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荐读|尉薇:基于多维聚类的语体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探赜
好文荐读(第九十一期)基于多维聚类的语体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探赜。
“好文荐读”不定期更新,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核心期刊亮眼论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也欢迎给我们留言推荐更多值得一荐的好文哦~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文章简介
文章来源:尉薇.基于多维聚类的语体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探赜[J/OL].华文教学与研究,2024,(01):85-95.
摘要:本文对2013—2022 年的语体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从1905 篇CNKI 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的语体研究论文中提取出35 个高频核心关键词,在此基础上依次进行词频矩阵分析、相异系数矩阵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将语体相关核心关键词之间的隐性关系显性化, 由此探讨十年来我国语体研究的热点和趋势。研究发现,十年来国内语体研究聚焦于本体研究和应用分析两方面以及语体理论、语体类型、语体研究方法、语体语法和语体教学五个方向。本文认为,语体研究将朝着更为精细化、专门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整体研究格局趋于平衡,研究方法与跨学科交叉研究参与度等方面也将得以丰富与提升。
关键词:语体;多维特征;系统聚类;知识图谱;热点趋势
感谢《华文教学与研究》授权推广,全文下载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一.引言
语体研究关注不同交际领域的语言变体及其语言运用规律,涉及语言手段分化、话语分类、言语行为以及话语建构与理解等方面,在言语交际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成为学术界与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在现代语言学的研究中,语体不仅是重要的研究视角,也是一种日趋成熟的语言描写与分析工具(姚双云,2017:3),当前西方的语体研究超越传统的基于语言形式与功能的分类体式,主要沿着三条路径开展研究:1) 交际情境对语体的影响以及不同情境下语体使用特点和选择策略,如不同的交际场合人们使用的语言受交流意图、情感态度、社会地位等多元因素制约,相应的语体也会随之发生变化(Martin,2009;Hasan etal.,2007;Butt & Wegener,2007;Eckert,2000;Kiesling,2005)。2) 多模态话语分析下的语体研究, 如Bernard & Mills (2000) 探讨了布局、字体风格和显示格式等视觉因素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并分析如何利用这些因素以更好地呈现和传达口头语体的信息。Hagoort etal. (2009) 探讨了声音和视觉信息在语体感知中的协同作用,提出了声学和视觉特征在人类理解语言时相互作用的机制;Knoeferle (2015)则通过眼动追踪与事件相关电位(ERP) 分析认为,视觉等非语言语境对口语词汇语义的构成与理解具有重要影响。3) 数据驱动的语体分析, 通过建立语料库数据, 利用机器学习、统计学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来研究语体变异和风格特征,探究其背后的规律和特点。比如语体在不同领域、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群体之间会产生变异,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来识别和区分这些语体,从而深入探究它们的内在规律(Luzon Marco,2000;Bernardi⁃ni,2002;Ghadessy et al.,2001;Hyland,2001);运用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考察语体教学相关问题,即教师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分析和评估, 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Gavioli, 2002;Granger, 2009;Biber et al.,2011)。数据驱动的方法为语体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实证分析的有效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增强语体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的基础上,能够帮助研究者更为深入地把握不同交际领域下的语体变异方式和内在规律。汉语学界的语体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八九十年代渐至深化并初步繁荣,成果数量不断增加且内容更为具体深入,如关注不同语体类型词句语篇的结构形式与语义特征(管琰琰,2014;赵宗飒、姚双云,2016)、语用功能(李秉震,2016;梁清沁,2022) 以及汉语语体教学(曾毅平,2012;崔嵘等,2018),等等。为了更加深入清晰地呈现十年来国内语体研究现状与热点趋势,基于绝大多数规律的解释需要有形的科学计量结果的认知,本文采用数据驱动的语体研究路径,从2013—2022 年CNKI 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中语体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切入,依次通过词频统计、相异系数矩阵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探究汉语语体研究的热点主题、演进特征与发展趋势。二.研究数据与分析框架
2.1 数据来源、采集及处理程序
本文将CNKI 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有关语体的研究论文作为数据来源,数据采集及处理程序为:1) 以“语体”作为检索主题词,年限设为2013—2022 年, 检索出相关论文1972 篇;2) 对检索出的文献展开数据清洗,筛选出1905 篇有效文献作为数据源;3) 依次导出1905 篇论文的信息, 规范数据编码格式,使其符合研究处理要求。
2.2 分析框架
本文通过数据挖掘以及知识发现等技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进一步透视该知识体系中的现状与热点,预测语体研究的发展趋势。运用BICOMB 对1905 篇文献进行关键词提取统计与分析,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对频次出现15 次及以上的前35 个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主要关键词的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应用Ochiai 系数分析法进行相异矩阵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深入探究语体研究热点与趋势的领域分布。
三.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语体研究概况
对国内2013—2022年语体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历时统计(见图1) 可知,十年来我国语体研究有较多波动,文献数量整体上呈现波浪式小幅递减趋势。
2013—2014年有关语体研究的文献发表量整体增长, 随后语体研究热度有所减退,2015—2017年的发文量与前一阶段相比稍有下降,但整体仍呈增长态势,2018—2022年语体研究的成果数量呈下滑趋势。本文认为,该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受学科发展规律的制约,当前我国语体研究已有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语体的本体研究和应用分析显著增强,随着语体理论的适用范围不断向外拓展,语体研究释放出更强的吸引力和解释力,在其发展成熟之后的研究热度会出现暂时性消退。通过分析发现,2018—2022年阶段的语体研究虽然有所退热,但研究进程并未停止不前甚至迎来新的转向,语体研究的视角与内容更为具化深入多元,理论框架与方法更为丰富,研究视野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出跨学科交流与融合的趋势,语体研究与功能语言学、语篇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翻译学、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等学科领域的结合更加紧密,涌现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如柳晓辉(2015) 考察了语体学中蕴含的认知语言观;祝克懿(2020) 从交际需求出发分析了“语录体”的源起与“记录”“摘录”互文手段的实现路径,描写解释了古今语录体分化融合的外部条件和内在理据;赵芃(2021) 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语体链分析视角分析语体变异现象。另外也有不少研究融合运用语料库技术与统计学方法(如单因素协方差分析、多元回归、皮尔逊相关检验、卡方检验、t 检验等) 对不同语体进行量化分析(如赵雪、李平,2013;庞双子,2019,2020;胡俊飞、陶红印,2017;刘艳春,2019;胡显耀等,2021),这种研究路径具有数据量大、真实性高、覆盖面宽、时间跨度广、分析方式多样等优势,能够对语体的细微特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
3.2 词频统计分析
为深入分析十年来语体研究的现状和热点,运用BICOMB对筛选出来的1905篇文献进行关键词提取统计与分析,并对关键词提取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合并同义表述的关键词使统计结果更为准确(如表1)。结果显示,2013-2022 年的学术期刊论文共提取出关键词5281个,所有关键词累计出现总频次为8815 次,本文提取出现频次15 次及以上的关键词共35个,出现频次占关键词总频次的17.47%,按照出现频次的高低排序,依次为:语体、语体特征、语料库、翻译、口语语体、书面语体、网络语言、新闻语体、修辞、语境、翻译策略、语体风格、文体、语域、语义、科技语体、互动研究、同义词、语用、句法、语言、词汇、对外汉语教学、主观性、语体语法、特征、修辞学、语言特征、多维度分析、语体色彩、语体学、语体研究、风格、计量分析、语法。
上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学界围绕“语体”这一主题词展开的研究方向,体现了十年来语体研究的主要领域。表1 数据初步表明,语体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是多元的、跨学科式的,它与文体、修辞、语境、语法、翻译、互动等概念关系较为密切。然而仅凭词频统计并不足以准确描述语体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脉络,因此在确定高频关键词后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挖掘,通过对35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和相似性分析,得到关键词的相异系数矩阵。
3.3 相异系数矩阵分析
使用BICOMB 对35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选取Ochiai 系数将该矩阵转化为共词相似矩阵,再采用相异系数矩阵=1-相似矩阵的运算,生成相异系数矩阵,用以说明主题词“语体”与其他核心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出于篇幅考虑,本文截取关键词排名前15的相异矩阵以作说明,具体见表2。
相异系数是显现两个变量间距离的统计变量,常介于0 和1 之间,矩阵中的数值表示关键词之间的相异性,各数值的大小表明各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相异系数越小,表明两关键词间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大,密切程度越高;当相异系数趋于0 时,说明两关键词间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异系数越大,说明两关键词间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小,关系越疏远;当相异系数趋于1 时,说明两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最为疏远。由表2 可知,各核心关键词距离主题词“语体”的顺序由近及远依次为:语境(0.850)、语体风格(0.896)、修辞(0.904)、语域(0.924)、语料库(0.939)、书面语体(0.957)、翻译(0.961)、网络语言(0.963)、语体特征(0.972)、口语语体(0.972)、新闻语体(0.976)、文体(0.979)、语言特点(0.980)、翻译策略(0.991)。通过分析35 个高频关键词之间的相异系数发现:主题词“语体”和其他高频关键词之间,以及各关键词之间联系相对密切,但这些关键词在语体研究领域中的发展空间还较大,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语体与修辞、文体等概念联系紧密;语体与语境、语体风格、语体特征以及具体语体类型(如书面语体、口语语体、新闻语体等)息息相关。关键词“语域”“翻译策略”“语言特点”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较为疏远,这表明对“语域”“翻译策略”“语言特点”与其他关键词的交叉领域研究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3.4 系统聚类分析
在上述相异系数矩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聚合呈现关键词“语体”与其他核心关键词以及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为了清楚呈现十年来国内语体研究的不同领域和层次,本文充分利用共词分析与相似性分析结果,对35个高频关键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语体研究的高频关键词系统聚类树状图,然后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图显示类团的连线距离远近,将关键词聚合为五个主题领域(见图2),系统聚类分析将相异系数矩阵中核心关键词之间的隐性关系更加明晰地呈现出来。
通过分析表2 可知,语体研究的五个主要方向分别为语体理论研究(包括语体、特征、翻译、语域、风格、语境、文体、互动研究、网络语言、主观性10 个关键词)、语体类型与研究方法(包括口语语体、书面语体、语体特征、多维度分析、语料库、新闻语体、语言特征、翻译策略、科技语体9 个关键词)、语体修辞(包括语体研究和修辞学2 个关键词)、语体教学(包括词汇、语法、语体学、修辞、语言、计量分析、语体风格、对外汉语教学8个关键词)、语体语法(包括语义、句法、语用、同义词、语体色彩、语体语法6 个关键词),通过聚类分析得出的这五个研究方向表征十年来国内语体研究的热点。
四.语体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分析
对高频关键词的线性拟合散点(见图3)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的实测值和预测值分布散点具有线性趋势,这说明该数据模型的拟合程度良好。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上文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做进一步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并绘制出语体研究热点与趋势的知识图谱(见图4)。
在多维尺度知识图谱中,横轴表征向心度(Centrality),显示该领域的关键词相互影响的强度;纵轴表征密度(Density),呈现某领域内部的联系强度;图中的小圆点表征各关键词所处的位置,圆点间的距离越近,说明它们的关系就越密切;反之,则关系越疏远;关键词的影响力越大,其所标示的圆圈距离坐标的中心点越近。分析图4 可知,所有的关键词分布在四个象限内,象限的不同体现着当前关键词在该领域所处的研究地位,关键词和主题词“语体”之间关系的亲疏程度,以及不同领域的动态研究信息。
根据语体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图2) 和语体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图4),按照相近性划分领域数量,依据各领域关键词的内容为该领域命名(若某类别下出现若干差异较大的关键词,则概括不同关键词所含的共同点, 以共同点进行命名), 将2013-2022 年国内的语体研究总体上划为两方面、五个方向:一是本体研究,包括语体理论研究、语体类型研究与语体研究方法、语体语法研究;二是应用研究,包括语体教学研究等。多维尺度分析是在系统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具体细化,该分类与上文的高频关键词词频分布、系统聚类树状图的领域划分基本一致,这也说明以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研究语体研究的热点与趋势问题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4.1 语体理论研究
国内学者对语体理论的建构一直处于探索之中,成为语体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由图4 可知,该方向的关键词主要有4 个,自左向右分别是:修辞、语体、文体、风格,这些关键词均为语体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概念。通过分析该领域的关键词分布并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十年来国内对语体理论的研究蓬勃发展,整体研究涵盖了语体理论建构、跨学科合作和理论实践三个方面。语体理论的建构主要围绕语体的概念内涵、语体属性及构成、运行机制、制约因素和语体意识(能力) 等问题展开。其中语体的概念内涵分析是语体理论建构的重要议题,从最初的“语体”“文体”“风格”概念混为一谈再到语体研究的标榜独立,语体理论在逐渐廓清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其多面性与复杂性。比如,刘大为(2013) 提出语体是一种类型的言语活动得以实施而必须满足的、对实施者行为方式的要求,以及该要求在语篇构成中的表现;宗守云(2013) 认为文本、目的和场合是制约语体的三要素,三者的一致性导致了语体的原型效应;丁金国(2014、2018) 提出语体是在语言运用功能域制约下所形成的语用范式,并对语体构成和功能、语体意识、运作机制等问题进行探讨;李熙宗(2016a) 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了语体的生成机制以及语体的构成要素;孔建源、泓峻(2018) 认为“语体”概念在汉语语境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兼跨多重学科领域且较为稳定的概念内涵。上述观点表明当前对语体的理解与阐释是多元并存的,语体理论的建构具有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态势,研究者将语体理论与发生学、文艺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涌现出与语体互文、语体认知、语体变异等相关的研究成果(如董育宁,2015;刘永厚,2019;崔希亮,2021;王森,2022),丰富和发展了语体理论。同时,语体理论并非是束之高阁的抽象性规律总结,而是充满生命力与解释力的理论成果,在文学作品分析、文化研究、广告等事务性语言运用领域得到广泛拓展(如卢桢, 2014;管琰琰,2014;庄逸云,2020),为这些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整体来看,语体理论具有时代性与学科交叉性特征,社会发展引致人们对语言表达的需求日益多样,语体理论也将朝向更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跨文化语体(包括不同社会群体和地域、新技术运用等)、语体认知以及语体变异等成为语体理论的重要关注。
4.2 语体类型研究
该方向包括的关键词有9 个,自上而下分别为:口语语体、书面语体、网络语言、翻译、语域、语言特征、新闻语体、科技语体、翻译策略。这一领域的关键词纵跨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分布相对集中。通过分析该领域关键词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当前语体分类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三方面:一是语体分类研究。语体分类是语体研究的基础性和重要性问题,既往研究多依据功能原则和交际情境等对语体进行分类,并对各具体的语体类型进行描写分析(邓骏捷,2000;袁晖、李熙宗,2005:26;黎运汉、盛永生,2006:430;丁金国,2008等),这些研究为语体学的发展夯实了根基。十年来国内语体分类问题的讨论在踵武前贤的基础上也在不断生发出新的研究向度,如王珏、洪琳(2013) 依据语体中现场性、互动性、传信性因素的用频高低划分为高现场性语体和低现场性语体、高互动性语体和低互动性语体、高传信性语体和低互动性语体三个层次;邵长超(2014) 提出以语体变量作为语体类型的划分依据,各语体变量之间可组合、拆分,变量内部可划分下位次类;王建华、俞晓群(2020)提出交际媒介作为基础语体变量与语用主体、语用手段影响语体形成与类型划分。二是语体特征的多样分析。由表1 和图4 可知,关键词“语体特征”出现104 次,在高频关键词中跻身前三,关键词“语言特征”距离坐标纵轴较近,这说明对语体特征的研究是语体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且语体特征研究领域内部的联系较强。语体特征的呈现需要通过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凸显加以共现,因此对语体特征的描写往往通过分析以上内容来展开。比如,方梅(2013) 考察了不同语体类型具有差异性的句法特征,认为句法限制具有语体相对性,句法形式的语义解读具有语体依赖性;应学凤(2016) 讨论了现代汉语黏合结构表征的语体正式度等级具有差异,指称性越强的结构,语体正式度越高。随着大90数据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少研究者采用语料库和文本挖掘的方法对语体特征进行更加微观的分析,为语体类型研究提供了一条更为客观与系统的分析路径。如吴海燕、刘颖(2020) 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通过自动挖掘来区分不同语体特征的方法;高霞(2021)则基于中西学者学术论文语料库对比分析了中西学者间和中国学者不同时期论文中非正式语体特征使用的异同。三是语体类型的翻译研究。由表1 可知,主题关键词“翻译”出现频次为79 次,这表明翻译是当前语体研究的热点方向。语体翻译领域主要关注不同语体类型的翻译策略、语体特征翻译、风格翻译等,如武光军(2014) 通过对比两类平行文本在词汇、句法层面的差异,归纳出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的语体特征;庞双子(2019、2020) 基于语料库对翻译文本的语体特征进行计量分析;黄立波(2022) 考察毛泽东著作书面口语体特征的英译。总的来看,目前语体类型的研究已取得较大发展,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多样和宽广将进一步助推语体研究取得进步。
4.3 语体研究方法
该方向的关键词主要有3 个,从左到右分别为:语料库、语体特征、多维度分析,且它们均处于第一象限,这体现了以上三个关键词在十年来语体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李熙宗(2016b) 提出语体研究应注重动态与静态、宏观与微观、定量与定性、描写与解释的结合,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语体研究。赵雪(2013) 认为语体研究以非材料性的微观定性研究为主,缺少借助语料库进行量化统计的研究。十年来,这种缺乏语料库计量分析的研究现状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进步有了较大改观,分析发现,关键词“语料库”出现了85 次,位列高频关键词第3 位,这说明研究者已经开始注重基于语料库的量化分析来研究语体,且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增加,这是语体研究在方法上的有利突破。比如,马明艳(2017)采用语料库数据对比的方式考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书面作文的“口语化”倾向;顾玉兰(2019) 借助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考察双重谓语结构的语体分布特征,等等。与定性研究相比,基于语料库分析语体的研究兼具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上的比较分析,其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为语体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在数据驱动的语料库分析方法中,Biber 和Conrad (2009) 提出的多维度分析法(MD) 是语体研究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模型,它是在实证基础上全方位比较分析与语体变异以及不同语体之间相关的语言特征的分析方法,在语体研究中得到大量运用。比如姜峰(2020) 从五个维度考察学术语篇语体的历时变化;朱宇、胡晓丹(2021) 考察了现代汉语连词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及其呈现的聚合维度;谭雯婷、徐玲(2022) 采用多维度分析方法对不同熟悉度的英语作文进行多特征对比分析。然而观察图4 可知,相较于“多维度分析”,关键词“语料库”离坐标中心点较近,这说明其对语体研究的影响力更为广泛。总之,十年来国内语体研究方法完成了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的转向,呈现出多层面和多维度的研究趋势,语体研究与计算机科学深度结合带来的语体研究的发展与扩张,不仅为研究者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对象和挖掘语言规律的可能性,并进行相应的分类和预测,也有利于探索语言使用与社会变革、认知过程、技术发展等之间的联系。
4.4 语体语法研究
该方向包括的关键词有8 个,纵跨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自右至左分别为:语体语法、语体学、词汇、同义词、语法、句法、语用、语义。其中关键词“语体语法”“语体学”“词汇”“语法”“句法”分布在第二象限,其余关键词分布在第三象限,关键词“语体语法”贴近中心点,这表示语体语法的研究在语言学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语体语法是近年来语体研究中产生的分支领域,它把语言的形式结构和功能属性结合起来,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目前这类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如应学凤(2013) 指出语体语法研究主要关注口语体和书面语体、语体特征、正式度不同的语体差异与语法差异的关系三个维度。朱军、卢芸蓉(2013) 通过分析语序问题总结出语体制约语序具有全面性、层次性、协同性的特点;王丽娟(2018) 考察汉语旁格述宾结构存在的两种语体形式及其生成机制;冯胜利等(2021) 探讨单双音节对应词在语体语法理论体系中出现和存在的原因,等等。除了对语体语法进行描尉薇:基于多维聚类的语体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探赜91华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期述性研究之外,十年来学界对语体语法的理论建构也在不断发展,旨在解释语体因素对语法结构和语法规则的影响。比如,冯胜利、施春宏(2018) 提出以语距为原则确定语体单位的语体语法理论;施春宏(2019) 从语体语法的基本理念、考察视角和基本机制系统梳理和阐释语体何以作为语法的基本原理;施春宏、赵博文(2022) 从交际距离的量度特征出发,探讨语体语法形式—功能相匹配的量度机制;叶芳、张磊(2022) 提出语体和语法之间具有双向互动、双向影响的关系,等等。语体语法是语体的语法性和语法的语体性两相契合的产物(赵博文、施春宏,2022),语体语法研究不仅关注不同类型语体的语言特点的语法解释,导致语法特征产生差异的语体变量分析,也注重对语体语法理论的建构,为理解与阐释多维度语体特征提供理论基础。
4.5 语体教学研究
该方向包括的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修辞学、主观性、语体研究、互动研究、特征、语言、计量分析、语体风格、语体色彩、语境。以上关键词分布在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大部分关键词在第三象限,且分布较为集中,这表明该方向的研究已初步成熟,领域内的关键词与研究主题之间、关键词之间的内部联系较为密切,但在语体研究中仍具有潜在重要性和进一步研究的价值。通过分析该领域的关键词分布情况、集中程度、远近关系,并结合相关文献发现:一是对语体教学的互动研究成为新的关注点。语体教学研究由传统的教学理论、教材编写、语体习得以及教学对策等方面转向语体特征与学习者交互性研究,关注从语言的交际性出发,研究语体认知与学习者有效学习的问题。如李先银(2020) 认为语体语法教学要进行更为具体微观的语体区分,不同的语体成分是互动交际的资源,应在教学中引起足够重视。仵兆琪、裴跃进(2022) 认为蕴含真实和情感维度的教学评价语体使师生能够进行良好的双向性互动,等等。这些研究针对语体教学的灵活性和可塑性的特点,提倡融合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的互动,注重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和多样化,以促进学习者的语体能力提升。二是关注对语体特征和语体风格等知识性教学研究,如骆健飞(2015) 认为在辨析同义动词时既要遵循“口语/书语”的框架,也要从对象、场合、内容和态度等语体特征入手,帮助学习者认知和记忆。语体教学在与语言教学并行发展,随着语体特征和风格的不断细分,教学中的语体知识也更加细化,形成了更加精细、准确和专业的教材,也更适应不同程度和学习需求的学习者,然而目前该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三是重视语境在语体教学中的作用,语体教学的语境包括语言环境语境、实际语境和虚拟语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理解和应用不同类型的语境,并通过创设语境、模仿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如阚明刚、侯敏(2013) 认为话语标记与语境相连,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话语标记进行语体区分,帮助学习者激活认知语境;施春宏等(2021) 基于三一语法对教学语境进行探讨,认为教学语法的语境具有语体性特征。整体来看,语体教学仍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明确语体教学的内涵和目标,深化对语体意识和语体能力的认识,同时积极开展实践研究,探索适合不同教育阶段的语体教学方法与策略,推动语体教学的发展。
五. 结论与启示
研究发现,十年来国内语体研究取得长足发展,多层次多角度地拓展了语体的研究范畴,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本体研究和应用分析两方面以及语体理论、语体类型、语体研究方法、语体语法和语体教学五个方向。整体来看,仍有深入发展的空间,主要表现为:
第一,关于语体研究的理论总结和发展脉络有待进一步的精细化、专门化和系统化。目前语体的相关研究还有较多可以深入探讨的领域,比如语体理论如何更广泛地适用不同的专门社团语体,语体如何反映和建构社会身份,语体和社会文化的关系,语体的跨文化传播与交际路径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更深层次地分析研究。相关研究缺乏整体性的观照,在指导语体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上后力不足,需要研究者们对语体研究成果作全面、专门和系统的学科梳理和总结整合,为构建具有中国本土化的语体研究话语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第二,语体研究成果的整体格局有待进一步平衡。从十年来我国语体研究的整体格局分布来看,语体研究的整体成果分布不平衡,研究分布呈现畸重畸轻的格局,较多关注语体理论的阐释及其对各语体类型的应用实践,热衷于考察不同语体呈现出的语言特点体系的异质性,对语体理论、语体类型等方向的研究较为充分,而对语体语法、研究方法、教学实践的探讨上还稍显逊色。长期以来学界对语体的研究多为理论演绎和应用分析的内省式研究,造成过多关注语体研究的基础性问题,而对研究方法和应用实践的关注相对较少。
第三,语体研究方法还需多样化。十年来基于语料库语言学和多维度分析的语体研究成果大幅增加,但也存在对语体内部深层次的研究挖掘不足,或者对研究数据的阐释不力等问题。开展计算与语体的跨学科研究是在目前学术背景下语体研究尝试新的研究方法的必然结果,并且这项工作对增强语体理论的解释力和科学性上有较多裨益。因此,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是语体研究方法的必然趋势,既要通过统计学、语言模型和机器学习、多模态语体研究、基于心理实验和神经科学等方法的认知研究等挖掘语体的各项语言参数和数据,又要使其与语体理论和知识结构相融合,系统客观地揭示语体的整体面貌。
第四,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参与度有待加强。语体研究不仅要“纵通”,即就语体本身来论语体,将语体的各个相关领域研究清楚,也要“横通”,即以语体为中心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将语体研究与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认知语言学等邻近学科结合起来,并从它们之间的学科关联以及相互影响和交叉融合上寻找规律和新的学术生长点。相较于西方语体学科的发展进程,我国语体研究在较长的时间里主要关注形式语体和功能语体的研究,近些年来开始重视发展语篇语体学和语境语体学(包括内外语境、互文语境、历史语境等),但目前对语体建构的社会文化特性以及语体维持的社会功效和文化价值的分析还较少。因此,语体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和技术,提高语体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深入探讨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与社会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建议,为学界和社会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尉薇
个人简介:尉薇,女,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篇语言学、语体学、修辞学,201101110019@fudan.edu.cn。
本文来源:《华文教学与研究》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课程推荐
2024-04-04
2024-04-04
2024-04-04
2024-04-03
2024-04-03
2024-04-03
2024-04-02
2024-04-02
2024-04-02
2024-04-01
2024-04-01
2024-04-01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今日小编:喵 酱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