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 | 《当代语言学》2019年第4期

当代语言学 语言学心得 2021-12-26

当代语言学》

2019年第4期



《当代语言学》(季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之一。它是由《国外语言学》易名而来,而《国外语言学》又是从《语言学资料》(系《中国语文》附属刊物)和《语言学动态》发展而成。几番易名反映了几代学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探索过程。

   《当代语言学》有着优秀的学术传统,已经成为反映中国理论语言学研究水准的学术旗帜和标杆。《当代语言学》秉持“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之原则,发表理论语言学研究和前沿探索的学术论文,为全球华人学者提供一个在理论和方法上推陈出新、交流切磋的平台。

   《当代语言学》主要刊登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论文以及有独立见地的书评,尤其欢迎对某一语言现象作深入考察并具有理论意义的文章,同时也刊登国际语言学前沿综述论文,以便国内学人及时了解其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当代语言学》设有研究性论文、当代语言学前沿、书刊评介等栏目。还不定期开设专题讨论与争鸣、术语译评等栏目。


目  录


研究性论文
  • 从上古汉语一批代词形式的消失看汉语量化表达的变化|董秀芳;郝琦;475-491    

  • “每”的语义的再认识——兼论汉语是否存在限定性全称量化词|张蕾;潘海华;492-514    

  • “喜欢”的句法及相关理论问题|邓盾;515-530    

  • 动后模态词句法层系与其效应——从客语“得”和蒙受句式谈起|钟叡逸;531-553    

  • 显赫度的评估标准初探——以跨语言“来”“去”比较为例|牛彬;554-567    

  • 上海手语话语音系短语切分研究|朱潇;568-585  

其他

  • “汉语形式语义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葛成章;553          

  • 致谢585   

  • 天津师范大学成功举办2019年中国语言学书院核心课程研修班暨心理语言学高级研修班|鲁雅乔;628-629           

  • 第四届“语言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630

  • 《当代语言学》2019年总目录 631-632   

当代语言学前沿

  • 正常老化脑的语言加工及其自适应机制|韩笑;梁丹丹;586-601 

  •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非名词性资源蚀失|刘建鹏;602-617    

书刊评介

  • 《语义角色研究进展》述介|王玉红;朱斌; 618-623    
  • 《剑桥形态学手册》述评|李芳芳;李兵;624-627    




摘  要


从上古汉语一批代词形式的消失看汉语量化表达的变化

董秀芳;郝琦


提要:古代汉语中有一批代词形式(包括否定性代词、无定代词等)后来消失了,如"莫、靡、罔、或"等,这些代词都与量化表达有关。后来这些代词所表达的语义都要通过动词短语("动词+名词性成分",其中动词用"没有"或"有")或限定词短语("限定词+名词性成分",其中限定词用"有的"或"有些")来表达,即通过分析性的句法形式来表达。这些代词形式的消失,反映了汉语的量化表达从以单语素的量化代词为主到量化算子和描述性内容分立表达的变化过程,是汉语从综合到分析演变大趋势的一种表现。

关键词:代词;量化;语言演变;                  


“每”的语义的再认识——兼论汉语是否存在限定性全称量化词张蕾;潘海华


提要:本文认为Lin(1998)将"每"看作加合算子的观点更为合理。"每"对与之相关联的成分进行加合,使之获得最大化的、复数性解读。"每"强调加合单位的特征使得"每NP"具有内在的逐指性特征。因此主语位置上的"每NP"要求与之共现的谓语部分的语义特征与之相兼容。全称量化副词"都"、(隐性的)分配算子在满足其自身语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充当主语"每NP"的允准者。而宾语"每NP"由于是谓语动词的内论元,对谓语的特征没有兼容性要求,但它通常要求加合对象的出现。当强调全称义时,"每NP"应出现在量化副词或分配算子的定义域之内,使其自身可以充当量化域或分类关键词,进而获得强调性解读。由此"每"的语义可以得到统一解释。"每"加合算子的语义同时也说明汉语很可能缺少限定性全称量化词。

关键词:“每”;加合算子; 强调加合单位;语义兼容性要求;隐性分配算子;                  


“喜欢”的句法及相关理论问题

邓盾


提要:本文分析现代汉语心理动词"喜欢"的句法,并以之为基础讨论在现代汉语句法研究中设立轻动词的理论问题。我们认为"喜欢"有一个内部论元,句法上充当其补足语。在"喜欢"投射的VP之上,根据表达需要有时可以出现一层由一个没有实际语音形式的应动轻动词(applicative light verb)所投射的功能性结构,该应动轻动词会引进一个指称"喜欢……"这一状态所关涉对象的应动论元(applied argument),从而造成"喜欢"带双宾语的表层现象。我们认为"喜欢"在语义上挑选(s-select)与时间无关的各类实体(atemporal entities)而排斥有时间定位的事件与状态(episodic eventualities)。上述假设可以解释"喜欢"在分布上的一系列现象,比如怎样对"喜欢"后的相关成分提问,修饰"喜欢"的相关副词的语义指向,以及"喜欢"的补足语对相关功能性成分的排斥等。以对"喜欢"的讨论为基础,我们探讨了在现代汉语句法研究中设立轻动词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有两个轻动词可能需要设立,一个用于引进动词的外部论元,一个用于引进充当某些动词表层间接宾语的应动论元。至于文献上为解释现代汉语各种非受事宾语,如处所宾语("吃食堂")和工具宾语("洗冷水")而假设的应动轻动词,其设立不具有对事实的解释力,我们认为并不需要。

关键词:“喜欢”;应动结构;轻动词;现代汉语;   



动后模态词句法层系与其效应——从客语“得”和蒙受句式谈起

钟叡逸


提要:本文探讨客语动后模态词"得",通过制图理论,阐明"得"的句法层系不仅在语法层面有其效应,更可见于语义层面。"得"的表层动后语序起自底层词法要求,驱使动词移位构成"得"的三种体现形式,并分别居于两个句法层系,使其模态性下从词汇层的能愿模态,上至屈折层的义务模态,投射出"模态光谱"的双重模态性。句法层系同时作用于"得"以及"得"与蒙受句式的互动,使其句法语义对应一目了然。本文以客语为线索,与普通话相对照,发掘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凸显比较语法带来的新思路。

关键词:动后模态词;模态光谱;制图理论;句法语义对应;比较语法;                  


显赫度的评估标准初探——以跨语言“来”“去”比较为例

牛彬


提要:本文确立了评估不同语言显赫范畴显赫度的三条标准:组合能力、扩展性和强制性。其中组合能力和扩展性是主要标准,可以量化出一种语言显赫范畴的显赫度。强制性用于区分显赫范畴的原型功能和扩展功能,并判断扩展功能能否进入显赫度评估。利用上述三条标准,我们对普通话和神木话的"来",以及英语和大羊普米语的"去"进行显赫度评估。最终测定神木话"来"的显赫度高于普通话,大羊普米语"去"的显赫度高于英语。

关键词:来;去;显赫范畴;显赫度;                  


上海手语话语音系短语切分研究

朱潇


提要:本文结合句法成分以"停顿"为原则对上海手语音系短语切分,研究"停顿"时长,分析短语末尾出现的韵律标记。选取自然语料运用Elan分层标注,将出现频率较多的予以分析总结。根据分析,音系短语之间停顿时间因性别、年龄、语料性质、环境等有所差异,但大多分布在50-90ms之间。作为介于语调短语和韵律词之间的韵律单位,音系短语有着不明显的切分标记,如主手保持、重复、幅度变大,辅手延伸等手控标记及点头等非手控标记。

关键词:上海手语; 音系短语;切分;  手语标记;


“汉语形式语义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葛成章


提要:2019年6月22-23日,"汉语形式语义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和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外国语学部主办,由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协办,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的近百名师生参会。


天津师范大学成功举办2019年中国语言学书院核心课程研修班暨心理语言学高级研修班

鲁雅乔


提要:<正>2019年7月15日至8月9日,中国语言学书院核心课程研修班暨心理语言学高级研修班在天津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本届书院研修班由天津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当代语言学》和商务印书馆协办、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语言、心理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承办。来自国内外39家高校、科研院所的140余位青年学者和研究生齐聚一堂,参加了为期四周的课程学习。


第四届“语言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


提要:<正>2019年6月1日,第四届"语言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和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主办,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协办,近百名来自京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者和研究生参会。


正常老化脑的语言加工及其自适应机制

韩笑;梁丹丹


提要:正常老化中,语言能力既表现出一个逐渐丧失的过程,也表现出一种对丧失的适应过程。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老化脑的增龄性神经变化不仅反映了老年人的特定语言加工障碍,而且反映了大脑试图利用不同模式的神经重组和策略以使语言功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即一种优化自身功能的自适应机制。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假说来解释老化脑认知加工的自适应机制,语言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能力,其加工也反映了大脑这种优化重组的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大脑自适应可能并不是简单地遵循某种特定模式,而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动态的灵活调节模式。未来亟待一个整合的理论从神经化学、解剖和行为学等不同角度进行解释。               

关键词:正常老化脑;语言加工;神经重组;自适应机制;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非名词性资源蚀失

刘建鹏


提要:本文以DementiaBank病理语料库中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语料为目标组,以同龄健康人语料为参照组,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非名词性资源蚀失进行了多维度的对比性描写与研究。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非名词性资源蚀失在功能词和实体词都存在典型特征。功能词表现为代词、动作性动词、动作性介词和副词使用过多,而表示时空、状态性介词和冠词使用频率偏低。实体词表现为患者组动作性的物质过程高于参照组,而心智过程、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这些表征事物及事物静态属性和关系的比例较低。心理语言学角度的统计分析和参数也进一步证实了患者组和参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经重点词提取列表以及心理语言学上的语言流利度分析证实, AD患者的命名困难最为突出,并且这种命名困难伴随解释困难。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症;非名词性资源;蚀失;                  


《语义角色研究进展》述介

王玉红;朱斌


提要:<正>1.引言Seppo Kittil?和Fernando Zú?iga编辑的论文集《语义角色研究进展》(Advances in Research on Semantic Roles)(1)于2016年由John Benjamins出版社出版,共vi+229页,对语义角色研究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体现了语义角色研究的进展。


《剑桥形态学手册》述评

李芳芳;李兵


提要:<正>《剑桥形态学手册》(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Morphology) 2016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xii+866页,共29章,由36位学者撰写,是一部全面阐述形态学理论近期发展的力作。下面简要介绍全书编写目的及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做简评。



本文来源:当代语言学





往期推荐



●  刊讯 |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4期
●  刊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年第6期
●  刊讯 | 《语言文字应用》2019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  每日一星 | 梁燕:2019,中国文化在海外
●  刊讯丨《语言科学》2019年第6期

语言学心得

分享语言学及语言教学心得与感受

今日编者:阿拉狼

审       核:心得君



在看“语言学心得”+1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