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家故事 | 张肇骞院士的小故事

张肇骞院士

(1900.12—1972.1)


浙江永嘉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对菊科、堇菜科、胡椒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推动早期中国植物学区系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曾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代所长,兼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植物学会理事长。


善当伯乐


抗日战争初期,沈善炯先生离乡背井来到广西大学农学院就读,张肇骞发现了他的才华,便从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他学习生物化学和植物遗传学。1938年秋广西大学改组,张肇骞在自己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给这位年轻人提供路费,还写介绍信给当时在昆明西南联大生物系任教的著名学者张景钺教授,使沈善炯先生得以转学到西南联大。沈善炯先生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微生物生物化学家和遗传学家,但沈先生对张肇骞院士早期给予他的鼓励和支持难以忘怀。


不为三斗米折腰


张肇骞在江西中正大学任职期间,由于侵华日军向学校所在地赣州、泰和一带进犯,他带领师生一起流离颠簸到赣东山区,全家靠吃稀饭度日。出于对当时时政的不满,他毅然推辞了教育部高官给他的津贴。他常说:“宁可低头求土,不愿仰面求人”。在开荒种地时,他对大女儿曼华说:“你帮我拔树根,就是对我的支持和安慰”。他那“不为三斗米折腰”的刚强气概鞭策与激励着身边的许多年轻人。


给孩子取名


张肇骞不仅是科学工作者的榜样,也是家庭的模范。张肇骞育有8个子女,在给孩子取名时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做人的准则,以及对新时代的追求都蕴含其中。老二危行、老三危言,取名源自《论语》:“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要长盛不衰,就要求它的人民有高尚的言行,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持身端正,做事规规矩矩,行为方方正正。老四明畏,表达心向光明,无私无畏之意;老五向时,表达向往新时代开启之意;老六向泽,表达对领导人的尊崇之意;老七亚平,时逢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召开,故取此名。老八定屿,纪念解放军解放一江山岛。


1968年8月31日,张肇骞儿子危言和儿媳前去工作岗位的时候,张肇骞摘录毛主席语录相赠


艰苦朴素
张肇骞每日早餐总是两碗稀饭一块豆腐乳,平日粗茶淡饭。每年给他的休假时间从不利用,只有工作、工作、工作。自己做的一套接待外宾的呢制服也常舍不得穿。60年代,有一次他作报告时,风趣地谈到当年他穿的西装衬衣只是个假领子而引起哄堂大笑。他把学部委员的补助费也全部都交了党费。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正值张肇骞儿子危言在东北读大学,但他从不寄粮票和超过规定的生活费。在家中他常说:“国家就是母亲,人民就是子女。母亲有困难,子女应帮助克服,万万不得发牢骚。”
重视学科建设
创建于1929年的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是我国三个最早专门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并更名为华南植物研究所后,中国科学院将张肇骞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调入华南植物研究所任副所长,配合陈焕镛所长开展学科建设。张肇骞首先在生态学和地植物学方面培训干部,委派何绍颐、王铸豪组建地植物学研究室,补充土壤、气象、微生物和化学分析等人员;由留美归国学者郭俊彦负责创建植物生理学研究室;让贾良智组建植物资源研究室。在张肇骞的精心组织和推动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从单一植物分类研究所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植物分类、植物生态、植物生理、植物资源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推荐阅读


黄耀曾绿色高能液体推进技术攻关突击队:报国丹心映赤光 接续传承破碧空

新疆分院召开系统党政联席会

声学所东海站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暨“加强作风建设 提升管理效能”研学班


来源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学院科苑党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