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会议|第六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高端论坛会议@11月21日


第六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高端论坛会议手册 

 

主办方: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

承办方: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2020年11月21日


 

 论坛简介

        第二语言习得是近年来国际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发展非常迅速的分支,不断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持续开拓研究疆界。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将于2020年11月21日举办第六届高端论坛,由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承办。本次论坛旨在介绍国际二语习得研究前沿,从语言习得过程、学习者学能、外语课堂互动等方面探讨不同方向的二语习得研究最新话题。本次论坛将采取线上论坛的方式,以“二语习得研究前沿方向”为主题,邀请代表各个方向的国内外一流学者讲座,推进研究的创新融合。



 

主旨发言专家

(按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

 

李少锋 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李    嵬 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刘海涛 教授(浙江大学)

任    伟 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杨雪燕 教授(复旦大学)

赵    杨 教授(北京大学)


论坛日程

时间:2020年11月21日 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7:00        

地点:线上 腾讯会议    


主旨发言专家简介

(按发言先后顺序排列)


李少锋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副教授

李少锋现任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二语与外语教育专业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语言学习认知能力、任务型学习与教学以及量化研究方法(包括元分析)。近几年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50多篇学术论文,相关期刊包括Applied Linguistics,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ELT Journal,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ystem等。他的文章也见诸由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utledge, John Benjamins, Blackwell Wiley, Multilingual Matters, Palgrave等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他目前担任Journal for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Learning联合主编,TESOL Quarterly书评编辑, 以及多家权威期刊编委, 包括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ystem, TESOL Quarterly等。他曾多次在国际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学术会议上做主旨发言,主持专题讨论。李少锋博士曾经在中国、美国及新西兰多所高校任教。

 



刘海涛

浙江大学 教授 

刘海涛,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际世界语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连续六年进入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多次获得教育部与省级社科奖。担任多种国际语言学刊物的主编、副主编及编委会成员。在数十种国内外刊物发表语言学相关文章200余篇,其中100多篇被WOS核心库收录。


 


杨雪燕

复旦大学 教授

杨雪燕,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至今)。曾任教于外交学院英语系(1990 – 2008)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08 – 2016)。研究领域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和应用语言学。已出版专著Modelling Text as Process(Continuum 2010),在Text & Talk,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Translation Quarterly,《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修辞学》、《中国外语》,《外语教学》,《中国翻译》以及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

 

 


任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任伟,博士,教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二语语用,研究兴趣涵盖语用学、二语习得等。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 Applied Linguistics, Discourse Context & Media,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Journal of Pragmatics, Pragmatics, Pragmatics & Cognition, Pragmatics & Society, System 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在国际上出版个人专著1本,以特邀编辑身份在SSCI期刊编纂专刊2期。担任多个社会兼职,主要包括:中国语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二语习得研究协会常务理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SSCI)编委,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SSCI),System(SSCI)编委,East Asian Pragmatics书评主编,Contrastive Pragmatics编委等。


 


赵杨

北京大学 教授

赵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剑桥大学博士。研究兴趣为第二语言习得、生成语法、社会语言学、语言教育等。出版专著和译著多部,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兼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汉语教育》期刊主编、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

 

 


李嵬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教授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讲席教授,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国际 SSCI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和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主编,《语言战略研究》编委,在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Bilingualism, Language Polic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Applied Linguistics, Bilingualism-Language and Cognition,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等SSC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论坛主旨发言摘要

(按发言先后顺序排列)

 

Implicit Language Aptitude: A New Construc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i Shaofeng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talk examines the validity of a recently emerged construct that is essential for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 implicit language aptitude. Implicit language aptitude refers to a cluster of cognitive abilities that enable learners to conduct unconscious comput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al and transitional probabilities of linguistic input. In SLA, aptitude research has been dominated by traditional aptitude — the type measured by the MLAT and similar tests. Traditional aptitude has been found to be more likely to be involved in conscious learning than unconscious learning, which has instigated a burgeoning interest in the role of implicit aptitude in language learning.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implicit aptitude is in its infancy, there has been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nconsistency in the research, and its significance has yet to be imparted to a wider audience in the field.


The talk will start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role of implicit aptitude in current SLA theories, followed by a synthesis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nature, components, and measurement of the construct. The talk will proceed to examine the empirical evidence contributed by SLA research on three types of validity: divergent, converge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which refers to whether implicit aptitude is different from variables in the explicit paradigm, whether it is associated with variables in the implicit paradigm, and whether it is predictive of learning outcomes, respectively. The talk will conclude by making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move the field forward and how to address concerns that arose from the research. 

                数据驱动的二语研究:Why & How

刘海涛  浙江大学

 

摘要:基于大数据之上的计算语言学应用取得了比采用传统方法的同类应用更好的效果。作为语言学家,我们可能需要反思:是我们获得语言知识的方法有问题,还是语言知识本身就是不能规则化的,抑或是在建模的过程中丢失了语言系统某些本质特点。二语习得是除计算语言学之外,另一个语言应用研究的重要领域。二者具有相似性。如果教计算机的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取得了好成绩,那么教人的是否也可以尝试着采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某些用传统方法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呢?为了进行数据密集型的二语研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言材料,又该采用何种量化指标来解决与二语密切相关的问题呢?发言人将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谈谈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性差异

杨雪燕  复旦大学

 

摘要:课堂互动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以往研究多关注不同的课堂互动模式对学生学习语言的影响,对教师的课堂互动能力未给予足够重视。教师在课堂上能否做到与学生互动顺畅,不仅直接影响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而且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本研究聚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性差异,即教师话语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参与互动。我们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内,对教师话语进行多层面分析,找出教师话语的互动性特征,并通过课堂实验以及量化手段来检验不同特征的互动效果。本研究揭示了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性差异,为教师如何加强课堂话语的互动性提供启示,以促进教师提高课堂互动能力。

 

二语语用研究前沿

任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摘要:自中介语语用研究开展以来,二语语用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在本世纪初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和探索后,二语语用学近年来在国内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逐渐有更多的学者和博硕士生们从事二语语用研究,文献数量也稳步增加,涌现了许多新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本讲座将从研究议题、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等视角梳理二语语用研究发展历史和现状,探讨二语语用学界当下研究热点并对今后相关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新中国汉语教学70年: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与贡献

赵杨  北京大学

 

摘要:新中国汉语教学的70年,也是二语习得学科发展壮大的70年。本文将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置于二语习得学科大背景下考察,揭示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轨迹,重点介绍汉语二语习得研究成果以及对二语习得学科的贡献。文章认为,汉语二语习得研究既要从二语习得学科中汲取营养,又要尊重汉语事实并有新发现,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What can Translanguaging contribute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Li Wei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Abstract: Translanguaging has emerg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as a pedagogical philosophy and approach especially in bilingual education, an analytical perspective on translingual and transmodal practices, and a theory of language and human communication. This talk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and the different usages. It aims to clarify some of the confusions and misunderstandings surrounding the concept. It focuses in particular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ranslanguaging for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reference to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会议平台

【上午场】

会议平台:腾讯会议

会议时间:2020年11月21日 09:00-12:00

会   议 ID:327 994 380

会议密码:200433

会议直播:https://meeting.tencent.com/l/YgXrIOMc1FlG

上午场直播间二维码

 

【下午场】

会议平台:腾讯会议

会议时间:2020年11月21日 14:00-17:00

会   议 ID:863 613 200

会议密码:200433

会议直播:https://meeting.tencent.com/l/cwEbLDkrkc7D

下午场直播间二维码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简介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是中国高校建立最早的外语系科之一,先后拥有包括严复、林同济、伍蠡甫、徐燕谋、葛传槼、杨岂深、孙大雨、董问樵、程雨民、陆国强、董亚芬、陆谷孙等在内的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杰出学者,有一名国家级教学名师,一名全国师德标兵,一名上海市学术贡献奖获得者,四名上海市教学名师。现设英文系、俄文系、日文系、法文系、德文系、韩国语系、西班牙文系、翻译系和大学英语教学部;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博士点和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于2019年获批国家本科“一流专业”。

        复旦外文以建设外国文学、比较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研究方向为主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学科为基本目标,以追求世界一流学科为发展目标。本学科依托复旦大学的综合性多元学科平台,充分利用现代语言研究院等校际平台和与世界一流大学国际交流合作等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外国文学、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词典研究等学科研究亮点。

        外国文学方面,除继承英语文学和莎士比亚研究传统外,近年着力打造跨语际文学研究力量,凝聚了一批中青年研究中坚。同时,女性主义研究、族裔研究、北欧文学研究也在国内外产生学术影响。语言学研究进一步夯实理论语言学研究传统,在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形式语义学等方向继承发扬。同时积极拓宽研究领域,跨语种交叉融合,形成多语研究特色,成为国内多语习得和多语教育研究先锋。词典研究方面,外文学院的词典编纂团队秉承外文学院悠久的词典编纂传统,依托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新足本汉英词典编纂研究”,拓展词典学研究边界,为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贡献。在数字化平台建设、词典编纂实践和词典史研究、术语研究和术语库建设方面均取得瞩目成就。2019年公布的QS学科排名中,英语语言文学位于101-150位,语言学位于51-100位,现代语言位于全球第21位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简介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缩写CASLA)成立于2004年1月,是我国外语界学术性强、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学术影响力大的全国性学术团体,现隶属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是由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具有副教授或相应职称以上的教育工作者与科研人员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为国家二级学会。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的宗旨是:以现代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学术民主和求索精神,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科学等多重视角开展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为中国人学外语、外国人学汉语、少数民族学汉语或外语等),促进本领域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我国二语习得研究学术水平,推动我国的外语教育改革和国家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研究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遵照国家《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精神,开展会务活动。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崇尚学术,作风严谨,定期开展一系列学术研究交流活动,成绩斐然。自成立之日起,研究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南京大学(2006)、北京外国语大学(2008)、苏州大学(2010)、华中科技大学(2012)、浙江大学(2014)、重庆大学(2016)、中国海洋大学(2018)等地成功举办了八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011年起,在两年一届的全国性研讨会中间年份,研究会举行一次中国二语习得研究高层论坛,目前已分别在中国海洋大学(2011)、宁波大学(2013)、曲阜师范大学(2015)、上海财经大学(2017)、北京大学(2019)举行了五届。研究会同时定期举办各种二语习得专题学术研讨会和二语习得研修班。在2015年,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创建了学会会刊《第二语言学习研究》,该刊为半年刊,现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第一届会长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王初明教授,现任会长为中国海洋大学杨连瑞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金利民教授。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成员名单


会长

金利民(北京外国语大学)

杨连瑞(中国海洋大学)

副会长

蔡金亭(上海财经大学)

张雪梅(上海外国语大学)

徐锦芬(华中科技大学)

赵    杨 (北京大学)

前任会长

王初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常务理事(按拼音排序)

常    辉(上海交通大学)

陈    烨 (南京大学)

贾冠杰(苏州大学)

江    新 (北京语言大学)

李    红(重庆大学)

乔晓妹(上海财经大学)

任庆梅 (济南大学)

任    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俊菊(山东大学)

王立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王    敏 (西安交通大学)

王雪梅(上海外国语大学)

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

于善志(宁波大学)

俞理明(上海交通大学)

张    辉 (南京师范大学)

张京鱼(陕西师范大学)

张文忠(南开大学)

周保国(武汉大学)

周小兵(中山大学)

秘书长

陈亚平(北京外国语大学)

副秘书长

陈士法(中国海洋大学)

姜    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本文来源:多语教育与多语研究




往期回顾


高引论文第14期丨国内“语料库语言学”研究TOP1-200

2020-11-01

资源分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常用资料库大全

2020-11-04

今日一词|读后续写  Continuation Task

2020-11-04

博悟馆|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博士招生(课程与教学方向)

2020-10-27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



“语言学考博交流群”


如群满员
请添加“心得小助手


 今日小编: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