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CSSCI 来源集刊《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23年第30辑
2023年第30辑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CSSCI 来源集刊)2023年第30辑共刊文20篇,涉及“训诂词汇研究”“音韵学研究”“文字学研究”“民俗学研究”“华语研究”五个栏目。训诂词汇研究方面,通过具体细微的探析,发明新义。音韵学方面,探讨了传统韵书的源流、影响。文字学方面,既有对理论的探讨,又有对传统字书的研究,以及从文字角度看清华简文本的探析。民俗学方面,有对前辈学者的往事追忆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也有对乡村民俗文化遗产的讨论。华语研究所收论文探讨了华语研究的六个视角。欢迎大家转发扩散!
往期推荐:
目 录
本期话题
训诂词汇研究1--24+273 上古汉语的焦点、重音与韵素的语体属性——以《论语》中的“吾”“我”为例 / 冯胜利25-34+273-274 物类视角下《说文解字》语素存亡的动因——以动物类语素“牛、马、羊”三部为例 /卜师霞,张李昕35-43+274 “腐刑”名源考 / 陈青44-60+274-275 语体语法视域下《诗经》摹状类格式“AA”“A其”“其A”“有A”的分布探究 /任居易,齐元涛61-72+275 唐宋时期“很”字用字习惯演变研究 / 冯先思73-82+275-276 据新出简帛考证典籍词语六例 / 黄艳玲音韵学研究83-100+276+277 清代官韵书《佩文诗韵》源流考(下) / 张民权,许文静101-117+277 从早期版本看《沈氏词韵略》的形成及其流变、影响 / 杜玄图
文字学研究118-130+277-278 字书数据库生成过程中的字际关系属性提取 /史晓丹,周晓文131-145+278 戴侗字词关系思想探析 / 张素凤,葛海楠146-158+279 论《文始》“初文”的价值与局限 / 陈晓强 159-170+279《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征引《集韵》疏失举正 / 杨振华171-185+279-280 《玉篇》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对日本汉字字书编纂的影响 /王安琪,王正186-192+280 从文字角度看清华简《四告》文本的复杂性 / 王永昌193-199+280-281 说清华简《成人》中的“先”字 / 张飞200-218+281“鄯善郡尉”新释及鄯善附汉后的“比郡属国”制 /李文亮
民俗学研究219-224+281-282 钟敬文与中华书局的民俗学出版工作 / 董晓萍225-244+282“人本中心”视野下的乡村活态遗产——兼论五龙庙的三重特质 / 卫才华,邢序瑶245-256+282-283 基于人文区位学的社区研究:现代社会学者赵承信的学术思想研究 / 吴丽平
华语研究257-272+283 论华语研究的六个视角 / 刁晏斌
提 要
上古汉语的焦点、重音与韵素的语体属性——以《论语》中的“吾”“我”为例
冯胜利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摘 要:本文以《论语》中的“吾”“我”为例,讨论上古文献语言中的焦点、重音与韵素的对应/互动关系,及其所处文句的“语音解读”。文章从“结构重音”“焦点重音”“语体重音”的角度,逐条审校《论语》轻重位置上“吾”“我”对立的韵素表现,提出“韵素考证法”需以韵素的音系属性、句法功能及其语体特征等为基础,来观察、判断和确定其在上古文献中的作用,并应结合出土文献,分析和区别“不同经本”的不同语体和语法。关键词: 韵素 重音 焦点 传本语体 经本语体物类视角下《说文解字》语素存亡的动因——以动物类语素“牛、马、羊”三部为例
卜师霞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中国文字与规范研究中心
张李昕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中国文字与规范研究中心
摘 要:本文以《说文解字》中牛、马、羊三部所收语素为例,选取物类作为研究语素存亡的切入点,从语言与文化互动的关系中探讨语素存亡问题。认为影响语素存亡的社会动因是事物的消亡和概念的非凸显;影响语素存亡的语言动因是词汇系统的变化和语素自身的意义特点和意义发展。这些动因对不同物类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
关键词: 义类 消亡语素 《说文》
“腐刑”名源考
陈青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摘 要:汉末苏林和三国如淳认为腐刑“其创腐臭”,或受刑者“如腐木不生实”,腐刑是由“腐朽”义得名的。但出土秦汉简帛中腐刑字只作“府”,与腐朽义的用字互不相涉,表明腐刑的得名当与“腐朽”义无关。从“府”和“宫”词义系统的比较互证来看,“府刑”当得名于“府”的内府义,指刑余之人服役的场所。腐刑字从“府”到“腐”的演变是汉字分化的结果,与《集韵》宫刑之“宫”或作“■”同理。腐刑之“腐”与腐朽之“腐”是同形字。
关键词:腐刑 汉字分化 府刑 宫刑 同形字
语体语法视域下《诗经》摹状类格式“AA”“A其”“其A”“有A”的分布探究
任居易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齐元涛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摘 要:《诗经》摹状类格式“AA”“A其”“其A”“有A”(A指形容词),历来都从语义上解释为状态形容词“AA然”的做法是正确的,而前辈学者有关四者的语法研究则多集中于讨论“其”“有”的词性。已有的语义和语法研究都只解释了“AA”“A其”“其A”“有A”是什么的问题,而没有解释为什么四者的语义相同而形式不同。语体语法的相关研究为解释“为什么”的问题提供了新角度,即,“AA”“A其”“其A”“有A”四者语义上相同,形式上的差异是由不同语体造成的。这四种格式语体上的不同,可以根据其在《风》《雅》《颂》中的分布情况得到基本证明,亦可根据韵律形式与语体功能的对应关系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其中,“AA”是正式体,“A其”是俗常体,“其A”可以看作是“A其”的变文形式,“有A”是庄典体。对于语体类型与其在《风》《雅》《颂》中的分布情况不符的诗句,可以根据语体鉴定标准“人地事意”的四个维度作出说明。最后,那些看似不符合语体分布规律和鉴定标准的诗句,可以认为是《风》《雅》《颂》诗篇分类时没有绝对界限的体现,这种现象依然符合语体的二元对立原则。
关键词: 《诗经》 摹状类格式 语体 韵律 鉴定维度
唐宋时期“很”字用字习惯演变研究
冯先思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摘 要:表“很戾”之义的“很”在唐代或更早的文献中,一般写作“佷”,间有写作“很”者;宋代之后逐渐规范为“很”;宋元之际韵书开始收录“狠”形,嗣后三形并存,以“很”最为常见。“狠”字之为“很”之异体,一来源于“很”字词义的发展,有分化的趋势;二来福建、江西书坊有意将“很”改写为字形相近的“狠”,“狠”也随着闽赣刻本书籍巨大的影响力推广开来,为后来二字分化提供了原动力。关键词:用字习惯 写本 版本 狠
据新出简帛考证典籍词语六例
黄艳玲 吉林大学古籍所
摘 要:《管子·度地》“甲士当被兵之数”,意为甲士所应配发的兵器数。“涂郭术”的“术”通“隧”,指边境的烽燧。《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中“得圣”之“得”通“德”,意为感激公孙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气服”之“气”通“乞”,“乞服”为乞求、顺服之意。《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忘罪除”的“忘”当通“望”,意思是盼望罪过被免除。《韩非子·八奸》中“化其主”,“化”当为“祸”字。《墨子·七患》中“极役”的“极”是“恒”的讹字。关键词:简帛 典籍 新证
清代官韵书《佩文诗韵》源流考(下)
张民权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许文静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 按照清人说法,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诗韵著作以元代阴时夫《韵府群玉》为典型,其“以事系韵,以韵摘事”的著述体例,即为既有韵字音义注释又广收辞藻的韵书,对后来诗韵著作影响深远。其后明代诗韵著作则舍弃其事类辞藻,摘录其韵字编成“韵字音义”性音韵学著作。所以诗韵著作实际上包含两类,一类是所谓“韵府类”音韵学著述,一类为“韵字音义”型诗韵著作。清代诗韵著作是以《佩文韵府》为基础而衍生的,《佩文诗韵》为官韵书,也就是清朝的“礼部韵略”,而后由此产生了许多民间改编本,林林总总,良莠不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嘉庆间周兆基的《佩文诗韵释要》及清末汤文潞《诗韵合璧》等,流传甚广,不断翻刻校订。本文从《佩文韵府》编撰出发,详细研究了《佩文诗韵》的性质及其私家改编本的版本内容等,并对周氏《佩文诗韵释要》内容编排及其在清代的版刻情况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文章尽量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关键词:清代官韵 著述源流 民间改编 诗韵流变 形式多样
从早期版本看《沈氏词韵略》的形成及其流变、影响
杜玄图 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摘 要: 经毛先舒括略之《沈氏词韵略》在清初有毛氏、邹氏、吴氏、徐氏、卓氏和蒋氏6个版本。毛本原本为诸家之底本,以毛先舒审音考订之107韵为辖韵系统,并将佳、蟹二韵割半分用。徐、卓二本仍其旧;邹本改辖韵系统为平水106韵,佳、蟹二韵不作割半处理,吴本、蒋本承之。以107韵为辖韵系统符合毛氏韵学主张和诉求,对佳、蟹韵的安排优于邹本。吴绮和仲恒综合参考毛、邹二本,后出转精。基于韵学诉求和制定填词用韵统一规范的考量,毛先舒删去了沈谦《词韵》原稿对十九部通叶关系所做的“互通”处理等内容。括略本所代表和呈现出的编韵方法、编韵原则和辨体意识,对后世的词韵指南编订有引领作用。关键词:《沈氏词韵略》 早期版本 形成 流变 影响
字书数据库生成过程中的字际关系属性提取
史晓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周晓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摘 要:历代字书承载着前贤时俊对汉字形音义及字际关系的研究成果。对历代字书中的属性信息进行提取并建成大型可供研究的字书属性数据库,是当前数字化背景下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必做的基础工作。历代字书中对字头字形的贮存、形音义信息的训释以及字际关系的沟通,具有天然的字料库及属性数据库性质,在从字书文本向数据库转化过程中,需要在全面测查字书属性的基础上,通过软件编程或利用EXCEL函数,实现自动、人工辅助的半自动以及依托手工的属性数据提取,并在材料转型过程中探索数字人文给传统人文学科带来的新的研究领域和学术增长点,建构数字化的学科研究体系。关键词:字书 属性数据库 字际关系属性 属性提取 属性价值
戴侗字词关系思想探析
张素凤 郑州大学文学院、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葛海楠 郑州大学文学院、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摘 要:戴侗虽没有创建关于语言文字的科学术语,却清楚阐释了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的关系。他明确指出“六书”是以字表词的六种方式,并通过标明每一个字的“六书”所属,传达出其所言“六书”的内涵。对于假借,他首次提出记录引申义不属于假借,使引申与假借界限分明。对多音词、同词异字、同字异词等现象的分析阐述,说明他对字词不对应现象有明确认识。戴侗还从发生学角度阐释了同源词派生与汉字孳乳分化的关系,说明汉字由文而字,文和字再通过假借、引申、组合等手段扩大职能,从而担负起全面记录语言的职能。关键词:字 词 假借 引申 孳乳
论《文始》“初文”的价值与局限
陈晓强 兰州大学文学院
摘 要:《文始》以《说文解字》中的独体字为“初文”、以省变独体字或介于独体与合体之间的字为“准初文”。字不同于词,《文始》以“初文”为出发点系联汉语词族存在很多问题。《文始》“初文”兼有字根和语根双重功能,汉字字根和汉语语根关系密切,《文始》以“初文”为基点、以“字根”通“语根”、以“语根”统词族的方法又有其合理性。关键词:文始 初文 字根 语根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征引《集韵》疏失举正
杨振华 河北大学文学院
摘 要:《汉语大字典》许多字条的字头、注音和释义征引自《集韵》。《集韵》是宋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书,因重汇集而轻考校,故其中多有失误之处。《大字典》在征引《集韵》时又未能辨明其失误。文章举例辨正了《大字典》征引《集韵》时在注音、释义和沟通字际关系三方面的疏失。关键词:《汉语大字典》 《集韵》 释义 注音
《玉篇》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对日本汉字字书编纂的影响
王安琪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王 正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玉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其成书后传入日本,对日本汉字字书的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别梳理了写本《玉篇》和刊本《玉篇》在日本的传播情况,并将《玉篇》在日本的传播过程置于日本辞书史的背景下进行考察,认为日本汉字字书编纂对《玉篇》的接受过程可以分为模仿、改造和突破三个阶段。最后,在梳理和考察的基础上探讨了《玉篇》在汉字文化圈的影响力,以及《玉篇》在日本深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玉篇》 “倭玉篇” 日本 汉字字书 传播
从文字角度看清华简《四告》文本的复杂性
王永昌 山西大学文学院
摘 要:文章通过对清华简《四告》内部四组告辞用字现象的考察,认为《四告一》《四告二》与《四告三》《四告四》两大组告辞的用字在组内有较强的一致性,即《四告一》《四告二》虽有较古的底本来源,但在后续的流传过程中,用楚文字转写程度较高。《四告三》《四告四》一方面字形存古现象较为突出,另一方面有一些仅见于晋系文字的书写特征。清华简《四告》文本的这种内部差异,反映了其文献流传的复杂性。关键词:清华简 《四告》 字形存古 非楚文字 文本
说清华简《成人》中的“先”字
张飞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摘 要:清华简《成人》中有一个“■”字,学者多有讨论,但均有未安。文章认为该字应从王宁先生释为“先”,但读为“践”,训为“循”。“不践故常”意为不依循旧有的法度。“践绳下尤”意为依照准绳、去除过失。关键词:清华简 《成人》 先 践 循
“鄯善郡尉”新释及鄯善附汉后的“比郡属国”制
李文亮
伊犁师范大学边疆中华文史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摘 要:封泥“鄯善郡尉”,见于1906年尼雅出土之佉卢文木牍,因其官印篆字,历来为学界所重。但百余年来,于其印文释“郡尉”“都尉”之争,不绝于耳;对该印断代,亦是众说纷纭,迄今未安。封泥印文构形,客观存在,最为可靠,以形为本,依形究形,释“郡尉”无疑。公元124年鄯善归附汉朝,时值安帝推行“比郡属国”制,实施属国、郡部双重官制,“鄯善郡尉”乃鄯善郡官都尉之印。其为鄯善地方治印官铸刻,印文参篆仿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该印施行不久,旋即被废,后至晋代,用于佉卢文书封缄之花押。关键词:尼雅 鄯善 郡尉 都尉 比郡属国
钟敬文与中华书局的民俗学出版工作
董晓萍
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摘 要:中国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与中华书局的联系,始于中华书局为钟先生出版民俗学的书籍。有两种书,一种是中国民俗学研究著作,一种是世界民俗学翻译著作。中华书局是名社,为钟先生出版这两种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俗之根,也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了解,而不存在谁统治谁、谁接轨谁的问题。中华书局通过出版钟敬文先生的书籍,打开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历史之门,也打开国际民俗学的世界之窗,让广大读者可以看到,中外民俗学已取得哪些新的理论和方法,有什么成果可以共享,以及中国民俗学的学术可以怎样开展跨文化对话,形成平等友好的学术竞争新格局。
关键词:钟敬文 中华书局 民俗学 跨文化对话
“人本中心”视野下的乡村活态遗产——兼论五龙庙的三重特质
卫才华 山西大学文学院
邢序瑶 山西大学文学院
摘 要:当下乡村文物活化利用的评价体系中,“人本中心”视野下的民俗知识与活态遗产越来越得到关注。千百年来,山西芮城唐建“五龙庙”从庙宇、村庄、用水、祭祀等多维视角,展现了龙泉村以及“五龙庙”的知识谱系,尤其是“村与庙”“水与庙”“人与庙”这三重关系与特质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联系,为精细化、微观化地考察“文物建筑”复杂多样的地方意义生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考。关键词:芮城 五龙庙 民俗
基于人文区位学的社区研究:现代社会学者赵承信的学术思想研究
吴丽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摘 要: 中国早期社会学界有诸多著述丰硕、见解独到但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学者,赵承信就是其中一位。赵承信于1926年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密歇根大学,1933年学成归国,在燕大社会学系担任教职、主持系务,其学术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燕大度过的,赵承信在承接、拓展和引领燕大社会学的学术传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学术成就之一,是较为系统地引介美国芝加哥学派人文区位学理论,并尝试将该理论应用于中国近代社区、村镇社区、农村社区的实地调查和研究中,冀以推动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建设。经由赵承信及其社区研究的学术梳理,不仅有助于加深和扩展对燕大社会学系和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学的相关研究,对当下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亦有诸多参考意义。
关键词:赵承信 社区研究 人文区位学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论华语研究的六个视角
刁晏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文章在已有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对华语研究的视角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与阐述,提出了华语研究的六个视角,即华语、早期国语、方言、外语、普通话和古代及近代汉语。主体内容围绕增加华语和早期国语两个视角的可能性、必要性与合理性展开。论文的“余论”部分谈及对上述六个视角的认识,包括它们各自的属性、功能及特点,将来可能的发展,以及对普通话研究的启发等。关键词:华语 华语研究 普通话
期刊简介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创刊于2004,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为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的学刊。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以反映中心及中心以外有关专业新、主要的研究成果,并与国内外学术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为目的。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民俗学、民间文学、典籍与文化、文字音韵训诂学、词汇学等,以及学科交融过程中产生的边缘学科和新课题。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编辑部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推 荐
2024-08-02
2024-08-01
2024-07-30
2024-07-29
2024-07-28
2024-07-27
2024-07-26
2024-07-24
2024-07-23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今日小编:言海小鱼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