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CSSCI《华中学术》2022年刊文(语言学)
2023-05-03
2023-05-03
2023-05-02
2022年
《华中学术》(CSSCI来源集刊)2022年刊发语言学文章共27篇。其中汉语方言研究9篇,语言学研究12篇,对外汉语研究3篇,古代汉语研究3篇。文章涉及指示词、副词、量词、连词、小称、语音和音系演变、文白异读、构式、方言与文化、重动句、会话、复句和句群、词义演变、汉字手写体、中文教育、词语考释等。欢迎转发扩散!(2022年已更完)
目 录
汉语方言研究
第1辑 144 宁都客家方言的中性指示词“面” / 黄小平
第1辑 153 安徽蒙城方言“管”的多功能用法及其演变 / 王莹莹
第1辑 167 信阳方言的副词“斗” / 张艺馨
第2辑 119 汉语方言文白异读的再思考 / 瞿建慧
第2辑 128 神农架松柏话的音系和归属 / 付开平
第2辑 139 湖南常德方言“NP+一个人+XP+些”极比构式考察 / 马冬晴
第4辑 145 从语义地图模型看湘方言名量词的功能扩张 / 姜礼立
第4辑 159 仙桃方言的文化映射 / 陈秀
第4辑 173 汉语方言的名叠式小称 / 刘大伟
语言学研究
第1辑 174 “不但不”类复句的关联模式及表达功用/ 匡鹏飞第1辑 183 “问题+N”组配能力及其相关问题再研究 / 潘纯第1辑 194 基于语料库的“太”“很”对比研究 / 余紫微第2辑 148 汉语重动句的生成语法研究 / 覃业位第2辑 163 医患会话研究的动态可视化分析 / 刘灏第2辑 177 说“于是”和“因此” / 张恒君第3辑 139 澳门中文复句和句群衔接手段的趋简性 / 雷曦第3辑 147 新媒体视角下的情感构式:“S可能V了假N”的形成与发展 / 刘源佳第3辑 161 性别范畴对义复合词词义的历时发展及动因 / 周韫奇第4辑 189 论图式构式“就你X”的构式迁移及其动因 / 李珺第4辑 203 面向教学的汉字手写体字形正误判定标准的思考 / 侯冬梅第4辑 214 “犄角”与“掎角”语义发展论析 / 严小香
对外汉语研究
第2辑 187 词汇知识对汉语听、读、写技能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 / 李靖华
第2辑 199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义习得透明度 / 王洪涌
第2辑 210 从土耳其基础教育阶段中文教学现状看国际中文教育在地化发展策略 / 程海燕
古代汉语研究
第4辑 224 “庐、胪”为什么不读lǘ了? / 陈宁
第4辑 236 从字形舛讹看上古鱼类韵部的异文材料 / 齐晓燕
第4辑 242 古书疑难词语考释二则 / 曹海东
提 要
宁都客家方言的中性指示词“面”
黄小平 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宁都客家方言有一个中性指示词“面”,它指示面对着的事物,距离可近可远。和近指、远指对举时,先后顺序是语用顺序而不是空间顺序。“面”与近指、远指的关系是二系统非三分。“面”具有有定性,还表亲昵色彩和亲切态度。“面”来源于表处所、位置的方位词的省缩。关键词: 宁都客家方言 中性指示词 面安徽蒙城方言“管”的多功能用法及其演变
王莹莹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摘 要:蒙城方言“管”有名词、动词、能可义助动词、形容词、连词等多功能用法,且用法之间存在引申关系。“管”之本义为管乐器,在此基础上引申出钥匙、管理、干涉、理会、能力、许可等多种意义。通过分析“管”的多功能用法梳理出“管”在蒙城方言的语义演变路径为:“管乐器>管状物>钥匙义>管理义>干涉/过问义>理会义”“管理义>能力义>许可义”“管理义>性状义”“管理义>干涉义>理会义>让步条件义”。关键词: 蒙城方言 管 多功能 语义演变
信阳方言的副词“斗”
张艺馨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摘 要:信阳方言的副词“斗”,可以做语气副词,主要表示强调;做时间副词,主要表示时间短暂;做范围副词,主要表示“减量”强调;做关联副词,主要表示结果的达成。关键词:信阳方言 副词 “斗”
汉语方言文白异读的再思考
瞿建慧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文章探讨了文白异读的判断、文读音的来源、文白异读的单位、文白杂配的形成和判断等问题,认为存在从最新通语或者权威方言借来语音成分的是文读音。文读音的形成取决于通语或者权威方言的力量是否大于土语力量。文白异读分为音节层面和音类层面两种。文白杂配是当地人在权威方言的影响下学习权威方言的过渡形式,是折合的文读音。关键词: 汉语方言 文白异读 文白杂配
神农架松柏话的音系和归属
付开平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摘 要:神农架林区松柏话古入声字今读阳平占绝对优势,体现出西南官话的典型特征,证明李蓝和《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神农架方言划归西南官话的推测是可靠的。从历史地理因素、共时音系差异、古今语音演变特征、调型调值比较等角度看,松柏话和房县方言非常接近,当划归西南官话鄂北片。此外,松柏话也沾染了中原官话的一些特征。关键词:孔子学院 “汉语+” “+ 汉语” 本土化发展
湖南常德方言“NP+一个人+XP+些”极比构式考察
马冬晴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西南官话常德方言中,“NP+一个人+XP+些”极比构式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构式,构式义表示说话者主观认为NP在性状上达到极性程度。对极比构式的句法语义进行共时考察表明:自由变量NP随着[+生命度]等级降低,语义逐渐抽象化;自由变量XP可由性质形容词、程度动词和相关谓词性短语充当,具有[+描述性]、[+无界性]、[+弥散量]的语义特征;运用语法化扩展效应理论阐释恒定常量“一个人”语法化为表强调的准副词;运用认知上“图形—背景”关系阐释极比构式极性程度的浮现机制。关键词:常德方言 极比构式 句法语义 语法化扩展 认知
从语义地图模型看湘方言名量词的功能扩张
姜礼立
湖南师范大学语言服务传播与南方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 湘方言名量词具有计量单位、数量转指、非定指转指、无定标记、类指标记、指量名、指量转指、定指标记、无核关系化标记、有核关系化标记、无核领属性定语标记、有核领属性定语标记、补语标记等多种功能。文章以概念语义为纲,进行跨方言比较,通过绘制语义地图,深入分析湘方言名量词的多种语义功能及其各种功能之间的演变关系,并提出相关的蕴涵共性。关键词:概念空间 语义地图 湘方言 名量词 语义功能 蕴涵共性
仙桃方言的文化映射
陈 秀 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
摘 要: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方言映射地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仙桃方言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共性,比如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同时也表现出仙桃这一特定区域的独特文化,比如独特的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心理文化、精神文化等等。本文通过对仙桃方言一些特色词语和话语的考察,力求揭示出它们所映射的地域文化。关键词:仙桃方言 地域文化 映射
汉语方言的名叠式小称
刘大伟 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摘 要:小称是汉语方言的重要语法范畴,名词重叠是小称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考察我们看到:名词重叠表示小称,形式上以“AA”式为基础,衍生出多种形式;语义上比较单纯,大多表示具体事物的微小;分布上,名叠式小称是北方方言的主要小称形式。多种名词重叠小称的并存,是语言之间相互竞争和选择的结果。关键词:汉语方言 名词重叠 小称 语表形式 语法意义 方言分布
“不但不”类复句的关联模式及表达功用
匡鹏飞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摘 要:“不但不”是一种“超词形式”关联词语,它位于前分句形成的复句称作“不但不”类复句。根据后分句与前分句之间的不同关联模式,“不但不”类复句可分为反转递进和类同递进两大类。反转递进由递进和反转两种逻辑语义关系融合而成,前后分句分别为否定式和肯定式,又可分为直接式、隐含式和省略式三小类。类同递进由递进和类同两种关系融合而成,前后分句都为否定式,又可分为直接式、隐含式和强调式三小类。“不但不”类复句具有修正补充、主客观视点融合和表达反预期等语用功能。关键词:“不但不” 反转递进 类同递进 关联模式 表达功用
“问题+N”组配能力及其相关问题再研究
潘 纯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摘 要:“问题+N”与“有问题的+N”“N+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问题+N”的组配能力明显增强,能够进入该结构的N不仅限于部分产品名词和表人名词,一部分抽象事物名词也能为该结构所接纳。根据N的不同语义类别,可将“问题+N”归结为“问题奶粉”类和“问题线索”类,二者可从五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在“问题奶粉”类“问题+N”中,该结构对表人名词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同时,对具体事物名词不作体积大小限制。此外,抽象事物名词是近年来能够进入“问题+N”的新兴语义类别,“问题线索”又是其中的特殊小类。基于属性范畴视角,本文还具体论述了“问题线索”中“问题”得以明确指称的依据、方式以及临时概念化功能。关键词:“问题+N” 组配能力 N 语义类别 属性范畴 问题线索 临时概念化功能
基于语料库的“太”“很”对比研究
余紫微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本文分析了从CCL语料库中随机抽取的含程度副词“太/很”的句子各1000例,对其中“太/很”的搭配成分及其连带结构的句法功能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单独重点考察了“太/很”与“不、了”的共现问题;最后对“太”“很”的使用语域进行了比较。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太/很”可以修饰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动词、动词短语、名词以及成语等。“太”“很”在修饰成分和连带结构担任的句法功能上都体现出一定的优先级:修饰形容词是它们的主要修饰功能,担任谓语是它们的连带结构的主要句法功能。修饰动词短语时,“太/很”差异很大。“很”的修饰功能、句中灵活度超过“太”;与“不”搭配时,“太”的频率更高,且“不”更倾向于出现在“太”左边;与“了”的共现频率也是“太”高于“很”,且“了”经常不可省略;语域方面,“很”在报纸杂志、科技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太”在其中的分布。
关键词:太 很 搭配 句法功能 不 了
汉语重动句的生成语法研究
覃业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摘 要:生成语法讨论汉语重动句主要围绕其产生的句法动机和结构推导两个议题展开。一般认为,重动句由重复动词(“拷贝说”)而来,学者们就此提出了“短语结构限制条件”驱动、格位驱动、“得”的形态驱动、题元角色驱动、轻动词语音实现驱动、话题特征或焦点特征驱动等多种句法机制。但也有观点认为重动句不涉及拷贝,是“名不副实”。在重动句的结构方面,各家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侧重不同的事实基础,对句式内两个动词短语的句法关系和句法地位做出了不同分析,以状中结构、轻动词结构、话题/焦点结构为主流处理办法,同时也存在主谓结构和并列结构等分析方案。未来的研究如果在系统认识重动句句法特点的基础上展开跨语言的重动结构比较分析,则会达成更多共识。关键词:重动句 生成语法 句法动机 句法结构
医患会话研究的动态可视化分析
刘 灏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摘 要:文章以CNKI和Web of Science索引库为研究数据来源,通过提取两个数据库中关于医患会话分析的相关文献信息,借助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医患会话研究国内外动态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文章对比了国内和国外发文情况动态趋势、研究热点、突现关键词、高被引作者及作者合作情况、高被引期刊和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的研究情况,力图探求医患会话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演进历程、热点趋势和前沿主题。
关键词:医患会话 文献计量分析 Citespace 科学知识图谱
说“于是”和“因此”
张恒君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汉语中“于是”“因此”是一对近义连词。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两者的使用互有交错,彼此消长。先秦时期“于是”居多,“因此”较少,前者还常带后缀“乎”,后来“因此”逐渐增多并超过“于是”;到了现代汉语,“于是”又多。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于是”既可以表示承接还可以表示结果,且分布范围大;特别是“于是”与因果复句共现时更是如此。“于是”“因此”的本质区别是二者的主观性程度不同。关键词:于是 因此 篇章功能 主观性
澳门中文复句和句群衔接手段的趋简性
雷 曦
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
南昌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摘 要:本文考察了澳门中文里复句和句群衔接的两种手段:关系词语和回指形式。我们发现,与通用中文相比,澳门中文的这两种衔接手段有着明显的趋简性。关系词语的趋简性主要体现在关系词语形式的简化,一般不能单用的关系词语也可以单用。回指形式的趋简性主要表现为零形回指的泛用;名词性成分“有人”的回指功能扩大;定指代词“这”的习惯性缺省。关键词:澳门中文 衔接手段 趋简性
新媒体视角下的情感构式:“S可能V了假N”的形成与发展
刘源佳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文章考察了近来流行的“S可能V了假N”构式,认为这种构式主要表达一种对既成事实的假性评价。S主要是第一人称代词,以“我”最为多见,也有第二、三人称代词;V以单音节动词为主,包括行为动词、系动词和心理动词;N一般是表示人、物、时、地的可评价的概念名词。构式还出现了量化变体形式:“S可能V了(数+量)假N”,数词以“一”为主,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分别评价具体事物和具体事件。这种变体形式的出现表明构式的评价对象已经开始从具体事物扩展到具体事件,从自身评价过渡到他身评价,从说话双方扩大到交流的第三方,这是构式语义泛化的一种表现。考察表明,这种构式的形成源于近年来开始流行的表情包,由表情包所浮现的调侃与自嘲构式义,是由语境和言者意图共同作用的结果,成为新构式产生的一种范式。关键词:S可能V了假N 假性评价 言者意图 语境动因
性别范畴对义复合词词义的历时发展及动因
周韫奇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本文以性别范畴对义复合词为研究对象,搜集了从先秦至今的六十余部文献典籍,根据历史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对性别范畴对义复合词的历时演化情况展开研究。发现,词义的系统性是影响性别范畴对义复合词词义面貌和词义发展的主要内因;社会制度、文化基础和词语出现频次等因素,是促使性别范畴对义复合词词义发展的重要外因。关键词:性别范畴 对义复合词 词义
论图式构式“就你X”的构式迁移及其动因
李 珺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摘 要: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理论和用法模型,从语义迁移、词性迁移以及图式性迁移三个方面描述反转图式构式“就你X”构式迁移的外在表现,基于缺位继承原则和离心压制原则解释其演变的内部动因,提出“副词驱动”假说,认为,反转图式构式“就你X”不遵循“语核驱动”,副词“就”的语法化对整个构式意义和功能起决定性作用:“就”字的语义和功能,经历了从表命题义的“限制性量级副词”到表“命题义—评价义—人际义”的“限制性量级副词-反转评价触发器-语气词”三位一体的转变。图式构式“就你X”模槽的三种含义的演变路线(从极量限制义到主观评价义,再到反转评价义)标志着构式在语法化、格式化、稳定性以及能产性等方面依次递增的过程,有利于揭示相关类型构式的形成机制和分析路径,丰富构式语法研究。关键词:“就你X” 构式迁移 缺位继承 离心压制 语法化
面向教学的汉字手写体字形正误判定标准的思考
侯冬梅 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
摘 要:不同教师对同一手写体字形正误的判定存在明显分歧,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汉字手写体没有明确的字形标准,手写体字形正误的判定普遍只凭教师经验。国民汉字书写水平严重下降,迫切需要制定教学领域手写体字形正误的判定标准,引起国民对汉字书写的重视,并对汉字书写起到规范性引导作用。制定教学领域手写体字形判定标准虽有难度,但只要坚持以区分书写技术与书法艺术为基点,坚持宽容和严格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原则,科学适宜的手写体字形正误判定标准的推出有望实现。手写体字形判定标准的制定,不仅仅是教学领域的事情,它还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关键词:汉字手写体 字形正误 判定标准
“犄角”与“掎角”语义发展论析
严小香 厦门大学中文系
摘 要:在表达“分兵牵制或合并夹击的态势”时,学界对使用“犄角”还是“掎角”产生了分歧,权威辞书对这两个词之间的关系解说也不甚明晰。本文以权威辞书和文献为基础,分析两词的词义及功能的发展变化,认为:自魏晋开始,文献异文使得“犄角”成为“掎角”的异形词,这是两词在使用时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同时,基于CCL语料库、国家语料库,对两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态势及其义项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现代汉语中“犄角”与“掎角”的正、俗关系发生了变化,这跟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相似性的认知心理、词义系统本身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鉴于此,建议现代汉语辞书应该给“犄角”添加义项“分兵牵制或合并夹击的态势”,并在此义项上注明它和“掎角”是异形词关系。关键词:犄角 掎角 语义发展 辞书
词汇知识对汉语听、读、写技能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
李靖华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语言科学院
摘 要:词汇学习在外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方法,考察了初级汉语学习者词汇知识与听力、阅读、写作技能的关系以及不同词汇知识的影响途径。结果发现:(1)词汇知识对听力、阅读、写作能力有着不同的显著影响。(2)词汇广度知识和深度知识密切相关且存在回溯性,不是简单的正向递归关系。(3)乙级词汇、词汇用法是对三项技能影响最大的两个子因素。文章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关键词:词汇知识 词汇广度 词汇深度 结构方程模型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义习得透明度
王洪涌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汉语的词义习得透明度指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看复合词的整体意义从语素义获得的难易程度。影响词义习得透明度的主要因素有语素义习得的先后顺序、构成复合词的多义语素义提取、语素义在复合词义中的显示度、复合词形成后是否还有词义引申、语素的性质和构词能力等。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不同等级词为例进行量化分析,汉语的词义习得透明度可以分为完全透明、比较透明、比较隐晦和完全隐晦四个类型。汉语词汇习得透明度可以为汉语考试、汉语教学、汉语教材和工具书编写提供参考。关键词:词义习得透明度 汉语词汇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从土耳其基础教育阶段中文教学现状看国际中文教育在地化发展策略
程海燕 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 要:近年来,国际中文教育遇到一些新情况和困难,亟须探寻对策。通过对土耳其基础教育阶段的中文教学状况的剖析,我们发现,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要进一步发展国际中文教育,寻求政府重视是关键,强化实施是保障,乘势借力是良策,刺激需求是妙招,突破“三教”瓶颈是要务。其中,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努力推进国际中文教育的在地化,通过在地化实现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 土耳其基础教育 在地化 发展策略
“庐、胪”为什么不读lǘ了?
陈 宁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按照汉语音变规律,“庐、胪”本应读lǘ,也确曾长期读过lǘ,而如今却读lú。本文综览从汉代到民国的若干种字音文献,发现至迟在唐代,“胪”就有不读细音的记载。至迟在明代后期,“庐”就有不读lǘ的记载。“庐、胪”改读l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为了避免与“驴”字同音。此外声旁类化、字音合并的因素也起了作用。关键词:庐 胪 例外字音 避讳改读
从字形舛讹看上古鱼类韵部的异文材料
齐晓燕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摘 要:异文是研究上古音的重要材料,但辨识和利用异文材料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文章以高亨《古字通假会典》为主要材料来源,得到了191条与语音通假无关的鱼类韵部的异文材料,从字形舛讹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关键词:字形舛讹 上古鱼类韵部 异文材料
古书疑难词语考释二则
曹海东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南朝鲍照《发后渚》诗中“韶颜惨惊节”的“惊节”,后世学者一般将其视为动宾结构,释其义为“惊时节之变”“惊叹节序的变化”等。本文认为“惊节”是偏正结构的名词,其义应当解释为“快速流转的时节”或“迅疾转换的节序”。《齐民要术》卷七《笨曲并酒》中的“挠劳”,今人解释不一;本文认为其应读作“挠捞”,基本义为“搅动捞漉”,在文中具体指以酒杷搅拌熟饭,以手捞抓饭块。关键词:鲍照 《齐民要术》 惊节 挠劳 释义
期刊简介
《华中学术》是由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主管、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由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资助项目资助出版,主要刊发文学语言类、文化传播学类学术论文。
根据文学院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本刊开辟了“学缘漫忆”、“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专辑”、“文艺学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外国文学研究”、“古代文学文献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古代小说研究”、“语言学研究”、“汉语方言研究”、“影视文化与批评”、“文化传播学研究”、“民间文学研究”、 “海外汉学研究”、“经学与文学研究”等专栏。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官网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课程推荐
2023-05-04
2023-05-04
2023-05-04
2023-05-03
2023-05-03
2023-05-03
2023-05-02
2023-05-02
2023-05-01
2023-05-01
2023-05-01
2023-04-30
欢迎加入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请务必备注“学校+研究方向/专业”
今日小编:young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