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解多重风险约束下人们的行为规律

于也雯等 中国工业经济 2023-10-24
本文是《中国工业经济》第828篇观点精粹。查阅论文原文和数据等附件,请访问《中国工业经济》网站或登陆中国知网下载。


作者:于也雯,龚雅娴,陈斌开,李辉文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原文刊发:《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5期,原标题为《财产和生命双重风险约束下的家庭资产选择——基于地震风险的研究》。




研究背景


财产风险和生命风险是现代社会中两种常见的、基本的风险,而人们对这两种风险的反应可能存在显著的差异。关于人们如何应对财产风险,经济学和金融学中已经有相当充分的讨论。现实中不少风险会同时威胁人们的财产和生命,但关于这种双重风险叠加的冲击对人们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尚显不足。


研究发现


于也雯、龚雅娴、陈斌开和李辉文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5期的论文《财产和生命双重风险约束下的家庭资产选择——基于地震风险的研究》借助地震灾害这一外生冲击,构建内生化家庭资产选择的模型,分析财产风险和生命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持有比例的影响,并基于微观家庭调查数据检验模型结论。主要研究发现如下:

第一,理论分析表明,在地震“财产风险效应”的作用下,即当地震风险增加个人财产损失时,家庭的风险厌恶程度随地震震级的增加而提升,进而降低风险金融资产持有比例;在地震“生命风险效应”的作用下,即当地震风险增加个人死亡概率时,风险金融资产持有比例增加。地震的“生命风险效应”的大小和死亡概率正相关,当地震震级相对较小时,投资者死亡概率相对较小,使得“生命风险效应”较小,进而导致“财产风险效应”更加显著,表现为:风险金融资产持有比例和地震震级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当地震震级较高时,投资者死亡概率较高,此时“生命风险效应”更加突出,表现为:随着震级的升高,风险金融资产持有比例上升;两种效应共同导致了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持有比例与地震震级之间呈正“U”型关系。

第二,经验分析发现,经验证据支持这一正“U”型关系的存在;进一步细分金融资产发现,地震震级对货币持有比例具有倒“U”型作用,但对股票、基金等风险投资行为具有正“U”型作用,这一发现和前述发现内在逻辑一致。地震主要通过改变地区文化特征以及个人经历进而影响家庭资产选择。本文度量误差、选择偏误以及遗漏变量问题并不严重,上述实证结果稳健可信。


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现实世界中人们面临的很多风险都不止是可能带来财产损失,而是同时威胁到财产和生命安全。地震、火山、各种洪涝灾害,乃至现在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都属于同时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风险。关于这种双重风险约束下人们行为的研究目前还不充分,本文基于经典的理性人假设,构建模型对此进行刻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真实世界中人们在面临这种双重风险约束时的行为。

研究启示


第一,由于地震这种重大不确定性冲击会通过同时影响区域文化和个体经历,进而影响到家庭资产选择,特别是其风险资产的占比,因此理解这一点对于企业的区域化市场策略和政府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可能具有价值。例如,金融机构在细分市场的时候,可以将由于地震等类似自然灾害冲击带来的观念差异纳入考量,从而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出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时候,也有必要考虑这类思想意识层面的地区和群体差异,从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研究发现对于缩小家庭资产结构地区差异,进而降低财产水平和财产积累速度差异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既然地震灾害所代表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于家庭资产选择的地区差异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因此可以从自然环境、文化、个人经历等多角度出发缩小家庭资产结构地区差异,进而降低财产水平和财产积累速度差异。以文化和个人经历角度为例,地震冲击对该地族群行为方式的长期影响可以通过包括地方性文化塑造和个人亲身经历两个渠道实现。因此,要想缩小家庭资产结构地区差异,可以针对类似人群采取更加精准的政策。不仅如此,研究也表明,对于金融市场不发达的经济体而言,发展金融市场,提供分散化的投资渠道对于风险分摊、减少不确定性以及发展经济至关重要。

第三,研究结论有助于引导进一步思考其他现实问题,如年龄与行为模式的激进程度之间的关系。常识通常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将变得越来越谨慎和保守,但现实中,老年人的行为往往比年轻人更加激进,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老年人的预期寿命更短。本文研究思路和结论的逻辑可以引导进一步思考企业家的年龄对其决策、进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论文数据公开情况:
论文附件已在《中国工业经济》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公开,清单如下:
公开
程序R文件、DO文件
文未报告部分

如在科研工作中使用了作者提供的数据和程序等附件内容,
请务必在研究成果上注明引文和下载附件出处
参考文献引用范例:
[1]刘守英,熊雪锋,章永辉,郭贯成.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22,(1):34-53.
如果研究中使用了未在杂志纸质版刊发、但在杂志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开发表的数字内容(包括数据、程序、附录文件),请务必在研究成果正文中注明:
数据(及程序等附件)来自刘守英等(2022),详见《中国工业经济》网站http://ciejournal.ajcass.org/附件。


欢迎订阅2022年《中国工业经济》,邮发代号:82—143。2022年将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前沿成果。诚邀您一起“畅游”学术殿堂。



推文主编:覃毅

推文编辑:杨涵淇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0)、第二至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2014、2018),连续10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1)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

阅读全文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