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多语教育与多语习得论坛(2020)
随着各国之间和我国各民族之间交往日益频繁,学习与使用多种语言的人越来越多,“双语者”和“多语者”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多语教育与多语习得也相应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教育部为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于2018年召开专题会议,开始推动高校多外语教学的试点改革,其中北大、清华、浙大、复旦、上交、北外、上外、上财等22所高校被纳入试点与培育院校。
近20多年来,国际多语教育与多语习得蓬勃发展,发表了大量论文,出版了系列专著与文集,在理论、方法和结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从国际背景来看,我国拥有庞大的外语学习人群,其中包括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学习英语及其他外语,掌握汉语后又学习英语的少数民族学生,以及学过其他语言的来华留学生。而我国的多语习得与多语教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投身其中,大有可为!
为推动我国多语教育与多语习得研究,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与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于2020年8月22日(星期六)联合举办“多语教育与多语习得论坛(2020)”,由《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第二语言学习研究》协办。《外语学刊》和《外语与外语教学》将于今年和明年分别推出多语研究专栏,《第二语言学习研究》随时欢迎相关论文。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及推送——浙大实践
摘要:培养和推送高校毕业生进入国际组织是当前一项具有战略性、开拓性、紧迫性的重要任务,中央对高校寄予厚望。浙江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使命为宗旨,加强顶层设计和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报告包括三个部分,即时代意义、浙大实践和改革思考。
何莲珍,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主持研究课题10余项,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7项。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06年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首批“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为浙江省特级专家。
关于高校多语种教育与语言资源建设的思考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使语言资源成为一种国家战略资源,语言资源建设的迫切需要为多语种教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现有的语言资源储备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如何进行富有成效的多语种教育、开展可持续的语言资源建设,为国家建设提供真正可用的语言人才,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将以北京大学为例,探讨综合性大学外国语学院结合传统优势,开展多语种教育和语言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和路径,以形成多语言工具与专业专长的优势互补,推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内涵建设和服务国家改革开放的能力。
宁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领域为俄语语言文学,同时关注俄罗斯问题研究及外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研究课题;发表著作、译著及学术论文60余篇(部);主编和执行主编若干教材和学术研究丛书。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兼任新一届教育部外指委委员、俄语分委会副主委;《中国俄语教学》杂志副主编;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副理事长;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副会长等。
新文科视阈下的多语教育与多语人才培养
摘要: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内部与外部的交叉融合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阐述新文科内涵与多语教育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探索外语类院校对接国家“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建设,发挥多语种、跨学科、跨文化优势,结合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的发展,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复语型与复合型人才的理念与路径,以为同类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王雪梅,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后,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副秘书长,联盟辑刊《外语高教研究》副主编。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教师教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语委重点项目1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等项目10余项。已出版专著2部,主编或参编著作、词典8部,教材6册;在《外国语》《中国外语》《外语界》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次,上海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奖二等奖1次,上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特等奖1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获宝钢优秀教师称号。
汉-英-日三语者语码转换加工研究
摘要:本报告主要讲述语码转换加工理论模型、研究方法与实验范式,着重报告以转换代价不对称性和n-2语言重复代价为实验指标的汉-英-日三语者语言产出过程中语码转换加工的两个实验研究,并从生态效度、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对多语者语码转换加工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范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阅读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学会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ed Linguistics联合主编。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二语习得。在SCI、SSCI、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近100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获山东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山东省/浙江省高等学校等多12项科研成果奖。
三语和多语习得中的句法研究
摘要:本报告在简要回顾二语句法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三语和多语习得中的句法研究,包括三语的初始状态、参数重设、句法迁移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理论模型等,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评论,对未来研究进行预测。
常辉,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形式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Studies联合执行主编、《教育语言学研究》编委。主要从事语言习得与加工研究以及外语教学研究。已在国内外SSCI和CSSCI语言学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3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创新重点项目和文理交叉基金项目、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等。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二语句法结构的眼动加工研究”。
多语产出中语言迁移研究的比较-归纳方法框架
摘要:在二语/多语习得研究中,我们先前掌握的语言一直影响着新语言的习得与使用,这就是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研究中,Jarvis(2000,2010)提出了统一方法框架和基于比较的路径,使组群层面的迁移判断能顺利进行;蔡金亭(2015)提出了判断语言迁移的比较-归纳方法框架,使个体和组群层面的迁移可以有机结合。为了比较准确地判断多语产出中语言迁移的发生情况,报告人对其只适合二语产出语料的方法框架进行修改与扩展,使其能够适用于二语和三语产出中的迁移现象研究。
蔡金亭,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二语习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第二语言学习研究》主编等。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特别关注语言迁移研究。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5部。论著3次获得省级优秀社科成果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
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介绍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专业委员会
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学刊》
《第二语言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