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CSSCI 来源集刊《中国文字研究》2023年第2期
2023年第2期
《中国文字研究》(CSSCI来源集刊、AMI集刊入库)2023年第2期共刊文29篇,分为古文字研究、简牍碑刻文字研究、传统语言文字研究、汉字理论研究、汉字规范与应用研究、少数民族文字和域外汉字研究6大版块。古文字研究部分涉及甲骨文整理考释、禹鼎补释、铭文等;简牍碑刻文字研究部分涉及楚简、清华简、墓志校释等;传统语言文字研究部分涉及《字指》、俗字探源、疑难字考等;汉字理论研究部分涉及汉字性质、“变易一字重文”阐微、先秦文字的宗教性运用演变等;汉字规范与应用研究涉及“六书”与地名俗字的形成原理、中华书局版《说文解字》修订浅识等。少数民族文字和域外汉字研究涉及水书研究述评展望、汉语俗字在日本和朝鲜的传播与发展等。欢迎转发扩散!
往期推荐:
目 录
本期话题
古文字研究
1-11 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藏甲骨文整理与考释/龙正海
12-14 禹鼎“于将朕肃慕”补释/谢明文
15-20 涪陵小田溪二十六年戈再考——兼论“蜀巴郡”问题/索德浩
21-25 释文峰塔墓地M61铜器铭文中的“占”与“贞”/刘新全
26-39 以横水墓地出土青铜器为例谈西周铜器铭文的写手集团/杨菁
40-43 读秦汉印札记四则/张晨阳
44-53 “就”从“尤”声补说/何鸣飞
54-59 从秦楚文字论“鼠”字上古声母构拟/郑伟
简牍碑刻文字研究
60-64 释楚简中用为“契”“窃”“察”之字——兼谈“
65-73 楚文字“
74-79 清华简《成人》篇“助”字发微/杨蒙生
80-88 清华简《四时》“俊风”考/柯晨
89-94 左冢棋局文字释读札记/任龙龙
95-101 悬泉汉简人名校订十五则/黄艳萍 黄晨洲
102-105 北魏墓志校释举隅/柳洋 卫天琦
106-113 《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肆》语词校释/周永研
114-118 河南曹魏大墓出土石楬名物校释八则/孙涛
传统语言文字研究
119-124 《左传》“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辨释/潘玉坤 白宇龙
125-131 晋李彤《字指》佚文钩沉/王虎 张秀杰
132-138 《战国策》异文考辨两则——兼谈俗写中偏旁增减与汉字音义关系/温晓萌
139-147 俗字探源献疑——兼论草书楷化在俗字探源中的作用/牛尚鹏
148-153 大理国写本佛经文献《护国司南抄》疑难字考/杨春艳
汉字理论研究
154-156 再论汉字的性质/苏培成
157-166 黄季刚“变易一字重文”阐微——兼谈《说文》重文界定标准/韩琳 孙颖
167-176 先秦文字的宗教性运用演变研究——兼及道教文字崇拜起源/屈谱
汉字规范与应用研究
177-186 “六书”与地名俗字的形成原理——以江浙地名为例/蔡佞
187-193 中华书局版《说文解字》修订浅识/王开文
少数民族文字与域外汉字研究
194-206 水书研究述评与展望/刘凌
207-214 从“语录解”文献看汉语俗字在日本和朝鲜的传播与发展/陈明娥
提 要
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藏甲骨文整理与考释
龙正海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藏有甲骨13片,其中有字者12片。从考释结果来看,此批甲骨卜辞内容颇为习见,主要关涉祭祀,也偶涉战争、疾病、田猎等事项。从类组分布看,以黄类卜辞为主,也涉及宾组一类、典宾类、宾出类、师宾间类等其他组类。从分类结果来看,该12片有字甲骨主要来自河南安阳小屯村北。此外,该12片甲骨数见新字形且数片有字甲骨关涉周祭制度,为研究是时语言文字、周祭制度提供弥足珍贵的新材料。关键词: 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 特征字形 黄类卜辞 周祭禹鼎“于将朕肃慕”补释
谢明文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摘 要:禹鼎铭文中“于将朕肃慕”一句,旧有不同的释读意见。如“于”字,有虚词与动词两种不同意见。“于”后一字,有不识字、释读作“
关键词: 金文 禹鼎 将 肃慕
涪陵小田溪二十六年戈再考——兼论“蜀巴郡”问题
索德浩 四川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
摘 要:关于涪陵小田溪二十六年铜戈的时代,一直有秦始皇和秦昭襄王等两种观点。历史文献和考古断代的局限性是产生争议的最主要原因:历史文献记载模糊甚至存在错讹,某一历史事件很难与墓葬的时代精确对应;考古学中所谓“时代特征器”,也难以断到某一具体时间内。秦昭襄王二十七张若戈为解决小田溪“二十六年戈”的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依据可靠的历史文献结合张若戈可知,至少在秦昭襄王二十二至三十年间张若任蜀守,则二十六年戈只能是秦嬴政时期。同时也表明秦统一前夕仍设蜀郡,并无所谓“蜀巴郡”。关键词:小田溪墓地 二十六年戈 张若戈 “蜀巴郡”
释文峰塔墓地M61铜器铭文中的“占”与“贞”
刘新全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籍研究所
摘 要:湖北随州义地岗文峰塔墓地M61出土“乔”诸器铭文反映出“乔”生前曾担任过“
关键词:文峰塔 曾国 占尹 贞尹 攻尹
以横水墓地出土青铜器为例谈西周铜器铭文的写手集团
杨菁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关键词:横水墓地铜器 字形书体 写手集团 产地
读秦汉印札记四则
张晨阳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摘 要:新见汉印中的“曼丘”为复姓,当与复姓“毋丘”相区别,两者并非一姓;关键词:秦汉 人名 姓氏
“就”从“尤”声补说
何鸣飞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摘 要:文章在学者们以往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就”字是在早期“就”字“关键词:就 尤 上古音 声母
摘 要: 对于中古书母字的上古来源,学界按各字所属谐声系列的不同特点,基本上主张其部分跟塞音相关,部分跟流音相关。至于具体到“鼠”字的上古声母,因缺少汉语内部更多确切的证据,故而只能作出大致推测。随着近年来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等出土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可以看到“鼠”字有增加流音声符“予”或“吕”等多种异体字,再结合秦简、连绵词等其他证据,由此说明“鼠”字的上古声母确实可以拟作带流音的*hlj-。
关键词:鼠 安大简 秦简 流音声母 上古音
释楚简中用为“契”“窃”“察”之字——兼谈“
刘云 河南大学文学院
摘 要:学者或将上博简《子羔》中表示商先祖“契”的字,与楚文字中用为“窃”“察”之字所从的声旁认同。本文同意这一观点,并进一步认为,这些用为“契”“窃”“察”之字,都是从“子”字异体演变而来。本文还讨论了“关键词:契 窃 “
曹雨杨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摘 要:本文详细梳理了战国楚文字中的“
关键词:战国 楚文字 用字
清华简《成人》篇“助”字发微
杨蒙生
北京语言大学文献语言学研究所、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清华大学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摘 要:古文“助”字有两种写法,其一是虽有所讹变,但基本保留甲骨文中近似“叀”的原始形态;其二是顺应汉字形声化趋势,在赘加表助力的“力”或“月(肉)”旁之后发展出的,以“助”字表意初文为声符的形声写法。前者多见于商周甲骨、金文,后者则被保留在以清华简为代表的东周古文字资料当中。楚文字中用为“助”的从支、膚声之字多半是“扶”字异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楚文字中的“道”字又被写成从行、从人之形类似,属同义替换。关键词:清华简 助 叀 膚
清华简《四时》“俊风”考
柯晨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摘 要:清华简《四时》有“俊风”一词。“俊风”亦见于《山海经》,其名与甲骨文四方风之东风名“劦”相合,皆为东方之风。然而在《夏小正》中,俊风被解释为“合冰必于南风、解冰必于南风”之“南风”。笔者认为在不同语境中,俊风一词内涵的理解有不同角度。对于《夏小正》及清华简《四时》文本中俊风内涵的阐释,宜置于数术理论框架下。排列清华简《四时》在先秦秦汉时令文献中的序列,与《四时》时期相近的文献可资参考。俊风所反映的“顺天应时”思想,体现了先秦时期古人对自然的观察、探索和尊重,对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俊风 清华简 《四时》 时令
左冢棋局文字释读札记
任龙龙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摘 要:左冢棋局“关键词:左冢棋局 楚文字 字词考释
悬泉汉简人名校订十五则
黄艳萍 黄晨洲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新近出版的《悬泉汉简(壹)》至《悬泉汉简(叁)》共辑录了7186枚简牍,其中人名简1957枚,是研究汉代姓名文化的宝贵资料。我们在对这些简牍中的人名进行整理时发现部分人名的文字隶定或需要再斟酌,文章共整理出15条人名进行校订。关键词:悬泉汉简 人名 校订
关键词:北魏墓志 释文
《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肆》语词校释
周永研 北京大学中文系
摘 要:丛书《新中国出土墓志》代表了当今墓志整理的最高水平,具有引导示范功效。《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肆》是陕西出土墓志整理的最新成果,它的出版为陕西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运用词汇学、文字学、文献学等理论对该书进行了系统研读,发现该书在语词释读方面偶有疏误,兹提出我们的校释意见,以期学界更好地利用这批墓志,同时,也期待能为古籍整理和大型辞书编纂提供借鉴。关键词:《新中国出土墓志》 陕西 语词 校释
河南曹魏大墓出土石楬名物校释八则孙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
摘 要:2008年河南安阳曹操高陵二号墓以及2015至2016年河南洛阳西朱村曹魏一号墓皆出土记载随葬物品的石楬,目前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对石楬所记“当圹”“白扁绢”“枎兰”“单虑机”“晨辨”“廉薑”“木墨敛”“木
关键词:安阳曹操高陵 洛阳西朱村曹魏墓 石楬 名物考释
《左传》“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辨释
潘玉坤 白宇龙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摘 要:正确理解“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的关键,是对“其爱之也”做出确切可靠的分析。主张:一、“其爱之也”既不是假设分句,也不是倒装句或差比句的一部分,而是一个独立问句;二、“之”指代的不是虞,而是桓庄之族;三、“其”非代词,而是语气副词。“其……也”形式的反诘句并非罕见。整体意思为:再说虞与晋的关系能比桓庄之族与晋的关系更亲吗?(晋)爱桓庄之族了吗?关键词:其爱之也 反诘句 倒装句 比较句
晋李彤《字指》佚文钩沉
王虎 张秀杰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字指》是晋李彤撰写的一部字书,今已亡佚。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辑本共有8种,但诸家所辑佚文未经校勘,均有不同程度的讹误,且颇多重复。本文利用中土固有文献《经典释文》《文选注》《埤雅》以及域外传回文献《原本玉篇残卷》《一切经音义》《文选集注》《遊仙窟注》《倭名类聚抄》等的引用校勘佚文38条。按《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排录,并对前人所辑佚文进行辑校,以期还原更为准确、可靠的佚文材料。关键词:《字指》 佚文 辑校
《战国策》异文考辨两则——兼谈俗写中偏旁增减与汉字音义关系
温晓萌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战国策》不同版本间存在大量异文,前人校勘不尽一致,现拈出两则略作考辨:“以廧于齐”之“廧”有保卫义,异文“啬”是省旁所致;“四封不廉”之“廉”当是“兼”增旁而来,异文“侵”可证其义。两则异文均涉及汉字俗写中偏旁的增减,这一现象有时会导致同形字的产生,为文献阅读带来障碍。异文作为不同版本采用不同文字表达同一语义的产物,恰可为同形字的区分提供线索。关键词:《战国策》 异文 考辨 偏旁增减 同形字
俗字探源献疑——兼论草书楷化在俗字探源中的作用
牛尚鹏 天津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摘 要:草书楷化是俗字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俗字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俗字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和思路,也有助于理清俗字的演变脉络。时贤著作中对一些俗字来源的解释颇有争议,实源自对草书楷化未给予充分重视。本文对这些俗字的理据进行了重新解释和论证,认为这些俗字皆由草书楷化形成。关键词:俗字 草书楷化 探源 简化字
大理国写本佛经文献《护国司南抄》疑难字考
杨春艳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护国司南抄》是大理地区出土的珍贵写本佛经文献,为我们研究唐宋时代的文字、宗教、历史、文化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本文针对其唯一的整理本选取了7个误释字作考释,认为“告罪”当作“吉羅”,“百”当作“惡”,“英”当作“莢”,“四”当作“衆”,“坏”当作“衰”,“加”当作“如”。关键词:写本佛经 《护国司南抄》 疑难字 考释
再论汉字的性质
苏培成 北京大学中文系
摘 要:裘锡圭先生对汉字性质的论述存在一些疏漏。其关于文字性质和构造的理论只适用于汉字,忽视了拼音文字。其观点存在前后矛盾之处。我们认为吕叔湘先生的意见是对汉字的性质问题的全面论述,广大学者应回到吕叔湘先生关于文字性质的表述上去。关键词:汉字 文字 性质 字符
黄季刚“变易一字重文”阐微——兼谈《说文》重文界定标准
韩琳 孙颖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
摘 要:黄季刚界定“变易”条例为“一字重文”。“一字”指一语,音义相雠,“重文”谓改易殊体,指为同一个词造的不同的文字形体。长期以来,为同一个词所造的音义完全相同的不同文字形体被称为异体。异体、重文和变易等同吗?本文结合黄季刚变易理论和《说文》重文进行考察,指出“变易一字重文”是从训诂学角度提出的异体字概念,是汉语汉方言发展变化的真实反映。在此基础上,对《说文》重文的性质和界定标准提出新的看法。关键词:黄季刚 变易 重文
先秦文字的宗教性运用演变研究——兼及道教文字崇拜起源
屈谱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中国文字在先秦产生之初便与宗教行为密切相关。前文字时代的交感巫术和占卜中尚未出现文字,商代开始出现与占卜相关的甲骨文,但仅仅是人对神意、神圣卜兆的世俗记录。周代宗法性宗教时期,在“天命无常”“惟德是辅”和道德裁判神的观念下,人们试图通过人事——遵守固定规律性祭祀活动影响神意获得庇护,青铜器金文成为祭祀者表达自身功绩,向神灵(包括祖先神)汇报交流的载体。请神灵作为见证者的盟诅形式也是在宗法性宗教道德裁判神观念基础上产生的。以上文字的宗教性运用都非自身具有神性,其继承者如早期道教文书解注文来自于盟诅形式、符咒来自于符节,都只能算作人事汇报和神意的传达者。至道教经教体系完善,认为灵宝五真文为道体所化,其自身便是一种神体,可用于镇坛、镇墓,这即是道教文字崇拜的产生。关键词:文字 先秦宗教 道教 文字崇拜
“六书”与地名俗字的形成原理——以江浙地名为例
蔡佞 苏州市公安局 苏州市政协
摘 要:我国众多方言地名中俗字占比不少。这些地名俗字有的字形罕见,有的同形不同音义,给公众书写、交际带来不少障碍,也对地名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搜集当地方言口语用法基础上运用传统“六书”理论探究俗字的构造与形成,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思想,研究、解释了江浙地区几十个地名俗字的含义和造字理据,突破了以往志书多通过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角度阐释地名俗字、俗词来源的局限。关键词:地名 俗字 六书 吴语 江浙
中华书局版《说文解字》修订浅识
王开文 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摘 要:中华书局版《说文解字》训释里有大量俗字、奇字、错字,甚至一些图画性古文符号。同一篆书及其部件,在训释中的楷书则字形各异,存在诸多一篆多楷的现象;加上大量异体字和一些非文字符号,这给新时代典籍数字化,及使用电子阅读和检索带来困难。因此,及时对《说文解字》进行校订,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废除异体字,统一使用正字,校正错字,使训释文字和字头规范化、标准化,并对错误进行校订,是传承典籍,充分利用《说文解字》的急迫任务。关键词:《说文解字》 俗字 离篆 泥篆 讹误 规范化
水书研究述评与展望
刘凌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摘 要:本文对水书已有研究内容做了分类述评,同时将水书一百余年的调查研究历史分为五个阶段,分析水书研究的历史发展与研究得失。由分析水书研究之得失,指出水书研究当打开学术视野,充分吸收当前多民族古文字研究中的理论和经验,尤其关注数字化和智能化研究方式相结合所带来的巨大的研究效益。具体思路是:建设水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全部文献的综合利用、社会共享,解决水书文献利用难题,并对水书和水字再做深入调查;以智能文字识别方式助力水书数字平台的使用,打通水书文献内部诸多关联,进一步便利水书的利用开发与多方向研究;以数字化和智能化研究方式结合,编纂系列工具书;利用水书数字平台,开展水字与南方民族古文字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关键词:水书 水字 历史 述评 展望
从“语录解”文献看汉语俗字在日本和朝鲜的传播与发展
陈明娥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摘 要:“语录解”是随着东亚朱子学的兴盛而出现的以阐释宋儒口语俗语为主的辞书文献,为东亚朱子文化的传播与接受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些语录解辞书在多次传抄或不断增订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汉语俗字,本文以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语录解”文献为例,从俗字来源、构形特点和俗化规律等方面探讨了其国际化特征及国别化差异,为汉字在东亚的传播和变异研究提供了真实的例证,亦为近代汉语俗字和域外俗字研究等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语录解 汉语俗字 汉字文化圈
期刊简介
《中国文字研究》创刊于1999年,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办。 《中国文字研究》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本刊联系方式官方网站:http://202.120.85.33/Jweb_zgwzyj/CN/volumn/current.shtml投稿邮箱:zgwzyjsh@sina.com
本文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推 荐
2024-07-24
2024-07-23
2024-07-22
2024-07-20
2024-07-19
2024-07-18
2024-07-17
2024-07-15
2024-07-14
2024-07-13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今日小编:浅 研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