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荐读|李乐、武和平:频率、结构类型及语言水平对汉语二语词语搭配加工的影响
好文荐读(第150期)频率、结构类型及语言水平对汉语二语词语搭配加工的影响
“好文荐读”不定期更新,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核心期刊亮眼论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也欢迎给我们留言推荐更多值得一荐的好文哦~
频率、结构类型及语言水平对汉语二语词语搭配加工的影响
文章简介
文章来源:李乐,武和平.频率、结构类型及语言水平对汉语二语词语搭配加工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24,38(03):407-421.
摘要:本研究采用在线可接受性判断任务,以汉语母语者作为参照,探究搭配频率、结构类型及语言水平对汉语二语学习者词语搭配加工的影响。混合效应模型显示:频率、结构类型和语言水平均会对汉语学习者的二语词语搭配加工产生影响。1)汉语母语者与高级、中级水平二语学习者加工高频搭配均比低频搭配更快,准确率更高,说明与母语者相同,不同语言水平的汉语二语学习者对词语搭配也具有加工优势;2)不同受试对不同结构类型的词语搭配加工速度各有不同:汉语母语者为动宾式>并列式>主谓式>偏正式;汉语二语学习者为动宾式>主谓式 > 偏正式 > 并列式,说明不同的搭配结构类型可能激活不同的认知策略和加工路径,因此对加工效率产生影响;3)语言水平与搭配频率交互作用显著,即频率效应对不同语言水平受试词语搭配加工的影响程度不同,语言水平越高,频率效应显著性水平越高,母语者的词语搭配加工优势比二语学习者更大,高级水平二语学习者的加工优势比中级水平二语学习者更大。
关键词:词语搭配加工;搭配频率 ;结构类型;二语水平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使用’的汉语程式语二语加工与习得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8BYY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感谢《世界汉语教学》授权推广,全文下载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一.引言
近二十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特别是语料库语言学和短语学的兴起,介乎于词汇与语法之间的程式化序列被语言学界赋予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正在成为语言学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程式化序列并不是边缘的或附属的,而是无处不在且对成功交际至关重要( Schmitt & Carter,2004)。相关研究表明,程式化序列在自然语篇中作用突出,占比约30%-80%不等(Wray,2013)。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具备正确使用程式化序列的能力是获得接近母语者的选词能力及接近母语者表达流利性的关键所在(Pawley & Syder,1983),可以弥补其作为非母语者在目的语使用过程中的“不地道”表达。
不同类型的程式化序列在其组成部分的固化程度、可变性及语义透明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与结构稳固、语义不透明的熟语(如,成语、惯用语、俗语等)或三词以上具有较高组合频次、语义透明的词簇(如“见见面、越来越……”)等不同,词语搭配多为两个同位词构成的语义透明组合,共现关系相对固定。英国功能主义语言学家 Firth (1957)将其定义为“习惯性共现词语”(actual words in habitual company),即词语在同一序列中共现( co-occurrence)的“横组合”。
一些研究者认为,正确使用词语搭配是熟练使用语言的先决条件(Wray,2002);搭配知识是衡量词汇学习在“质”的维度上,即词汇知识深度的关键指征之一(Nation,2001),体现了母语者语言使用的规范程度及二语学习者目的语使用的准确性与地道性(Webb et al., 2012)。然而,众多研究证实二语学习者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对词语搭配的使用欠妥、错误率较高( Nesselhauf, 2003)。以汉语搭配学习为例,当遇到两个近义词时(如,“吸收”和“吸取”),二语学习者很可能会假设这对近义词在一个搭配中(如,“吸取教训”)具有相同的地位,而产出错误的汉语搭配(“*吸收教训”)。
为了探究影响二语学习者搭配能力的深层因素,不少研究通过实验考察了搭配习得过程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主要涉及频率、搭配强度等语言统计信息,以及搭配类型、一致性、方向性等语言学特征。但在汉语二语习得领域,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只是着眼于频次信息,综合语言统计信息和语言学特征的探讨才刚刚起步。本研究通过对比汉语母语者与不同汉语水平二语学习者对汉语搭配的可接受性判断结果,分析搭配频率、搭配结构类型及语言水平在汉语词语搭配加工中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除频率效应之外,语言结构内部因素是否也会影响词语搭配的加工?例如,在搭配频率接近的情况下,动-名搭配是否比形-名搭配易于被二语学习者识别?如果不同结构类型的搭配均存在频率效应,可以为基于使用的语言观提供证据支持;如果频率效应受到结构类型的调节,则说明仅强调频率作用的语言加工模型存在一定局限。目前考察词语搭配结构类型效应的研究并不多。Wolter &Yamashita(2015)在考察频率对搭配加工影响的基础上,发现高频搭配表现出的加工优势仅限于动 - 名搭配,而对于形 - 名搭配则没有加工优势。针对此结果,研究者尝试性地提出不同结构类型的搭配之间可能存在固有的加工差异。张萍(2017)通过在线可接受性判断任务考察了英语母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名-名、动-名、形-名三类英语搭配的加工特征。研究发现结构类型主效应对母语者和二语者均显著,且两组受试对三类搭配的加工速度各有不同。常新茹(2020)采用在线可接受性判断任务考察了结构类型及语言水平对母语为泰语的汉语二语学习者汉语搭配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语言水平主效应显著,高级水平二语学习者对汉语搭配的加工速度和判断准确率均显著优于中级水平二语学习者;然而,搭配的结构类型效应不显著,不论是中级还是高级水平二语学习者对动宾式和偏正式两类搭配的加工速度和判断准确率均没有显著差异。现有研究尚缺乏汉语二语视角的实证考察,结构类型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汉语二语学习者的词语搭配加工仍有待考察。上述研究以及其他考察词语搭配加工的影响因素研究,在讨论语言统计信息或语言学特征对搭配加工的影响时,同时考察了语言水平效应,所得结论较为一致,即语言水平也是影响搭配加工的重要因素(许莹莹、王同顺,2015b;吴继峰,2016;高珊,2017;张萍、方南,2020;张妍,2020)。然而,二语水平与频率效应是否交互影响二语搭配加工,目前在英语二语习得领域结论较为一致,但在汉语二语习得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2.3本研究的必要性以上研究回顾反映出已有研究基本认同频率效应是词语搭配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频率效应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是否受到其他因素(如结构类型、二语水平等)的调节,综合考察加工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匮乏,且对汉语二语词语搭配加工关注较少。首先,频率效应普遍存在于语言加工之中(Ellis,2002)。研究表明(如,Siyanova-Chanturia & Spina, 2015; Pellicer-sánchez et al., 2022),母语者和高级水平二语学习者在加工词级以上的单位时均对频率很敏感。然而,这种统计敏感性是否在不同的任务条件下、不同的目的语背景中是稳定的,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检验汉语作为二语的词语搭配认知加工中的频率效应。其次,词语搭配的结构规则会影响语言加工(Ibbotson, 2013)。因此,在基于频率的搭配加工研究中需要考虑搭配模式,即搭配中的句法关系(Gablasova et al.,2017)。而目前仅有一项研究考察了汉语词语搭配加工中的结构类型效应(常新茹,2020),且该研究未发现结构类型主效应。此外,大部分加工研究所选用的实验语料或者混合了多种类型且音节数参差不等的搭配和短语(如,高珊,2017;许莹莹、王同顺,2015a ),或者仅关注了一种结构类型的搭配(Siyanova Chanturia & Schmitt,2008;吴琼,2019;张晓鹏、张晓瑾,2020),因此,结构类型是否影响搭配加工尚未得出有效结论。最后,语言水平是影响搭配加工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汉语领域不同语言水平层级的学习者是否对汉语二语词语搭配加工存在差异以及存在何种差异还有待进一步考察。鉴于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搭配频率、结构类型及语言水平是否会对汉语二语学习者词语搭配加工产生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本研究以中级、高级水平汉语二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二语学习者与母语者在汉语词语搭配加工中受搭配频率、结构类型及语言水平的影响情况。具体回答以下研究问题:第一,不同语言水平层级的汉语二语学习者和母语者词语搭配加工是否受搭配频率的影响?第二,不同语言水平层级的汉语二语学习者和母语者对不同结构类型的词语搭配加工是否存在差异?第三,搭配频率是否与结构类型、语言水平交互影响汉语二语学习者和母语者的词语搭配加工?
三. 研究方法
3.2实验材料 本研究词语搭配的操作定义为:在语料库中高复现率、高联结强度的双实词横组合配对。之所以将搭配的启动词(节点词)与搭配词均定为双音节词语(即 2+2 式双实词搭配),是为了避免受试受到搭配的语义透明度及词组长度的影响(如“打酱油”“泼冷水”“开倒车”等 1+2 式三音节搭配,其比喻义无法完全从字面义推知,即语义透明度较低)。实验材料的选取是将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以下简称BCC语料库) 客观频率统计数据与受试主观频率判断评分相结合,具体选取步骤如下: 第一,筛选节点词。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2001)、《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普及化等级词汇)》(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及《标准教程HSK4 》(上、下)(姜丽萍,2014)中选取高频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各80个)作为预选节点词。 第二,组配、筛选词语搭配。在BCC语料库中检索、提取与预选节点词相匹配的搭配词,节点词与搭配词组配成词语搭配后,检索结果需满足节点词与搭配词双词共现频次在500以上的基本条件。据此条件,初步筛选并列式、动宾式、主谓式、偏正式四种结构类型的词语搭配。 第三,计算互信息值。 Fano(1961:28)将“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定义为两个词x和y的共现概率(the joint probability)与其单独出现概率的对数值,即两个互相共现的词,一个词对另一个词的影响程度。互信息值(MI值)越大,说明节点词对搭配词具有越强的吸引力。因此,MI值可以量化词组不同成分词之间的搭配强度。基于语料库的词组研究,通常以3作为MI值的阈值,MI≥3的词组为联结强度显著的搭配。MI计算公式参考Hunston(2002:70),公式为:
四.研究结果
4.1 频率效应
反应时和准确率的混合效应模型拟合结果均显示,搭配频率的主效应显著(F 反应时 (1,87) =96.74, p <.001;F准确率 (1,87) =55.59,p <.001)。事后检验显示,无论是汉语母语者还是高级、中级水平二语学习者均对高频搭配判断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低频搭配(β 母语者 =-505,SE=43.98,t=-11.76,p<.0001;β高级组 =-119,SE=45.42,t=-2.61,p<.01;β中级组=-107,SE=42.75,t=-2.50,p<.05);准确率也是高频搭配显著高于低频搭配(β母语者=1.68,SE=0.37, z=4.50,p<.0001;β高级组=0.62,SE=0.23, z=2.71,p<.05;β中级组=0.48,SE=0.20,z=2.38,p<.05)。随着受试语言水平的提升,高频搭配与低频搭配反应时之间的差异程度越显著(p中级组 <.05 ;p高级组 <.01;p母语者<. 0001).
这些结果表明,搭配频率的高低影响母语者与二语者的搭配加工,与低频搭配相比,高频搭配的反应时更快、准确率更高。高级、中级水平二语学习者与汉语母语者一样,均对高频搭配具有加工优势,且随着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升,表现出的加工优势程度越明显。
4.2 结构类型效应
反应时和准确 率 的 混 合 效 应 模 型 拟 合 结 果 均 显 示,搭 配 结 构 类 型 的 主 效 应 显 著(F 反应时( 3,261)=8.46, p<.001; F准确率(3,261)=6.54,p<.001)。事后检验显示:
(1)对于汉语母语者而言,对动宾式搭配的反应最快,并列式搭配次之,二者之间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β动宾-并列=-101.02,SE=54.23,t=-1.86,p=.08),而并列式搭配判断的准确率最高,动宾式搭配次之,二者之间的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β并列-动宾=0.48, SE=0.50,z=0.96,p=.33);动宾式与主谓式、偏正式两类搭配之间的反应时差异显著(β 动宾-主谓=-139.33, SE=55.12,t=-2.53,p<.05; β动宾-偏正=-206.86,SE=55.96,t=-3.76,p<.001),并列式与主谓式、偏正式两类搭配之间的准确率差异显著(β并列-主谓=1.02,SE=0.46,z=2.21,p<0.5;β并列-偏正=0.95 ,SE=0.46,z=2.06,p <.05 );主谓式与偏正式搭配之间的反应时和准确率差异均不显著(反应时:β主谓-偏正=-67.51,SE=55.53,t=-1.22,p=.22;准确率:β主谓-偏正=-0.06,SE=0.36,z=-0.18,p=.86)。
(2)对于高级水平二语学习者而言,对动宾式搭配的反应最快、准确率最高,对并列式搭配的反应最慢、准确率最低,且二者之间的反应时和准确率差异均显著(反应时:β动宾-并列 =-179.42,SE=56.33,t=-3.19,p<.01;准确率:β动宾-并列=0.69,SE=0.32,z=2.13,p<.05);动宾式、主谓式及偏正式这三类搭配两两之间的反应时和准确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反应时:β动宾-主谓=-39.41,SE=55.92,t=-0.70,p=.48;β动宾-偏正=-109.32,SE=55.61,t=-1.97,p=.50;β主谓-偏正=-69.98,SE=56.36,t=-1.24,p=.21;准确率:β动宾-主谓=0.51,SE=0.33,z=1.54,p=.12;β动宾-偏正=0.30,SE=0.34,z=0.87,p=.38;β主谓-偏正=-0.21,SE=0.31,z=-0.67,p=.50)。
(3)与高级组相似,中级水平二语学习者同样对动宾式搭配的反应最快、准确率最高,对并列式搭配的反应最慢、准确率最低,且二者之间的反应时和准确率差异均显著(反应时:β动宾-并列=-206.97,SE=70.63,t=-2.93,p<.01;准确率:β动宾-并列=0.62,SE=0.29,z=2.14,p<.05);动宾式、主谓式及偏正式这三类搭配两两之间的反应时和准确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反应时:β动宾-主谓=-104.37,SE=69.65,t=-1.50,p=.13;β动宾-偏正=-122.66,SE=69.92,t=-1.75,p=.08;β主谓-偏正=-18.36,SE=70.87,t=-0.26,p=.79;准确率:β动宾-主谓=0.29,SE=0.30,z=0.98,p=.33;β动宾-偏正=0.46,SE=0.29,z=1.57,p=.12;β主谓-偏正=0.17,SE=0.28,z=0.60,p=.55)。
这些结果表明,结构类型影响母语者与二语者的搭配加工。高级、中级水平二语者与汉语母语者在两个方面表现出一致,首先,均对动宾式搭配表现出了稳定的加工优势,表现为最快的反应时和最高的准确率;其次,主谓式与偏正式两类搭配的加工速度与判断准确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对于并列式搭配,汉语母语者表现出了与动宾式搭配相同的加工优势,但高级、中级水平二语学习者却没有表现出类似的加工优势,反而对并列式搭配的反应时最慢、准确率最低。
4.3语言水平效应
反应时 和 准 确 率 的 混 合 效 应 模 型 拟 合 结 果 均 显 示,语 言 水 平 的 主 效 应 显 著(F反应时(2,87)=21.51,p<.001;F准确率(2,87)=58.02,p<.001)。事后检验显示,对于并列式、动宾式、主谓式、偏正式四类搭配,汉语母语者的反应时比高级、中级水平二语学习者显著更快(β母语-高级=-435,SE=129,t=-3.38,p<.01;β母语-中级=-823,SE=124,t=-6.66,p<.0001),准确率也显著更高(β母语-高级 =0.88,SE=0.18,z=5.05,p<.001;β母语-中级=1.20,SE=0.17,z=7.23, p<.001);高级水平二语学习者的反应时比中级水平二语学习者显著更快(β高级-中级=-388,SE=125,t=-3.11,p<.01),准确率也显著更高(β 高级-中级=0.31,SE=0.13,z=2.37,p<.05)。这些结果表明,语言水平在搭配加工中发挥作用,语言水平越高加工优势显著性水平越高。
4.4交互效应
反应时的混合效应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语言水平与搭配频率的交互作用显著(F(2,87)=27.53,P<.001),而与结构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6,261)=0.92,P=.28);搭配频率与结构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3,261)=1.07,P=.36);此外,语言水平、搭配频率、结构类型三者之间的三重交互作用不显著(F(6,261)=0.13,p=.99)。针对语言水平与搭配频率之间二重交互作用显著,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将受试语言水平的水平固定,考察搭配频率效应,即在什么样的语言水平条件下,会出现频率效应。结果显示,在母语者水平条件下,频率主效应显著(F(1,87) =84.22,p<.001);在高级二语水平条件下,频率主效应显著(F(1,87) =4.96,p<.05);在中级二语水平条件下,频率主效应显著(F(1,87)=4.51,p<.05)。随着语言水平的提升,频率主效应的显著性水平更高(p中级组=.036;p高级组=.029;p母语者=.000)。
这些结果说明,频率效应受语言水平的调节,与二语学习者相比,母语者的频率效应更显著;与中级水平二语学习者相比,高级水平的频率效应更显著。由此可见,搭配频率对反应时的影响取决于语言水平。
五. 讨论
六.结语
本研究采用在线搭配可接受性判断任务,考察了汉语母语者及不同汉语水平二语学习者对不同结构类型汉语搭配的加工优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无论是汉语母语者还是高级、中级水平二语学习者均对四种结构类型(并列式、动宾式、主谓式、偏正式)的搭配具有加工优势。搭配频率与语言水平交互影响搭配的整体加工速度,且随着语言水平的提升频率效应更显著。此外,搭配结构类型对搭配加工也产生了影响,汉语二语学习者对不同结构类型汉语搭配的加工基于双加工模型,对于动宾式、主谓式、偏正式三类搭配多是基于范例的,而对于并列式搭配则多是基于规则的,说明二语学习者对搭配的加工涉及范例和规则的双模式信息加工。
随着学界对搭配认知加工研究的不断深入,搭配在加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究竟哪些因素对搭配加工产生重要影响还值得进一步讨论。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方面还需要更多实证研究运用不同实验方法、选取不同实验材料以验证频率、结构类型及语言水平在汉语二语词语搭配加工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汉语作为二语的词语搭配加工还会受到哪些因素(如搭配强度、语义透明度、熟悉度、语义一致性等)的影响,也同样值得探究。需要我们从不同维度全面、细致地考察不同因素对汉语词语搭配加工的影响以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以为汉语词语搭配加工影响因素研究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
作者简介
李 乐
个人简介:李乐,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2019年获全国汉语教学微课大赛团体一等奖, 2020年获西北师范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建设的“对外汉语教学法”被认定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2)。现主持校级科研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个人简介:武和平,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技术。在国内外语言类、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语委重点项目、教育部语合中心重点项目、中美网络语言教育项目等研究课题;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和甘肃省教学名师;担任世界汉语学会标准与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二语习得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语言大学语言高精尖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等学术职务,担任Researching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RTCFL)、《基础英语教育》和《甘肃高师学报》等期刊编委。
本文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欢迎转发扩散!
推 荐
2024-09-22
2024-09-17
2024-09-15
2024-09-14
2024-09-13
2024-09-10
2024-09-08
2024-09-06
2024-09-03
今日小编:言海小鱼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