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中国工业经济》第843篇观点精粹。查阅论文原文和数据等附件,请访问《中国工业经济》网站或登陆中国知网下载。作者:邢斐,陈诗英,蔡嘉瑶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原文刊发:《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6期,原标题为《企业集团、产业生命周期与战略选择》。
跨产业经营的企业集团在产业周期不同阶段的战略决策,既关系微观层面的企业集团自身发展和转型,又关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宏观目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一批处于产业生命周期前沿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而另一些夕阳产业则逐步走向衰退,加快产业的“新陈代谢”是推动中国经济由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因此,本文关注,企业集团是否能成为一种促进产业之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组织装置”,企业集团组织形式能否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实现和新旧动能的转换。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的组织形式,可以通过其内部市场的作用实现跨产业的资金再配置,并能弥补外部市场的缺失。然而,在新兴市场国家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如何看待企业集团扮演的角色,则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企业集团在后发国家的产业追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观点认为企业集团可能导致一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从国际经验看,二战后的日本通过集团化经营实现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且该成功经验对中国政府决策部门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企业集团并没有成功引领该国产业结构迅速向信息科技等新兴产业转型,反而产生一批僵尸企业。
中国在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和减少无效供给,另一方面则愈发重视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瞄准新兴产业机遇,构建面向未来的产业体系”。与此同时,中国在产业政策设计过程中也更为重视产业组织形式的构建,例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在新兴产业发展中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那么,通过兼并重组组建起来的企业集团,究竟是促进还是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换言之,企业集团是否可以自发调节和压缩其在传统和落后产业的投入,转而将更多资源投入更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地,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会如何运作,其资源调配作用是如何影响其处于不同产业成员企业的战略决策,进而对中国产业迭代与结构转型产生作用的?
邢斐、陈诗英和蔡嘉瑶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6期的论文《企业集团、产业生命周期与战略选择》,研究了企业集团在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中的战略选择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
(1)在成长型产业中,集团成员企业的战略激进度显著高于独立企业。在衰退型产业中,集团成员企业的战略激进度则显著低于独立企业;在整合与变革两类产业周期中,集团成员企业的战略激进度与独立企业没有显著差异。
(2)在作用机理方面,企业集团主要通过内部市场的融资约束缓解机制与“共同保险”机制促进处于成长型产业的成员企业的战略激进度。就战略实施的具体路径而言,处于成长型产业的成员企业一方面为扩大产能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为提升技术水平而增加无形资产投资和研发投入,以及进行更多的技术型并购。此外,本文还发现处于成长型产业的成员企业,在实现激进战略后其经济绩效显著提升,表明企业集团的资源配置符合效率原则。
(3)异质性分析验证了企业集团的战略选择遵循“优胜者选拔”原则。企业集团对战略激进度的促进作用集中在盈利能力更高的成长型产业成员企业中;当处于成长型与衰退型产业成员企业的盈利能力差距越大时,处于成长型产业成员企业的战略越激进。在外部经营环境异质性方面,当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越大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处于成长型产业成员企业的战略激进度越大。(1)继续鼓励企业集团的发展,在“稳中求进”中促进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当前,中国既面临“六稳”工作任务,也肩负着结构性改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企业集团一般被认为具有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及“稳投资”的作用,本文印证了企业集团的“共同保险”功能,以及抵御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作用。在当前外部不确定性增强、国际间产业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下,做大做强国内的企业集团是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必要举措。本文发现企业集团能够主动从衰退型产业撤出,同时加速布局成长型产业,并在成长型产业中积极进行投资和技术创新,这意味着企业集团有助于调整供给结构,为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总而言之,企业集团这一组织结构可以发挥“稳中求进”的积极作用,助力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将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产业政策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抓手。一方面,鼓励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对衰退型产业中的企业进行跨行业兼并重组,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避免过度补贴负担。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产业政策也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正如“十四五”规划在论述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指出,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由于中国新兴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布局较晚,模仿创新形成的“后发优势”容易促使中国政府和企业对有前景的新产业和新技术的判断形成共识,并以较低的市场风险和创新风险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发现由兼并重组建立起来的企业集团,能够从全局筹划与顶层设计上有效发挥内部资本市场的资金调集和“共同保险”作用,支持处于成长型产业成员企业的激进战略,因此在新兴产业发展中鼓励兼并重组,能加快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企业做大做强。
(3)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时,要注重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一方面,鼓励企业集团发展时要允许市场准入和保持市场的活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宜通过构建行政壁垒的方式保护重组后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而应鼓励和支持经受市场竞争的洗礼所选择出来的企业集团,否则可能造成企业集团大而不强,并反过来阻碍产业的技术升级。另一方面,有为政府要进一步打破行政分割与市场壁垒,加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使跨地区经营的企业集团能够利用母国市场加快自身发展,并带动产业升级。此外,后发国家的政府在产业甄别上更具备信息优势,能够有效利用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率先识别产业转型方向,在企业集团跨产业配置资源时,政府可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4)完善金融结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环境。本文的结论显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带来的融资约束缓解机制有助于处于成长型产业成员企业的战略激进度提升,表明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融资困境的纾解至关重要。然而,在中国当前以传统大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下,成长型产业中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面临金融供给不匹配的问题,这势必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新动能的培育造成严重制约。为此,可通过发展科技金融、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小银行等多元化金融安排,开拓新兴产业成长的融资渠道,着力缓解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融资约束。
论文数据公开情况:
论文附件已在《中国工业经济》网站http://ciejournal.ajcass.org/公开,清单如下:
公开数据Stata文件
程序DO文件
正文未报告部分
如在科研工作中使用了作者提供的数据和程序等附件内容,请务必在研究成果上注明引文和下载附件出处。
参考文献引用范例:
[1]刘守英,熊雪锋,章永辉,郭贯成.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22,(1):34-53.如果研究中使用了未在杂志纸质版刊发、但在杂志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开发表的数字内容(包括数据、程序、附录文件),请务必在研究成果正文中注明:
数据(及程序等附件)来自刘守英等(2022),详见《中国工业经济》网站(http://ciejournal.ajcass.org/)附件。
欢迎订阅2022年《中国工业经济》,邮发代号:82—143。2022年将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前沿成果。诚邀您一起“畅游”学术殿堂。推文主编:覃毅
推文编辑:杨涵淇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0)、第二至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2014、2018),连续10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1)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
阅读全文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