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语言研究集刊》2021年第1期
《语言研究集刊》
2021年第1期
《语言研究集刊》2021年第1期共刊发25篇文章,文章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方言等诸多领域。如副词“就”、“净”、“光”、“都”等,构式“N来N去”;方言如贵港客方言、水磨房话、安远方言、泉州话、大同方言、吴徽语、望江方言等。内容丰富,值得研究者阅读学习。
往期推荐:
目 录
本期目录
01 音变产生的原因 / 陈忠敏
26 副词“就”的话题焦点功能研究 / 张新华
44 副词“净”“光”的语义性质和用法特点对比分析 / 李强
63 “同盟”范畴研究成果与问题 / 孙佳莹;陈振宇
85 “也”和“又”的负极性特征探索——从二者在WH句式中的区别出发 / 张汶静;邢莉莉
105 “已经”的焦点敏感算子功能探究 / 林巧莉
120 “花呗”诱发的“呗”系列词演化研究 / 刘一梦
133 “什么”感叹句的“意外”本质及否定倾向——兼论“语用否定”的层级类型与制约因素 / 张莹
156 反复构式“N来N去”的互动倾向 / 吴春相;史又今
176 论范围副词“都”的产生——虚拟性视角下的重新阐释 / 卢勇军
194 述宾黏合结构和述宾倒序结构的语义差异——兼谈指称、轻重、松紧在汉语的相互作用 / 应学凤
209 用在人称代词后地点指示词的功能考察 / 殷志平
230 轻动词的类型与涉用范畴的归属 / 熊仲儒;邵士洋
251 频率副词“时不时”的生成机制与动因——兼论频率副词“时时”“不时”的来源 / 叶建军;武远佳
265 古汉语气象事件编码类型的共时分布与历时演变 / 任荷;董思聪
284 早期西人汉语教学文献的词汇语料价值——以《语言自迩集》对《汉语大词典》之书证补益为例 / 宋桔
308 贵港客方言的方式助词“过”——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看 / 刘玲
323 水磨房话的致使结构 / 周洋
350 安远(鹤子)方言的体助词“了” / 蔡芳
364 泉州话副词“
382 大同方言的无条件连词“愿”及其由来 / 张宝
398 淳安威坪等吴徽语的长元音及其形成 / 郑伟
415 [u]介音在安徽望江方言蟹、止二摄字中的表现 / 曹香
428 清华简《成人》研读札记七则 / 蔡一峰
437 中国手语位移事件中主体和背景的编码特征研究 / 王雅琪;杨建新
465 稿约
提 要
音变产生的原因
陈忠敏 复旦大学中文系
提 要:文章探讨激发音变的起始原因,认为激发音变的起始原因可分为发音和感知两大部分,其中感知原因还要考虑音系结构因素和增强区别性因素,最后,文章对Ohala教授所提出的听者启动音变模式做了简单的解释和评介。
关键词:语音演变 协同发音 逆同化音变 听者启动音变模式 矫正不足 过度矫正
副词“就”的话题焦点功能研究
张新华 复旦大学中文系
提 要:"就"有一种话题焦点算子的用法,给其前话题授予强[焦点]的特征,并要求评述部分回指语篇前文;且话题身上的焦点特征投射为全句的语力义。相比一般对比话题句,"就"句有所不同:前者常伴随评述中出现对比焦点,后者却不欢迎这种焦点。"就"的上述功能内涵在话题的量化特征、评述的回指形式上,有系统的体现。
关键词:“就”对比话题 倒序信息结构 话题焦点投射
副词“净”“光”的语义性质和用法特点对比分析
李 强 上海大学文学院
提 要:文章主要对现代汉语副词"净"和"光"的语义性质和用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基于相关研究说明"净"和"光"对其后所修饰的动词性成分在语义性质方面具有不同的要求;这种不同的背后反映了人们对于"净"和"光"的语义具有不同的认知心理视角;进而也会对"净"和"光"在语言实际中的使用情况产生影响。此外,文章还认为副词"净"具有"都"这一总括义,而表"只"的限定义则是在总括义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关键词:汉语 “净” “光” 认知心理视角 总括义 限定义
“同盟”范畴研究成果与问题
孙佳莹 陈振宇 复旦大学中文系
提 要:同盟范畴是立场范畴下一个重要的子范畴,指的是说话者将言说主体(言者和听者,有时也包括第三方)即时划分为不同或相同的社会群的一种主观性操作。社会群是在特定社会活动中自发形成的集合,包括人的集合,以及与人相关的物的集合。群内成员为正同盟关系,他们具有相同的观点、信念、利益、属性、价值等,或者分享信息、情感,关系亲密,共同担责或共同从事同样的活动或事业;群与群之间是反同盟关系,他们具有不同观点、信念、利益、属性、价值等,阻碍信息交流,不进行情感分享,关系疏远,推卸责任,反对进行共同的活动或事业;没有划分群层面关系的散漫个体则是非同盟关系,此时群没有受到关注或根本没有建立。文章对西方和汉语同盟范畴研究进行了分类梳理,介绍同盟范畴理论的产生和同盟范畴重要的语用语法地位,同时用"社会群"代替立场三角理论来阐释同盟关系,并对同盟范畴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同盟性 正同盟-反同盟 社会群 同盟的层次 即时构建
“也”和“又”的负极性特征探索
——从二者在WH句式中的区别出发
张汶静 邢莉莉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提 要:"也"和"又"都是表示重复意义的副词,同时可以表示语气。在表示任指的"WH+也/又……"陈述句中,"WH+也"句多为否定句,但也有少量的肯定句;而"WH+又"句基本都是否定句。从语料统计、"也"和"又"的演变过程及功能出发,得到"也"的负极性弱,"又"的负极性强。同时,从"也"和"又"的主观化程度及其本身的基本语义和信息价值入手,探讨了二者在肯定、否定的WH陈述句中表现不对称的原因。
关键词:也 又 WH句式 负极性 不对称
“已经”的焦点敏感算子功能探究
林巧莉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提 要:文章以程度语义学和选项语义学为理论背景,针对"已经"的多种意义和功能,提出并论证了"已经"具有焦点敏感算子功能的假设。分析认为,"已经"以谓词为关联的焦点,具有排序和排他功能:一方面,"已经"能够确保焦点在选项集中获得最高程度值,使得焦点及其触发的选项按程度值递减的次序自动排列;另一方面,"已经"能够排除选项在语境中激活的命题,为句子带来非在议意义。在这一分析中,现有研究中论及的时体义、程度义、情态义以及反预期功能都是"已经"的焦点敏感算子功能的反射。
关键词:已经 焦点 选项 等级性 非在议意义
“花呗”诱发的“呗”系列词演化研究
刘一梦 中国海洋大学
提 要:"花呗"衍生出的"呗"族词在语言学上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花呗"由句子直接跨级实现为词;新的词汇结构为只有语法意义的语气词赋予了新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语气词"呗"实现了逆语法化。因"花呗"具有谐音双关的语用效果,商家纷纷效仿,以致"X呗"大量泛化。建议工具书为"呗"增加新的音义。新词形成原因为人脑优先理解语义信息、开放社会环境推动语言变化、汉语自身特点等综合因素。
关键词:花呗 “X呗” 逆语法化
“什么”感叹句的“意外”本质及否定倾向
——兼论“语用否定”的层级类型与制约因素
张 莹 复旦大学中文系
提 要:什么(what)感叹句是世界语言类型中一类特殊的格式,其本质是表达"由意外引起的强烈的情感情绪"。根据意外的迁移规律,该格式发展出表示肯定和积极情感的纯感叹用法,表示语用否定和消极情感的"否定"用法等。文章考察了汉语中9种格式的"什么"感叹句,它们都极大地倾向表示语用否定和消极情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许多语言中表示肯定和积极情感的"什么"感叹句只接受程度的解释,即"量的意外"。而汉语"什么"感叹句只表示"质的意外",导致其否定意义显著。其次,文章划分出7种具体的否定类型,并解释了其触发语用否定和消极情感的具体因素。统计发现,句子命题的事实性意义与话轮位置,以及是否引述前文有关。动词句一般在始发话轮位置,多表示有关行为或状况是事实,但不合理;而形容词一般在后续话轮,表示对方的判断是反事实的。更重要的是,汉语母语者多把这些格式用在反同盟的语境中,即使句中焦点成分是中性或积极的词语也是如此。因此,反同盟关系也是汉语无法达到肯定否定、积极消极对称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什么”感叹句 意外 语用否定 消极情感 质的意外 反同盟
反复构式“N来N去”的互动倾向
吴春相 史又今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提 要:根据参与主体和表义类型的区别,反复构式"N来N去"可分为单一主体反复和多主体交互反复两类,其中交互反复类"N来N去"体现出构式的互动倾向。单一主体反复类的组构成分"N"可为位移主体、位移工具、行为客体或言谈内容;多主体交互反复类的组构成分"N"可为通信工具、交互客体或互动内容。构式由主谓结构"N来"和"N去"对举凝固而成,构式化过程受到"来、去"虚化的推动,"来、去"由位移动词逐步虚化为反复标记,其语义发生了由[+位移][+方向]到[-位移][+方向]再到[-位移][-方向]的演变过程。"N来N去"的演化过程受到构式互动的多重压制作用,包括构式对构件的压制,和构件之间的压制作用。此外,交互反复义"N来N去"的使用需接受"多主体参与"的制约。"N来N去"构式仍处于语法化进程中,其使用仍需接受语境限制。受到主观化表达的推动,高度语法化的"N来N去"在适宜语境中表现出负面评价的语用倾向。
关键词:N来N去 构式化 交互义 多重互动 负面评价
论范围副词“都”的产生
——虚拟性视角下的重新阐释
卢勇军 复旦大学中文系
提 要:"真实运动-虚拟运动"的对立是动词"都0"与副词"都1"的根本差异。对大量历时材料的分析和统计发现:"np+都1+VP"结构中,早期np一般为指单一实体的名词性成分,np的历时发展趋势为:指单一实体的名词性成分>指复数实体的集体名词、类指名词、代词>并列的名词性成分。谓语核心V的基本发展趋势是:1)变化动词>状态动词(np指单一实体);2)变化动词>状态动词>动作动词(np指复数实体)。"都1"的语法化过程和早期np的特征都可以从虚拟性得到解释。
关键词:“都” 语法化 虚拟运动 虚拟变化 过程结构
述宾黏合结构和述宾倒序结构的语义差异
——兼谈指称、轻重、松紧在汉语的相互作用
应学凤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提 要:述宾黏合结构和述宾倒序结构的语义差异很大,述宾黏合结构是动词性结构,而述宾倒序结构重新分析为名词性的定中结构。前者是陈述性的,后者具有指称性,这是述宾倒序结构能比较自由充当修饰成分构成动宾倒置复合词的主要原因。述宾倒序结构的动词跟"N的V"结构的动词类似,丧失了一些动词的特性,弱化了动作性,凸显了指称性,具有"泛时空"特性。句法上,黏合式只能以黏合式为成分;语义上,复合词内部修饰语宜为类指性的。从松紧和轻重角度看,述宾倒序结构跟整个动宾倒置复合词和谐一致,述宾倒序结构能直接做定语构成动宾倒置复合词,是指称性、轻重、松紧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黏合结构 指称性 轻重 松紧 动宾倒置复合词
用在人称代词后地点指示词的功能考察
殷志平 上海殷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提 要:地点指示词用在人称代词后产生处所意义,由于人称代词与地点指示词所指空间范围关系的不同,"人称代词+地点指示词"处所结构具有外域参照、内部参照和重合参照等参照关系,在句法上相应表现为黏合式定中结构、组合式定中结构和同位结构。"人称代词+地点指示词"可转指处所附着物、机构、人和抽象事物。地点指示词用在现实句VP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在"当下-现场"发生,是一种主动示人行为,强调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表现出感叹性。用在表示非现实和状态意义的VP之前时,地点指示词充当语用成分,强调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行为属性是人称代词所指对象具有的,隐含对比性。
关键词:地点指示词 处所化 参照关系 转指 当下-现场 语用成分
轻动词的类型与涉用范畴的归属
熊仲儒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
邵士洋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英语学院
提 要:轻动词从格和标记计算的角度看,没有必要划分下位类型。但从引进论元的角度看,可以根据事件语义为轻动词划分为四种类型,如:致使范畴、达成范畴、活动范畴与状态范畴。为了凸显非核心论元,人们往往会引进涉用范畴,这种涉用范畴可以出现在完成句式、达成句式、活动句式与状态句式中,可归结为相应的事件义轻动词。四类事件义的轻动词都可以引进核心论元与非核心论元,这也使得非核心论元跟核心论元在句法行为上相同。
关键词:轻动词 涉用范畴 事件意义 非核心论元 非常规宾语
释频率副词“时不时”的生成机制与动因
——兼论频率副词“时时”“不时”的来源
叶建军 武远佳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频率副词"时时"早在西汉时期由频率副词"时"重叠而成,"不时"大概在宋元时期由跨层结构"不时"词汇化而来。频率副词"时不时"可能始见于民国时期,并不是在频率副词"时时"中间插入否定副词"不"而成的,也不是由"X不X"三字格类推而来的。频率副词"时不时"的生成机制是糅合。从表层来看,"时不时"是由语义相近的频率副词"时时"与"不时"糅合而成的。从深层来看,"时不时"是在句式"S时时VP"与"S不时VP"糅合过程中生成的。频率副词"时不时"的生成动因是凸显言者的主观性。
关键词:“时不时” “时时” “不时” 频率副词 糅合 主观性
古汉语气象事件编码类型的共时分布与历时演变
任 荷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董思聪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提 要:文章考察了四类十九种气象事件在古汉语中的编码形式,发现它们基本都可归入谓词类型、论元类型或"论元-半通用谓词"类型。各类气象事件的本体特征决定了它们可能以何种编码类型为主导。汉语母语者对于某些气象的特有认识则会对非主导类型的出现及特定类型的具体实现形式造成影响。从上古到中古,汉语气象事件的编码从"以谓词类型为主导"变为"以论元类型为主导",转变的动因来自汉语历史上从综合到分析、从隐含到呈现的演变趋势。文章认为,前人提出的关于演变方向的假说之所以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事实,正是因为未考虑特定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对该现象的制约。
关键词:古汉语 气象表达 编码类型 事件类型 历时演变 从综合到分析
早期西人汉语教学文献的词汇语料价值
——以《语言自迩集》对《汉语大词典》之书证补益为例
宋 桔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提 要:早期域外汉语教学文献见证了17至19世纪中西语言、文化接触的历史,这些西人著述中保存的汉语词汇语料具有口语化程度高、双语资料明确、底本来源及周边文献丰富等特点,是值得进一步挖掘的近代汉语文献资料。《语言自迩集》作为19世纪中期著名的北京官话教科书被视为其中的重要代表,该文献中保存的多版本、双语、非均质的"共时资料"不仅可为清末民初这一历史阶段的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证语料和多重证据,亦可在补益缺失书证、提前首引书证年代、增补义项与词目方面为《汉语大词典》等辞书的修订提供新资料。
关键词:西人汉语教学文献 近代汉语 《语言自迩集》 汉语大词典
贵港客方言的方式助词“过”
——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看
刘 玲 中山大学
提 要:广西贵港客方言"过"存在方式助词的用法。文章描写了贵港客方言方式助词"过"的用法,并将贵港客方言与当地粤方言、壮语进行比较。文章发现,贵港客方言方式助词的表现形式与当地壮语高度平行。贵港客方言之所以存在方式助词,主要与当地壮语接触有关。
关键词:方式助词 客方言 壮语 语言接触
水磨房话的致使结构
周 洋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提 要: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三坝乡内新发现的汉藏混合语——水磨房话,采用了一套具有汉藏混合特征的形态型和分析型致使结构。其中,形态型致使结构采用动词后缀"-着"为致使标记表达使成义。分析型致使结构一方面保留了汉语型的使成义动结式,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动结-着"式和"V1Asp么+V2着"式;另一方面出现了含言说动词的"V说/着说"式和"喊了么+V说/着/着说"式用以表达使令义。致使标记"-着"和"V说/着说"式源自对当地安南藏语方言致使结构的语法复制,而"喊了么+V说/着/着说"致使句式是水磨房话创造的致使句式,之后又通过构式拷贝反向扩散入安南藏语。
关键词:水磨房话 安南藏语 语言接触 致使结构 形态句法 语义功能
安远(鹤子)方言的体助词“了”
蔡 芳 江西师范大学
提 要:江西安远(鹤子)方言有两个句法位置相当于普通话"了1"的体助词"了"和"啊",二者可出现的句法环境基本一致,但它们之间的语法意义并不相同。"了"在情状句中的视点包括起始点和自然终结点,其体意义表现为完结,另外在具有消极意义的谓词后只能出现"了",故"了"的语义特征可总结为[+完结][+消极]。而"啊"在情状句中的视点包含起始点和任意终结点,其体意义表现为停止,在具有积极意义的谓词后只能接"啊",因此"啊"的语义特征为[+停止][+积极]。
关键词:客家方言 完结 停止 消极义
泉州话副词“
徐晓娴 庄初升 中山大学中文系
提 要:泉州话中表时间、范围、条件、语气的副词"
关键词:泉州话 副词 语音演变 语法意义
大同方言的无条件连词“愿”及其由来
张 宝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
提 要:文章研究大同方言的无条件连词"愿"。在描写用法和功能的基础上指出了"愿"从情态动词到副词,并最终成为无条件连词的演化路径。文章认为:行为主体意愿在言者主观性的不断介入之下,"愿"的语义与词性随之发生变化。
关键词:大同方言 “愿” 情态动词 副词 无条件连词
淳安威坪等吴徽语的长元音及其形成
郑 伟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提 要:文章从讨论淳安威坪徽语的长元音及其古音来源入手,指出徽语(及部分浙南吴语)各方言的长元音可分作两类,一类是韵腹长化增生后滑音,即由早期的单元音韵母
关键词:威坪徽语 南部吴语 长元音 词汇扩散 语音变异
[u]介音在安徽望江方言蟹、止二摄字中的表现
曹 香 上海师范大学
提 要:文章以皖西南怀岳片望江方言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在分析蟹止二摄读音形式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u]介音在其蟹止二摄中的表现和层次,将其与周边方言相比较,并据此推导望江方言蟹止二摄[u]介音的来源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望江方言蟹止二摄开口字韵母中的[u]介音以及合口字[u]介音的一致性是通过类推其[u]介音特征而成的结果。
关键词:怀岳片 望江方言 蟹止摄 [u]介音
清华简《成人》研读札记七则
蔡一峰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提 要:文章是对新近发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成人》篇中的一些语句做出新的疏释,认为简12"市无倝"的"倝"读"榦",指围栏围墙,"市无倝"指市事失控;简13"迵谣无节"的"迵"读"诵";简17
关键词:清华简 成人 出土文献 考释 札记
中国手语位移事件中主体和背景的编码特征研究
王雅琪 复旦大学中文系 豫章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杨建新 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
提 要:中国手语位移事件中的主体和背景通过"手势+类标记结构"的方式来进行编码,这两种编码方式在编码过程中常常出现省略现象,其必要性梯度为:主体类标记>主体手势/背景手势>背景类标记,省略与类标记类型和注意视窗的闭合有关。主体和背景的编码顺序兼具序列性及同时性,手势编码顺序随位移事件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并与主体的生命度及主体和背景空间关系的凸显度相关;而类标记编码顺序则与主体的运动性质相关。研究结果证实了注意视窗理论跨语言载体的适用性,也体现了位移事件编码跨语言载体的共性和个性。
关键词:中国手语 位移事件 主体和背景 编码方式 编码顺序
期刊简介
《语言研究集刊》于1987年创刊,第一辑的主编是著名语言学家李振麟先生,编委由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的老师许宝华、孙锡信、严修、范晓、高天如等五人组成。封面上注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编”。执行编辑是语文所副所长许宝华先生。
第一辑书前有李振麟先生写的《序》,说明创刊的缘由、意义和宗旨等。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连续出版。第二辑于2005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从第二辑至第九辑先后担任编委的有李熙宗、游汝杰、杨剑桥、戴耀晶、傅杰、吴金华、沈培等先生,未设主编。二至八辑执行编辑为杨剑桥先生。第十辑开始设主编,由戴耀晶先生担任。第十四辑开始由陈忠敏先生担任主编,编委会人员也有所调整,并成立了新的编辑部。
本刊从第二辑开始成为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学科共同的学术园地,撰稿作者向外开放,不再限于本校师生。几年来经全体编委会、编辑部同仁以及热爱本刊的作者、读者的共同努力,刊登文章的质量明显提高。从第九辑开始成为CSSCI来源集刊。《语言研究集刊》每年出版两辑。
本刊联系方式
邮 箱:yuyanxue@fudan.edu.cn
地 址:中国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集刊》编辑部
邮 编:200433
网 址:
http://yjjk.cbpt.cnki.net/
或 http://yjjk.chinajournal.net.cn/
本文来源:《语言研究集刊》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
课程推荐
2021-05-04
2021-04-15
2021-03-29
2021-03-06
2021-02-06
2020-12-16
2020-12-07
2020-10-21
往期回顾
刊讯|《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2021年第1期(留言赠刊)
刊讯|《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第9辑(崔希亮 主编)
刊讯|《辞书研究》2021年第2期
刊讯|《励耘语言学刊》2020年第2期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今日小编:鱼蛋球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