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 | 《国际汉语学报》2019年第1期

国际汉语学报 语言学心得 2021-12-26

《国际汉语学报》

2019年第1期



    孔子学院总部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大型专业学术期刊国际汉语学报(半年刊,16开本)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报系海外华文教育姊妹篇,以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该刊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影响巨大,在同类期刊中转载率及引用率均名列前茅。就刊物的内容而言,主张“三个并重”,即本体研究与教学研究并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海外汉语教学研究与境内汉语教学研究并重。



目  录

  • 论词的意义 | 杨永忠;杨韫珏; 1-10    

  • 卷首语 1-4

  • 唐代公文词语研究刍议 | 张福通; 11-24    

  • 汉代训诂学中的“礼貌”功能释义——历史社会语用学探源 | 彭国跃; 25-47

  • 海峡两岸介词框架海峡两岸介词框架“在X下”对比分析 | 刘吉力; 48-63    

  • 性程度义构式“X+(到)+爆表”探究 | 陈伟;李静; 64-76

  • “死X”结构中“死”的语法化 |王亚敏;黄晓光;77-86    

  • 高频抽象名词的语义属性与搭配行为研究 | 方清明; 87-99

  • SC理论与动结式中“了”的生成和移动 | 唐宽; 100-114  

  • 从量级衍推看“才”“就”与句尾“了”的共现制约 | 陈佳宏; 115-128    

  • 泰籍高级华语学习者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以带“完”字结果补语为例| 陈玄恩;邱力璟; 129-145

  • 构式的生态 | 约翰·泰勒;奚柳青;施春宏; 146-165  

  • 激进构式语法 | 威廉·克罗夫特;赵芸芸;王伟超; 166-190    

  • 走向整合的语言科学 | 莫滕·克里斯琴森;尼克·蔡特;杨旭; 191-196

  • 《边画译》前言译介 | 约瑟夫·哈盖尔;胡雨田;方环海; 197-219  

  • 论“象征”在语用层面的修辞功能 | 杨森; 220-232

  • 刘勋宁老师讲语法 | 刘勋宁; 233-240  

  • 让语言学徜徉于人文精神与科技理性之间——袁毓林教授访谈录 | 施今语; 241-255



摘  要


论词词意义

杨永忠 杨韫珏


摘要:作为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词义承载着人类文化的诸多信息,展示出语言背后的某些社会历史过程与人的情感世界和理性认同。不同的词义体现着不同类别、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独特的人文性以及语言和民族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词义的分析、研究,可以窥视用户的思想价值判断与价值认同,再绘其心理轨迹,从而立体地、全面地把握社会历史的脉络。可见,对词义的研究,不仅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而且具有文化的意义以及语言哲学的价值。

关键词:词义; 语法意义; 词汇意义;内涵意义; 概念意义;

卷首语

正文: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及"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落实,近年来,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数量逐年增长、海外孔子学院建设稳步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化、大批专业人才的培养、大量研究成果的涌现等,都为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学科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


唐代公文词语研究刍议

张福通


摘要:唐代公文词语指产生及主要行用于唐代公文文献的词语。文章立足于唐代公文的现存情况、已有研究现状,指出公文词语的研究有利于断代语言研究和辞书编纂,对史学研究也有一定助力。具体来说,我们需要从词语考释、典制内涵与文献校勘等几个角度对公文常用词语和专用词语等加以考察。 

关键词:唐代公文; 词语; 文言;


汉代训诂学中的“礼貌”功能释义——历史社会语用学探源

彭国跃


摘要:古代中国社会崇尚礼仪,而当时的礼仪如何体现在人们的语言行为中,古代训诂学家们对此又是如何把握和解释的,这些问题至今缺乏一个系统的、综合性的考查。本文主要从历史社会语用学的角度对汉代礼貌训诂的实际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在对训释词语的语义内容和被训释的语言行为和表现内容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近两千年前出现的这些对礼貌功能的解释在当今语言学,特别是历史社会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历史社会语用学; 礼貌; 含义; 训诂学; 汉代;


海峡两岸介词框架“在X下”对比分析刘吉力


摘要:两岸"在X下"一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体现在X的结构类型和"在"的隐现与替换上,以X的结构类型差异为主;另一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融合,具体表现在大陆普通话出现一些谓词性X。两岸"在X下"差异的原因是普通话经过语言规范化,与早期现代汉语拉开距离,而台湾地区普通话则没有经历这种规范化,继承并发展了早期现代汉语的用法;融合的原因是部分谓词性X符合明确原则和经济原则,大陆受到台湾、香港等华语社区的影响。充分考察两岸"在X下",展现两岸语法实质性差异,即规则是否追求精密,此外还预测大陆谓词性X有可能增多,两岸X的融合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海峡两岸; “在X下”; 对比;


极性程度义构式“X+(到)+爆表”探究陈伟 李静


摘要:构式"X+(到)+爆表"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网络用语,表达的是言者对某一种状态(形态)的程度描述已经超出某个范围的量度评价,属极性程度义构式。在该构式中,常量"爆表"语义发生演变并已词汇化,变量"X"由于受到常量及构式本身的影响,呈现出主观程度性和评价性的语义特征。构式"X+(到)+爆表"的形成归因于言者的主观量评价、程度义凸显和语用心理三种因素共同作用。 

关键词:构式; “X+(到)+爆表”; 主观量; 极性程度义; 动因;
“死X”结构中“死”的语法化王亚敏 黄晓光

提要:现代汉语中的"死X"结构主要分为三类,即"死+名语素"、"死+动语素"和"死+形语素",成员数量众多,但其内部结构与语义特征不尽相同,这种共时的差异实际上是"死"历时演变的缩影。"死X"结构中的"死"经历了由动词到形容词、表示情状和程度的副词性语素,最后出现词缀化倾向的语法化过程。"死X"结构中"死"的语法化,主要是结构变化、词义演变(相似与类变和词义磨损)、认知心理(隐喻和重新分析)和主观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死X”结构; 共时扫描与历时发展; 词缀化倾向; 语法化动因;


高频抽象名词的语义属性与搭配行为研究方清明


提要:本文以"原因""结果"两类高频抽象名词为对象,利用大规模语料库和Antcon3.2.4w技术对它们的多词单位进行提取。对多词单位的考察有利于节点词搭配意义的发掘、语义属性的呈现,同时也可以促进高频抽象名词的语言哲学分析。

关键词:抽象名词; 多词单位; 语料库; 搭配; 语义韵;
SC理论与动结式中“了”的生成和移动唐宽


提要:补语小句理论(SC理论)将动结式"了"看作是小句中"体投射"的中心词。本文结合结果补语小句理论的基本假设——动结式"了"是通过与补语小句谓语动词合并之后向前移动产生的"体"范畴,对动结式进行移动合并操作分析,认为伴随着"了"的移动,产生了词尾的"了"和句尾的"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V+了抑制条件"假设,拟说明"了"的移动受到限制。

关键词:结果补语小句; 动结式;  “了”;


从量级衍推看“才“”就“与句尾”了“的共现制约

陈佳宏

摘要:本文分析了"才""就"在特定结构中与句尾"了"的共现制约现象。本文认为"了""才""就"都能触发量级衍推,句尾"了"不能与"才"共现的原因是两者限定的时间范围相反,前者是最小值,后者为最大值。由此衍推出的命题相反,前者是否定命题,后者是肯定命题,两者语义矛盾。而"了"和"就"可共现的语义基础是两者都设定时间词为最小值,都能衍推出肯定命题。本文还认为产生预期义须三个因素:事件已知、有实现性、有设定时间范围的虚词。 

关键词:“才”; “就”; “了”; 量级衍推; 共现制约; 焦点;


泰籍高级华语学习者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以带“完”字结果补语为例

陈玄恩 邱力璟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泰籍高级华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结果补语"完"的偏误现象。研究采用对比分析及问卷调查法,归纳学生的偏误状况及原因,最后提出教学建议以供借鉴。28名泰籍学习者填写网络问卷的结果显示,结果补语"完"的答对率仅72.11%,显示高级学习者仍会在处理复杂句型时出现偏误,而导致学习者产生偏误的主要因素为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泰语语法中没有补语"完"的结构,能对应到汉语补语的结构为泰语的状语结构。经过本研究的对比分析发现,泰语状语结构中宾语与状语的关系比汉语补语结构中动词与补语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讲解两种语言在句型上的异同,必然可以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结果补语中的紧密性原则,亦能有效减少学习者在生活中使用补语"完"的偏误。 

关键词:结果补语“完”; 华语语法;  泰语语法; 对比分析; 偏误分析; 语法教学;


构式的生态约翰·泰勒 奚柳青 施春宏


摘要:认知语法认为语言的语法可以被刻画为规约性语言单位的结构化清单。该清单被认为是结构化的,指的是这些语言单位并未构成被封装的信息块,每个单位都处于与其他单位一起建构的关系网络的枢纽位置。文中讨论了三种关系:图式与较为具体的实例之间的关系;部分与整体(部分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之间的关系;相似关系。文章聚焦于构式,即可分析为组构部分的语言结构。构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有理据的,即构式整体及其组构部分跟语言中的其他单位之间存在多重关系。这些关系的叠合累加,在语言系统内为构式创造了一个"生态位"。本文以英语构式性习语the bang goes构式为例来说明这种理据性。

关键词:构式; 图式—实例关系; 组合关系; 习语性; 能产性; 固化度; 拟声词;


激进构式语法威廉·克罗夫特 赵芸芸 王伟超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激进构式语法理论(RCG)。语言类型的多样性导致了这一假说的形成,即所有语法范畴都是属于特定语言和特定构式的,因此构式是句法表征的基本单位。它也促成了如下假说:除了构式的部分/整体结构及在构式中出现的语法角色以外,不存在任何形式化的句法结构,构式也是属于特定语言的。本章为语法范畴、语法概括、语法共性及将语言内部和跨语言的变异整合进构式语法提供了诸多创新性方法。

关键词:激进构式语法; 语法范畴; 分布分析法; 类型学; 语言内变异; 角色(构式内);


走向整合的语言科学莫滕·克里斯琴森 尼克·蔡特 杨旭


摘要:一直以来,语法都被视为抽象的规则系统;所有语言都遵循普遍模式;我们天生具有"语言本能"。但是,一种新的范式正在兴起,它关注我们如何学习和使用语言,是对许多类似假设的颠覆。 

关键词:语言科学; 综合; 现在或永不瓶颈; 文化演变;


《边画译》前言译介约瑟夫·哈盖尔 胡雨田 方环海

摘要:本文介绍了哈盖尔的著作《边画译》。19世纪西方汉学研究进入了专业汉学阶段,在这个时期,欧洲本土学者对汉语和汉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哈盖尔也是其中之一。他于1801年发表的《边画译》是一本专门研究汉字的学术专著,该书分为两个部分,包括前言和汉字214部。在前言部分,哈盖尔向欧洲读者详细地介绍了汉字发明前中国人的记事方式、中国最古老的字符、汉字古字体、汉字起源、汉字语音和汉字的笔画结构等关于汉字的方方面面。该书作为19世纪欧洲学者出版的第一部汉字研究专著,在欧洲掀起了汉语研究的新高潮。 

关键词:西方汉学; 《边画译》; 汉字;


论“象征”在语用层面的修辞功能杨森

摘要:今天的社会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象征社会,是一种修辞环境。人本质上也是象征或修辞的动物,象征的最重要表现形式是通过话语来构建,象征的行动是在符号化过程中实施的。语用层面的象征与作为辞格的象征有着不同之处,作为辞格的象征是一种文学文体上的修辞,而语言上的象征则是语言的修辞性使用,并不仅仅是纯粹地传递信息。因此对于当今这个充满符号化的修辞社会,本文将运用修辞批评理论对各种修辞现象做出批评,探究这些修辞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与构成方式。分析象征行为和象征符号的话语效果,解读修辞文本和人们的象征行为。从概念认知与修辞认知,关联理论与象征以及象征在言语交际中的施事功能等几个方面,呈现出隐藏在修辞话语背后的种种象征行为与社会关系。

关键词:象征; 语用; 符号化;


刘勋宁老师讲语法刘勋宁

正文:第五讲定语和形容词形容词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作名词的修饰语。于是人们常常把修饰名词的成分当作形容词,由此引出种种困惑。下面以胡明扬主编(1996)关于形容词功能统计的原则和方法为例进行分析。原文共分9条。


让语言学徜徉于人文精神与科技理性之间

——袁毓林教授访谈录施今语

摘要:本文是对著名语言学家袁毓林先生的书面访谈。袁教授首先谈到了自己如何在个人的努力、朋友的鼓励和老师的教诲下踏上学术研究的道路,并根据自己和他人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介绍了基于认知科学的语言研究。而后袁教授通过个人经历指出带着问题去阅读和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拓宽学术视野的有效途径。他认为,语言研究有必要结合经验主义人文关怀与理性主义科学精神,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人类的本质,并以自己的两个研究课题(关于谓词隐含理论和网球问题的求解思路)作为案例,说明语言学研究成果的社会意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功能。谈及学术研究时,袁教授提出学者应有更高的精神层次上的追求。最后,袁教授指出研究生的成长要在乐观中奋斗。

关键词:袁毓林; 语言学; 认知科学; 谓词隐含理论; 网球问题; 科学精神; 人文关怀;




往期推荐



●  刊讯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9年第4期
●  每日一星 | 陆俭明:语言学应该而且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力作贡献
●  刊讯丨《中国语文》2019年第5期
●  学术会议 | 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28届年会
●  今日一词丨辖域歧义Scope-Ambiguities

语言学心得

分享语言学及语言教学心得与感受

今日编者:阿拉狼

审      核:心得小嘛



在看“语言学心得”+1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