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历史语言学研究》2020年(第十四辑)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0年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0年(第十四辑)刊发22篇文章。文章涉及副词“从”的主观大量用法和主观小量用法、去语法化、汉字的讹俗现象、身体语言、桓欢韵、隋代诗人用韵情况、异摄韵类异读、楚辞韵式、西周金文句首连词“且”、《说文》连绵词、《新修玉篇》疑难字、敦煌文献疑难词、上古汉语阶段“休”的词义发展、《诗经》中“也”的使用情况、清代汉语的差比句、现代汉语中的同形异构主谓补语句、南方方言中“正”的四种多功能模式、青海甘沟话的两套否定表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若”的反驳论证、同义替换现象中的语义场变化分析、“克获”的意义和用法。
目 录
1-14 副詞“纔”主觀量用法的歷史考察 / 楊永龍
15-24 去語法化及有關問題——兼論Norde(2009)的去語法化觀 / 文旭 楊坤
25-42 天理本、六地藏寺本《大般若經音義》之比較研究——以訛俗字爲中心 / 梁曉虹
43-56 《洗冤集録》的身體語言——以臀部詞、排泄處詞、生殖詞爲例 / 高婉瑜
57-69 《淨土三部經音義集》引《玉篇》考 / 張偉麗
70-79 從回鶻式蒙古文標音看北音中的桓歡韻 / 宋洪民
80-105 隋代詩人用韻的數理統計分析 / 魏鴻鈞
106-116 論《玄應音義》方言異讀中異攝韻類異讀的層次與性質 / 李福言
117-141 朱熹《楚辭集注》韻式韻譜考 / 管仁傑
142-151 西周金文句首提起連詞“■(且)”辨證 / 朱其智 朱學斌
152-165 《説文》連綿詞的收録、釋義方式及上下字之間的聲韻關係 / 雷黎明 王輝
166-172 利用《新修玉篇》考辨疑難字舉例 / 熊加全
173-179 敦煌文獻疑難詞校釋 / 王洋河 譚偉
180-186 上古漢語“休”的詞義發展 / 武振玉 楊莉
187-196 《詩經》中“也”的使用情況考察 / 蘇婧
197-207 清代漢語的差比句 / 陳丹丹
208-216 現代漢語同形異構主謂補語句的形成過程 / 楊作玲
217-228 漢語南方方言多功能詞“正”的語義演变 / 李桂蘭 吴福祥
229-244 青海甘溝話的兩套否定表達及接觸引發的演變 / 趙緑原
245-261 《段注》中“若”字的反駁論證與其“理必”思想 / 王德毅
262-271 《史記》引今文《尚書》同義替换現象中的語義場變化分析 / 王硯文
272-280 漢譯佛經和中土文獻的“克獲”考異 / 張雨薇
提 要
副詞“纔”主觀量用法的歷史考察
楊永龍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提 要:"纔"的主觀量用法是一種反預期用法,是不符合預期的量。本文對"纔"的主觀量用法的來源和發展過程進行了考察,發現其主觀大量用法與主觀小量用法産生於不同時代,二者没有直接的源流關係;主觀小量用法從漢代開始一直沿用至今;主觀大量用法是六朝出現的,早期限於時量大,後來擴展到距離遠、數量多、次數多等;主觀大量用法主要來源於具有先後關係的"VP1+纔VP2",而表反問的部分來源於用於單句的"剛剛"義時間副詞。
关键词: 多功能副詞;“纔”;主觀量;反預期;
去語法化及有關問題——兼論Norde(2009)的去語法化觀
文 旭 楊 坤 西南大學
提 要:去語法化作爲單向性假設的反例近年來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但由於以往研究對去語法化的定義不甚清晰,導致誤解不斷。本文主要基於Norde(2009)的去語法化觀,對去語法化的定義、參數、機制與動因進行了説明,提出去語法化與語法化具有鏡像關係,因此在參數、機制与動因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然後簡要分析了去語法化與語法化、詞彙化、再語法化、逆語法化之間的關係。
关键词:去語法化;單向性;參數;動因;機制;
天理本、六地藏寺本《大般若經音義》之比較研究——以訛俗字爲中心
梁曉虹 日本南山大學
提 要:本文對同屬"無窮會本系"《大般若經音義》的天理本與六地藏寺本進行比較研究。比較内容以訛俗字爲中心。六地藏寺本的書寫時間比天理本晚約一百五十餘年。通過比較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六地藏寺本字的訛俗現象更爲嚴重,但卻呈現出當時日本漢字書寫的一些特色。這也應該是研究域外漢字發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关键词:無窮會本系;天理本;六地藏寺本;大般若經音義;訛俗字;
《洗冤集録》的身體語言——以臀部詞、排泄處詞、生殖詞爲例
高婉瑜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提 要:宋代宋慈(1186—1249)的《洗冤集録》(1247)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法醫學專著,記載了宋代檢驗屍傷法令、驗屍方法、死因鑑别、急救處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該書是司法檢驗的指南,不但爲中國法醫學奠定堅實的基礎,18世紀還傳入歐洲。有英、法、荷、德、韓、日、俄、匈多國譯本。《洗冤集録》的人體部位比其他性質的典籍詳細。本文以臀部、排泄處、生殖詞爲對象,目的是觀察該書呈現的身體語言。
关键词:《洗冤集録》;臀部詞;排泄處詞;生殖詞;
《淨土三部經音義集》引《玉篇》考
張偉麗 河南大學文學院
提 要:信瑞撰《淨土三部經音義集》所據《玉篇》爲宋本,所引《玉篇》107條中轉引25條,轉引率23.4%,信瑞大量轉引前人典籍中的《玉篇》條目,體現了宋本《玉篇》相對於原本《玉篇》的缺憾,這不僅表現於因輾轉謄抄帶來的文字譌、脱、倒問題,如宋本《玉篇》沿今本《説文》"牀"字條誤、"陷"字條字誤,更表現在釋雙音節詞不足、義項不足、釋義苛簡、釋義不明等問題。爲了滿足實用型工具書的需要,宋本《玉篇》大幅度增字減注,以刪改、合併、提取、概括等方法刪改上元本,猶以刪書證、刪野王案、刪併義項爲主,反令其實用性受到影響。
关键词:《淨土三部經音義集》;原本《玉篇》;宋本《玉篇》;實用性;
從回鶻式蒙古文標音看北音中的桓歡韻
宋洪民 濟南大學文學院
提 要:《中原音韻》的桓歡韻,在《蒙古字韻》中是"八寒"韻的一部分,其韻母標爲on,主元音是o,與寒山韻的主元音a形成明顯的對立。但從音理上講,大中原地區不可能出現獨立桓歡韻的圓唇主元音,所以《蒙古字韻》中on的實際音值當爲uan。回鶻式蒙古文中光、廣、訪、凡、犯等字的主元音都標爲o,而這些韻的主元音是不可能高化的,只能解釋爲on的實際音值當爲uan。我們認爲這是由於不同語言(或文字體系所反映)的元音系統構型不同,對譯時因没有相當的音位,而取相對音近的成分替代造成的後果。
关键词:《中原音韻》;桓歡韻;《蒙古字韻》;回鶻式蒙古文;元音系統;
隋代詩人用韻的數理統計分析
魏鴻鈞 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
提 要: 《切韻》至今仍是研究中古音類,推演出上古韻部的重要材料。但它的音系基礎是什麽?分韻的標準何在?能不能作爲古音學上的依據?學者們的意見還不一致,研究隋代的詩人用韻,無疑能對這些問題表達些意見。相關的工作,主要見於李榮(1961—1962/1982)、麥耘(1999、2002)以及張建坤(2008)。李榮《隋韻譜》僅止於列出材料,指出合韻;麥耘、張建坤所關注的議題在《切韻》分韻和這個時期的詩文押韻是否一致?不一致的情況該如何解釋?文章著重從歷時語音變化的觀點,解釋這些分韻所具備的語音内涵,並討論隋代"之支脂微""豪肴宵蕭""魚虞模""庚耕清青""元魂痕""月没"的分部問題。
关键词:數理統計;上古韻;中古韻;詩歌押韻;
論《玄應音義》方言異讀中異攝韻類異讀的層次與性質
李福言 江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提 要:《玄應音義》方音異讀中異攝韻類異讀具有異質性和層積性。反映了上古通語音和中古共時方音的層積。其中效開二肴與流開一侯相混、止開三支與蟹開二佳相混、通合一東與江開二江相混、止合三支與果合一戈相混、果開一歌與蟹開一泰相混都屬於上古通語音殘留。而宕開三與山開一相混以及深開重三緝與咸開三葉、曾開三職相混屬於中古方音現象。玄應記載的方言異讀在現代方言中仍有殘留。這對探討歷史方音的演變路徑和確立現代方音的歷史坐標都很有價值。
关键词:方言異讀;韻類;層次;性質;
朱熹《楚辭集注》韻式韻譜考
管仁傑 江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提 要:朱熹所撰《楚辭集注》是楚辭學史上首次全面而系統地針對楚辭韻脚字進行注音的著述,也是繼《詩集傳》後朱熹叶韻理論的又一次實踐。本文依據《楚辭集注》中的音注材料,對朱熹所定楚辭韻式進行了推考,在此基礎上又推擬出《楚辭集注》各篇的押韻情況,並製成韻譜。
关键词:朱熹;《楚辭集注》;叶韻;韻式;韻譜;
西周金文句首提起連詞“■(且)”辨證
朱其智 中山大學中文系
朱學斌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提 要:對於西周金文句首的"■",學術界有"動詞説""時間詞説""嘆詞説"諸説,本文一一予以辨析,最後證明西周金文句首的"■",當讀爲"且",其功能與傳世文獻的提起連詞相同。"■(且)"作爲提起連詞用法有二:(一)用在引語或篇章首句的開頭以發端;(二)用在篇章中句子的開頭,承上文補充説明具體情況、原因或條件。
关键词:西周;金文;提起連詞;
《説文》連綿詞的收録、釋義方式及上下字之間的聲韻關係
雷黎明 王 輝 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
提 要:《説文》以收録單字爲主,但亦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收録並解釋了159個連綿詞。構成這些連綿詞的兩個音節之間在聲紐或韻部方面大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相關關係,這種相關關係在韻部方面表現更爲突出,應與一個音節中,其他音素可以缺無,而韻母特别是體現音節整體特徵的主要元音不可缺失有關。從上古到中古再到現代,連綿詞上下字之間的語音相關性經歷了從減弱到增強的過程,説明連綿詞兩個音節之間也在伴隨漢語語音的演變發生著裂變與凝聚。
关键词:連綿詞;釋義;類型;聲韻流變;
利用《新修玉篇》考辨疑難字舉例
熊加全 湖南科技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
提 要:文章利用《新修玉篇》提供的字形、字音、字義方面的信息以及字際關係認同的材料,對《新修玉篇》所收的20個疑難字進行了考辨,以期爲以後大型字書的修訂與完善提供參考。
关键词: 新修玉篇;疑難字;考辨;
敦煌文獻疑難詞校釋
王洋河 長江師範學院
譚 偉 四川大學
提 要: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三)》"不■之才目已盲"釋義尚存爭議。"■"非作"料",實乃"科","不科之才"指不能分辨之人,該句大意即,不能分辨之人目如盲,不識佛法之光明。王梵志詩《壯年凡幾日》"彼角"實際乃"披誦"之脱誤。敦煌願文《亡僧大祥》"如玉壺之登監"中"登監"不詞,其實乃"澄藍"之脱誤。
关键词:敦煌文獻;疑難詞;校釋;
上古漢語“休”的詞義發展
武振玉 楊 莉 吉林大學文學院
提 要:"休"字殷墟甲骨文已見,裘錫圭先生認爲"休"的本意應該是人在樹蔭下休息,由本義分别引申出了單純的休息之義,以及樹蔭和尊者蔭庇卑者等意義;休息之義又引申出了休假、休止、休要等義。本文進一步認爲"休"屬於"一字二義",即一個字形蘊含了兩個意思,一個是"人在樹蔭下休息",由此引申出(一般的)休息、休止/停止、棄除、辭去、莫/不要等義;一個是"(樹蔭)遮蔽",由此引申出(一般的)庇蔭、福佑、賜予、美好、喜悦、吉慶等義。傳世上古漢語文獻中"休"主要有"休息""休止""美好""福佑""喜悦"五個義項,其中"休息"和"休止"是主要用法;兩周金文中"休"有名詞、形容詞、動詞三種詞性,其中名詞(美意、恩惠義)最多見,其次是形容詞(美好義),再次是動詞(賜予義)。將傳世文獻與兩周金文結合起來,可以很好地厘清上古漢語階段"休"的詞義發展過程。
关键词:休;詞義引申;兩周金文;上古漢語;
《詩經》中“也”的使用情況考察
蘇 婧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科學院章黄學術理論研究所
提 要:"也"最早見於《詩經》,共有90例。"也"是在詩律和焦點的雙重作用下出現的,在《詩經》中是一個補足空位、標識焦點的助詞。由於常居句末,"也"被重新分析爲句末語氣詞。
关键词:也;助詞;《詩經》;
清代漢語的差比句
陳丹丹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提 要:本文把清代漢語差比句分爲Ⅰ型"比較主體+比較標記+比較基準+比較參項"和Ⅱ型"比較主體+比較參項+比較標記+比較基準"兩類,詳細描寫了這兩類差比句的比較主體、比較基準、比較參項、比較標記等,以及差比句的否定式,希望對清代漢語的差比句有一個比較系統和完整的認識。
关键词:差比句;清代漢語;否定式;
現代漢語同形異構主謂補語句的形成過程
楊作玲 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
提 要:根據結構關係的不同,現代漢語中的同形異構主謂補語句分爲A式、B式、C式和D式。本文從歷時角度討論四式的形成過程,結論是:四式的歷史層次和形成機制不同,其中A式是唐代以來的主謂補語句的自然發展,出現的時間最早;晚出的B式、C式和D式均受到動詞拷貝結構的影響、經由不同路徑而形成。
关键词:狀態補語;同形異構;句法演變;
漢語南方方言多功能詞“正”的語義演变
李桂蘭 北京語言大學
吴福祥 北京語言大學歷史語言學研究中心
提 要: 漢語南方方言中的"正"有很多不見於普通話的虚詞功能。本文考察了南方方言中"正"的四種多功能模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正"的語義演變過程,發現"正"的演變路徑爲"恰好義情態副詞(>確認語氣副詞)(>後指限定副詞)>後指時間副詞","後指限定/時間副詞(>前指限定/時間副詞)>排他性關聯副詞(>意願性關聯副詞)>先行義助詞>探究語氣助詞"以及"限定副詞>轉折語氣副詞"。
关键词“正”;“才”;“再”;先行義助詞;語義演變;
青海甘溝話的兩套否定表達及接觸引發的演變
趙緑原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提 要青海民和甘溝話有兩套否定表達。一套爲前置型,在動詞前使用否定副詞"不""没"。甘溝話"不""没"的分佈與普通話"不""没(有)"存在差異。一套爲後置型,在動詞後使用否定義存在動詞"没",動詞須爲名詞化形式"V的[t]"。後置型否定來自接觸引發的結構複製。源頭語中多個結構在目標語中整合爲一。從歷時角度看,北方漢語與阿爾泰語系語言長期深度接觸造成的影響是雙向的,早期漢語對相關少數民族語言的影響是甘溝話兩套否定表達並存的基礎。
关键词:“没”;“不”;否定表達;語言接觸;
《段注》中“若”字的反駁論證與其“理必”思想
王德毅 天津大學
提 要本文旨在對段玉裁《説文解字注》訓釋中聯結詞"若"標示的反駁論證進行爬梳式的採集以及深入的挖掘,從而達到揭櫫其理必思想的最終目的。《段注》中包含聯結詞"若"的反駁論證共有13條,所使用的反駁論證方法包括反證法和歸謬法。通過窺探《段注》訓釋中聯結詞"若"標示的反駁論證,本文得出聯結詞"若"在《段注》訓釋中不僅可以作爲標記性的理必要素啓發後人對其進行發掘,而且可以幫助學者分析解釋段玉裁的理必思想的結論。
关键词:段玉裁;《説文解字注》;聯結詞“若”;反駁論證;“理必”思想;
《史記》引今文《尚書》同義替换現象中的語義場變化分析
王硯文 青島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山東大學文學院
提 要:《史記》引用今文《尚書》會改换某些詞語,因此形成了使用具有同義關係的後起詞替换原詞的語言現象,實爲歷時層面上的詞彙替换。這種同義替换詞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處在相互聯繫之中。以一個義位爲單位,使用現代語義學的理論對同義替换詞詞義的發展演變情況進行分析,觀察同義替换詞所在的語義場的變化情況,發現:從聚合關係上來看,同義替换會引起語義場内部成員的變動、成員義域的變化和跨語義場的變化,語義場内部成員的變動也會影響其成員義位的脱落;從組合關係上看,同義替换中的原詞和後起詞有著組合能力和使用頻率方面的差異。同義替换現象體現了詞彙面貌的歷時發展變化,並對詞彙系統内部的調整産生影響,是詞彙動態運動的重要體現。
关键词:同義替换;發展演變;語義場;系統性;
漢譯佛經和中土文獻的“克獲”考異
張雨薇 河南大學文學院
提 要:"克獲"是漢魏六朝時期的漢語常用詞,但在漢譯佛經和中土文獻中的意義和用法却有很大差别。"克獲"在漢譯佛經中表示意義相對寬泛的"獲得"義,基本上只用作謂語,可以帶賓語;在中土文獻中可以表示"戰勝和俘獲"或"戰勝並有所擄獲",也可以表示"俘獲、擄獲"義,或指"俘獲之人或物",主要用作謂語,且不帶賓語,還可用作主語、存現動詞的賓語、定語。這些差别的成因主要是漢譯佛經取用中土文獻原有詞語,往往在新的語境中賦予其新的含義和新的用法。漢譯佛經中的詞彙新質及其與中土文獻詞語形成的同形異義現象,值得關注。
关键词:克獲;漢譯佛經;中土文獻;詞彙新質;同形異義;
期刊简介
《历史语言学研究》(年刊)2008年创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是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系列学术集刊(每年一辑),旨在为国内外历史语言学界提供一个较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该刊主要发表原创性的历史语言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术论文。
本刊联系方式
投稿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010-85195388,010-85195400
投稿邮箱:lsyyx@cass.org.cn
本文来源:《历史语言学研究》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
课程推荐
2021-05-04
2021-04-15
2021-03-29
2021-03-06
2021-02-06
2020-12-16
2020-12-07
2020-10-21
往期回顾
刊讯|《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1年第2期
刊讯|《汉语学习》2021年第3期
刊讯|《方言》2021年第2期
讯息|《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稿约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
今日小编: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