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外部循环内部化的潜力、短板与福利

何祚宇等 中国工业经济 2023-10-24
本文是《中国工业经济》第835篇观点精粹。查阅论文原文和数据等附件,请访问《中国工业经济》网站或登陆中国知网下载。


作者:何祚宇,高重阳,李敬子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原文刊发:《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6期,原标题为《中国外部循环内部化的潜力、短板与福利——基于保留价格和供需匹配的视角》。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球格局日趋错综复杂,国内外环境剧烈变化,中国参与国际循环的传统模式正面临新的挑战。从内部环境来看,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传统的要素红利、制度红利和结构红利在减弱,低成本出口的不可持续性日益凸显。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尤其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部分发达国家为了维持其世界体系中心地位,试图破坏国际分工体系,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设置层层障碍,对高科技企业不断打压围剿,如对华为实施断供,把一些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造成了高科技产业的“卡脖子”问题,严重威胁了中国的供应链安全。

在此背景下,2020年4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引导外贸企业精准对接国内市场需求,从而有效联通进出口企业,形成外部循环内部化的新供应链体系。从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内部条件来看,中国已经具备建立大规模国内循环体系的基本条件。如何从微观层面建立外部循环内部化的研究框架,测算和评估内循环的潜力和福利并精确定位短板,对于实现新发展格局的全面有效运行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


何祚宇、高重阳和李敬子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6期的论文《中国外部循环内部化的潜力、短板与福利——基于保留价格和供需匹配的视角》基于超越对数支出函数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外部循环内部化的评价体系,通过使用网格搜索法和中国海关数据测算了超越对数需求框架下的核心参数以及进口企业的保留价格;同时通过调用高德、百度地图的API接口,结合企查查和天眼查,基于大数据的挖掘精确测算了每一家企业的经纬度位置以及国内任意两家企业间的国内贸易成本,进一步地通过测算了每一家进出口企业在企业—产品层面的质量,结合进口企业保留价格、出口企业价格等对进口企业和出口企业进行匹配,筛选出具有外部循环内部化潜力的企业—产品对组合,从而对中国国内循环的潜力、短板、供给侧结构调整和福利进行测算,并将短板按其来源分解为:技术/资源缺失型短板、国内生产成本过高型短板、产业布局不合理型短板、质量不符型短板。主要研究发现如下:

(1)2000—2014年中国整体外部循环内部化的潜力均在60%以上,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国内大循环的潜力。在最优匹配的前提下,无论是否考虑断供的连锁反应,实施外部循环内部化后,国内需求者的福利水平将得到改善,这说明一旦外部断供发生时,中国完善的制造业体系能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内循环体系,对国内产业起到强大的保护作用,避免连锁反应对国内产业链和经济福利产生严重的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时间趋势上外部循环内部化所带来的福利提升却在不断放缓。

(2)从分行业来看,基础制造业的内循环潜力占据主体地位,高技术制造业和初级品行业由于更容易受到外部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因而后两者内循环潜力的动态波动幅度较大。从省域内外来看,省域内的内循环潜力占据主体地位。一方面,省域内企业之间更容易获取信息,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更容易将上下游关联企业向同一区域集聚,从而有效降低企业间的贸易成本;另一方面,客观的地理距离和跨省间主观的市场分割、行业垄断以及地方保护的存在,导致企业间跨省交易成本大大增加。

(3)从短板来看,产业布局不合理是中国外部循环内部化受阻的首要来源,技术或资源缺失虽在诸多短板中占比不高,但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初级品行业外部循环内部化的潜力最低,而且产业布局不合理和国内生产成本过高的短板明显;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以及技术或资源缺失,是制约高技术制造业国内循环的重要因素。

(4)在供给侧结构调整方面,考虑到现实条件下,中国进口企业转向国内循环时将可能面临需求不能被满足的问题,即中国供给侧不仅存在供给缺口,同时也存在供给过剩,并且供给缺口和过剩都非常巨大,但随着时间推移,两者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表明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已彰显成效。


研究启示


(1)深入推进外部循环内部化。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国内大循环的潜力,且实现外部循环内部化能够改善国内需求者的福利水平,因此要鼓励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支持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引导外贸企业精准对接国内市场需求。在完善内循环的同时,同样需要注重外部循环,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中的技术和要素资源,使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最大化提升经济福利。

(2)掌握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话语权,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中国产业链韧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一方面,在资源密集型初级品行业所在区域建立配套的下游相关制造业体系,更好地延长和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实现上下游产业集聚,降低国内贸易成本,同时在国际市场吸引全球要素资源,尤其是扩大对土地资源密集型和矿产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依靠国际循环补充资源短板缺口,以保障初级品供应和经济的平稳增长。另一方面,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强化对高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加强配套的工艺和流程创新,同时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防范供应链断裂和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风险,从而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水平。

(3)打破区域间市场分割,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打通产业布局不合理引致的堵点。产业布局不合理是制约畅通国内循环的最大短板,要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就需要在空间上、企业间甚至企业内合理有效配置要素资源,完善产业布局降低企业间的国内贸易成本。

(4)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供给者无法满足进口需求者的质量要求是国内循环不畅的主要因素之一,更是高技术制造业内循环受阻的首因。在进口企业转向国内循环时,会存在巨大的供给缺口和过剩。因此,为了加快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继续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改革,淘汰落后产能,释放过剩产能,扶持高效率低成本的企业不断扩张,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从而填补供给缺口。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论文数据公开情况:
论文附件已在《中国工业经济》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公开,清单如下:
公开
程序DO文件
正文未报告部分

如在科研工作中使用了作者提供的数据和程序等附件内容,
请务必在研究成果上注明引文和下载附件出处
参考文献引用范例:
[1]刘守英,熊雪锋,章永辉,郭贯成.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22,(1):34-53.
如果研究中使用了未在杂志纸质版刊发、但在杂志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开发表的数字内容(包括数据、程序、附录文件),请务必在研究成果正文中注明:
数据(及程序等附件)来自刘守英等(2022),详见《中国工业经济》网站http://ciejournal.ajcass.org/附件。


欢迎订阅2022年《中国工业经济》,邮发代号:82—143。2022年将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前沿成果。诚邀您一起“畅游”学术殿堂。



推文主编:覃毅

推文编辑:杨涵淇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0)、第二至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2014、2018),连续10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1)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

阅读全文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