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 2024~3《树的秘密生命》
“树木的根尖具有与大脑相似的结构。他们发现除了信号传导线路外,还有许多像是动物身上也有的结构与分子。根尖在土壤里以摸索试探的方式匍匐前进,因此可以接收到刺激。研究人同在那里测量到了电子信号,这些信号会先在根的一个过渡部位中加以处理,然后转化为指令,引导树木修正其行为。”
当你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会不会觉得不可思议?
走进彼得•渥雷本的《树的秘密生命》,就如走进一个关于树木的奇幻世界,即刻被目录中“友谊“、”树木的语言“、”森林社会局“……所吸引,被树木们不为人知的智慧与情感所震撼。我们对树木的认知,一直局限在日常打眼看上去的视野,而作者在本书中用森林每天上演的无数最普通的现象,为我们解开了许许多多关于树木的妙不可言的奇迹与真相。
如果你说树木没有生命,那么作者告诉你,那只是因为你不懂得它们而已。
作为一本博物科普书籍,《树的秘密生命》用的是最平实质朴的语言,读起来毫不费力。在作者心中,一棵树便是一个生态小宇宙,一处原始森林,便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包括不同的树种,不同年龄的树木,以及与树木们息息相关的动物、微生物。它们朝夕相处,密不可分。它们之间,有情感,有交流,有分享,有相互间的竞争,也有相互间的照拂。甚至于,当一棵树死去,都不可以轻易去挪动它们,因为它们依然是能量与物质循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森林社会局“中,作者让我们知道,树木会自动调节强者与弱者间的差异,个体长的好,不见得会活的久。一棵树只有在周围的森林都健康安好时,自己的日子才会过的称心如意。真正的规则其实不是适者生存,幸福与否,决定于整个群体。
这让我感叹万千。生存不易,树木知晓这个道理,且无条件的相互救助,生而为人的我们,却往往没有这样的高度。
那些生长在公园里,马路边的树,作者叫他们“街头游童“。相比森林中的树木,它们是我接触最多的树木,这一章却让我无比心疼。作者笔下,我知道他们会终其一生孤独无依;土壤过于坚硬密实且干燥贫瘠;他们的树根失去方向感以至于无法往土壤深处扎根;也因为幼时衣食无虞,以至于长大后对真菌缺乏抵抗力;甚至,那些堂而皇之的修剪之后的涂抹,会让他的伤口保持湿润成为菌类最爱的环境。它们所面对的压力与困难如此之大,以至于根本没有机会变老。
城市对树木的伤害远不止这些,平日里,不知道他们之间会不会交流命运的凄然与惆怅,此时掩卷的我,只有对他们的同情与理解。真正认识树木的人才可以谈得上保护它们。此时,对这句话我有了更深的理解。
读这本书,其实是源于观察石榴时,在群里讨论因为截枝而导致石榴树木质层溃烂,小屋姐姐给的答案涉及此书,于是忙不迭地找来补课。作者告诉我们,树木受伤之后,其实是真菌与树木修复系统进行的一场真刀实枪的博弈。一旦伤口过大树木来不及反应,或者树木本身状态不佳反应过慢,那么即便一个小伤口也会变成真菌侵入的城门,在树木内部“突破所有的障碍,长驱直入攻进心材。它们会吃光储藏在那里的各式碳水化合物,甚或是纤维素及木质素,如此一来,真菌等于分解并粉碎了树木的骨架。”
之前观察到石榴即便刚刚一年的小枝,也在枝条根部重重包裹累积,我一直想,作为一棵树,长出枝条不是最平常的事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书中得知原由。遇到风时,树木会向不同方向来回晃动,这对分枝的位置造成巨大的负担,有反复撕裂的危险。于是他们便在这个部位自我增强,发展出特别厚的木质组织,以避免伤害。树木的智慧,可见一斑。
本书共三十六章,作者用朴实温馨的笔触,为我们细细诠释树木生命的华丽与沧桑、智慧与情感,字里行间,是他对树木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本书作者【德国】彼得•渥雷本,钟宝珍译,系译林出版社出版。
青苔要开花--第288篇
东宁,70后,在梦想中一意孤行,想任性却又终究不敢的威海女子。擅写植物静默,也道生活纹理。
长按上方
关注我,一起享受生活的滋味
个人微信:qtykh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