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题目究竟是怎么出的?看《中国国宝大会》如何让公众“从国宝读懂中国”

沈玉 孙莲莲 弘博网 HiMuseum 2023-10-07


今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制作的大型文博知识竞答节目《中国国宝大会》将迎来最后的总决赛,谁将最终捧起“莲鹤方壶”冠军奖杯备受期待。说起来,最近跟着《中国国宝大会》一边答题,一边学知识,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周末必选”。



一件件传奇国宝摇身一变,以竞答题目的形式走进观众视野,让人眼前一亮,也让大家对节目里那句口号“从国宝读懂中国”有了更多思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珍贵文物浩如烟海,如何选择有资格“登台亮相”的出题国宝?用心挖掘“考点”,精心设计角度,希望观众从中“读懂”怎样的中国?让我们一起听听参与《中国国宝大会》出题的专家怎么说。


题目设计围绕三个关键词


很多观众好奇,《中国国宝大会》的题目究竟是怎么出的?《中国国宝大会》联合制作单位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中国国宝大会》12期节目,两千多道题,共涉及近千件文物,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却有着共同的根系。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为此,国家文物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策划了这档文博知识竞答节目——《中国国宝大会》。希望用我们的思考,用我们对文化遗产知识的理解和阐释,搭建起公众和文化遗产之间的桥梁,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唤起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自觉行动。”


《中国国宝大会》的题目是如何设计的?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长金瑞国介绍,总体上是围绕3个关键词进行考虑:第一是中华文明,第二是公众认知,第三是时代语言。“我们结合文博工作和电视传播的特点,组织了一批来自博物馆领域、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中青年专家,经过数轮起草和修订,再请很多文博大家一起多轮把关,最终形成了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这套题目。”


构建中华文明的全景体系


所谓“中华文明”,就是要讲清楚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讲清楚“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收并蓄”的中华文明总体特征。


“时代上,从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跨越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空间上,涵盖我们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悠久灿烂的文化;类型上,主要是以可移动文物为主(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类型繁多,这次节目做了一定的归纳和提炼,共涉及陶瓷、玉器、青铜器、书画和杂项共五大类二三十个子类。题目知识点选择尽可能在时代、空间和类型上都有涉及,构建中华文明的全景体系,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比如,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青铜何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让我们看到“中国”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


浙江良渚遗址精美的嵌玉漆杯、山西陶寺遗址的陶鼓、河南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展现了早期中华民族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创造的辉煌文明。


良渚遗址精美的嵌玉漆杯(来源:良渚博物院官网)


我国最早的建筑规划图战国错金银铜版兆域图、现存最早古纸标本肩水金关纸、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雕版印刷品敦煌遗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展现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包容气度,南怀仁创作的《坤舆全图》既展示了中国文化对西方先进理念的吸收,也为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站在公众认知而非专家角度


着力挖掘中华文明伟大智慧和创造的同时,《中国国宝大会》的题目还尽可能地将文物蕴含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相联系,着力建立公众与文物的交互链接。


比如成语“革故鼎新”通常指事物破旧立新,有一道题目要求选出与“革故鼎新”故事发生时代最接近的鼎,这就将国宝和成语建立了链接。


另一道题目要求将古诗词与其描述的古乐器类珍贵文物进行对应连线,这就将国宝与古诗词建立了链接。


还有一道让广大网友津津乐道的题目,是将甲骨文和4种农作物进行对应连线,结果只有一位选手答对。这道题目将国宝与生活阅历建立了链接,这位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选手对4种农作物的细微差别非常熟悉,再加上对甲骨文知识的积累,故而成功破解了这道难题。


事实上,选手、题目……都是和公众建立链接的桥梁。题目的设计不是为了显示答题选手有多么强,而是为了通过题目,引发公众的认知和思考,从而推进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对文化自觉的增长以及文物保护的行动。


如何增进公众认知?“就是我知道的你能给我新知,我知晓的你能给我新解,我通达的你能给我新意。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知识揉碎了,形成更好的、有营养的文化大餐,让公众来享用。”


比如在河南登封嵩山峻极峰北侧石缝中发现的武则天金简,在设置题目时通过大家熟知的武则天引发兴趣,考点却落在金简投放于哪天?答案是七月七日。由此介绍了至今仍然富有生命力的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


武则天金简(来源:河南博物院官网)


再比如“开元通宝”的名称并不是来源于唐玄宗年号,现藏于日本的著名文物曜变天目盏并非产自日本,越王勾践剑却出土于楚国墓葬……通过这些题目的设计,澄清认识误区,让观众对历史细节有更准确的了解。


站在公众认知上去出题,不是站在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角度去出题,而是让公众能看得明白,看出感情。“文化遗产只有跟公众建立了感情,才会更有尊严,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比如围绕《赵城金藏》所出题目,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战火中守护国宝的故事。《永乐大典》、大克鼎等国宝历经沧桑的传奇命运,展示了国人对待文物保护的情怀和坚守。让观众深切感到,文物保护不仅是文物工作者的事,也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


时代语言唤起年轻人兴趣


谈及“时代语言”,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文博著作相对专业、晦涩,公众在阅读、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为此,这次出题的时候,特别注重“说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的故事,让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有思考”,发掘国宝在大众传播体系下的新表达,让国宝以时代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大家见面,唤起当代年轻人对古老国宝的兴趣。


比如明代修建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地下竟埋有整套的建筑备件,元代幻方和现在青少年玩的数独游戏异曲同工……这些有趣的知识点,让中华文明在宏大叙事下显得更加可爱,更有温度。



为了防止题目设计陷入考古学、博物馆学的学术和行业知识考试的语境中,出题组特别吸收了非历史专业乃至非文科专业背景的跨界人士,以及导游、青少年教育、影视编辑等从业者,力图增加题目的参与感、故事性。


赛制和题型的设计也非常多元。比如第四赛段“无界五行”,就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主题进行分类出题,趣味性强。题型上,除传统的单选、多选、连线题,还增加了更具互动性的拼图题和填字题等。题目设计深入浅出,渐入佳境,逐渐调动起观众热情,引发大家持续观看的兴趣。


博物馆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组织,博物馆开展藏品收藏、保护、展示的目的,是为了公众的教育、研究和欣赏,博物馆实现自己社会功能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使自己的观众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到博物馆去”成为新风尚,“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新年俗,公众对文博知识的需求愈加旺盛。


“仅仅把祖先的接力棒接过来,传给后人,这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同时,努力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结合新时代的文化创造,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历史智慧、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这是今天我们这代人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是我们要留给历史的一份答卷。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用时代的、大众的语言,讲好文物故事,做好文化遗产知识的专业化解读和大众化传播。”


在金瑞国看来,《中国国宝大会》是当代文博人和电视人合作的一项新的文化创造,用知识建立起文化遗产与公众的链接。“这个节目播出后,就相当于把博物馆搬到了电视荧屏上,搬到了互联网上,每一场节目就是一个展览,每一道题目就是一个展品,我们是做了一个不闭幕的大展览。”


不仅如此,国家文物局还广泛协调各种力量,探索传播文化遗产知识的多元方式,比如支持中国知网打造《文化遗产知识交互服务平台》、支持总台央视《国家宝藏》栏目举办“展演季”和“特展”等等,通过多种形式为公众打开了解文物、加深对文化遗产知识理解的窗口。“希望文化遗产与公众的链接永远不断,更加牢固,更加生动,更有感情。”



来源:《中国电视报》第44期A3版

记者:沈玉 孙莲莲

原标题:《<中国国宝大会>如何“从国宝读懂中国”》

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中国电视报》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

回顾往期精彩文明之美看东方丨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资讯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资讯丨央博开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启动征集丨第三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正式启动!资讯|博物馆奇妙游,如何玩好又学好资讯|“艾雯雯”入职!国家博物馆迎来首个虚拟数智人展讯|“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将于7月22日在银川启幕丁福利:新时代博物馆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直播丨走进中国农业博物馆,共度大暑盛夏时光资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表彰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决定通知|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资讯|成都首次!成都博物馆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国内外专家齐聚安吉 共商“博物馆的重塑与可持续发展”议题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