及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其次是幼儿学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学家和民俗学家等。幼儿学家可利用这些材料来研究儿童成长规律,进而改进幼儿教育;儿童文学作家不仅可由此深入了解儿童的“文学口味”,而且书中所记录的儿童言行,许多都富有童趣,稍做加工,便是“段子”;社会学家和民俗学家可以从中得到许多素材,如煤票换鸡蛋、教师的筒子楼生活、河南的年节习俗等。而我更在意的是家长和幼儿教师,我希望他们,能够分享本书所记录的20世纪末这一份教育经历,分享我们的欢快与苦闷,分享我们教育的得与失!社会进步了,时代发展了,但儿童的成长与教育还是有许多共性的。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关注,哪怕能有一点点的启发,都会直接影响到当下的儿童教育。因为,儿童的成长与教育,关乎家庭幸福,更关乎社会未来!

 


2017年11月22日

农历丁酉年小雪


本文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往期推荐



●  学术会议 | 第二届全国课堂二语习得论坛●  刊讯 |《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  2019年第3期●  每日一星 | 日本汉学家古川裕:汉语有资格成为下一个国际语言●  刊讯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9年第2期●  语言学年报 • 期刊动态 | 《世界汉语教学》2019年发文情况分析


语言学心得

分享语言学及语言教学心得与感受

今日编者: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在看“语言学心得”+1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