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港口“金饭碗”,为什么不香了?| 港口圈

肖佳钰 港口圈 2024-03-04

振华Terminexus全球港口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作者:田丹


往大了说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往小了说是城市向外发展的24k金“名片”,在这样的双重身份加持下,港口在老一辈人的眼中,一直是“香饽饽”一样的存在。工作稳定、体面、收入高,可不就是传说中的“金饭碗”吗?


然而,近几年愿意待在港口的人却越来越少。不说港口圈曾经报道过的月薪两万招不到集卡司机(详见《月薪20000还招不到司机,为什么?》),在今年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榜》中,装卸搬运工、理货员、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等港口工种也赫然在列。对于坐在办公室的员工来说或许感受不深,但港口的一线职工一定深有体会,港口这碗饭为什么不香了?我们来细细掰扯掰扯。

 


放眼世界,中国港口的“卷”有目共睹。英国港口罢工的时候,我们在加班;德国港口罢工的时候,我们在加班;北美港口罢工的时候,我们还在加班。凌晨三点的港口,有人在等交班,有人刚吃上一口热饭。“地球不爆炸,港口人不放假”,为了保证码头的24小时运转,“三班倒”是基本操作,“两班倒”也是家常便饭,更不用说之前疫情封港时,连续几个月闭环管理的痛了。


然而,在如此大的工作强度下,中国港口员工的薪酬却没能和吞吐量一起“卷”起来。在港口圈(ID:gangkouquan)公布的《中国港口基层员工收入报告》中显示,13%的港口基层员工收入只有2000-4000元,如果你的月收入超过8000元,就能超过80%的港口基层员工。(详见《中国港口基层员工收入报告,结果出炉!》


而在另一篇推文《基本工资60万,美西码头工人还要更多?》一文中,也有圈友幽(xin)默(suan)地表示:挣的也不是很多,才不到我的10倍。“天天加班猛如虎,一看工资三千五”,收入和付出不对等,是越来越多人不愿意留在港口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大多数港口都远离市区,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以及码头上冬冷夏热的工作条件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当然,港口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的。抢船期时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抢市场业务时酒量就是吞吐量,在港口工作就得有超出常人的体力与耐力外,但你以为咱就是干“苦力”的吗?No!如何将几百个重量不一的集装箱均匀分配到集装箱船的各个角落?如何在几十万平方米的堆场中最快找到客户要的箱子?如何瞅准海外港口投资绿地并一举拿下?别看咱戴着安全帽的样子平平无奇,但咱的智商可不低,不少港口招聘员工,可都是硕士起。


且不说进港当集卡司机得先拿下A2驾驶证,装卸特殊货物要有相应的资格证,在港口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当下,单是坐在驾驶室操作机械已经不能满足生产效率的需要,学会如何隔空操作码头上的那些“大块头”将是今后每一位操作手的必修课。想做港口人,就得活到老学到老。


在多种因素的叠加buff作用下,港口的“金饭碗”光环自然也就逐渐褪去。其实,港口一线操作人手短缺的现象不仅仅是我国独有,根据调查显示,韩国光阳港所有港口工人中,只有5%的人是20多岁,14%是30多岁,其余均为40岁以上。年轻人不愿意进来,老的港口人年龄越来越大,“青黄不接”或将成为港口下一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


不过,港口圈(ID:gangkouquan)认为,形势也并非完全悲观,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自动化码头出现能够极大程度缓解港口的劳动力缺口,远控岸桥的出现也让码头人能够有机会在一百公里外的办公室里体验“都市白领”的工作节奏;另一方面,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背景下,港口作为核心的物流枢纽依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吞吐量和业绩上去了,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给予码头一线工人更多体面与尊重,也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重要一环。



END


往期热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港口“金饭碗”,为什么不香了?| 港口圈

肖佳钰 港口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