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9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美国大萧条的原因,怎么熬过大萧条?

爱派的 2020-09-14

衰退的真正含义是你的邻居失业了;

萧条的真正含义是你自己失业了;

崩溃则是指国家和你一起“失业”了。




大量失业的中产阶级

  本文是罗斯巴德伟大作品《美国大萧条》的序言,作者保罗·约翰逊,是当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1929年9-10月的华尔街崩溃以及随之而起的大萧条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促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尽管这并非不可避免,而且由于这些事件使人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心被摧毁,这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CCCP能够长期存在。确实,我们可以认为,直到80年代末,大萧条在情感和理性上产生的影响始终没有从人们的脑海中抹去,但是此后,由于CCCP的制度走到尽头,整个世界都开始认识到市场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尽管历史学家们认识到了这些事件的重要性,但是却不能说明为什么这场萧条是如此剧烈,而且持续了那么长的时间,这些问题对于现代的历史编纂来说就像是一个谜。首先,无论如何,华尔街股市下跌本身并不特别引人注目。只是在1920年经历低迷之后,银行家和政府促使通货膨胀,这使美国经济开始迅速扩张。所以,矫正过程必然出现,而且确实还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实际上,在6月经济已经停止扩张,股票市场不可避免地体现了现实经济领域中这一变化。



  1929年9月3日,大牛市事实上走到了尽头,当精明的股票投机商从休假中归来,他们很快看到了那些基本经济数据,并陷入困境。后来的反弹只是大熊市的一个小小的插曲。10月21日的那个星期一,股票下跌的消息迅速传来,这是股市的第一次下跌。在之前的那个周六,电报里传来征收保证金的要求,投机商们开始认识到,他们的储蓄甚至房产将要失去了。10月24日的那个周四,股票直线下跌,没有一个人买,由于不能满足保证金要求,他们的账户被强行平仓。这样,到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到来时,第一次有人抛出那些正在上涨的好股票,以尽量增强自身的清偿能力。
  至此,这些都可以被解释,也应该可以被预计到。这次股市的纠正过程必然是严厉的,因为华尔街当时的投机行为是史无前例的。1929年,1,548,707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易所拥有账户。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积极参与股市交易,有100万投资者可以被称为投机者。此外,在这些人中,接近三分之二,也就是60万人口用客户保证金炒股;也就是说,他们在利用那些他们并不拥有也不能轻易用于生息的资金。



虚拟经济,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


  在保证金交易增多并带来危险的同时,投资信托公司猛增成为牛市后期的特征。传统上,股票价格一般大约是股票收益的10倍。在收益较高的保证金交易中,股票收益率也只有1%或2%,而贷款购买这些股票所付利率则达到8%-10%,远远高出保证金交易中的股票收益率。这说明任何利润只能出自资本收益。这样,尽管美国无线电公司从来没有分红过,但它的股票指数却在1928年从85点上升至410点。到1929年,一些股票的价格是其收益的50倍。

  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于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它却成了一种金字塔式交易的形式。到1928年年末,每天都会有一家新的信托投资公司进入股市,而且几乎所有这些公司都进行的是倒金字塔式操作。它们自己设想出一套精明的投资方式,以此产生一种”高杠杆作用”,这是1929年的新名词,这样就确保了股票市场表面的增长,但作为股市增长的基础,真实的经济增长却相当小。比如,用一笔500美元的投资而成立的联合创办人公司,到1929年,其名义资产达到686,165,000美元,而正是名义资产决定了股票价格。另一个信托投资公司,其股票市场总市值达到10亿美元,但是它的主要资产是一家电力公司,而这家公司在1921年的资产只有600万美元。这些信托公司的资产几乎全都令人怀疑,它们的投机行为造就了股市的繁荣,但一旦股市暴跌,”高杠杆作用”的影响将会发生反作用。


黑色星期五


  所以,当人们从白日梦中醒来,必然遭受苦难。我们也不必惊讶,到10月24日,华尔街的11位著名人士相继自杀。这场骤然而起的恐慌在11月13日平息下来,此时股票指数从452点下跌到224点。那确实是一场严厉的调整过程,但是我们也应该记得,1928年12月股指曾达到245点,只是高出21点罢了。商业和股票交易的低迷,从根本上说,是由经济调整带来的。调整必然十分剧烈,但是如果经济能进行自我调整,这样的状况也不会持续很长。这时,政府、商业团体和公众要做的只是忍耐。1920年的萧条只自我调整了一年就结束了。如果美国经济从根本上说是健康的,那么为什么1929年的萧条要持续那么长的时间。如果萧条能使经济获得自我调整的机会,如果到1930年年末,经济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就像之前发生的每一次萧条那样,信心将会重新树立起来,世界性的低迷也不会再次发生。


  相反,股票市场触发了末日的来临,它将整个国家带向毁灭,接着整个世界也陷入了灾难中。在最初发生恐慌时,纽约时报工业指数跌到了224点,而到1932年7月8日,已经跌到58点。美国钢铁公司,世界上最大、效率最高的钢铁制造企业,其股票指数在1929年股市崩盘前曾上涨至262点,而现在只有22点;通用汽车,世界上管理最完善、最成功的制造集团之一,其股票指数从73下跌到8。这些下跌是灾难性的,但这也反映了现实经济中的状况。工业生产指数在1929年8月曾经为114点,到1933年3月为54点,下降了超过一半,而耐用品制造指数下跌了77%,只有原来的1/5。商业建设总值从1929年的87亿美元下降至1933年的14亿美元。

  在大萧条最为严峻的时期,美国有一半的家庭生活水平在温饱线之下。慈善组织和团体组织了很多施粥所,各级行政人员也参与到救济活动中。


纽约时代广场买面包的长队

警察分发食物


  整个时期,失业率从3.2%上升至1933年的24.9%,接下来的一年达到26.7%。3400万男人、女人和儿童根本没有任何收入,这一数据还排除了那些遭受巨大损失的农民家庭。城市收入大幅下降,学校和大学关门或倒闭,营养不良发生率达到20%,这些情况在美国以前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即便在早期殖民时期也没有。
  而在整个工业界,情况就是这样。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时间最长的一次衰退。事实上,没有哪个国家让经济自然恢复。比如,法国直到50年代中期以前,经济一直没有回复到1929年时的状况,要说世界经济完全获得拯救,它也是通过战争和为战争而做的准备才实现的。第一个重新振奋起来的经济体是德国,1933年1月,希特勒的纳粹统治开始了,德国立刻展开振兴军事力量的计划。在一年的时间里,德国实现了充分就业。没有其他国家做到这一点。英国在1937年重整武备,因此失业率开始逐步下降,但当1939年9月3日战争爆发时,失业率还处在历史的最高水平。而正是在这一天,华尔街翘首期盼军火交易的进行能带来利润,而美国也能加入战争,所以股票价格回到了1929年的水平。

  对于这个灾难性的故事,我不认为哪位历史学家可以令人满意地解释这一切。为什么这次萧条那么严重那么漫长直到今天我们并不真正知道原因。依我看来,最令我们满意的答案是穆瑞·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中提出的。半个世纪以来,由凯恩斯及其门徒提供的那些传统的、正统的解释认为,市场经济不能实现自救,政府做得实在太少了,当市场因为自身的错误而丧失功效时,政府没能挽救它。多年以后,特别是凯恩斯主义自身饱受非议之时,这样的分析看起来越来越缺乏说服力了。
  而罗斯巴德在1963年提供了他的解释,轻易地推翻了传统的想法。他认为,华尔街股市下跌之所以那么严重,并不是因为充满了劫掠的市场经济体系没有得到限制,而是因为政府始终通过扩张信贷,进行通货膨胀的方法使繁荣人为地延续下去。股票市场持续下跌,现实经济每况愈下,并不是因为政府干预得太少,而恰恰是因为它干预得太多了。在一系列有关于此的文章中,罗斯巴德是第一个提出这一观点的,他认为,1920年代的时代精神就是让政府去计划、去干预、去安排、去刺激经济,到了30年代更是如此。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残留下来的思想,而胡佛总统正是因为在战争中成功地执行了救济计划才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声誉,他也因此在整个20年代成为管理经济问题的高层官员,直到1929年他正式入主白宫,胡佛是一个天生的计划者、干预者、安排者和鼓动者。
  在20年代,胡佛的商务部是惟一一个在人员和权力上稳步扩张的联邦政府机构,他也始终敦促沃伦·哈定总统和约翰·柯立芝总统在管理经济问题上采取更积极的立场。作为政府中真正的保守派,柯立芝曾经抱怨说:”在六年的时间里,那个人总是给我一些不诚恳的建议,每一条都很糟糕。”当胡佛最后入主白宫时,他执行了他提给柯立芝的建议,首先为已经过热的经济注入更多的信贷,随后,当泡沫爆裂,他通过自己的权力,竭尽全力组织政府拯救经济。


里根有句名言:在经济危机中,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里根为企业松绑,实现了美国数十年的经济繁荣。


  感谢罗斯巴德,我们现在认识到,胡佛罗斯福时期其实是一个相互连贯的整体,新政中大多数的”改革”措施实际上都是在胡佛那些或真或假的解决方案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强化,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政府相对于赫伯特胡佛的政府只有两个重要的不同:它在管理公共关系上更加成功,它花费了更多纳税人的金钱。在罗斯巴德的眼里,正是胡佛罗斯福时期的政策才使经济衰退更加严重,正是他们的政策使得经济萧条一直延续到30年代末。大萧条不是市场经济的失败,而是过度积极的国家管制造成的失败。
  我想,不会因为我过于深入地探讨了罗斯巴德的观点,而影响了读者的兴味。他的这本书是一项深思熟虑的杰作,从头至尾,这本书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一个无可挑剔的逻辑推理过程,丰富的例证和雄辩的论说。我们知道,在经济史著作中,很少有这样生动而贴近生活的作品,它极具说服力地为我们上了许多课,而这些对我们现今的生活仍然适用。它是一座有趣而神秘的知识宝藏,我希望读者们还能认真阅读书中的每一处注脚,这其中的许多引文相当精彩,这些引文都出自75年前那个时代伟大而又愚蠢的人物。这本书能再出一版没有什么可以惊讶的。它成功地,甚至是勇敢地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我则非常荣幸地应邀为新一代的读者介绍此书。



后记

  上文是《美国大萧条》American's Great Depression第五版序言,没有比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对此书的推荐更加贴切了。我们无法准确预知未来,但优秀的思想者能够预测未来的趋势,这是他们基于深度思考获得了对社会的判断力。

  管制催生经济危机,胡佛的管制和大工程建设,让危机不断加深并延后。经济危机呼唤管制,当大萧条彻底爆发,困境中的人们渴望快速摆脱困境,于是最能画大饼的罗斯福上台了。民粹当道,民主党全部掌握参众二院,美国最高法院成为阻止全面经济管制的坚强堡垒。而在权力失衡的德国,希特勒获得了至高权力。

  财产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一个人的财产被控制,那么他整个的活动就被限制,他的心灵也被抑制,他全部的尊严也被剥夺。最后的结果,就是不服从者不得食。当犹太人的财产权被破坏,意味着德国社会的自由被极度压缩,德国人被绑上希特勒的战车走上不归路。

  残酷的战争之后,人们无比渴望现世安宁,和平主义、个人主义、平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于是凯恩斯主义在全球大行其道。凯恩斯理论,搞出来一个宏观经济的概念,对所有产品的总需求作为一个整体,所有资源要素和货币的供给作为一个整体。但所谓的总需求、总供给、总产出还有就业,这只是由统计学家构建出的概念,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有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此成为官方的显学。

  

  所谓的经济大萧条,本质上是人类好逸恶劳、自我放纵的结果。当虚拟经济能够快速致富,人们自然抛弃实业拥抱泡沫,成为当时最理性的选择。三百多年前荷兰炒郁金香、一百多年前上海纽约炒股票、四十多年前日本炒房地产,一幕一幕的经济危机不断重复上演。当代更是如此,从津巴布韦到委内瑞拉的国有化浪潮,从南非到希腊的平均主义运动,大萧条就在我们身边不断发生。三十年前那个超级大国的突然崩溃,更是让全世界瞠目结舌。

  现在的世界,面临普遍的债务危机。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源于消费时代民众对未来的透支。而落后国家的债务危机,源于失控的货币超发问题。二者异曲同工,就是美联储之类的央行机构以宏观调控之名,长期维持负利率和信贷扩张政策,扭曲了市场信号,创造出了天量信用,刺激全社会的投机行为。原来不该搞的项目大量上马,原来不该借钱的人开始借钱,原来不该买房的人开始买房子,但社会的真实资源并没有增加。

  这种建立在沙滩上的繁荣,把二十一世纪初的金融泡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世界前二强经济体,美国债务是达到GDP的110%,日本债务更是GDP的250%,远远超过南欧四猪。前人享福,后人倒霉。期望后人能还清债务,是不可能的任务。那么,最后的结局只可能有一个。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在梦幻中寻找救赎

  面对命运的玩笑,人们开始竭尽全力地寻找精神慰藉。压抑的现实成为了造梦者的舞台。

  股市崩溃的同年,好莱坞举办了第一届奥斯卡颁奖礼,如同一个电影辉煌的预言。接下来的十年,虽然全国电影院倒了三分之一,但全美票房收入增长到了近7亿美元。


  伍迪·艾伦的《开罗紫罗兰》,讲的就是大萧条时期,一名主妇为了逃避沉闷的工作和出轨的丈夫,每天都到电影院看《开罗紫罗兰》这部电影。结果有一天,电影男主角突然冲出屏幕,与她私奔。

  有一半以上的人每周看一次电影,只要花两毛五,就能进入由《金刚》、《绿野仙踪》或者《乱世佳人》编织的梦境。

  同期,迪士尼制作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还有隐喻现实的“三只小猪” —— 代表普通市民的三只小猪,最终战胜了代表大萧条的狼。


  大萧条时期,梅·韦斯特一类的性感女星走红,物质匮乏时期的人们更喜欢“丰乳肥臀”。

  大萧条还有一个后果是,阅读的人数大大增加。曼西城的公共图书馆图书流通率翻了一倍。

  无所事事的民众突然发现,公共图书馆简直是穷人的天堂——不仅可以在温暖的座椅休憩打盹,还可以用知识填补焦虑。

  有顾客对图书管理员说:“要不是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或者自杀了。”

  八卦小报也成了朝阳产业。它们凭借报道上流社会的精彩生活,配上刺激的标题和露骨的图片,吸引了一大批百无聊赖的市民。


  描写著名俱乐部El Morocco内的名流八卦,成了最受欢迎的报纸专栏。


  舞蹈也是人们保留下来的习惯。大萧条亲历者说,你不能同时伤心和跳舞。图为30年代“舞蹈马拉松大赛”中,一名参赛者体力不支晕倒。


  艰难时期促进了民间音乐传播。沙尘暴灾民Woodie Guthrie在此期间成为了有史以来最着名的民谣歌手之一。 

  在家庭内部,无线广播成了最大的消遣。 

  入夜,几乎所有家庭成员都围在收音机旁。全国人民一起,白天听超级英雄的广播剧,晚上听爵士乐和古典乐,还有罗斯福总统抚慰人心的“炉边谈话”。 

  同样成为热门家庭活动的还有大富翁游戏,它在1935年一出现就风靡全国,因为玩家在游戏中可以变成坐拥无数地产的富翁。 

  有人说,大萧条中最大的收获,就是一家人紧紧连在了一起。无数个抱团取暖的家庭,构成了克服经济寒冬的一个个堡垒,让渡过难关成为了可能。


  1936年,曼哈顿的年轻人聚在罗斯福总统的重选海报前。


  1939年9月3日,卖报男子挥舞着报纸,头条标题是“德国宣战了”。 

  随着二战的爆发,罗斯福新政危机给战争掩盖,大萧条终于迎来了消退的一天。

  2008年,当美国再次遭遇金融危机,经历过大萧条的克拉拉已经93岁了。她的“大萧条食谱”系列视频,被孙子上传到互联网,瞬间让她成了家喻户晓的网红。


  克拉拉的做菜教程很简单,常常是混合4、5种常见食材。 

  不过,物质过剩时代的年轻人,终究还是难以理解一个什么都缺的世界。 

  1970年,当19岁的迈克被问到大萧条意味着什么,他的答案是:“我不知道。我一点儿都不消沉,随时都能开心起来。”按照他的理解,“不能坐在躺椅上,边喝啤酒边看电视,对我来说就是大萧条。” 

  谁说不是呢?当几十年过去,再艰难的往事,最终成为历史课本上枯燥的寥寥数行。而失去记忆的人们,一次又一次不断重复前人的错误。真正的问题是:

  工业化后的美国社会,物质供应高度发达,人们已经能够制造复杂的火箭、飞机、船舶、汽车,为什么还会发生食不裹腹的大萧条?

  人类离下一次大萧条还有多远?


- END -



来自先人板板的灵魂拷问:“巨魔游吟诗人”陈衍强诗选

官场出荡诗:北京的男人啊,嫖一嫖我的姐妹吧!

陈丹青|鲁迅的价值是照亮我们,但我们愿意被照亮吗?

重读王小波:“吹哨人”问题

萨特:你之所以看见,是因为你想看到见武松打狗

江湖入门:学会挨打

孙小果死刑,身世背景终成千古之谜

你带刀经过,他们就会变得温文尔雅

高俊芳高墙内的忏悔:感谢不公

涠洲岛失联女孩身后可能暗藏惊天秘密

饭香:地震之后

每个轻率的结论,都以生命为代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