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 |《语言研究集刊》2019年第2期
《语言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
《语言研究集刊》于1987年创刊,第一辑的主编是著名语言学家李振麟先生,编委由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的老师许宝华、孙锡信、严修、范晓、高天如等五人组成。封面上注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编”。执行编辑是语文所副所长许宝华先生。第一辑书前有李振麟先生写的《序》,说明创刊的缘由、意义和宗旨等。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连续出版。第二辑于2005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从第二辑至第九辑先后担任编委的有李熙宗、游汝杰、杨剑桥、戴耀晶、傅杰、吴金华、沈培等先生,未设主编。二至八辑执行编辑为杨剑桥先生。第十辑开始设主编,由戴耀晶先生担任。第十四辑开始由陈忠敏先生担任主编,编委会人员也有所调整,并成立了新的编辑部。
本刊从第二辑开始成为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学科共同的学术园地,撰稿作者向外开放,不再限于本校师生。几年来经全体编委会、编辑部同仁以及热爱本刊的作者、读者的共同努力,刊登文章的质量明显提高。从第九辑开始成为CSSCI来源集刊。《语言研究集刊》每年出版两辑。
目 录
再说“任何” | 刘承峰;陈振宇; 1-27+424
从特指看无定主语句的结构原理 | 张新华; 28-51+424-425
兼语省略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 戚晓杰;刘欣;杜洪英; 52-73+425
新兴主观极量表达的补位强势现象分析 | 王连盛;吴春相; 74-84+425-426
相对量级和绝对量级——量级义“还”字句与“都”字句的差异 | 贾泽林; 85-98+426
关于“副(程度)+名”现象的思考 | 陆旭;温锁林; 99-113+426-427
新兴动宾短语多重重叠式VVVO的句法语义结构 | 覃业位; 114-131+427
汉语史上“惭愧”向庆幸程式语的语用化 | 张爱玲; 132-147+427-428
汉译佛经让步条件句中“假使”类连词功能再析 | 谷峰;李璠希; 148-162+428
吴江同里话的条件标记“者”及其来源蠡测 | 刘丹青; 163-177+428-429
略谈上海话的时体系统 | 左思民;178-196+429-430
汉语方言“过”类修正重行结构——兼论吴语“V过O”结构的形成与类型学意义| 卢笑予;蔡黎雯;197-215+431
沈阳方言“能”的性质和用法的多样性 | 王越; 216-231+431
内蒙古晋语后置标记词“动” | 王敏; 232-244+432
广州话定指“量+名”结构再探 | 单韵鸣; 245-260+432-433
宜兴(张渚)方言指示代词的语义层级和句法功能 | 黄河;盛益民; 261-279+433
开埠以来上海城市方言语音演变 | 陈忠敏; 280-313+433
论南部吴语蟹摄一等韵的读音层次 | 施俊; 314-329+433-434
封丘方言子变韵的韵律形态分析 | 耿丽君; 330-341+434
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阳声韵的特殊音值 | 张威娜; 342-360+434-435
山西及其周边方言共有的一个语音特征 | 薛才德; 361-371+435
中国手语一般疑问词调查研究 | 林皓; 372-395+435-436
《汉语同源词大典》评议——兼论科学语源学研究核心问题 | 潘薇薇;黄伟嘉; 396-405+436
《字汇补》疑难字考释十二则 | 王亚彬; 406-414+436-437
战国楚简“■寻”与秦汉简法律用语“■”合证 | 范常喜; 415-423+437
稿约 438-439
摘 要
再说“任何”
刘承峰; 陈振宇
摘要:"任何"是语用单数标记,在逻辑上首先是一个存在量词,同时,可给予句子全称量化意义。"任何"的全称量化功能是由其虚指性赋予的。虚指是从属性或内涵去认识事物,即给出一个角色,任何一个满足这一角色属性的演员都可以担任这一角色,从而形成"演员——角色"的"多对一"关系,这些"演员"的全部个体的集合就构成全称量化对象。"任何"一般只出现在虚指的位置上,并且表示说话者放弃了选择。不过,并不是所有虚指位置都可以用"任何"。当相关的事物不是全部发生而是部分发生时,汉语"任何"必须满足选择性限制。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任何"出现在实指位置,表示夸张或反讽。另外,虚指必须由条件句标记、意向谓词、构式或相应的认知视角等给出,所以"任何"自身不能独立表示全称量化,需与周围导致虚指的环境融合,共同表示全称量化。这就是为什么"任何"是一个"融合单位"的缘故。
关键词:任何; 语用单数; 虚指; 全称量化; 选择性限制; 融合单位;
从特指看无定主语句的结构原理
张新华摘要:关于无定主语句的基础问题是如何确认一量名的指称。在语法事实上,学者所讨论的无定主语实际多是特指。相比特指,无定主语更为受限:严格要求谓语取现实态、体貌词组,且典型只选制作、存现两种动词。无定主语句总是包含多个焦点,且该焦点是语义焦点,区别于语用焦点。该小句是一种特殊根句,具有强依赖性;更特别的是:无定主语+谓语动词可构成述谓,而宾语构成话题。
关键词:无定; 特指; 存现; 多焦点; 宾语话题;兼语省略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戚晓杰; 刘欣; 杜洪英摘要:兼语结构是汉语句法复杂化、兼容化的结果,兼语一身兼二职,具有双重身份,因而常为整个句法结构所必须,不可省略。然而在特定的语境中,为表达的需要,兼语也可以省而不出。文章拟对兼语省略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从省略与兼语省略、兼语省略的条件限制、兼语省略的词汇化、兼语省略的结构异化等方面展开论述,以使人们对兼语省略有深入了解,由此提升对汉语省略现象的全面认知。关键词:兼语省略; 条件限制; 词汇化; 结构异化;新兴主观极量表达的补位强势现象分析
王连盛; 吴春相
摘要:文章通过对在当代新媒体网络语境中涌现出的大量新兴主观极量表达用例的观察,发现相较于状位,补位在新兴主观极量表达形式选择中占据强势地位,被优先选择。具体来说,新兴主观极量述补结构包括黏合式和组合式两大类,二者共同用来表达主观极量。分析得出这一现象形成的动因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补位极量表达的专职性,二是网络语境表情性的要求,三是汉语信息结构表达特点的制约。
关键词:新兴主观极量表达; 补位; 状位; 强势现象; 相应动因;
相对量级和绝对量级——量级义“还”字句与“都”字句的差异
贾泽林摘要:"还"字句与"都"字句是表达量级语义的句式,都表达可能性小的情况成立,能衍推量级上可能性大的情况成立,因此,二者在语义和功能方面表现出诸多相似之处。但对比发现,"还"字句是用来表示可能性相对较小的情况存在,用于构建一个相对量级;而"都"字句表达可能性最小的极端情况成立,构建的是一个绝对量级。这一语义差异具体表现在二者表义范围大小、对比命题能否隐含及"还"与"都"共现分工诸方面。在功能上,两种句式能够借助所在量级"以深证浅",但表达量级极性命题的"都"字句还具有全称量化和极言程度之高两种功能,而"还"字句没有,这与其标示相对量级的语义特点直接相关。
关键词:量级; “还”字句; “都”字句; 相对量级; 绝对量级;
陆旭; 温锁林
摘要:文章专门研究近年来被广为关注的"副(程度)+名"现象,对以往阐释"副(程度)+名"现象合理性的多种说法逐一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词的组合能力是词性判别必须坚持的原则,"副(程度)+X"是形容词典型的句法框架,因而,汉语中根本就不存在"副(程度)+名"。一些名词由于所表示的事物具有某个方面的突出属性或特征,能够进入"副(程度)+X"结构,但在结构的压制作用下"X"的词性发生了变化,由事物义变为性状义,在结构中是按形容词来使用与识解的,哪怕是偶一用之。不少名词在突破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限制后,还可能扩展其形容词功能进而由临时活用变为典型的形容词。
关键词:“副(程度)+名”; “副(程度)+X”; 名词; 形容词; 兼类词;
新兴动宾短语多重重叠式VVVO的句法语义结构
覃业位
摘要:流行于网络语的VVVO格式明显有别于普通话的VV和VVV,应该为一类新起的语言现象。研究发现,它既不是音系重叠的产物,也不是语用反复的结果,而是语法重叠的表现,是普通话未曾有的动宾短语VO的不完全重叠式。与基式VO相比,VVVO增量义非常明显,部分格式还能解读出VO不具有的某种情态或语气。句法分布上,VVVO表现出一些与VV不太平行的特征,它可以自由地出现在主句或从句中的谓语位置,所受的句类限制也没有VV那么明显。跨语言(方言)的证据表明,文章观察到的VVVO重叠式所表现出的一些"特异"的句法表现并不是孤立的和特设的,它依然满足重叠的基本规律,完全符合徐杰、覃业位(2015)所提出的语言特区中语言创新现象"能突破但有限度"的特点。
关键词:动宾短语; 重叠; VVVO; 增量; 语言特区;
汉语史上“惭愧”向庆幸程式语的语用化
张爱玲摘要:在汉语史上,"惭愧"是个多功能词,有"不安"义心理形容词、"感谢"义动词、"庆幸"义动词、"幸运"义形容词、"谢天谢地"义叹词等用法。其中,"谢天谢地"义叹词"惭愧"常独立成句,构成庆幸程式语。叹词"惭愧"的语用化路径为:"感谢"义动词→"庆幸"义动词→"幸运"义形容词→"谢天谢地"义叹词。"感谢"义动词"惭愧"不是从"不安"义心理形容词"惭愧"演变而来,而是"惭"和"愧"这两个"感谢"义动词并列复合的结果。"惭愧"的语用化还表现在它曾一度呈现出从庆幸语向感叹语演变的倾向。
关键词:惭愧; “感谢”义动词; “谢天谢地”义叹词; 语用化;
汉译佛经让步条件句中“假使”类连词功能再析
谷峰; 李璠希
摘要:"假使、正使、假令、设复"等连词在汉译佛经中既引导条件句,也引导让步条件句。过去认为这组连词兼有假设、让步两种功能,但同经异译和梵汉对勘资料不支持这种观点,"假使"类连词虽然可出现于让步句,但它们和让步语义没有固定关联,异译经比勘显示这组连词的语义跟假设连词"若"更接近,虽然它们有时也对应异译本中的"虽、纵",但数量极少,而且相关经本的时代普遍偏晚。汉译佛经中"假使"类连词只有表示虚拟假设一种基本功能。
关键词:汉译佛经; “假使”类连词; 让步条件句; 虚拟假设;
吴江同里话的条件标记“者”及其来源蠡测
刘丹青
摘要:吴语吴江同里话的庞大条件标记库藏(刘丹青2019)中,有一个很古雅的"者[ts?52]"。文章详细分析了"者"的音韵地位、韵律、句法和语义语用特色,确定其读音是同里话"者"字的唯一读音,但属于文读层,句法属性为后附缀。它只能以单音节词为宿主,多用于单音节动词或简短动词短语后。"者"适合于假设性强的条件命题,前面往往有体现条件不确定的先行句。"者"要求其结果句是"者"所在命题的强相关正向命题。虽然古汉语"者"也有条件标记用法,但是从"者"的文读音、"者"不同于古汉语"者"的使用条件等情况看,"者"可能并非直接存古。比较粤语名词化标记"嘅"的条件句用法,更可能是同里话"者"由文言色彩的名词化后缀直接重新分析为条件标记,同里话"者"跟古汉语"者"在不同年代共享了从名词化标记到条件标记的语法化路径。
关键词:吴江同里话; 条件句标记; 名词化标记; 后附缀“者”; 词源;
略谈上海话的时体系统
左思民
摘要:文章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在文章的第二、三、四节中论述了上海话时体系统的概貌,主要涉及如下几个问题:(1)上海话中表示语义时的主要手段是时间名词。(2)语义体主要表现为句子的情状,上海话的情状体可分为状态、活动、一瞬、瞬成和渐成等五种类型。(3)上海话的语法时可以分为绝对过去时、绝对现在时、相对过去时和相对现在时等四种。(4)语法体又称为视点体,上海话的语法体可以分为实现体、动态持续体、静态持续体、结束体、起始体、继续体和短时体等七种。(5)上海话的助词"仔"[ts?]、"勒"[l?]、"过"[ku]、"辣海"[lAhE]和语气词"勒"[l?]是兼表时和体的典型语法手段,动词重叠形式是仅表示体的典型语法手段,副词"辣海"[lAhE]是兼表时和体的非典型语法手段,虚化的趋向动词"起来"[t?‘ilE]和"下去"[?ot?‘i]是仅表示体的非典型语法手段。在文章的第五节中论述了如下三个问题:(1)助词"仔"表示的体意义也可看作静态持续体,这似乎比把它归为实现体更好。(2)很可能存在这样一个历时演变过程:上海话的助词"拉"[lA]先并入"辣"[lA],之后在普通话"了1"[l?]的日益增大的影响下,上海话的原有助词"仔"被"了1"日渐排挤并取代。由于"了1"的读音和部分用法和"辣"相似,这两个词逐步相混。结果是形成了读作入声的助词"勒","勒"模糊了助词"仔"和助词"辣"的意义差别。(3)"辣海"不仅有动词、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五个词性,而且还存留着或多或少的处所义。文章最后得到如下结论:(1)上海话中有语义时和语义体,也有语法时和语法体,因此存在时和体的语法范畴。(2)上海话拥有的时、体意义是多样的,成系统的,它的时体系统特别是表示体意义的语法手段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上海话; 时; 体;
汉语方言“过”类修正重行结构——兼论吴语“V过O”结构的形成与类型学意义
卢笑予; 蔡黎雯
摘要:汉语南方方言"过"可表示修正重行义,主要有三种形式:"V过""V过O"与"VO过",三者呈现较为鲜明的地域分布特性,分别以西南官话、粤/客/赣语和吴语为代表。这三类结构的产生与发展,同汉语连动结构显赫及隔开式动补结构(VOC)显赫或优势表征程度密切相关:吴语在现代汉语方言中VOX语序最强势,修正重行表达上保留"VO过"结构;其他方言VOX语序衰落,修正重行标记直接接在动词后构成"V过(O)"形式。三类处理策略体现了基本语序类型和动后限制要求在方言中的竞争与协作。
关键词:过; 修正重行; 跨方言; 连动结构; 隔开式动补结构;
王越
摘要:"能"在沈阳方言中既有动词用法也有情态动词用法。当做情态动词时:可无条件用于肯定句;可加负向义、结果义、非自主义小句;后可加形容词、名词;可与时体标记"着、了、过、起来、下去"共现。与普通话"能"比其用法有一定的扩张性。沈阳方言"能"从实义动词发展而来,先出现动力情态用法,再发展出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用法。沈阳方言"能"的用法在汉语方言中具有独特性,但其演变符合世界语言发展规律。文章通过对沈阳方言"能"的个案描写,补充并细化现代汉语方言情态语义地图。
关键词:沈阳方言; 能; 多样性; 语义地图;
内蒙古晋语后置标记词“动”
王敏
摘要:内蒙古晋语中后置标记词"动"主要有三种功能,分别为后置时间标记,后置假设标记及后置话题标记。文章认为后置标记词"动"的来源与"静"相对的动词"动",其经常出现在联合式谓词短语后端,随着"动"的语义虚化和泛化,其动作性减弱,状态性增强。"VP动"经常出现在另一小句前端作为其事件发展的时间参照,进而演变为"时间标记"。由于语用的需求,出于对结果的强调或凸显,其主观性增强,动结式变为可能式,"可能性"经常是一种非现实态,所以"动"又演变为假设句中的"虚拟标记"。虚拟标记"动"的用法又拓展到谓词性话题标记,最后泛化到名词性话题标记,发展成为内蒙古晋语中十分常见的话题标记。
关键词:晋语; 动; 后置; 标记;
摘要:文章细致描写了广州话定指"量+名"结构的句法分布,分化宾语位置上只能理解为有定或无定,以及有定和无定两解的句法情形;发现量词用于定指、关系连接,"啲"用于通指,以及单个量词指称有定事物等功能时有不同程度的句法限制。指出广州话量词的定指功能语法化程度最高,用作定指时,量词和所修饰的名词距离不宜太远;关系连接功能和通指功能都依附于定指功能,单个量词以指称有定事物的功能最弱。"个"和"啲"是量词系统中语法化程度较突出的两个量词。
关键词:广州话; 量词; “量+名”结构; 定指; 语法化;
宜兴(张渚)方言指示代词的语义层级和句法功能
黄河; 盛益民
摘要:文章介绍了宜兴(张渚)方言指示代词系统,进一步分析了指示代词的语义层级和句法功能。宜兴(张渚)方言指示词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表现为有着双层嵌套的距离指示层级。文章最后从类型学的角度描写和分析了张渚话指示代词的类型学特点。
关键词:宜兴张渚话; 指示代词; 语义层级; 距离指示; 句法功能; 类型学;
开埠以来上海城市方言语音演变
陈忠敏
摘要:文章排比上海城市方言从开埠到今五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并结合移民方言、权威方言等因素来研究各时期上海城市方言语音的特点以及各阶段语音的演变。指出与邻近方言相比,上海城市方言语音发展的特点是:1.发展迅速;2.变异成分多;3.创新,而不是留存特点多。各个时期语音特点及演变方向与移民方言或权威方言的影响密切相关。影响上海城市方言音类重新分合的外来方言主要是苏州话和普通话。
关键词:上海城市方言; 语言接触; 苏州话; 普通话;
论南部吴语蟹摄一等韵的读音层次
摘要:文章认为南部吴语上丽片、瓯江片及婺州片咍韵均有三个层次的对应。其中层次Ⅰ均为上古之部字,上丽片和瓯江片保留较多,婺州片个别方言保留。咍韵与泰韵表现出文白的交错对应,咍韵的白读为泰韵的文读,咍韵的文读为泰韵的白读。泰韵受咍韵影响较深,上丽片和婺州片咍泰韵关系紧密。瓯江片泰韵还受到灰韵的影响,原因在于咍灰韵主元音不同。咍泰韵的这种双向制约关系起因于权威话的渗透,但这种格局的形成则受制于自身的音系结构。
关键词:南部吴语; 蟹摄一等韵; 读音层次;
耿丽君
摘要:河南封丘方言子变韵现象十分丰富。这类音变主要源于"子"尾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后的附着,属于一种典型的合音现象。从合音程度来看,封丘话子变韵可分为拼合型、融合型和长音型。根据韵律模板相关规则,文章对封丘子变韵展开分类探讨,发现这些变韵的生成可看作底层弱化词缀/au/向模板从右向左映射的结果,韵律模板可总结为[μμ]σ,第二莫拉特征固定为[-front],在最大化原则(Maximization
Principle,简称MP)和词缀凸显原则(Affix Manifestation
Principle,简称AMP)制约下,相关音系操作包括音段合并、鼻音失联、元音合并、高元音长化和韵尾失联等。
关键词:封丘话; 子变韵; 韵律形态; 底层词缀; 韵律模板;
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阳声韵的特殊音值
张威娜摘要: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阳声韵有系统的文白异读,白读层的音值非常有特点,宕江摄白读[γ],与同摄入声及果摄一等合流。梗摄二等白读[a],三四等白读[i?]。曾摄白读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吉县型曾开一与曾开三白读韵母不同,曾开一为■,曾开三为[?/?];河津型曾开一和曾开三白读韵母相同,均为■。曾摄开口一等白读为[ei]的方言点,开口一等舒入合流,但不同变。通摄有两类白读,一类读[u]可能是保留了宋西北方音,一类白读■,与臻摄合流。文读层阳声韵尾消变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咸山>深臻>宕江>曾梗通,白读层阳声韵尾消变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宕江梗>曾齐>咸山>深臻>曾开>通。吉县在阳声韵尾消失的道路上最超前,白读层阳声韵各摄都读纯元音韵母。
关键词:中原官话汾河片; 阳声韵; 文读; 白读; 音值;
山西及其周边方言共有的一个语音特征
薛才德摘要:文章通过比较北方官话各个代表点有关通梗臻三摄见系合口三等韵、臻摄精组合口三等韵等的分合情况,认为可以据此将山西及周边的方言与其他北方官话划分开来。进一步来说,也就是可以将晋语与江淮官话划分开来。也许将通梗臻三摄见系合口三等韵、臻摄精组合口三等韵等合为一个韵母可以作为晋语的一个区别性语音特征。
关键词:北方官话; 晋语; 江淮官话; 韵摄;
中国手语一般疑问词调查研究
林皓
摘要:目前关于手语疑问词的研究已发现,中国手语有两个以上疑问语气词,但缺乏对中国手语一般疑问句中疑问结构更深入的研究。文章基于自然语料,较全面地调查了手语一般疑问句中出现的疑问词。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正性词,如"是""有""好"等,主要做附加疑问词;另一类是反性词,包括否定词"不""没"及"摊手"等,这些词可兼作语气词;最后一类是正反词,如"好不好""有没有"等。中国手语这种丰富有层次的一般疑问词系统,部分来源于汉语口语或手势,例如正反结构词最初是来源于对汉语相应结构的仿译。但其内部语法化的动因则更为至关重要,包括正反结构也受手语本身语音及语法的制约。
关键词:语气词; 附加问句; 中国手语; 语法化;
《汉语同源词大典》评议——兼论科学语源学研究核心问题
潘薇薇; 黄伟嘉
摘要:近日,汉语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考释同源词的工具书《汉语同源词大典》出版。文章将该书与不同类型工具书及同类型考释著作进行对比,讨论了诸如"语源""同源词"定义、语音关系、语义类型等科学语源学领域的核心问题,并对该书的独创性及不足进行评议。
关键词:《汉语同源词大典》; 语源; 同源词; 独创性;
《字汇补》疑难字考释十二则
王亚彬
摘要:《字汇补》是清人吴任臣为增补《字汇》而编的一部大型字书。吴氏利用大量的字书、韵书及传世文献,为《字汇》增补字头达一万两千多个。然而吴氏一人精力毕竟有限,加之所引文献数目繁多,版本情况参差不齐,因此这些新增字的字形、注音、释义中存在大量的传刻失误与编纂失误。文章考释了《字汇补》一书中的十二则疑难字,沟通了部分疑难字的字际关系,纠正了《汉语大字典》中的一些失误。
关键词:大型字书; 字汇补; 疑难字; 《汉语大字典》;
战国楚简“■寻”与秦汉简法律用语“■”合证
范常喜
摘要:楚简上博五《融师有成氏》中的"詽寻"之"訮"应读作"■",《说文》目部:"■,蔽人视也。"在简文中当训作窥伺,与表示探寻、窥寻的"寻"字表义相近。秦汉简中的法律用语"詽诇"之"詽"亦可据此读为"■",在简文中可理解为窥伺、暗察,与表示侦伺义的"诇"表义相近。
关键词:楚简; 秦简; 汉简; “詽诇”;
本文来源:《语言研究集刊》
往期推荐
每日一星 | 许余龙 刘海涛 刘正光 :关于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今日小编:阿拉狼
审 核:心得小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