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中国语言战略》2021年第2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战略 Author CCLASS
《中国语言战略》2021年第2期
共刊文15篇
目录
国际组织语言政策
主持人语:超国家层面的语言规划研究
方小兵(1)
国际组织多语制的困境与对策
——《联合国系统使用多种语言情况报告
(2020)》解读
方小兵(2)
联合国语言地位规划历史演进(1946-1973)
邬美丽(11)
联合国对职员语言能力要求的政策分析
杜宜阳 张日培(21)
基于语料库的东盟共同体语言政策研究
张 琛 赵蓉晖(29)
上海合作组织语言政策的驱动因素
阿衣西仁·居马巴依 赵 留(37)
语言治理
中国共产党外语教育的初心和使命(1921-1949)
李 晶 杨 帅 刘晓玫(45)
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外语选用策略:权力关系视角
何山华 朱 凯(52)
突发事件下公共标语的语言特征及接受度关系
王亚敏 余郎婷 刘露蔓 胡韧奋(58)
南京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语言文明考察
杨荣华 宋楚婷(69)
在莞壮族外来人口语言能力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于 蓉 张斌华 农时敏(80)
语言能力
家庭结构变化于城市90后方言能力的发展
王 玲 许肖倩(91)
大城市涉外语言治理能力建设方略研究
——基于疫情防控事件的分析
俞玮奇 张璟玮(101)
城市新移民的方言能力、方言态度与社会融入
——以重庆为例
杨金龙 王振欣 陈新仁(110)
会议综述
“第二届全球语言治理论坛”综述
曹书源 沈 骑(119)
中文摘要
国际组织语言政策
国际组织多语制的困境与对策
——《联合国系统使用多种语言情况报告
(2020)》解读
方小兵
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
提要:联合国大会每2年审议一次“多语制”问题,每10年左右发布一份关于联合国系统使用多种语言情况的审查报告。2020年6月联合检查组发布了《联合国系统使用多种语言情况报告》涉及多语制在联合国各领域、各部门实施的详细状况。报告指出,联合国内部的语言平等至今尚未实现,对某些语言的明显偏爱尚待消除。报告基于对联合国系统各组织的问卷,访谈和文献调查,从制定多语战略政策框架、发挥多语问题协调员作用,为语言专业人员的聘用与发展制定新政策、出台多语学习政策、提供经费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本文对该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以便更深入了解国际组织的语言政策,为中国增加高层次国际公务员和更好地在国际组织中维护自己的语言权利提供参考。
关键词:联合国系统;国际组织;多语使用;考察报告;述评
联合国语言地位规划历史演进
(1946—1973)
邬美丽
天津外国语大学
提要:联合国目前共有六种官方语言,分别是英文、法文、中文、俄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从1946年到1973年,这几种语言逐渐获得正式语言的地位。文章发现联合国正式语言的选择与诸多因素相关,其中除了受到语言自身要素(如使用人口,使用国家数量等)影响外,还受到使用这种语言国家的实力、联合国会费缴纳,国际影响力等因素的影响。此外,研究显示联合国语言地位规划的演进模式为:初始语言模式一成员提出倡议或者提议一会议讨论一(不)同意增加新的工作语言。
关键词:联合国;语言地位规划;演进
联合国对职员语言能力要求的政策分析
杜宜阳 张日培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
研究中心
提要:本文通过分析联合国相关语言政策,探究国际组织对员工语言能力的具体要求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在联合国员工能力模型中,语言能力居于重要地位,既是践行联合国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与表征,也是员工核心胜任力的关键要素,还是员工管理胜任力的重要支撑;(2)除听说读写等基本功外,社会语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超语能力是联合国员工语言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3)未来联合国将继续推动多语制实行,且对员工的语言要求从“柔性"趋向“刚性”,考核评估的标准也趋于统一。
关键词:国际组织;语言政策;联合国;语言能力
基于语料库的东盟共同体语言政策研究
张 琛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
赵蓉晖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提要:本文以东盟共同体官网www.ASEAN.org上与语言政策相关的文本为语料,借助语料库等方法分析东盟语言政策。研究发现,东盟共同体实行单语制,注重语言的沟通交流功能;东盟虽有意加强多语学习,凝聚共同体意识,但效果不明显。目前,东盟共同体尚未形成完全成熟的语言政策,英语继续发挥其主导作用。
关键词:英语;东盟共同体;东盟国别语言;语料库
上海合作组织语言政策的驱动因素
阿衣西仁·居马巴依
新疆师范大学
赵 留
上海外国语大学
提要: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作为一个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致力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对应对全球日益增多的共同挑战、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规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对上合组织的工作语言与教育语言进行深入的阐释,观察上合组织大学的语言教育状况,了解上合组织在处理现实语言问题中的政策实践,进而对影响上合组织语言政策的动因加以分析。期望本研究能够为我国面向上海合作组织的语言问题提供现实依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官方语言;工作语言;教育语言;动因
语言治理
中国共产党外语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1921—1949)
李 晶
北京体育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杨 帅 刘晓玫
首都师范大学
提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开展的外语教育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守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为寻求救国道路开展以俄语为主要语种的教学,为服务抗战开展以日语为主要语种的教学,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扩大外语教育的语种,党在不同时期根据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在外语教育中坚守初心和使命,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世界大变局下,外语教育应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和人民需要,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外语教育实践;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初心和使命
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外语选用策略:
权力关系视角
何 山 华朱凯
提要:地方政府网站的外语语种选择是一种网络空间的语言景观现象,可以反映地方政府与外国商旅人士之间的权力强弱关系,并揭示其对外交往态度。基于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语言选择的分析,发现各省级地方政府有五分之二仅提供简体中文版本,有五分之二提供了中英文版本,另有少数提供了有限的多语服务。基于“语言管理理论"利益和规范概念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交际中使用己方语言可以在短期内维护己方利益并占据交际中的强势地位,但使用交际对象的语言则可能实现更深层次的远期利益,并体现一种强者的自信。
关键词:权力关系;利益;地方政府;网站语言;语言管理
突发事件下公共标语的语言特征及
与接受度的关系
王亚敏
北京大学
余郎婷 刘露蔓 胡韧奋
北京师范大学
提要:标语作为公共话语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宣传、号召、鼓舞作用。本文以新冠防疫期间的公共标语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标语语料库,从韵律、词汇、结构、语用、修辞五个维度对标语的50个语言特征展开定量和定性分析,厘清了突发事件下标语语言的特点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手段;在此基础上,引入接受度评定任务,进一步探讨了该时期标语语言特征与其接受度之间的深层关系,结合以上发现为突发事件下公共标语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新冠防疫;公共标语;语言特征;多维分析;接受度
南京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语言文明考察
杨荣华
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宋楚婷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提要:本研究以南京铁路售票窗口服务为例,基于售票员和购票者的会话,考察南京市公共服务领域的语言文明状况,并从“合体、合形、合境、合态”四个维度探析其中的语用礼貌表征及机制,提出语言不文明治理的可能对策。研究发现,南京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文明言语行为占70%以上,不文明言语行为近30%;79.11%的文明言语由购票者开启68.21%的不文明言语由售票员开启;语言文明的语用礼貌表征主要是使用规约化礼貌表达、关注听话人利益兴趣、寻求共识等;不文明表征主要体现在打断、生气、不耐烦、态度冷淡强硬,脏话、不当称呼等,研究提出,现阶段城市语言(不)文明治理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良性循环,分级分领域进行;需加强多元主体参与的语言文明指导和执法,由社会强制促进个人“强制”;探索由群体影响个人的语言意识提升路径。本研究可为城市文明建设和城市语言治理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语言文明;语言治理;礼貌理论;人际关系管理模式;公共服务领域;语用礼貌表征
在莞壮族外来人口语言能力特征
及影响因素分析
于 蓉
南昌大学
张斌华 农时敏
东莞理工学院
提要: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外来人口不仅面临一般流动人口的语言问题,还面临跨民族、跨文化的种种困境。本文以珠三角地区东莞的壮族外来人口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在莞壮族外来人口中84.6%是双言或多言者,在城市公共领域和工作领域,普通话语言活力最强,使用率为84.6%、82.7%,壮话使用领域受限,且城市家庭传承受阻。对普通话的语言态度均值全面高于壮话和粤方言。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来莞时间、老家所在地、认同等社会因素都会影响到语言能力。少数民族人口的城市融入困难重重。宏观、中观、微观的语言规划可以促进多语共存、民族团结,推动少数民族人口市民化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城市化;壮族;语言能力;语言态度;认同
语言能力
家庭结构变化与城市90后方言能力的发展
王 玲 许肖倩
南京大学
提要:青年群体作为城市方言传承的主力军,其方言能力状况与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南京和扬州三个城市的90后群体为调查对象,依托调查数据,该研究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家庭类型,家庭通婚结构以及抚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对90后群体方言能力,方言使用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隔辈养育的家庭抚养模式,只在城市规模较小的扬州存在影响,在上海、南京这类规模的城市中,没有显著影响;父母均为本地人的通婚结构模式,南京和扬州是最有利于90后方言能力发展的场所,但在上海,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城市方言;方言能力;家庭内部因素;90后群体
大城市涉外语言治理能力建设方略研究
——基于疫情防控事件的分析
俞玮奇
华东师范大学
张璟玮
澳门大学
提要:本文从语言治理的视角,运用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分析了2020年初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国大城市的涉外语言治理能力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大城市在涉外语言治理过程中存在着对多语资源掌控能力不足、多语意识亟待加强、政府多语话语缺乏影响力、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文章最后从语言的本体规划、地位规划、习得规划和话语规划等角度,提出了增强城市涉外语言治理能力的建设方略,以推动城市涉外语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语言治理;城市语言生活;语言规划
城市新移民的方言能力、方言态度
与社会融入——以重庆为例
杨金龙 王振欣
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陈新仁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提要:采用问卷调查、变语配对测试、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城市新移民的方言能力、方言态度及其在当地的社会融入度予以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城市新移民的方言能力存在组间差异性。其中,智力型移民的方言能力最弱,投资型移民最强:研究群体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显著高于重庆方言,主要体现在“情感认同”与“社会地位”维度;研究群体的社会融入度与方言能力、方言态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情感认同”维度是影响研究群体的语言态度、进而影响其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基于调查结果,文章从地区语言治理和话语规划两个方面给予相应的调适建议。
关键词:重庆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入;语言治理;话语规划
本文来源:《中国语言战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往期推荐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今日小编: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