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主编:覃毅
推文编辑:杨涵淇
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基础工程
高培勇
长期TFP增速变化对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影响研究——兼论双稳定目标的实现策略
陈伟泽,陈小亮,王兆瑞,陈彦斌
机遇还是挑战:宏观冲击对微观创新的影响——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的分析
周伊敏,周默涵,魏 旭,周 羿
【产业经济】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可得性与企业创新边界
沈坤荣,林剑威,傅元海
经验学习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连续性
王 珏,黄 怡,丁飒飒,朱章耀
政府采购何以牵动企业创新——兼论需求侧政策“拉力”与供给侧政策“推力”的协同
孙 薇,叶初升
【工商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特质信息含量的信号效应研究——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分析
李四海,李 震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迎合行为:识别、溢价损失与作用机制
孙晓华,车天琪,马雪娇
集团公司内的利润转移与避税研究
冯 晨,周小昶,曾 艺
【案例研究】
传统商业企业如何创新转型——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平台网络构建
依绍华,梁 威
全文和数据附件已上线杂志网站,原文即将上线中国知网,欢迎访问阅读。
[摘要]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从来都是对政府预算管理的最基本、最核心、最具普遍意义的要求。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要从其基础工程——全面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做起。它有两个互为关联的“施工标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立法层面对同级政府所有收支的“全口径”控制和财税部门在行政层面对同级政府所有收支的“全口径”管理。在当前的中国,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要害处和关键点,就是以“全口径预算管理”为基本目标,以将所有政府收支关进“统一”的制度笼子为重心,全面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及其机制。这是将政府收支运作纳入“公共轨道”,进而让政府收支运作回归“公共规范”的最基本、最现实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现代预算制度;现代财税体制;现代国家治理;全口径预算管理长期TFP增速变化对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影响研究——兼论双稳定目标的实现策略[摘要]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界普遍认为,宏观政策不应只关注经济稳定目标,还要关注金融稳定目标,而且只靠货币政策难以实现双稳定目标,使用双支柱调控框架才能更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较早地构建了双支柱框架,为全世界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没能很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本文认为,这很可能与中国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TFP长期增速下滑有关。本文通过构建含有双支柱和双稳定目标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深入剖析了长期TFP 增速变化对双支柱框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经济处于“高TFP增速均衡”状态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双支柱框架有助于实现双稳定目标,这是已有文献普遍关注的情形。而当经济处于“低TFP增速均衡”状态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将产生“对抗效应”,从而削弱双支柱框架对双稳定目标的实现效果,这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情形较为相似。基于本文的结论,中国需要将双支柱框架与提升长期TFP增速的政策配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双稳定目标;长期
机遇还是挑战:宏观冲击对微观创新的影响——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的分析[摘要]当前国际环境动荡,外部冲击不断,中国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面临较多挑战和较大不确定性。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创新能力异质性的企业决策模型,并内生化企业研发投入和生产率。在此基础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长期和短期两个视角,考察了宏观冲击对企业研发及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供应链上游成本上升时,短期看,高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和提高生产率,而低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减少研发投入和降低生产率,且所有企业的利润均下降;长期看,成本冲击会导致低效率企业退出、高效率企业市场份额扩大,最终让高效率企业在增加企业研发及生产率的同时,实现利润增长,且整个行业的平均生产率会有所提升。这意味着,长期看,成本上升的压力可能会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当总需求下降时,短期看,所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率均受到负面影响;长期看,总需求下降不会对企业造成影响,也不会改变行业结构,但会使行业规模缩小。本文从微观视角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推动企业创新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创新;上游成本冲击;企业异质性;产业升级[摘要]推进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了“新基遇”。本文把研究维度进一步拓展到企业的异质性创新行为,探讨网络基础设施如何促进企业选择开发新技术,即拓展企业的创新边界。基于匹配整合的企业微观数据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边界的拓展,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各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同时,网络基础设施也促进了企业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的提升。从影响机制看,网络基础设施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信息可得性;网络基础设施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溢出,提高了技术信息可得性。并且,网络基础设施有利于技术溢出突破行政边界和地理距离的限制,相比于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更大程度地扩大企业获取技术溢出的范围。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互联网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和大型企业,以及处在技术变化较慢行业和企业分布密度较低的城市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企业拓展创新边界的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对如何利用新基建和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关键词]网络基础设施;异质性创新;技术溢出;数字技术[摘要]本文基于组织学习视角,以2000—2020年中国沪深两市A 股上市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事件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企业在2000—2010年这一时间窗口的经验学习,对2011—2020 年随后时间窗口企业持续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连续性经验学习增加了企业随后连续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而间歇性经验学习却抑制了企业随后连续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连续性经验学习与间歇性经验学习对大型企业随后对外直接投资连续性的影响作用更大,对服务业企业随后对外直接投资连续性的影响效应弱于制造业企业。机制分析显示,资源冗余强化了连续性经验学习与企业随后对外直接投资连续性的正向关系,而对间歇性经验学习与企业随后对外直接投资连续性的负向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本文通过引入对外直接投资连续性构念,不仅打破了现有研究将每次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一个独立事件分析的隐含假设,而且推动了企业国际化时间维度的研究。本文还从概念上区分了连续性经验学习和间歇性经验学习,拓展了组织学习尤其经验学习领域的知识边界。本文的理论创见与实证分析发现为中国企业更高质量“走出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连续性经验学习;间歇性经验学习;对外直接投资连续性政府采购何以牵动企业创新——兼论需求侧政策“拉力”与供给侧政策“推力”的协同[摘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不仅需要来自供给侧的推力,也需要来自需求侧的拉力。为准确识别、评估并进一步增进中国政府创新采购政策的激励效应,本文基于64 余万条政府采购合同数据,使用文本分析方法识别政府创新采购,进而利用2015—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通过提升预期市场回报、降低研发不确定性和缓解融资约束,政府创新采购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其中,本地创新采购、中央创新采购以及大学和研究机构创新采购对企业的创新激励作用更显著;政府创新采购对战略性新兴行业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创新激励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总体上需求侧的创新采购和供给侧的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具有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政策的协同性因企业创新水平和政策实施顺序而存在显著差异:从企业创新水平看,“双侧”政策结合对创新领先型企业的激励是互补的,对创新后进型企业的激励却是互斥的;从政策实施顺序看,“先供给侧补贴、后需求侧采购”策略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比“先需求侧采购、后供给侧补贴”以及“供给侧补贴与需求侧采购同时实施”策略更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需求侧创新支持政策的认识,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创新激励政策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关键词]政府采购;政府创新采购;企业创新;创新政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特质信息含量的信号效应研究——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分析
[摘要]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宣示自身社会价值的主要渠道,但其决策价值尚未受到投资者的足够重视。本文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中提取出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和行动情况的客观指标——特质信息含量,特质信息含量越高的社会责任报告意味着披露主体更积极关注社会责任并付诸具体行动。在自愿性选择情境下,当前对社会责任非生产经营性活动的关注可能反映出企业内部对生产性活动具有的乐观预期。研究发现,社会责任报告特质信息含量越高的企业未来经营业绩越好,验证了社会责任报告特质信息含量具有的信号效应。基于以上结论,以社会责任报告特质信息含量构建的若干对冲组合均获得了显著的超额回报。进一步研究发现,定性特质信息与定量特质信息的比例适当匹配时,特质信息含量对未来业绩有更强的信号效应。同时,本文针对社会责任报告“报喜不报忧”这一鲜明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积极的语调没有传递出未来积极的业绩信号;相反,语调可能成为管理层廉价的操纵工具。本文从信号效应视角丰富了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含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投资策略,拓展了社会责任报告决策有用性研究,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对当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号效应;特质信息;陈词滥调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迎合行为:识别、溢价损失与作用机制[摘要]作为显示企业减碳行动的重要途径,碳信息披露有利于利益相关者掌握碳排放信息,但在缺乏统一披露框架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企业有动力夸大碳减排信息以迎合“双碳”战略导向。本文关注到企业对外披露的减碳信息与实际减碳行动之间的差别,对碳信息披露的迎合行为开展研究。理论层面,构建企业碳信息披露决策模型,讨论“言过其实”的迎合行为对碳信息披露溢价的影响,从投资者信心和债务融资水平两个角度考察溢价损失的作用机制。实证层面,以2012—2020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造迎合指数对碳信息披露的迎合行为加以识别,进而验证理论假说。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过程中的确存在迎合行为,此种“言过其实”的迎合行为会带来碳信息披露的溢价损失;降低投资者信心及债务融资水平,是碳信息披露“言过其实”造成溢价损失的作用机制;伴随地区人均碳排放、环境规制和投资者识别能力的不同,迎合行为的溢价损失效应有所差异;碳信息披露对同行业竞争对手存在负向溢出,能够降低竞争对手的股票回报率,迎合行为则对竞争溢出效应有抑制作用。本文的结论不仅为甄别企业碳信息披露真实性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资本市场强化上市公司迎合行为的监管进而完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碳信息披露;迎合行为;溢价损失;作用机制
[摘要]出于避税动机的企业间利润转移行为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政府实行反避税政策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经济学领域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利用中国上市集团公司数据,系统考察了2008—2015年中国上市集团公司网络内子母公司之间利润转移与避税的行为特征与总体规模。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母公司相较其子公司的税率越高时,子公司的异常利润会显著增加,表明集团公司存在通过高税率地区母公司向低税率地区子公司进行利润转移的行为。同时,这一现象主要通过集团公司网络内子母公司的关联交易与资本弱化等作用渠道来解释。进一步地,本文还借助“金税三期”工程,考察了中国反避税政策对集团公司内部利润转移与避税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母公司所在地实施“金税三期”工程时,能有效抑制其与子公司之间的利润转移活动,显著减少国家税收损失,这说明中国的反避税政策能够发挥相应的治理作用。本文对于理解集团公司的利润转移和避税行为、完善税收治理体系和反避税政策的有效建设与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商业企业如何创新转型——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平台网络构建[摘要]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商业企业承担着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基础性功能。近年来,受电商冲击及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影响,传统商业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如何转型脱困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百货企业较早开始以数字技术融合传统业态探索转型路径,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以王府井集团和天虹数科2家百货企业为典型案例,从价值链理论与服务主导逻辑相结合的视角,构建以“价值共创平台网络”为核心概念的系统理论框架,阐释百货等传统商业企业转型的微观机理,提出企业间由竞争向竞合转型的价值共创路径。研究发现,传统商业企业借助数字技术与数据资源优势,以服务主导逻辑为核心,通过由内向外迭代价值创造能力、建立新联结点推进价值共创、构建立体式价值共创平台网络三个阶段,与顾客、供应商和同业企业共创价值并形成差异化的“媒介”方式。通过从解构、结构到重构价值创造路径的转型过程,传统商业企业由单一价值链增值转变为实现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增值。本文丰富了传统商业企业转型、价值共创、服务主导逻辑等理论研究,将企业内部能力与组织更新牵引式解构、外向自发式结构、与参与者协同式重构的价值共创过程具象化,为传统商业企业的转型探索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传统商业企业转型;服务主导逻辑;价值共创;平台生态系统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工业经济》,邮发代号:82—143。2023年继续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前沿成果。诚邀您一起“畅游”学术殿堂。《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0)、第二至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2014、2018),连续11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2)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
http://ciejournal.ajcas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