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CSSCI 来源集刊《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2022年第1-2期

六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心得 2024-02-19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

2022年第1-2期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CSSCI来源集刊、AMI集刊入库)2022年第1-2期共刊文43篇。其中,2022年第1期共刊发21篇文章。文章涉及邵荣芬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话题、佛典音义文献、方言比较与研究、专著书目解读等。2022年第2期共刊发22篇文章。内容涉及汉语普通话音韵、特定词语语义来源于演变流程、计算机辅助语义研究、普通话与方言的互动影响、《蒙古字韵》《汉隶分韵》等专著研究。既有宏观层面上对汉语史的全面研究,也有对汉语音韵、字形、词义等演变的深入考察,还有对汉藏语的互动研究。欢迎转发扩散!

    往期推荐:

    刊讯 |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2020年第1期

    刊讯 |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2019年第2期



目  录  

第1期

本期话题

纪念邵荣芬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1-28 邵荣芬先生学术传略 / 张玉来

29-34 我父亲的流亡求学经历 / 邵作之

35-48 认认真真做事 踏踏实实做人——邵荣芬先生采访录 / 张洁

49-69 邵荣芬先生的中古音研究 / 王雪


70-89 《万韵新书》的源流及音韵问题 / 孙志波

90-100 《万字归宗标韵》刊行时地考释及其音韵问题——兼与李连昌先生商榷 / 宋峰

101-119 《西儒耳目资》中的者组(ch组)声母 / 尹瑀

120-135 谈谈佛典音义文献的整理与利用——基于汉语音义学学科建设的视角 / 黄仁瑄

136-144 汉简“日书”类文献词语释读三题 / 刘建民;张学城

145-164 “天气”“天时”的语义演变与历时替换——兼论“天时”在南方方言中的存留 / 洪晓婷

165-181 信息分布原则与训诂格式中的语序排列 / 曹亚敏;匡鹏飞

182-197 早期北京话介词“起”的多功能用法及其来源 / 张渊

198-211 论汉字形源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 陈正正

212-225 20世纪初英国人编写的北婆罗洲《客家方言教程》 / 钟蔚苹;庄初升

226-246 《西蜀方言》的音系性质辨析 / 周岷;周及徐

247-263 《西蜀方言》的考本字 / 倪博洋

264-291 藏语副动词标记的来源类型 / 邵明园

292-311 史兴语的致使结构 / 马思敏

312-327 清抄本《广西镇安土司译语》壮汉基础方言研究 / 梁晓兰

328-348 土家语汉借词与源词的语义比较 / 田洋;王正

349-361 汉藏语历史比较方法论的新探索——评《瑶语方言历史比较研究》 / 李子鹤


第2期

1-19 汉语普通话的儿化及儿化韵 / 张玉来

20-30 也谈近代音“知庄章”的演化 / 叶荧光

31-41 《汉隶分韵》传本考 / 丰子翔

42-50 “足迹”的语义来源 / 黄树先;付妮

51-60 敦煌医药文献中“麺傁”一词考辩 / 安丽荣

61-70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补释 / 罗涛

71-92 中古墓志词语杂释 / 周祥

93-109 计算机辅助等韵图用字研究 / 遆亚荣

110-129 “广义去语法化”与汉语史研究——去语法化论著研读札记 / 张福通

130-148 表隐秘性情状副词的来源及历时更替演变 / 孙咏芳

149-178 两类“很是”的性质与词汇化机制 / 郭伊阳

179-197 “田库奴”之“库”索解——汉语与阿尔泰语相互影响一例 / 储泰松;杨晓林

198-210 《蒙古字韵》“贤”类字特殊拼写试析 / 宋洪民;丁浩冉

211-227 抚养者语言意识类别及对年青一代方言能力的影响 / 王玲

228-246 基于社区的语言多样性保护——泰国“玛希隆模式”及其启示 / 胡琳

247-263 苗瑶语边音系统的类型学考察 / 谭晓平

264-274 《训蒙字会》“人类”小类词汇研究 / 李锦花

275-295 卓仓藏语的独特面貌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 徐世梁

296-315 藏缅语附加特征元音的类型学考察 / 芦珺

316-337 汉藏语选择问句研究述评 / 罗天华;孙晓雪

338-366 石棉木雅语动词的互动态 / 杨振法

367-378 底本精善,校注精审——读黄仁瑄《续一切经音义校注》 / 廖强;周洋鹭


提  要  

邵荣芬先生学术传略

张玉来    

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

摘  要:先师邵荣芬先生,安徽寿县人,长期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著名语言学家。邵先生将一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在语言学的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学术论著已经成为民族的文化经典;邵先生为人醇厚,品性高洁,待人真诚,不慕名利,奖掖后进不遗余力,深受学界拥戴;邵先生的学术研究深得学界赞誉,学术地位崇高,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6年获评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称号。关键词:邵荣芬;语言;音韵;生平;学术史

我父亲的流亡求学经历

邵作之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摘  要:<正>1937年秋,我父亲——邵荣芬先生到合肥上中学,时年15岁。所上中学实际上是一所职业学校,名字叫“农林职业学校”,该校为卫立煌创办。卫立煌是安徽巢县人。该校基本是免费的。学生只需负责自己的生活费及少量学习费用。因此,邵店小学毕业的孩子好几个都去报考该校,只有我父亲一人被录取了。当年,曾祖父家并未分家,曾祖父与爷爷兄弟几个都住在一起,是一个大家庭。我父亲要出去念书,费用自是由曾祖父发话支付,

认认真真做事 踏踏实实做人——邵荣芬先生采访录

张   洁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摘  要:<正>邵荣芬(1922—2015),字欣伯,汉族,安徽寿县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学历。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以前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2006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曾先后任《中国语文》杂志编委,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语言学科片研究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副会长、

邵荣芬先生的中古音研究

王   雪   

南京大学文学院

摘  要:邵荣芬先生是二十世纪最有成就的音韵学家之一,他在汉语中古音研究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其代表作《切韵研究》分析了《切韵》音系的性质与结构,认为《切韵》反映了以洛阳音为基础的活方言音系,并就泥娘分立、唇音字不分开合等已有观点补充了新证,就重纽韵舌齿音字的归属等问题提出了新说,将《切韵》研究推入了新的阶段。《经典释文音系》全面整理了《经典释文》“首音”,重建了陆德明音系,指出它作为南方标准语音系与《切韵》所代表的北方标准语音系并立。邵先生的中古音研究还涉及《晋书音义》《五经文字》、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集韵》等跨越时间和地域的众多资料,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为改进中古音研究方法、揭示中古音全貌及其发展规律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邵荣芬;中古音;《切韵研究》;《经典释文音系》; 

《万韵新书》的源流及音韵问题

孙志波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文章利用新发现的明本《万韵新书》考证了韵书的成书时间,并探讨了声母、声调问题。文章指出韵书的成书时间为明代天启年间,清刻本《增补万韵新书》是在明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古知庄章组声母在《万韵新书》中是分作两套,阴平、上声、清入三个声调在韵书中调值相近,关系密切。

关键词:《万韵新书》;山东方言;知庄章;声调;

《万字归宗标韵》刊行时地考释及其音韵问题——兼与李连昌先生商榷

宋   峰   江苏理工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  

摘 要:《万字归宗标韵》是清代一部教人识字辨韵的简易字书,传世版本稀少,亟待整理与研究。这部韵书以五声统摄56个韵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13韵,入声4韵),若不计入声,则各调内的韵摄情况类似传统十三辙。分析该书韵部韵字,可见其分韵特征与《四川音韵常用字表》比较贴合,大致代表了当时西南官话地区的用韵概况。该书最早刊行时间当为1854年(咸丰年间),最初刊行地为清代永川(今西南重庆西,或四川成都一带),而非李连昌先生所认为的出自乾隆年间的文渊阁。

关键词:《万字归宗标韵》;西南官话;平水韵;十三辙系韵书;

《西儒耳目资》中的者组(ch组)声母

尹瑀    南京大学文学院

摘 要本文以《西儒耳目资》者组(ch组)声母为考察对象,先从音类分合角度出发,提出该音系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合流音变具有如下三项重要特征:(1)通过“语音突变,词汇渐变”的*t?i> t?离散式音变完成;(2)在声母类型上是按照“先塞擦音,后擦音”的顺序合流;(3)在辖字韵类上很有可能是按照“先合后开,(开口)先低后高”的次序完成,然后,再结合同时代其他韵书中古知三章组声母的表现,证明了该书记录的是一种17世纪初期金尼阁掌握并审定的官话读音,其所展现的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拼合状态,是汉语共同语音系曾经历的重要一环,对于研究宋元以来汉语共同语音系知庄章的合流音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儒耳目资》;者组声母;知庄章;官话;

谈谈佛典音义文献的整理与利用——基于汉语音义学学科建设的视角

黄仁瑄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摘 要: 佛典音义文献的整理与利用是汉语音义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佛典音义文献的整理利用大约肇自清人任大椿。佛典音义文献整理主要包括书目梳理和文本校注两个方面。书目梳理既要检讨旧目更要重编新目;文本校注以高丽大藏经为工作底本有利凸显其系统性特征,校注时需要遵循内外结合的原则。中华书局率先推出“音义文献丛刊”,是推动、促进汉语音义学研究的富有建设性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佛典音义整理;汉语音义学;音义文献丛刊;

汉简“日书”类文献词语释读三题

刘建民    南通大学文学院 

张学城    南通大学文学院

摘 要:孔家坡汉简《日书》“稼”章的“田嚣”,整理者怀疑应读作“田槁”。实际上此处的“嚣”,表示的是一个常用的描写田地情状的词汇,应读为“硗”,用来形容土地贫瘠。“司岁”章的两处“百资”,疑均应读作“百粢”,指各种谷物粮食。“百资不食”“百资不成”,应该都是说粮食的收成不好。胡家草场汉简《诘咎》“校人室”“校于人之宫”的“校”,应读为“挠”。“挠人室”是说人或动物不在他们应该所处地方,而跑到别人家里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属于睡虎地秦简《日书》中所说的“妄行”。

关键词:日书;田嚣;百资;校人室;

“天气”“天时”的语义演变与历时替换——兼论“天时”在南方方言中的存留

洪晓婷    华侨大学 

摘 要:普通话中用“天气”表达“一定区域、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的概念,该义位萌芽于南北朝后期。而在东汉魏晋南北朝,表达这一概念的主导词是“天时”。“天时”的出现及广泛使用比“天气”更早。在唐代后期,“天时”才最终被“天气”取代,在官话中失去了主导地位,但现在在不少南方方言中仍使用“天时”。

关键词天气;天时;替换;南方方言;

信息分布原则与训诂格式中的语序排列

曹亚敏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

匡鹏飞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摘 要古代常见的训诂格式,从被释语词与训释用语语序排列的角度,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的被释语词在前,训释用语在后,如“A, B也”“A犹B也”“A谓B”等。第二类与第一类恰好相反,训释用语在前,被释语词在后,如“B谓之A”“B曰A”“B为A”等。两类格式语序排列的差异,可以运用现代语言学关于句子信息分布原则的理论进行分析。第一类格式重在依名论实。被释语词代表“名”,是已经知晓的语言符号形式,属于旧信息;训释用语代表“实”,是需要通过解释行为告知说明的语义内容,属于新信息。其语序排列符合“旧信息+新信息”的句子组织原则。第二类格式重在据实揭名。训释用语指出某个客观存在的“实”,是旧信息;被释语词揭晓相应的语言符号“名”,是新信息。其语序排列同样符合“旧信息+新信息”的句子组织原则。两类格式都遵循“时间顺序原则”,其语言编码都是对讲解顺序的临摹。由于讲解模式的不同,临摹的结果反映为语言编码形式,就造成了语序排列的差异。在实际训诂材料中,还有两类格式结合使用的情况,以便从不同角度对被释语词进行解释。

关键词:被释语词;训释用语;语序排列;信息分布;时间顺序原则;

早期北京话介词“起”的多功能用法及其来源

张渊    河北地质大学  

摘 要:早期北京话介词“起”主要有4个语义功能,即引介处所、空间源点、空间经由、时间源点。经考察,介词“起”的具体语义演变路径为:“开始>空间源点”“空间源点>处所”“空间源点>空间经由”“空间源点>时间源点”。介词“起”的语义演变路径在汉语史和世界语言范围内都能找到平行演变的实例。

关键词:早期北京话;起;多功能语素;来源;

论汉字形源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陈正正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摘 要:汉字形源研究有一些理论问题需要专门讨论:汉字字源学(形源学)的任务是描写汉字形体自发生到定形阶段的形体变化,梳理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关系,与追求汉语音义之源的汉语词源学并不相同;形源研究应该称为“汉字形体描写学”,不应该过分追求形体所象之物,其重点应客观如实地描写形体之变,避免过分追求理据,陷入误区;形源研究要注意相关术语的科学使用,如“初文”“本字”;传统小学的新证研究,应该及时吸收形源研究等古文字学界研究成果。

关键词:形源;理据;术语;汉字说解;

20世纪初英国人编写的北婆罗洲《客家方言教程》

钟蔚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庄初升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摘 要:客家人移居马来西亚的历史悠久,是马来西亚华人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东马沙巴州(旧称北婆罗洲)一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世纪初,英国圣公会传教士默瑟出于跟当地人交际的需要,编印了一本记录北婆罗洲新安腔客家方言的文献Hakka-Chinese Lessons (《客家方言教程》)。该文献口语化程度高,对于今天的客家方言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客家方言教程》;北婆罗洲;新安腔客家方言;

《西蜀方言》的音系性质辨析

周   岷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周及徐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英国传教士钟秀芝的《西蜀方言》所记100多年前的成都话,与今天的成都话音系相比较有较大的差异。而同一时代的另一些传教士所记成都话,则与今成都话基本一致。那么百年前成都话语音究竟如何?学界几十年来一直争论不休。通过对原书及其同类著作的分析,我们破解了这一谜团:钟氏所记成都话音受当时流行的《五方元音》等韵书的影响而形成一些语音假象,现代成都话与百年前并无大的差异。又,方言调查表明成都地区并无一套与本地方言不同的“雅言读书音系统”。今存的成渝地区两大方音系统——南路话和湖广话:前者来自明代以前四川本地方言的传承,后者来自明清湖广移民。

关键词西蜀方言》;《五方元音》;记音模式;南路话;湖广话;

《西蜀方言》的考本字

倪博洋    南开大学文学院  

摘 要:《西蜀方言》的实际编者是四川成都底层知识分子,其在树立字头时会涉及“考本字”工作,这类工作表现为两部分,一类是成功找到有文献来源,音义配合整齐的本字或正字,一类是与字书原有字形音义均近而不同的“伪本字”。这两类内容均表现出编者继承前代典籍的传承意识,格外注重形符的考证方法,返本求正、有意避俗的编纂心态,以及用书面语规整口语的最终目的。“本字”“伪本字”与“俗字”的根本区别就是作者的这一崇古求正心态。总结《西蜀方言》考本字的原则,对于汉语辞书、方言、俗字研究都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西蜀方言》;四川方言;西南官话;考本字;俗字;

藏语副动词标记的来源类型

邵明园    中山大学中文系

摘 要:藏语古今都存在发达的副动词结构,但之前很多学者误把它归入连动或并列结构中。藏语用于构造副动词结构的标记主要源自格助词、指代词、动词和名物化形式,同时还有一些难以考证词源的形式。由副动词结构组成小句链,是藏语从句并合的重要特点,具有显著的类型学特征。

关键词:藏语;副动词;小句链;限定性;现代藏语;

史兴语的致使结构

马思敏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史兴语的致使结构可分为词汇型致使、形态型致使、分析型致使,还有一类特殊的双重致使。从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来看,词汇型致使数量较少,以声母屈折变化的形式表达致使意义的形态型致使处于残存状态,在动词后添加致使标记-xi55的分析型致使较为常用。从语义上看,词汇型致使和形态型致使常用于表达直接致使义,分析型致使则用于表达间接致使义。史兴语致使结构中,致使者一般情况下无标记(强调致使者时要加施事者标记??55),被致使者常带受事标记s?55,加不加格标记与致使者、被致使者的生命度以及致使者的控制性有关。文章推测史兴语的致使标记-xi55由“允让”义动词xi55语法化而来。

关键词史兴语;致使结构类型;语义机制;致使标记来源;

清抄本《广西镇安土司译语》壮汉基础方言研究

梁晓兰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摘 要:本文基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乾隆年间抄本《广西镇安府土司译语》中71条壮汉对音材料,以词义为核心,将该抄本中各个方块壮字所含汉字借音声旁、所用注音汉字与现代壮语及官话、粤语、平话等相关汉语方言做全面比较后,发现《镇安译语》在选择注音汉字来对译壮语时,是以当地的官话读音为标准,而非粤语或平话。另外,在选择汉字借音声旁来造该译语所见的方块壮字时,多以当地平话的读音为标准,而非官话或粤语。

关键词:镇安译语;方块壮字;壮语;官话;粤语;平话;

土家语汉借词与源词的语义比较

田   洋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王   正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土家语借词的语音及词形结构类型学界讨论较多,而对语义关注较少。土家语中有丰富的汉语借词,其中一部分出现了词义变化。从词义变化的结果可将之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3个类型。部分高频使用的汉借词,语义会进一步变化。

关键词:土家语;借词;语义;

汉藏语历史比较方法论的新探索——评《瑶语方言历史比较研究》

李子鹤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摘 要:苗瑶语的历史语言学研究向来受到学界关注。刘文博士的新著《瑶语方言历史比较研究》是目前瑶语比较和构拟最系统、最扎实的研究成果。该书在材料选取、比较方法、亲缘分群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该书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了系统的述评。

关键词:《瑶语方言历史比较研究》;苗瑶语;历史比较;亲缘分群;

汉语普通话的儿化及儿化韵

张玉来    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史研究所

摘  要:普通话儿化的实质是韵母的卷舌化。发生了儿化的音节里的韵母经过重新组合,形成了不同于平舌韵母或舌尖韵母的儿化韵母系统。本文通过对普通话有关儿化现象的分析,归纳出了20个儿化韵母,并根据韵部划分宽严程度的不同要求,将儿化韵母归纳为A式8个严韵或B式4个严韵,最宽式通韵为2个。关键词通话;儿化;儿化韵韵母;儿化韵;

也谈近代音“知庄章”的演化

叶荧光   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摘  要:“知庄章”的演化是近代语音史上一项重要音变现象,体现为一个渐变式的动态过程。本文以“强声弱韵,强韵弱声”的视角考察梳理近代音“知庄章”的演化及其规律,并就《中原音韵》“知庄章”的音位归纳与描写等问题谈点认识。

关键词: 近代音;知庄章;演化规律;

《汉隶分韵》传本考

丰子翔 北京大学中文系  

摘  要:《汉隶分韵》传本共有七种,其中有五种刻本,两种写钞本。经过校勘,《汉隶分韵》最早的刻本应为宋刻本,现已亡佚。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元刻本与国家图书馆所藏元刻本是现存最早的两种刻本,静嘉堂本为初印本,国图本为少量挖版修正隶书笔迹的后印本。明正德十一年(1516)田汝耔所刻《汉隶分韵》乃据国图本一系而来。此后,明嘉靖九年(1530)李宗枢据田汝耔刻本重刻,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万緜前又据李宗枢本重刻,并进行校改。吴骞旧藏的钞本乃钞自田汝耔本,而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汉隶分韵》则据国图本一系钞写。

关键词:《汉隶分韵》;版本;校勘;

“足迹”的语义来源

黄树先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付   妮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语言里的词语尽管数量庞大,但均拥有一个核心的词汇系统;核心词的数量尽管有限,却具有强大的派生能力,核心词不断派生出新的词义,形成新的词语。核心词与派生出来的新词新义组成一个个的语义场,构成语言里的词汇系统。本文讨论语言里“足迹”语义场的语义来源。文章以汉语为主,收集汉语文献材料以及现代方言材料,梳理表示足迹的词语,研究这些词语是由哪些词语发展而来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比较汉藏亲属语言,构拟语言的早期形式,探讨有关词语演变发展的路径;最后,借助语义类型学,把人类自然语言跟汉语结合起来,找寻自然语言语义演变的一般规律。文章提出了汉语足迹类词语跟足、道路、踩踏的语义关联。

关键词: 比较词义;语义类型;汉藏比较;足迹;语义来源;  

敦煌医药文献中“麺傁”一词考辩

安丽荣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刘帅奇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摘 要:本文对敦煌医药文献P. 3596第94行中的“麺傁”进行了考释,从文字学、词汇学和方言学等角度论证了“麺傁”就是现代汉语南方方言中的“老面”。这在俗字认读和方言词语训释以及对其他敦煌写卷的研究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麺傁;老面;字形;词汇;方言;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补释

罗   涛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摘 要: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中有几条简文文义尚有讨论的余地。“倨骄毋人”的“毋”应读为“侮”,侮辱。“须身旞过”中的“须”可读为“偷”,苟且、偷惰之义。遂,应理解为“成”。遂过,即促成、成就某人的过错。整句简文的意思是,如果使身体苟且、偷惰,就会促成自己的过错。“当务而治”应理解为治理事情应该合乎时务。

关键词: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补释;

中古墓志词语杂释

周   祥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 立足墓志材料,通过考察词源、把握语境、比勘文例和分析语素等训诂方法,训释了“垂枣”“二离”“废祖”“奉帚/奉箒”“救蚁”“蒲棰”“弹弦”“洗帻”“溢米”“曳杖”等墓志习见词语的结构形式和意义来源,希望能够为墓志释读、词汇研究以及语文辞书的编纂和修订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古;墓志;词语考释;

计算机辅助等韵图用字研究

遆亚荣    湖北大学文学院 

摘 要:等韵图所收各韵字研究是韵图研究的基础环节,任务繁重。通过对韵图的细致分析和对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深入探索,提出了一套基于研究的韵图数字化处理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宋元时期的五种代表性韵图《韵镜》《七音略》《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中的韵字进行了比较,得出它们之间的相合比例都在50%以上,体现了宋元韵图发展过程中的一脉相承。

关键词:宋元等韵图;韵字比较;计算机辅助;

“广义去语法化”与汉语史研究——去语法化论著研读札记

张福通    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史研究所 

摘 要:本文所谈的“广义去语法化”主要包括“逆语法化”“屈折范畴的消失”“回缩”三类现象。逆语法化是单向性假设的真正反例;屈折范畴的消失、回缩则属于非逆向演变的去语法化。研究“广义去语法化”,既要对个案进行精准精细地描写,又要注重在整个语法系统背景下进行关联性研究。

关键词:广义去语法化;逆语法化;屈折范畴的消失;回缩;

表隐秘性情状副词的来源及历时更替演变

孙咏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汉语表隐秘性情状副词主要来源于在认知上有不可觉知特点的若干词语,通过隐喻的方式在相同的句法环境中发生语法化。这组词的主导词从上古末期到近代中后期大致经历了“私—阴—密—暗—悄/暗”的更替过程,近代汉语中后期以双音形式为主。经济原则的调节作用、源词及其频率的影响、适应汉语发展趋势的能力这三个因素是推动这组词更替演变发生的动因。

关键词隐秘性情状副词;来源;更替;动因;

两类“很是”的性质与词汇化机制

郭伊阳   剑桥大学理论与应用语言学系

摘 要现代汉语的“很是”对应两类句法结构,后接形容词、动词短语的“很是”是词汇化的结果,后接名词短语的“很是”仍然是句法组合。两类“很是”对后接成分具有相对统一的语义限制,即后接成分需要满足主观评价的条件。两类“很是”的句法性质、语义表现与“最为”“甚是”等“程度副词+是/为”的组合具有平行性。根据对“程度副词+是/为”出现时代、后接成分句法性质的历时考察,后接形容词、动词短语的程度副词和“是/为”构成一个直接成分,后接名词短语的程度副词和“是/为”分属于不同的句法层次。“程度副词+是/为”的词汇化始于上古汉语时期后接形容词的“最为”的重新分析,这一词汇化模式在中古汉语时期类推到其他单音节程度副词上,在近代汉语时期类推到“很”上。

关键词词汇化;重新分析;类推;主观评价;

“田库奴”之“库”索解——汉语与阿尔泰语相互影响一例

储泰松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杨晓林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禅僧语录有“田库奴”一词,“库”又作“厍”,其字源无从索解。中古鲜卑复姓有“库狄”,亦作“厍狄”,“库”本读溪纽,由于鲜卑语音的影响,中古又出现了祃韵昌纽、书纽两音。为与汉语固有词相区别,特制“厍”形以别之,后遂为禅宗文献所借用。论文从形音义三个角度对其分化过程进行了勾勒描写,并对其语源、字源做出了分析;改“库”为“厍”实际反映的是中古北族语言与汉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事实。

关键词:田库奴;厍;语源;鲜卑语;禅宗文献;语言接触;

《蒙古字韵》“贤”类字特殊拼写试析

宋洪民    济南大学文学院

丁浩冉    济南大学文学院

摘 要:中古匣母在《蒙古字韵》中一分为二,这可以追溯到蒙古语中与元音阴阳对立相关的辅音和谐。晓匣母字后接韵母中含有的组合时,为避免晓母与辅助符号重叠就省掉韵母中的。原有的为防止与省写而成的相混就在前面加以示区别。这样,八思巴字拼写系统中就有了。受此影响,出现于“贤”类字中的跨级类化组合出现了。但因为蒙古语中的e本就为阴性,所以组合属非法形式,从而仅能在个别音节中出现。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拼写a类韵的二等替代ia时,则因其指示元音阴性的功能而成为合法形式。

关键词:《蒙古字韵》;“贤”类字;跨级类化;元音阴阳对立;

抚养者语言意识类别及对年青一代方言能力的影响

王   玲    南京大学文学院  

摘 要:城市语言生活“双语双言”大背景下,家庭用语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城市年轻人群体的方言传承问题面临挑战。采用访谈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扬州、南京和上海的数据,研究发现家庭用语的多元化发展,与家庭抚养者的语言意识密切相关。当前家庭语境下,抚养者的语言意识可以分为四类模式:普通话主导、方言主导、普通话-方言双主导以及模糊的语言意识模式。不同语言意识模式与青少年方言能力之间的关系,也因城市不同出现差异。

关键词:家庭语境;语言意识;家庭用语;双语双言;

基于社区的语言多样性保护——泰国“玛希隆模式”及其启示

胡   琳    西南大学文学院

摘 要:泰国在濒危语言社区开展的保护语言多样性的“玛希隆模式”,是一个基于语言社区的濒危语言振兴和维持的研究与实践模式,成功降低了崇语(Chong)、嗾语(So)等一批濒危语言的濒危程度,也使北大年马来语(Pattani Malay)等有濒危倾向的语言恢复了活力,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完整的语言多样性保护模式。玛希隆模式共有三个阶段11个步骤,即主要进行濒危语言调查与研究的准备阶段(含第1—4步骤),主要进行濒危语言及地方文化教育的实施阶段(含第5—8步骤),和承担语言社区与社会互动的互动阶段(含第9—11步骤)。这一模式可以在建立基于社区(community-based)的语言多样性保护模式;创制与规范本族文字,训练本族人记录自己的语言;建立分层濒危语言保护机制,开展多学科合作语保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启示。泰国濒危语言研究也对汉藏语系、华澳语系乃至跨语系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濒危语言;语言多样性保护;玛希隆模式;汉藏语系;华澳语系;

苗瑶语边音系统的类型学考察

谭晓平    湖南文理学院文史与法学学院  

摘 要:苗瑶语中共出现4种调音方式的边音:边近音、边擦音、边塞擦音和边闪音,以边近音和边擦音为主。边音的调音部位一般为1—3个,以仅有一套齿/龈边音的系统为主;调音部位的数量呈现由北往南、自西向东逐渐减少的分布态势。发声类型组合以清浊两分的格局为主。各语言拥有的边音的平均数目为4.3个,是普遍共性1.3个的3.3倍,也高于其他汉藏语言,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齿/龈边音。边擦音、边塞擦音、清边近音、弛化边近音以及先喉塞边音的高频出现是其显著的类型特征。

关键词:苗瑶语;边音系统;边音类型;边音共性;

《训蒙字会》“人类”小类词汇研究

李锦花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训蒙字会》是朝鲜李朝时期崔世珍所撰的一本童蒙识字经典教材,是根据当时的教学与语言实际而编写,以求解决当时蒙幼者初学汉语,只是识字,而不解其物,不能使字与物融会贯通的弊端。书成于1527年,共收录汉字3360个,多为汉语实词词汇,内容丰富而全面,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对所收录的“人类”小类词汇研究,总结了“人类”小类所收词汇的排列方式、构成及特点,这一研究客观上反映了明代的词汇面貌,能够对韩国汉字传统追根溯源,并且有助于摸索出针对汉字文化圈的独特汉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崔世珍;《训蒙字会》;“人类”小类;词汇;俗呼;

卓仓藏语的独特面貌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徐世梁    南京大学文学院  

摘 要:青海省东部的卓仓藏族有着独特的语言面貌和风俗文化。卓仓藏语独特面貌的形成可以从卓仓藏族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历史来解释。安多地区的藏族是吐蕃东扩时期从卫藏地区迁来的,因此卓仓藏语和其他安多方言及卫藏方言等一样,共享了很多从共同藏语传承来的结构和单位,比如相同的音节结构和音类,较多的同源词,一致的语序类型和虚词等。明代以前卓仓藏族还未独立,和安多藏族共同发展,卓仓藏语和安多方言有很多共同的创新变化,而与卫藏方言不同;明代形成独立的卓仓藏族,同时大量汉族迁入,一方面卓仓藏语中和其他安多方言一致的变化进程中断,产生了一些不同于其他安多方言但符合藏语内部演变规律的创新变化,另一方面受到当地汉语的强烈影响,借入了诸多来自当地汉语的单位和特征,语音和词汇方面表现突出,语法受到影响较小。

关键词:藏语;安多;卓仓;社会;

  藏缅语附加特征元音的类型学考察

芦   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文章选取了70种藏缅语,分析考察了其附带次要特征元音的类型与共性。在附加特征元音中,鼻化元音主要来源于鼻音韵尾转化,并且更倾向出现在低元音及前元音中,韵尾的双唇鼻音或齿龈鼻音更容易丢失。卷舌元音主要源于复辅音声母中的R音换位,且央元音更容易出现卷舌特征。长短元音和紧元音中,一般都有元音/a/(或者/ɑ/)的长短或松紧对立,若存在两个或以上的长短或松紧元音对立,则至少有一个是高元音;长短元音及松紧元音在蕴涵关系上与常态元音类似,即前圆唇蕴涵前不圆唇,后不圆唇蕴涵后圆唇。

关键词:藏缅语;附加特征;元音系统;类型学;语音演变;

汉藏语选择问句研究述评

罗天华    浙江大学文学院

孙晓雪    浙江大学文学院

摘 要:本文概述汉藏语选择问句的相关研究,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选择问的概念和分类、句法和语义、共时分布和历时演变、类型学比较研究,主要涉及1980—2020年间的著述,兼及早期文献。文章也尝试提出汉藏语选择问句研究值得重视的三个方面问题,即结构特征描写、类型学比较以及(区域)历史比较。

关键词:选择问;汉藏语;表达方式;类型学;

石棉木雅语动词的互动态

杨振法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石棉木雅语有一套动词互动态系统,形式类型主要有词汇型、形态型、分析型、形态—分析型四种,大致对应于从具象到抽象的互动意义连续统。互动结构的交互者编码为主语或主语及伴随格,交互对象编码为宾语、领属定语或宾语小句的主语,后者的部分编码方式系在藏缅语中首次发现。分析型互动态的语法标记由来源于数词“一”的相互代词充当,具有跨语言的共性特征。基于内外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分析型产生并成为木雅语互动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石棉木雅语;互动态;交互者;交互对象;相互代词;

底本精善,校注精审——读黄仁瑄《续一切经音义校注》

廖   强    西南大学文学院

周洋鹭    西南大学文学院  

摘 要:《续一切经音义校注》是对希麟《续一切经音义》所作的校勘和注释,它以高丽藏本为底本,以日本狮谷白莲社本为参校本。该书工作底本选择精良、文献性质判定准确、校勘文字细致入微、注释体例周全完备、语音转写严谨规范、多种索引丰富便利。该书是希麟《续一切经音义》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佛教文献学、汉语音义学、历史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有着积极的贡献和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续一切经音义》;校注;音义学;



期刊简介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是由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学术集刊(每年二辑)。2017年创刊,该刊以历史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汉藏语言比较为学术背景,立足汉语本体,注重跨语言比较,努力探寻汉语及东亚语言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汉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探索。主要发表关于汉语史、汉藏语比较、传统小学出土文献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本刊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编辑部

邮政编码:210023

投稿邮箱:ndlsyyx @163.co                                                             

本文来源:《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推  荐




博士招生|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4年博士招生(语言学+教育学)

2023-10-01

学术会议|脑认知视角下的语言与习得研究

2023-10-01

刊讯|SSCI 期刊《心理语言学研究》2023年第1-3期

2023-10-01

好书推荐|《文本挖掘概论: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留言赠书)

2023-09-29

刊讯|SSCI 期刊《计量语言学》2023年第1-2期

2023-09-29

刊讯|SSCI 期刊《语言测试》2023年第1-2期

2023-09-28

刊讯|CSSCI 来源集刊《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23年第1期

2023-09-27

刊讯|SSCI 期刊《语言学习》2023年第3期

2023-09-26

好书推荐|《TPRS中文教学手册》(留言赠书)

2023-09-24

刊讯|CSSCI 来源集刊《语言学研究》2022年第1-2期

2023-09-23

刊讯|《当代语言学》2023年第4期

2023-09-22

重  磅|人大复印报刊转载2023年第5期(语言学)

2023-09-22

刊讯|SSCI 期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2023年第5-6期

2023-09-21

刊讯|SSCI 期刊《语言、认知与神经科学》 2023年第1-7期

2023-09-18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务必备注“学校/单位+研究方向/专业”

今日小编:三 金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刊讯|CSSCI 来源集刊《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2022年第1-2期

六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心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