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赋能、技术差距与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戴翔,杨双至 中国工业经济 2023-10-24
本文是《中国工业经济》第868篇观点精粹。查阅论文原文和数据等附件,请访问《中国工业经济》网站或登陆中国知网下载。


作者:戴翔,杨双至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原文刊发:《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9期,原标题为《数字赋能、数字投入来源与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显然,在当前中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作为制造业大国能否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包括制造业能否顺利实现绿色化转型,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


更为重要的是,考虑到全球化以及数字技术具有典型的开放和开源式特征,利用数字赋能从技术来源角度看,不仅有来自国内数字技术支持,同样也会受到国外数字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探讨不同来源的数字技术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差异影响,以及数字技术发展存在差距时上述差异性影响的可能意涵,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数字赋能制造业绿色化转型问题。


研究发现


戴翔和杨双至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9期的论文《数字赋能、数字投入来源与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进一步利用2000-2012年WIOD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中国企业绿色发展数据库合并后得到的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赋能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的现实效应。研究发现:


(1)数字赋能的确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这一研究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且数字赋能对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化转型带来的影响在不同能耗强度、污染密集度行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异质性。

(2)数字赋能能够通过产业链间的关联效应,影响到上下游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并且下游对上游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外溢效应更为明显。

(3)数字赋能主要是通过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两种作用机制,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具体而言,制造业企业自身规模效应、技术进步与资本更新在数字赋能促进企业绿色化转型中,均起到了中介作用;而地区规模效应中的地区相关多样性,仅在数字赋能促进以能源消耗强度为表征的绿色化转型方面发挥了中介效应。

(4)从影响的差异性角度看,基于国内和国外数字来源实现的数字赋能,均能够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但前者作用略弱于后者。这一差别可能源于国内外数字技术发展差距。上述判断在基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行业之间的异质性分析中,得到进一步证实。说明在新一轮的技术竞争中,中国必须警惕国内外数字技术发展差距可能带来的影响。


研究启示


(1)加快推动数字技术进步和数字经济发展,夯实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技术基础。数字技术由于其本质特性,能够为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大主题提供支撑,有利于在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中实现资源节约和优化配置,减少污染排放,从而推动制造业企业向绿色化方向转型。因此,无论是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竞争角度看,还是从依托数字技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角度看,中国都应该加快推动数字技术进步和数字经济发展,抢抓机遇,构筑先发优势。

(2)加速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产业链,更好发挥数字赋能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作用。数字技术通过促进地区产业集聚,有利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知识、信息和技术等交流,形成并发挥绿色化转型的外溢效应。因此,充分发挥乃至放大上述效应,其前提条件就是要畅通国内产业链、加速国内大循环。

(3)实施高水平开放,打造开源式数字技术进步格局。开放条件下依托国外数字来源实现的数字赋能,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甚至对某些行业的制造业企业而言,受到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外数字技术影响更大。因此在进一步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借鉴与学习国外较高水平的数字技术,能够促使中国制造业企业更快实现绿色化转型,促进工业价值链向高端、绿色、智能的方向延伸。

(4)正确处理好数字技术开放与安全关系,确保制造业绿色化转型过程中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考虑到不同来源的数字技术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差异影响,以及由此可能对产业发展产生的不同主导力和控制力,在打造开源式数字技术进步格局过程中,中国还要处理好开放和安全问题。依托数字赋能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需要建立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基础之上,需要建立在正确处理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辩证统一关系基础之上。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论文数据公开情况:
论文附件已在《中国工业经济》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公开,清单如下:
公开数据处理文件
程序DO文件
文未报告部分

如在科研工作中使用了作者提供的数据和程序等附件内容,
请务必在研究成果上注明引文和下载附件出处
参考文献引用范例:
[1]刘守英,熊雪锋,章永辉,郭贯成.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22,(1):34-53.
如果研究中使用了未在杂志纸质版刊发、但在杂志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开发表的数字内容(包括数据、程序、附录文件),请务必在研究成果正文中注明:
数据(及程序等附件)来自刘守英等(2022),详见《中国工业经济》网站http://ciejournal.ajcass.org/附件。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工业经济》,邮发代号:82—143。2023年将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前沿成果。诚邀您一起“畅游”学术殿堂。



推文主编:覃毅

推文编辑:杨涵淇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0)、第二至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2014、2018),连续10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1)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

阅读全文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