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稳定和扩大就业

王锋,葛星 中国工业经济 2023-08-28
本文是《中国工业经济》第830篇观点精粹。查阅论文原文和数据等附件,请访问《中国工业经济》网站或登陆中国知网下载。


作者:王锋,葛星


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原文刊发:《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5期,原标题为《
低碳转型冲击就业吗——来自低碳城市试点的经验证据》。



研究背景


在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至今未能有效遏制全球变暖加速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相继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其必然会对投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诸多领域产生冲击和影响。各行各业在转型过程中,要在转变发展理念、调整经营模式、改变生产方式、创新技术工艺、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进行选择、切换、适应和突围。在这场系统性变革中,各行各业的就业者不得不面对就业岗位和工作的调整、竞争和淘汰。

为了规避和控制大规模低碳转型的潜在风险,积极探索低碳发展的经验,自2010年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开展了三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第一批试点启动于2010年7月19日,包括5个省份和8个城市。第二批试点确定于2012年11月26日,包括1个省份和28个城市。第三批试点开始于2017年1月7日,包括41个城市和4个区县。三批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基本一致,那就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引领和示范全国低碳发展。到目前为止,这项长达12年的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不但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也为评估低碳转型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提供了独特的“准自然试验”。如果中国的低碳城市试点实现了预期的主要目标,那么说明该政策对试点城市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产业体系、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制度和技术创新、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可能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试点城市在这种全方位的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其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改革的攻坚期和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面对大国博弈加剧、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和全球供应链紊乱的冲击,尤其是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中国持续推进的绿色低碳转型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是否会影响就业?如果低碳转型会影响就业,那么其带来的是负面冲击还是正向促进作用?其影响机制又是什么?低碳转型对就业的影响,在不同领域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


研究发现


王锋和葛星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5期的论文《低碳转型冲击就业吗——来自低碳城市试点的经验证据》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首先从理论上探析了该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其次在检验该政策对试点城市减少碳排放显著有效的基础上,基于2007-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员工就业的影响,然后就该政策对就业影响的理论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探讨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在不同领域的差异性。研究发现:

(1) 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并未对就业产生负面冲击。中国6个省份、77个城市和4个区县长达12年的低碳转型实践表明,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并未对其就业产生负面冲击,而是显著提高了就业水平。相对于非试点城市的企业,试点政策的推行使得试点城市的企业就业平均增加了约5.11%。此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

(2)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通过产出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促进就业。产出效应是指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影响企业产出进而影响就业。要素替代效应是指试点政策通过影响企业环境治理投资进而影响就业。产出效应一般导致就业总人数的增加,而要素替代效应表现为不同就业岗位的替代。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就业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产出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净影响。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经验表明,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通过产出效应不仅促进了高技能劳动者的就业,还增加了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通过要素替代效应,这一转型增加了高技能劳动者的就业,但并未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产生影响。

(3)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对就业的影响在不同领域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绿色低碳转型对外资企业就业的促进作用弱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不同年龄的企业中,绿色低碳转型没有对老企业的就业产生冲击,但促进了新企业的就业,使得这类企业的就业增加了5.29%;在不同产业中,绿色低碳转型促使第二产业的企业就业显著增加了4.78%,但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员工就业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在不同碳强度的行业中,绿色低碳转型对低碳行业的企业就业促进作用更强。


研究启示


(1)总结和推广低碳城市试点的经验,把城市低碳转型全国推广。中国之所以进行低碳城市试点,是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上,遵循了改革开放中“先试点后推广”的渐进式改革模式,为规避和控制大规模转型而产生的潜在风险,进而探索出绿色低碳转型经验。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经验表明,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显著推动试点城市降低了碳排放量,而且没有对就业产生负面冲击,反而有助于提升试点城市的就业水平,具有节能减排和促进就业的双重红利。这说明,在稳定就业方面,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在总结和推广低碳城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可不断扩大低碳城市试点的范围,并选择适宜的时机把城市低碳转型推广到全国所有城市。这必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中以创新稳定和扩大就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外部冲击,稳就业是关乎社会民生和经济稳定的重中之重。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经验表明,绿色低碳转型通过产出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都会对就业产生促进作用。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都会扩大企业产出和推动要素替代,进而强化两种效应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因此,有条件的试点城市应积极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为全社会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试点城市在以创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中,一方面,要以市场机制为创新提供激励,形成以创新推动转型、以转型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制定应对潜在风险的预案,提升处理风险的能力,为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通过减产应对减排压力进而冲击就业的风险,做好预案。

(3)分类推进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和企业员工的分流和再就业。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具有行业针对性的特点,其关注的重点是高碳行业。中国的试点经验表明,绿色低碳转型促进了低碳行业中企业员工的就业,但对高碳行业中企业员工的就业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要么高碳行业已经平稳实现了低碳转型,未对就业产生巨大冲击,要么是因为企业对生产技术具有路径依赖,高碳行业并没有实现快速的低碳转型。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么试点城市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行业低碳转型政策,做到一个行业一个政策,在鼓励绿色低碳行业充分发展、促进就业的同时,科学合理地按行业制定转型目标,按照转型难度和速度不同,分类推进高碳行业的升级、改造、转型和淘汰,分类推进该行业员工的分流、转岗、培训和再就业。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论文数据公开情况:
论文附件已在《中国工业经济》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公开,清单如下:
公开
数据Stata文件
程序DO文件

文未报告部分

如在科研工作中使用了作者提供的数据和程序等附件内容,
请务必在研究成果上注明引文和下载附件出处
参考文献引用范例:
[1]刘守英,熊雪锋,章永辉,郭贯成.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22,(1):34-53.
如果研究中使用了未在杂志纸质版刊发、但在杂志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开发表的数字内容(包括数据、程序、附录文件),请务必在研究成果正文中注明:
数据(及程序等附件)来自刘守英等(2022),详见《中国工业经济》网站http://ciejournal.ajcass.org/附件。


欢迎订阅2022年《中国工业经济》,邮发代号:82—143。2022年将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前沿成果。诚邀您一起“畅游”学术殿堂。



推文主编:覃毅

推文编辑:杨涵淇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0)、第二至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2014、2018),连续10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1)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

阅读全文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