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中国工业经济》第714篇观点精粹,欢迎阅读。查阅论文原文和数据等附件,请访问《中国工业经济》网站或登陆中国知网下载。
《中国工业经济》观点精粹 | 援助结构视角下领导力的扶贫贡献效应
图片来源:https://m.baidu.com/sf/
作者:于滨铜,王志刚,朱佳,侯云潇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原文刊发:《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6期,原标题为《援助结构、领导力与产业扶贫绩效》。
研究背景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庄严宣布,中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中国在全面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的历史性成绩,既是人类扶贫史上的重要壮举,也是世界减贫事业的巨大奇迹。在此背景下,同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为中国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进一步战略方向。从划归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治理主战场,到提出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的精准扶贫思路;从打好全面脱贫攻坚战役,到实现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国针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制度与建设模式在实践中做出了重大工作创新与机制创新。
一方面,向贫困地区投入了大量电信交通等基础设施援建、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保障和产业发展资金援助;另一方面,更是向贫困地区输送了大量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干部人力资本支持。以驻村干部下乡帮扶为代表的领导力扶贫作为中国扶贫开发治理实践的重要机制创新,已有文献基于质性研究视角和实证分析方法,肯定了其对贫困地区的帮扶贡献,但尚未能形成严谨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基于贫困地区在自然条件、市场环境、投资意识和人力资本方面的特殊性,“十四五”时期针对其脱贫成果巩固、相对贫困帮扶和乡村振兴建设的形势依然严峻。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形成系统性帮扶,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人力资本的带动作用和创新功能,提高产业、区域经济发展绩效,仍是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命题。
研究发现
于滨铜、王志刚、朱佳和侯云潇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6期的论文《援助结构、领导力与产业扶贫绩效》重点讨论了援助结构、领导力扶贫和扶贫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领导力对产业扶贫绩效的贡献效应与作用机制。文章通过构建还原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践和扶贫工作场景的区域经济三部门模型及空间向量增长模型,建立了领导力扶贫的援助结构理论。从援助结构角度解释了“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人力资本援助在中国全面脱贫攻坚战役和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中的重要贡献;并基于“贫困陷阱”“福利陷阱”等理论视角解释了中国以及世界各国在反贫困实践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与实践瓶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外生人力资本援助即领导力扶贫促进产业发展绩效的行为机制,打开了“能力”与“绩效”之间的“行为黑箱”,这为深度贫困地区找准产业建设方向、提高产业发展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启发。
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实践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巨大成效,资金援助与人力资本援助相嵌入的优化援助结构起到重要贡献作用。通过投入大量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高水平人力资本,形成优于一般世界国家的要素援助结构,满足了贫困地区发展早期对人力资本改善和投入的发展需求,扩大了资本援助的减贫效应。第二,扶贫干部领导力对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促进效应,且贫困程度越深,促进效应越大。第三,扶贫干部领导力对产业扶贫的促进效应,存在以市场开发、产业学习和行业合作为主的中间行为机制。第四,在贫困地区发展早期,对人力资本改善的援助投入率应相对高于资金援助,否则易陷入“福利陷阱”,即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无法有效开发利用相对较高的资金援助,反而将其用于消费,带来资本援助的无效率;发展中期则反之,否则易陷入“内卷化陷阱”,即较高的人力资本在较低的资本存量水平上进行生产,使得劳动的边际报酬不断降低,带来产业经营的内卷化和低效率。
研究启示
中国已进入绝对贫困全面消除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历史时期。在此背景下,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内容,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要方案。对此,本文具有如下政策启示:
(1)继续坚持和完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制度在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中的制度安排和重要作用。第一书记等扶贫干部通过下乡帮扶,满足了贫困地区发展早期对于人力资本的迫切需求,完善了要素援助结构,提高了扶贫援助效率。因此,在贫困地区面临农业收入相对较低、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的发展背景,进一步将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作为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的基层抓手和建设力量,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并带动贫困居民参与市场经济和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干部供给,运用政策激励手段加强人才引进,优化扶贫干部配比,充分发挥扶贫干部领导力在人力资本劳动产出与产业扶贫绩效中的贡献作用。
(2)加强基层帮扶干部领导能力培训,提高其在市场开发、产业学习和行业合作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水平。要注重培养扶贫干部对组织发展设计与市场把握的前瞻力、经营规划实施与过程问题控制的控制力、以及把握准确方向与科学果断决策的决断力等,从提升领导者的领导素质入手提高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与产出贡献。同时,充分发挥贫困片区产业组织带头发展的正外部性,加强合作社等产业组织之间先进管理经验、激励机制与生产技术的产业学习,提高产业扶贫干部和产业组织“报团取暖”、合作参与市场经营的机会和能力,提升其开辟新市场的能力,通过提高扶贫干部准确高效的领导行为和产业建设的精准手段,有效提升产业发展绩效水平。
(3)在贫困地区帮扶和乡村振兴建设中重视要素投入的结构完善和动态调整。对于落后乡村的发展援助和投资建设,在进行资金援助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其人力资本的改善投资和下派驻村干部进行帮扶,以提高资本援助和建设投资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建设中的效率。同时,要注重对要素投入和发展投资的结构调整,在贫困地区发展的不同时期选择优化的要素援助结构。在贫困地区发展初期,加大对人力资本改善的投入力度,配合相应的发展资金援助;发展中期,加大对产业资金、工业资本的援助投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同时并重对人力资本的改善援助。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论文数据公开情况:
论文附件已在《中国工业经济》网站http://ciejournal.ajcass.org/公开,清单如下:
公开数据Stata文件
程序DO文件
正文未报告部分
如在科研工作中使用了作者提供的数据和程序等附件内容,请务必在研究成果上注明引文和下载附件出处。
参考文献引用范例:
[1]洪银兴,桂 林.公平竞争背景下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路径——马克思资本和市场理论的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21,(1):5-16.
如果研究中使用了未在杂志纸质版刊发、但在杂志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开发表的数字内容(包括数据、程序、附录文件),请务必在研究成果正文中注明:
数据(及程序等附件)来自洪银兴和桂林(2021),详见《中国工业经济》网站(http://ciejournal.ajcass.org/)附件。
欢迎订阅2021年《中国工业经济》,邮发代号:82—143。2021年将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前沿成果。诚邀您一起“畅游”学术殿堂。
推文主编:覃毅
推文编辑:杨涵淇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0)、第二至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2014、2018),连续9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0)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
《中国工业经济》官方公众号
微信号:ciejournal
敬请关注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
阅读全文请访问官方网站:http://ciejournal.ajcas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