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CSSCI 来源集刊《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2023年第13辑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
2023年第13辑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CSSCI来源集刊、AMI入库)2023年第13辑刊发16篇文章。文章涉及语音史、《论语谚解》、韵书研究、语音史、《中原音韵》、连读变调、官话方言岛、民族语、语言接触、谓宾小句、中古汉语动量词、词源考证等。欢迎转发扩散!
往期推荐:
目 录
01 再论普通话船禅二母分化的条件——兼谈官话方言船禅母仄声字读塞擦音的现象 / 王栋;蒋冀骋
02 内容简介
19 《论语谚解》音注声母研究 / 高龙奎
32 20世纪中唐五代汉语音韵研究述略 / 曹鹏鹏
67 官话方言古铎药觉韵的读音类型及演变 / 刘婕妤
88 再论《中原音韵》知庄章组声母的拟音及相关问题 / 刘泽鑫
108 假摄三等字在河南官话方言中的演变 / 赵文文
116 桓台方言平上合并与入声消变在连调中的历时涵义 / 张梦瑶
129 福建洋屿官话与福州话的接触研究 / 钟昆儿
138 南方民族语中腭近音j的演变类型 / 郑伟
157 羌汉语言接触引发的底层影响和表层影响 / 郑武曦
173 谓宾小句的构式特征及其认知阐释 / 苗守艳
188 中古汉语的动量词 / 乐优
215 百年前四川方言中的“给”与“跟” / 曹嫄
228 汉语“天气”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 汤传扬
248 “赤根菜”在汉语方言中的语素替换和音变残余 / 彭飞
264 “骨董羹”小考 / 祝海玉
提 要
再论普通话船禅二母分化的条件——兼谈官话方言船禅母仄声字读塞擦音的现象
王 栋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蒋冀骋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船禅二母在普通话中的演变条件,是近代汉语语音史上的难题之一。文章提出:《中原音韵》记录的并非纯粹的口语读音,而是包含了读书音的成分。在《中原音韵》的基础方言里,船禅二母清化后平声非止摄字一致地读塞擦音,平声止摄字和仄声字一律读擦音,分化条件很严整。今普通话船禅二母读音的参差,大多是由读书音与口语音相互渗透造成的。另外,文章提出官话方言和近代官话文献船禅二母仄声字也存在塞擦音的读法,并对此作出了相应的解释。关键词:船禅母 普通话 分化 条件《论语谚解》音注声母研究
高龙奎 济南大学文学院
摘 要:《论语谚解》就是朝鲜李朝时期产生的汉语文献翻译、介绍类音注著述,类似于中国的音义类注释。其音注声母共有14个,呈现出唇音和舌音未分化、全浊声母清化、影云以疑四母合并、精庄章组声母合并、部分泥母并入来母、部分日母变读为零声母等特征。关键词:《论语谚解》 朝鲜李朝 音注 声母 特征
20世纪中唐五代汉语音韵研究述略
曹鹏鹏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中唐至五代时期产生了丰富的韵书材料,形成了梵汉对音、汉藏对音、日译汉音等对音译音材料以及诸多的音义文献和诗歌韵文,早期韵图结构也在此时期逐渐成熟。上述种种语音材料,为研究中唐至五代时期的汉语语音面貌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20世纪的前辈学人借助这些文献材料,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总结20世纪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中唐至五代是汉语语音发生急剧变革的时期,表现在诸多方面,如:轻重唇的分化,非、敷两母合并;同摄内重韵的混并;重纽两类对立格局变化等现象。这一系列变革表明中唐五代时期的汉语音系格局逐步简化,向着近代音演变。关键词:20世纪 中唐五代 中古汉语
官话方言古铎药觉韵的读音类型及演变
刘婕妤 南京大学文学院
摘 要:中古铎药觉韵字在今官话方言中的演变与入声韵尾的舒化密切相关。入声韵尾的舒化使得主要元音向韵腹相近的阴声韵归并,部分开口入声韵孽生合口介音,与韵基相近的果摄字合并,合口介音的衍生途径则与声母发音部位、韵等都有关;部分浊声母字失去入声韵尾后与效摄字合并或与果摄字产生异读,两种演变方式长期共存,就形成果/效又读的格局,这是入声韵丢失韵尾后形成的离散式音变特征。关键词: 入声韵尾舒化 铎觉药韵 果/效又读 离散式音变
再论《中原音韵》知庄章组声母的拟音及相关问题
刘泽鑫 浙江大学文学院
摘 要:《中原音韵》作为近代语音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有的问题如知庄章组声母的构拟至今仍然争论不休。拟音争议的背后蕴含着对汉语语音史上诸多问题的不同诠释,如《切韵》到《中原音韵》知庄章组声母的合流方式、卷舌化的演变细节、对韵图“照组”的认识以及对近代《五方元音》等文献的理解等等。本文利用方言材料对上述问题重新进行梳理,对前人的有关观点加以评述,认为《中原音韵》知庄章组声母应该构拟为两套,并支持将知三章组声母构拟为舌面音tɕ组的观点。关键词:《中原音韵》 知庄章 舌叶音
假摄三等字在河南官话方言中的演变
赵文文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假摄三等 卷舌化 河南方言 中原官话
桓台方言平上合并与入声消变在连调中的历时涵义
张梦瑶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摘 要:阳平与上声合并、独立入声调消变是山东桓台方言两种进行中的音变,主要通过词汇扩散方式进行。单字调和两字组连读变调(分轻声变调与非轻声变调)中:(1)阳平、上声的合并速度,单字调最快,非轻声变调次之,轻声变调最慢;(2)独立入声调的消失速度,非轻声变调最快,单字调次之,轻声变调最慢。与单字调、非轻声变调相比,桓台方言的轻声变调更具存古性。关键词:桓台方言 连读变调 轻声变调 时间序列 过渡带方言
福建洋屿官话与福州话的接触研究
钟昆儿 福建警察学院基础部
摘 要: 福州话包围下的洋屿官话方言岛,其音系中存在不属于官话方言系属的语音特征。本文以双尾韵、古入声字的今调类为例,讨论了洋屿官话与福州话的接触。作者认为洋屿官话的双尾韵、古入声字绝大部分归入阳平是与福州话接触的结果,演变动因是双方言(双语)社会中的语言系统经济性原则。关键词:官话方言岛 福州话 语言接触 双方言社会 经济性原则
南方民族语中腭近音j的演变类型
郑 伟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摘 要:本文以藏缅、侗台、苗瑶等南方民族语言为考察对象,并结合书面藏语、方块壮字等早期文献资料,详细讨论了腭近音声母j所经历的四类“非自然音变”,包括唇齿擦化(j>v)、齿龈或喉擦化(j>ʑ/z/h/ɦ)、塞音化(j>d/ȡ/ʥ)和鼻音化(j>ȵ/ŋ/n)等。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需要从条件性变化、听感接近、调音部位接近、音系结构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等不同角度加以解释。在民族语、古汉语、汉语方言等材料中分辨自然音变与非自然音变时,有时不应以是否具有普遍性语音学动因作为区分二者的标准。关键词:腭近音 藏缅语 侗台语 苗瑶语 演变类型
羌汉语言接触引发的底层影响和表层影响
郑武曦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羌语和汉语的接触现象,过去讨论得比较多的是汉语对羌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词汇两个方面,同时也有研究介绍过词序方面的接触。目前很少有研究涉及羌语对汉语的影响,也没有讨论过羌语和汉语在形态和语用方面的语言接触现象。笔者通过分析大量的长篇语料和对话,发现羌汉语言接触不仅体现在当地西南官话对羌语的影响(表层影响),同时羌语也影响了当地西南官话(底层影响)。语言接触不仅体现在语音、借词和语序三方面,也体现在形态和语用两个方面。本文将进一步从认知和习惯的角度分析羌汉语言接触现象。关键词:语言接触 汉语 羌语 形态 语用
谓宾小句的构式特征及其认知阐释
苗守艳 临沂大学文学院
摘 要:汉语谓宾小句非常复杂,分析其构式特征并从认知语用角度阐释其形成动因可使其研究不断深入。汉语谓宾小句构式类型多样,双主谓形式是其原型但不是唯一形式;谓宾小句构式语义具有明显控制性特征,谓宾动词控制决定了外部事态和控制者类型;谓宾小句构式具有层级性且受到构式义的限制。人类认知顺序奠定了构式层级化表达基础,信息表达焦点决定了构式反映被反映的语序特征,认知经济性推动了信息模块化传递。关键词:谓宾小句 构式 特征 认知
中古汉语的动量词
乐 优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
摘 要:动量词出现于西汉时期,在中古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全面考察中古时期的动量词,总结其特点,并从语义角度探讨其演变规律。动量词均由动词语法化而来,其来源动词有共同的语义特征:计量空间型线性动作的动量词,来源词一般是包含完整结构的位移动词;计量时间型环形动作的动量词,其来源词中均包含“周遍”或“回转”义的语义特征。关键词:动量词 语义特征 中古汉语
百年前四川方言中的“给”与“跟”
曹 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多功能词“给”“跟”的语法功能以及由动词→介词→连词历时演变的路径等目前已比较清晰。但由于学界缺乏对四川方言历时语料的深入挖掘,因此民国之前四川方言中“给”“跟”的使用情况还未可知。本文考察了5部清末民初的四川方言文献,发现在介—连词的选择上,成都方言文献《西蜀方言》《华英联珠分类集成》《华西初级汉语课程》全部用“给”而非“跟”,川南方言文献《华西官话汉法词典》和中江方言文献《跻春台》几乎全用“跟”而非“给”。由此可揭示出当时四川方言中“给”“跟”的基本面貌:清末民初时期,“给”与“跟”的功能基本相同,成都、川南、中江话中,“给”与“跟”存在互斥关系,二者不能共存。不仅如此,清末民初成都、川南、中江方言的差异还表现在被动式、“AP/VP很(狠)了”等多方面。关键词:四川地区 汉语史 给 跟
汉语“天气”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汤传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书编纂研究中心
摘 要:表“天气”义,上古汉语时期,“天”为概念场唯一主导词。中古汉语时期,概念场新增“天气”“天时”。唐代,概念场新增“天色”。元代,概念场新增“天道”。民国时期,概念场新增“天象”。在现代汉语中,“天”“天气”“天象”是通语词。“天时”“天色”“天道”在近代汉语后期从通语词降格为方言词。汉语“天气”义词从“天气”义到“时候”义的语义演变具有规律性。这一语义关联模式在其他语言中也能见到,具有共性倾向和类型特点。关键词:“天气”义词 历时演变 共时分布 语义演变
“赤根菜”在汉语方言中的语素替换和音变残余
彭 飞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赤根菜 红根菜 扯根菜 语素替换 音变残余
“骨董羹”小考
祝海玉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通过详细的词源考证和语义梳理,“骨”“董”皆有“杂乱”义,“骨董羹”因食材混杂而得名。随着古代饮食文化研究的深入,“骨董羹”逐渐被广大群体所接受,其词义范围不断扩大,并且承载着饮食、文学、民俗等多重文化内涵。关键词:骨董羹 命名理据 文化内涵
期刊简介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是由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学术集刊(每年二辑)。2017年创刊,该刊以历史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汉藏语言比较为学术背景,立足汉语本体,注重跨语言比较,努力探寻汉语及东亚语言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汉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探索。主要发表关于汉语史、汉藏语比较、传统小学出土文献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本刊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编辑部
邮政编码:210023
投稿邮箱:ndlsyyx@163.com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推 荐
2024-01-25
2024-01-26
2024-01-23
2024-01-22
2024-01-21
2024-01-20
2024-01-19
2024-01-18
2024-01-17
2024-01-16
2024-01-15
2024-01-13
今日小编:young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