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计算口径,让这个港口减少24亿营收?| 港口圈

港口圈何晓路 港口圈 2022-10-06

资料图


近日,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锦州港”,600190)发布公告称,锦州港于6月1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辽宁监管局出具的《关于对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釆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简称“警告函”),警告函指出,锦州港于2022年4月29日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对2020年度、2021年度一季报、2021年度半年报及2021年度三季报合并及母公司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进行追溯调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分别调减:2020年年报24.37亿元、2021年一季报8.48亿元、2021年半年报24.51亿元、2021年三季报31.04亿元。


由于上述定期报告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信息披露不准确,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辽宁监管局决定对锦州港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锦州港在公告中表示会积极整改,切实加强对证券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和培训,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严谨性,提高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


仅就2020年来看,由于追溯调整,锦州港的营收与营业成本便凭空消失了24.37亿,但净利润、总资产及净资产丝毫未变,毛利率则大幅提升,锦州港仿佛对账本施了魔法,难怪证监会出具警示函。不过锦州港此前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事项的说明》时表示,对部分贸易业务进行了更为详尽、审慎的调查,并根据判断结果,更换了相关贸易收入的计算口径。


港口进行粮食、煤炭、矿石、化工产品等大宗商品贸易时,货物往往先从上游供应商转移到港口的堆场或仓库等仓储场所,再转移到下游客户。锦州港采取以销定采方式,首先接受下游客户采购意向,根据目前市场价格趋势与其订立销售合同,然后与上游供应商中签订采购合同。在这种业务流程中,港口先控制商品,取得货权,然后再转让商品,相当于赚差价的中间商。


但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港口作为规模性产业,注重发展规模,通常选择采用总额法来计算贸易收入。由于各种大宗商品总价高,如果采取总额法计算,按照已收或应收对价总额确认收入,也即按照货物的总价来计算,港口的营业成本与营收也就水涨船高。很多港口集团动辄营收几十亿乃至百亿,但由于大宗商品业务价格较透明,竞争较为激烈,利润空间较小,毛利率也就不高。报表调整前,2020年锦州港贸易业务营收47.66亿元,占其全部营业收入比例高达70.05%,但贸易业务的毛利率却仅为1.32%。2020年,除锦州港外,有7家港口行业的上市公司披露了贸易收入的金额及毛利率,平均毛利率仅为1.48%。


图源自锦州港公告


毛利率虽低,锦州港却仍然逐年提高贸易业务,自2017年新增贸易业务以来,2017-2020年贸易业务收入占全部营收比例逐年增长,不少港口集团也在加速入局。原因是大宗商品业务可以增加客户粘度,挖掘潜在客户,稳固市场货源,拉动港口货物吞吐量,从而促进港口主业发展,港口其实在发展大宗商品贸易业务上独具优势。此前,山东港口与招商局集团分别向贸易金融巨头厦门象屿定投10亿元,厦门象屿在公告中指出,将与招商局集团围绕粮食、矿石等货种将进一步扩大合作体量,与山东港口共同打造金属矿产、能源化工、农产品等多品类全供应链服务平台。


另一方面,近年来,出于顺应高质量发展趋势,监管机构也调整了监管措施,更为明确了总额法与净额法的适用范围。进行融资性贸易业务的上市企业便根据自身商业模式采用净额法计算,即按照已收或应收对价总额扣除应支付给其他相关方的价款后的净额等确定,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港口在贸易业务中挣到的差价来计算。因此,锦州港在2021年度财报中对贸易业务的商务实质进行重新判断后,将部分贸易收入的会计核算方法变更为净额法,在不影响净利润、总资产及净资产的情况下完成了毛利率大增的“戏法”,整体毛利率29.32%,同比增加7.74个百分点。


港口圈(ID:gangkouquan)认为,贸易业务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一种,其所体现在财报中的营收多少及计算口径反而不是最值得关注的部分,各大港口如何利用贸易业务,突破主业、增加营收来源并反哺主业,才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由于微信推送机制变化,欢迎大家将港口圈设为星标或点击“在看”,以免错过港口圈每日内容推送。

往期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