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词|及物性 Trasitivity
“语言学心得”
第 206 篇
【今日一词】
每天一词,一步一个脚印
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
及物性
Transitivity
及物性(Transitivity),原是传统语法中的一个概念,今天仍普遍地用于语言学界,但其内部定义已不统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1)指动词是否带宾语的语法特征:带宾语地是及物动词,不带宾语的是不及物动词。
(2)指句中动词与名词性成分之间的一种语义格关系结构。这一说法以英国的“系统功能语法”学派为代表(M.A.K.Halliday 1967,1985)。该派认为,在属于及物性语义关系结构的语言中,每个句子都可以分析为由参与者、过程、环境三大块组合成的及物机构;每块还可再具体细分。
(3)及物性是句子地整体性性质,而不是句中某一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这是Hopper和Thompson(1980)提出的“广义及物性”概念。一般情况下,它至少包含三个要素:一个有效力的(effective)动作及两个参与者(施事A、受事P)。
此处着重介绍Hopper和Thompson(1980)所提出的“广义及物性”概念。
及物性特征:
Hopper和Thompson(1980)认为,意念的、笼统的“及物性”概念,可以分解为10个明确的语义、语法特征(见下表中的A表施事(agent),O表宾语(Object)。
很容易看出,这十个特征是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影响着动作的效力或强度(Intensity):
(1)参与者 至少有两个参与者,动作才谈得上传递。
(2)动词所指 动作可以传递,而状态则不行。
(3)体 可以从终点(endpoint)进行观察的动作,是完成的(telic)动作,它比没有终点的动作,能更有效地作用于受事者P。
(4)瞬时性 指动作的突变性,也就是说动作的起点与终点之间没有持续稳定的状态。
(5)受意志控制性 动作是A有意做的时候,对P的作用更大,如:
I wrote your name.(我写下了你的名字)【有意】
I wrote your name.(我忘了你的名字)【非有意】
(6)肯定语气 肯定/否定的对立。
(7)直陈语气 指陈述与疑问、虚拟、条件、祈使语气的对立。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直陈语气是指陈述句与疑问句中断言形式的预设,它比传统语法中的直陈语气涵盖宽。
(8)施动性 这是施事A的特征,指A所具有的对动作V的控制、启动、施行的能力。施动性强的A可以促进V对P产生作用;而施动性弱或没有施动性的,则不能。(Hopper和Thompson(1980)文中虽把“施动性”记做A的特征,但从其通篇论述中,施动性实为主语S的特征。)
(9)受动性 动作对象O的特征。指O完全被动作作用还是只有部分被作用,甚至没被作用。受动性越强,说明动作的效力越大,句子的及物性越高。
(10)个别性 动作对象O的特征。指O的所指是语境中客观存在的某一具体、形象、有界的实体,它一方面能与S区分开,另一方面,又能与其同类的其它实体区分开。个别性具有连续性,根据Hopper和Thompson(1980),下表中左边的名词所指比右边的个别性更高:
同一个动作,若分别作用于个别性高的O和个别性低的O,则个别性高的O所受的作用更完全。
——本文参考《从及物性系统看现代汉语的句式》(王惠)
相关研究
摘要:论元实现是具有语义理据的。原型角色和及物性理论指出,具有"状态变化"属性的题元必然实现为宾语,而致使这种变化的题元必然被配置为主语。因果链和力量传递理论告诉我们:表征受力者的名词短语必然是结果短语陈述的对象。汉语动结式表征致使事件,经历"状态变化"的实体是必备的语义要素,可称为"变元"。含一个论元的一般动结式,变元必然被配置至S位。含两个论元的,变元必然被配置至O位;另一论元要么是致元,要么是致因一部分,被配置到S位。此外,占据O位的并非一定是大宾语,可以是V1或V2在底层所携宾语,因完整表达致因或结果的需要而占据O的位置。
关键词:汉语动结式;论元实现;原型角色;及物性;变元;
摘要:叙事语篇与论证语篇在前景与背景的及物性上呈现出相反态势。叙事语篇中,前景具有"高及物性"而背景具有"低及物性";论证语篇中,前景具有"低及物性"而背景具有"高及物性"。及物性受制于语篇类型,是衡量语篇属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整体而言,叙事语篇是一种"高及物性"的语篇类型,论证语篇是一种"低及物性"的语篇类型。
关键词:叙事语篇;论证语篇;及物性;前景;背景;
往期推荐
往期推荐
学术会议|第六届语言研究青年学者海上论坛@9月30日截止
招 聘|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诚聘海内外人才
“青年学人”讲座|洪炜博士:搭配强度对中高级汉语二语者动宾短语加工的影响
学术会议|第九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研讨会@11月15日截稿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今日小编:薛定谔牌学习机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