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 | 《当代语言学》2020年第1期
《当代语言学》
2020年第1期
《当代语言学》2020年第1期刊发13篇文章。文章涉及汉语致事型数量动结式的产生机制、致事型数量动结式的产生机制、连动式的语义生成范式及其触发条件、动词重复类省略句的新视角、语义诊断测试的方法和误区、习语表征混合观研究二十年、类型学问卷在语言学田野调查中的价值和局限、梅里丘克的形态学思想及其语言符号观等。
往期推荐:
语言学年报 • 期刊动态 | 《当代语言学》2019年发文情况分析
目 录
研究性论文
1-16 致事型数量动结式的产生机制——致动用法的发展和变异 / 石村广
17-48 汉语方言介连词“两个”的产生 / 陈健荣
49-70 连动式的语义生成范式及其触发条件 / 李可胜
71-86 是省略还是空宾语?——动词重复类省略句的新视角 / 叶狂
当代语言学前沿
87-97 语义诊断测试:方法和误区 / 沈园
98-113 习语表征混合观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114-133 类型学问卷在语言学田野调查中的价值和局限
134-145 梅里丘克的形态学思想及其语言符号观
书刊评介
146-151 文本世界理论的新发展——《世界构建:心智中的语篇》评介 / 阎浩然 蓝纯
其他
152-153 第18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征文及“青年语言学家奖”评奖通知 邢红兵
154-155 第八届当代语言学国际圆桌会议在珠海召开 / 吴振兴
155-158 2019当代语言学前沿:第三届“走向新描写主义”论坛纪要 / 钱有用 葛成章
158 2020当代语言学前沿:第五届“语言、社会及意识形态”论坛征稿
提 要
致事型数量动结式的产生机制——致动用法的发展和变异
石村广 中央大学文学部
提 要:“致事+V+了+役事+数量短语”结构,是现代汉语中高度能产的语法格式,对其产生机制的解释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体系。本文认为,这类由反身致使结构衍生出来的特殊动结式,具备双重致使结构。它的第二个致使意义来源于句中的动宾结构。此类动宾结构是临时性的(即句法层面的),是古代致动用法的一种历史变异。致事型动结式是藏缅语的作格语言研究中所说的“自动-使动”(即非致使-致使)态系统的扩展形式,也就是说,致事论元(原因主语)出现在从“结果”向“原因”的方向扩展时产生的结果上。这类动结式体现了汉语中“使动是和自动相对的一种重要句式”这一特征。
关键词: 致事型数量动结式; 隐性补语; 自动-使动; 双重致使; 致动用法
汉语方言介连词“两个”的产生
陈健荣 香港中文大学雅礼中国语文研习所
提 要:储泽祥等(2006)、江蓝生(2012)、 Peyraube(2017)注意到湖南通津铺、湖北仙桃和甘肃青海交界的汉语方言的数量词“两个”可以兼作伴随介词和并列连词。但是对这一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路径未有共识:陶伏平(2008)与江蓝生(2012)都认为这是语法化的结果,但前者认为“两个”的虚化过程是[数量词>介词>连词],而后者则认为是[数量词>连词>介词]。储泽祥等(2006)坦言,单靠个别方言点的有限材料,是无法确定演变路径和方向的。Peyraube(2017)只提到这是受非汉语影响,但未有交代具体过程。前人单靠个别方言点的材料,对“两个”的多功能现象的形成原因与演变路径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则首次采用跨方言的视角,在湖南、湖北、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和比较,再结合前人报道,得出以下结论:(1)确定介连词“两个”集中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即湖南、湖北)和西北地区(青海、甘肃)。(2)从各地的“两个”功能分布的差异,我们构拟了“两个”的语法化路径:[数量词>“一起”义副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连接有生名词)>并列连词(连接无生名词)>并列连词(连接动词)]。(3)中国境内外的藏缅语,乃至非洲、澳洲、印度尼西亚等与汉语无接触或系属关系的语言也有数(量)词“两(个)”与介连词同形的现象,可见两者的关联,是具有跨语言共性的,与人类认知有关。
关键词:伴随介词; 并列连词; 类型学; “两个”; 语法化
连动式的语义生成范式及其触发条件
李可胜 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提 要:连动式都是“VP1VP2”的形式,却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语义结构。本文采用新描写主义方法,从事件语义学的视角,将不同的语义结构转换为特定类型的非空集指称。据此对连动式做出重新分类,并揭示出连动式中的五种语义生成范式:合取范式、毗邻范式、包含范式、并行范式和析取范式。其中合取范式属于交集性质范式,其他属于并集性质范式。制约这些范式的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触发条件:VP的有界性和VP的二元逻辑关系。这些触发条件有着不同的强制性和语用预设,由此形成了多种语义结构有序共存于连动式中的现象。
关键词:连动式; 语义生成范式; 事件语义学; 时间象似性条件; 新描写主义
是省略还是空宾语?
——动词重复类省略句的新视角
叶狂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提 要:动词重复类省略句如“张三喜欢他的老师,李四也喜欢Δ”到底是动词悬空省略结构(VVPE),还是空宾语结构(NOC),学界对此争议很大。文章首先梳理了前人的研究,然后在Pan(2019)的基础上,用五条证据重新论证这类结构应该分析为VVPE,而不是NOC。之后,文章给出详细的结构分析:并列句的V会提升到Asp0,而不是Huang(1988, 1991)所说的I0,满足句法同一条件的VP可以省略。带动量短语的VVPE由Fr0允准,其他都由v允准。这样,动前状语或动后动量成分都不在删除的VP内。最后,文章认为从动词和宾语观察得到的证据,不同于以往的孤岛证据,这一视角或可为跨语言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空宾语; 宽松解; 省略; 句法同一性
语义诊断测试:方法和误区
沈园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
提 要:本文强调诊断测试对语言学研究特别是语义研究的重要性,讨论语义诊断测试的基本方法、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如何在开发和运用诊断测试方法时避免可能存在的误区和陷阱。本文指出,在语义学研究对象从真值条件向规约性标准的转变趋势下,语义学研究扩展到多个层面的语义,使得语义诊断测试呈现日趋细颗粒度的发展态势。从语义诊断测试方法的开发来看,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主要有定义的清晰性和测试的针对性,其中对于语义重叠造成的测试误区需要特别留意。在语义诊断测试的运用方面,需要注意有哪些类型的例外和反例、如何区别对待以及跨语言适用性问题。由于跨语言语素、词汇、结构的差异,语义诊断测试方法并不一定具有跨语言普遍适用性。
关键词:最小对立对; 细颗粒度; 例外; 跨语言适用性
习语表征混合观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郭夷 南京审计大学外国语学院
提 要:习语是整体表征还是可以拆分?心理语言学界对此各执一词,迄今未有定论。习语表征混合观(hybrid view)尝试综合考量习语的结构双重性,为解决整体观与可分观的矛盾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首先回顾了习语混合表征理论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然后着重梳理介绍最具影响力的超词条(superlemma)混合模型及其在一语和二语研究领域内的多维度应用,最后通过对比分析相关研究,探讨其优势、不足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习语; 心理表征; 混合观; 超词条
类型学问卷在语言学田野调查中的价值和局限
李昱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语言学系
提 要: 在语言学田野调查中,类型学问卷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本文在Haspelmath(2010a)对“比较概念”和“跨语言范畴”的区分基础上,认为问卷杂糅了这两类范畴,且在语言记录和描写过程中存在局限。问卷涉及的范畴不能涵盖也无法对应于特定语言中的全部描写范畴;问卷中跨语言范畴与具体语言中描写范畴的所指也未必相同,而比较概念又往往框定了范畴的边界。我们认为问卷所代表的自上而下的“假设-验证”式田野研究范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必须结合自下而上的研究来获取和描写语言个性。
关键词:田野调查; 问卷; 比较概念; 描写范畴; 类型学
梅里丘克的形态学思想及其语言符号观
孙淑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党 晖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提 要: 梅里丘克(И.А.Мельчук)的形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的是服务于其学术思想的核心“意思⇔文本”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备受世界各国语言学界的关注,取得了丰硕成果。相较于“意思⇔文本”理论,国内对梅里丘克形态学思想的引介和研究明显滞后,鲜有关于其形态学思想和语言符号观的研究成果。不同于传统形态学,梅里丘克以一种全新视角构建了自成一体的形态学理论,其精髓在于,一是要在形态学领域建立一套理论上可操作的演算模式、重视遍布理论关系中的形态元素、探究形态元素分析的通用法则,以及形态符号的所指、能指和组配规则,尝试建立一套立体全面的研究体系;二是把使用的每一个术语都进行了严格定义,为下一步的理论推导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借鉴了数学思路,广泛使用形式化语言,使内容更为凝练,论证更为严密,尝试建立一套严密科学的符号体系;四是把多达上百种的世界各国自然语言作为分析语料,以此来验证其理论模式的可靠性。梅里丘克所创建的形态学理论具有很大的普适性,适用于世界各国的自然语言,以解决机器翻译系统设计和双语词典编撰等现实问题。为了提供形态⇔文本层级间转换规则,他还将语言符号概念引入形态学领域,提出所指、能指和组配规则三位一体的语言符号观。其中,所指关注符号内涵;能指关注符号外壳;组配关注符号组合规则。本文旨在深入揭示和系统阐释梅里丘克的形态学思想精髓,诠释其语言符号观的内涵,尝试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分析与解读。
关键词:形态学; 语言符号; 所指; 能指; 组配
文本世界理论的新发展
——《世界构建:心智中的语篇》评介
阎浩然 蓝纯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引 言:随着Paul Werth首部系统论述文本世界理论的专著Text Worlds: Represen ̄ting Conceptual Space in Discourse(1999)的出版, 文本世界理论逐渐成为认知诗学领域的一大热点。Joanna Gavins(2007) 对世界转换(world-switch)和情态世界(modal-world)等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和细化, 在Werth(1999) 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文本世界理论。Peter Stockwell(2009) 和Gavins(2013)则分别从阅读反馈和荒诞作品解读的角度进一步拓展了文本世界理论的研究领域。为了反映文本世界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 由Joanna Gavins和Ernes ̄tine Lahey编著的《世界构建: 心智中的语篇》(World Building: Discourse in the Mind, 2016)一书对文本世界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梳理、 总结。
第18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征文及“青年语言学家奖”评奖通知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
第18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定于2020年10月23日(周五)至25日(周日)在苏州大学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主办、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两年一次的“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是国内唯一由期刊编辑部主办、以期刊命名的一线综合性国际语言学学术会议。历届大会都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学者参加。大会的议题涵盖语言学多个分支领域的研究,包括句法学、音系学、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语体学、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获得、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等,研究的语言不仅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汉语以及各地方言,还包括各民族语言、外国语以及手语。当代语言学研讨会最早可追溯到1987年。当时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院科研局批准,国外语言学研究室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范围的“国外语言学编辑工作研讨会”。第1届、第2届独立召开;自第3届开始,研讨会更名“国外语言学研讨会”,与高校联合召开并邀请海内外同行参加。“国外语言学研讨会”定期召开,一直延续至1998年,累计召开7届(第7届由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承办)。自2000年更名为“中国当代语言学研讨会”(第8届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承办),扩大到中型国际会议,截至2019年累计召开17届。本届研讨会将评选第三届《当代语言学》“青年语言学家奖”。
第八届当代语言学国际圆桌会议在珠海召开
吴振
提 要:2019年9月27日至29日,“第八届当代语言学国际圆桌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召开。本届圆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和珠海校区语言科学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日本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苗兴伟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院长张明远教授、《当代语言学》主编胡建华研究员分别致开幕辞。本次会议的主题发言人为《当代语言学》编委或在海内外学术前沿领域素有学术专长的学者,共设9场主题演讲及现场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分别围绕句法结构、汉语量词解读、音系理论、语义功能等方面展开研讨,主题几乎涉及语言学的各分支领域。
期刊简介
《当代语言学》(季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之一。它是由《国外语言学》易名而来,而《国外语言学》又是从《语言学资料》(系《中国语文》附属刊物)和《语言学动态》发展而成。几番易名反映了几代学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探索过程。
《当代语言学》有着优秀的学术传统,已经成为反映中国理论语言学研究水准的学术旗帜和标杆。《当代语言学》秉持“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之原则,发表理论语言学研究和前沿探索的学术论文,为全球华人学者提供一个在理论和方法上推陈出新、交流切磋的平台。
《当代语言学》主要刊登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论文以及有独立见地的书评,尤其欢迎对某一语言现象作深入考察并具有理论意义的文章,同时也刊登国际语言学前沿综述论文,以便国内学人及时了解其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当代语言学》设有研究性论文、当代语言学前沿、书刊评介等栏目。还不定期开设专题讨论与争鸣、术语译评等栏目。
《当代语言学》根据国际学术期刊的惯例,采取匿名双审制。本刊力克学派门第之偏见,对文章言之成理有论有据者做到中正筛选,择优录取。
本刊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建内大街5号 《当代语言学》 编辑部
电话:010-85195392
邮箱:dangdaiyuyanxue@vip.163.com
每周一、四 8:30am-3:00pm可拨打电话联系相关事宜
欢迎加入“语言学考博交流群”
群已满员
往期推荐
今日小编:秋实
审核:心得小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