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高水平集训,七载学术精神传承 | 第七届旅游管理博士学术训练营顺利闭幕
由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联合发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旅游管理博士学术训练营”于2020年8月24日至28日通过网络平台顺利举办。本次训练营共举办了10场专题讲座以及14场研究设计讨论会,超过200名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及青年教师入营学习。
在紧张的5天学习结束后,第七届博士学术训练营拉下帷幕。闭营仪式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何莽副院长主持,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宋海岩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王心蕊副教授和张凌寒助理教授参加了闭营仪式。
闭幕致辞
宋海岩教授首先在闭营仪式上致辞,他指出,尽管本届训练营不是面对面交流,而是通过网络形式举办,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学员们的热情。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学员们的一些困惑,尤其是还没开题的博士生,他们在学术研究问题、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疑问。但这不要紧!训练营的学习其实是一个暴露的过程,让各位能够在一个好的学术环境中充分认识自己。本次训练营十场讲座的内容各有侧重,相信你们能从中能够吸取很多养分,这对你们未来的学术生涯会有很大帮助。
宋海岩教授强调,做学术研究,一定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无论是提出一个研究问题,还是就研究问题深入下去,都需要理论进行指导。研究方法各种各样,但都只是工具,最主要的东西还是理论。其次,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国外对学术的评估,尤其是政府和资助部门对学术研究的评估,除了理论和方法上的贡献之外,学术影响评估(impact assessment)也非常重要。学术影响评估不是只看发表了多少文章,被引用了多少次,最主要是看对实践的影响,比如:对政府的决策起到哪些帮助;对企业的营运以及创业活动有何种帮助;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幸福感提升有什么贡献。因此,研究的起因是理论、是方法,但研究的落脚点一定是社会实践。最后,宋海岩教授借此机会,对本届训练营组织者的工作和付出,以及中山大学多位老师的努力和贡献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希望各位学员在结束以后能够把训练营的精神传承下去,传递给周围的同学、老师,使训练营成为旅游研究领域的黄埔军校!
宋海岩教授致辞
训练营学员发言
接下来,主持人何莽副院长邀请学员们分享本次学习的感受。
1
●
新疆大学王琦:
特别感谢“第七届中国旅游管理博士训练营”的举办方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在疫情这样一个特殊情况下,在线上给我们旅游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师这样一场学术盛宴。尤其是感谢从周一到周五10位学术大咖为我们带来知识的饕餮大餐。让我们在短短一周深入学习了旅游研究问题的来源、怎样增强理论敏感性、怎样开展研究、应该遵守的学术道德规范;为我们讲授了最新的研究方法、解决了我们对数据获取的困惑、以及如何让自己的研究服务于现实、能够做更有意义更有温度的研究。同时感谢每晚不辞辛苦为我们点评的分组讨论老师,给每位学员的研究提出的珍贵意见。另外,作为新疆大学旅游学院的教师,特别感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从彭青院长、保继刚教授、孙九霞教授、罗秋菊教授、到现任院长徐红罡教授,还有目前驻扎在新疆的陈钢华副教授,与中大旅游学院的所有学者,这些年对口支援过程中持续地支持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发展,以及对青年教师无私的帮助。各位顶级学者的学术风范,人格魅力,和你们的真诚、你们的情怀是我们学术成长道路上的灯塔,给了我们更宽广的视野,给了我们追赶旅游研究脚步。
2
●
厦门理工学院杨锦坤:
中国旅游管理博士学术训练营是国内旅游学界的黄埔军校,本届训练营内容多样,有旅游扶贫、旅游经济、节事旅游等研究主题,以及定性、定量等多种研究方法。本次训练营白天学员集中聆听专家的讲座,晚上为各领域专题讨论,在短短五天的时间里面,训练营开展了十四组专题讨论,并邀请旅游学院多位老师进行精彩点评,为学员交流提供平台。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同时,也加深彼此的友谊。中国旅游管理博士训练营的成功举办与两位创始人保继刚老师和宋海岩老师的努力密不可分,感谢两位组织者为学员提供交流平台。同时也感谢志愿者团队的努力付出,让博士学术训练营圆满完成!
3
●
南开大学刘小迪:
首先对组织这次活动的承办方和众多的会务组工作人员说一声辛苦了,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共同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向学术大佬们学习的机会,同时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大型的交流平台。在我们之中,有些营员已经是高校的老师了,还有很多营员都处于博士学习的不同阶段,可能大家参加学术训练营的诉求都是各有侧重点的。就我自己来说,作为一名小白其实在此之前不管是对于科研这件大事,还是日后具体的研究计划,都还是有些迷茫的,但是通过这5天聆听各位老师的讲座和在线研讨,包括老师们各自对研究热点的前沿分析,研究方法的手把手教学,学术道德的介绍和科普,论文发表的经验之谈等等,都让我这个新手博士有些醍醐灌顶,领略到了见识之开阔,学问之趣味。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一个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并且告诉我们如何去进行一项规范研究,所以真的很感谢各位老师鱼渔双授,让大家都各有所得。
4
●
四川农业大学陶长江:
关于这期博士训练营的整体情况,我注意到一些数字——连续5天4晚的培训,每天8小时以上,培训组织10场讲座,共14组学术研究分享。50余位老师参与讲座和研究设计点评,112位学员参与分享研究,训练营让200余位学员受益。感谢训练营老师的无私付出,这个博士训练营就是当今现实社会的一股“清流”,让你真正能感觉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个人体会是,今年的博士训练营正如其主题:“旅游研究的方法创新和理论贡献”,整个培训安排就如同为大家补钙,让我们能有强壮的双腿。对我们做科研的人,常常想,旅游学界大咖都是哪些人?我认为绝不只是著作等身,而是有学术情怀、学术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些人,哪些人在哪里?LOOK AROUD YOU。最后我想说,也算是参加完博士训练营后的一个职业誓言:我会以老师们为榜样,秉承学术研究的初心,努力寻找真正的研究问题,做有温度的研究。
5
●
韩国汉阳大学胡兴会:
很荣幸能参加本次学术训练营!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初涉研究领域的我们了解并掌握旅游研究方法尤为重要。本次训练营从研究选题、研究逻辑、研究方法及趋势等不同板块出发,不仅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同时也突出了文献阅读及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性。作为留学生,因为受语言限制,我在具体研究中习惯性回避质性研究,而本次学习关于质性研究的内容让我加深了对社会学的理论溯因,神经旅游学的实验研究发以及在信息时代如何合理获取并利用二手数据的理解。其次是观念转变,发表论文并不是做研究的最终目标。必须从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转化为学术问题,做出真正有理论贡献的研究。最后,学术之路,道艰且远,感谢主办方给我们提供的本次学术盛宴,它将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成为有情怀、有责任、有贡献的学者之路上前行。
6
●
香港理工大学向科衡:
本次博士训练营最大的收获是反思为什么要做研究,以及怎么做好一个研究。以往我在做研究的时候,时常因职称、毕业、课题等追热点,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做所谓的“跨学科”研究,做到后面身心疲倦,没有任何成就感。听了这次罗教授的研究讲座,终于醒悟,原来做研究是要做自己真正感兴趣不夹杂任何功利和其他的因素,纯粹地做自己感兴趣,自己真正从内心愿意去做好的研究。这次训练营与其是理论方法的大集成,不如说是做学术研究的正确精神引导,让我们回到初心,真正做一些让自己心平气和,深入投入的细分研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博士训练营相识是一本18年的《旅游研究旅游与方法十讲》,这本书干货满满,是18年的博士训练营的讲课记录,是研究任何阶段可以随时参考的手边的工具书。
7
●
中山大学邓迪:
我是硕士从中大毕业后进高校工作了几年之后又离职回来读博的,所以我很清楚现在高校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要求每年都在提高,大家参加训练营一定是希望对自己做学术发论文有所帮助的。这次活动我既是学员也是工作人员,非常感激也很敬佩这一次讲座分享和分组指导的老师们,3个小时的授课强度特别大,而且干货满满,有很多新的方法、新的观点、新的领域我都只能先记录,课下再消化。在分组讨论的时候,老师都有提前仔细读过汇报学员的研究计划,也有老师把它打印出来,为了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从工作人员的角度看到了老师们真诚的付出,从学员的角度获得了极大的信息摄入,我相信这次活动的初衷在很好的组织下得到了实现,对我们这些涉入学术不深,在山洞中寻觅灯塔的人有很大的帮助。
教授致辞
王心蕊副教授:虽然本届训练营是在线举行的公益性学术活动,但整体的训练强度很高——10场专题讲座、14场研究计划讨论会,旅游学院50余位老师参与了讲座以及研究计划指导工作。学员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多,这让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昨天,台湾嘉义大学的宗圆圆发了一篇很长的学习心得给我,她告诉我,由于她住的离学校比较远,为了能多听一点我们的讲座,她这几天都睡在学校办公室,还发了一张她刚洗完衣服晾在办公室的照片。我当时非常感动,也更加体会到保继刚教授和宋海岩教授发起训练营的意义。希望我们的博士学术训练营能在各位心中种下一粒种子,然后,在未来的学术生涯中开花结果!
张凌寒助理教授:这次训练营全程跟下来,对我自己来说,受益良多。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学者,今后的研究方向、工作方向,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训练营中看到了那么多优秀的青年学者,包括刚刚进入博士阶段的同学,让我觉得青年学者的研究团队是十分壮大的,非常荣幸能够跟这么优秀的群体共同努力,也为未来的工作感到兴奋和开心,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多多交流!谢谢大家!
随后,保继刚教授在闭营仪式上致辞。
●
保继刚教授致辞
保教授指出,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相信博士训练营提供的学术训练对大家都是有益的。想起我们举办的第一届训练营,共10天,上午、下午、晚上都安排得满满的。有一位学员说到:“原来你们玩真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也很高兴我们做了真的事。2014年,我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旅游年会,看到一些参加会议的教授作为志愿者对博士生学员进行辅导。之后,我和宋海岩老师讨论了中国旅游管理研究生培养中欠缺的环节,发现不同高校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培养的质量有些不尽人如意。因此,我们提出,结合香港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优秀的师资力量联合发起博士学术训练营活动,并在两所高校轮流举办。前六届入营学习的学员有500余人,这次正式参加的学员有200多人,其中11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截止目前,共有700多人参加过我们的博士学术训练营活动,这对整个旅游学术圈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最后,我也特别感谢本届博士训练营的会务人员,何莽副院长、王心蕊副教授、张凌寒助理教授、学生志愿者,以及参与了讲座和研究计划指导的多位老师,是你们的奉献和付出才使得本届训练营顺利举办,再次感谢!
保继刚教授致辞
最后何莽副院长对本届博士训练营活动进行了总结。
●
何莽副院长致辞
何莽副院长指出,学员们既要听宋海岩教授的教导,将学术伦理放在首位,严守军规;更要理解保继刚教授从阿者科计划说起的初衷,做有情怀的旅游研究。学术大咖们已将理论与方法倾囊相授,就看大家如何运用,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有所收获!本届训练营的成功举办离不开王心蕊和张凌寒两位老师以及会务组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感谢!另外,明年的第八届博士训练营将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希望大家多多推荐师弟师妹参加下一届训练营。最后,训练营同样是旅游研究的学术共同体,非常期待各位有机会到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来交流!
何莽副院长致辞
学习心得
银丽萍(河南大学):
得知被第七届中国旅游管理博士学术训练营录取时,我差点高兴得叫起来,当时正在参加一个线上的旅游类培训班,培训班的收费是3680元,还不包括来回的交通费用。而中山大学组织的这个训练营是公益性质的,师资团队也是国内国际上知名的专家学者,自然我的收获也是满满的。真有一种赚大了的感觉,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我学的是企业管理,然而从事了旅游管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自己一直处于彷徨的阶段,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今天听保继刚教授的课,尤其是他讲到阿者科项目的时候,一下子被感动了,顿悟了研究旅游的价值和方向。这也将鼓励我在旅游管理研究的道路上整装出发,不断前进。还有徐红罡教授、李师娜教授、杨旸教授、宋海岩教授、王宁教授、张骁鸣教授、王永贵教授、黎耀奇教授、罗秋菊教授,他们都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本领传授给我们,在此深表感谢。这场训练营虽然是线上的,但是会务组管理组织有序,给我们营造了很好的学习交流环境。相信会务组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在此深表感谢!还有共同学习的两百多位同仁,让我从中受益很多,同样深表感谢!
宗圆圆(台湾嘉义大学):
本人第一次在博一結束的暑假參加中山大學博士學術訓練營,感到無比榮幸,亦是收穫滿滿,學海無涯,唯有放眼世界,努力向前。最近導師曹勝雄老師特別關注大陸高校中山大學榮獲旅遊管理專業世界排名第4位這個消息以及學術發展動態,感歎中大的研究團隊建設發展之快,激發博士生都要努力,並給予支持參加這次博士訓練營。
博士選題問題是一個非常考驗博士生的學術sense的問題。徐紅罡老師關於旅遊情境研究探討讓我重新反思西方理論如何合理用於解釋東方現象,而同時又讓東方情境下產生的現象解讀和理論構建如何能夠泛化到其他文化背景之中。因為大多情況下,缺乏經驗的研究者是為了做研究而去盲目套用方法,而研究方法本身是需要了解理論邊界和適用情境之後才能改造使用的。此外我們用中國案例做的研究結論只能適用於個案,在intro和review兩部分所寫的情境、研究意涵和前期研究如何整合成一個能夠吸引讀者、言之有理的研究基石,確實需要博士生不斷強化邏輯思維以及學會講好學術故事。
王寧老師的質化研究講座從知識生產的角度梳理質化研究之來龍去脈以及基本研究過程,雖然很早看過王寧編寫的旅遊社會學教材,但是覺得還是非常不夠。質化研究對思辨能力較強的博士生而言比較上手,但是質化研究做好確實不容易。因為質化軟體無法代替人腦的邏輯思維,有時會感到軟體處理的結果是非常雷人的。所以最根本還是用自己的思辨和抽象能力從質化的世界里提煉出抽象的構念以及建構命題。
楊旸老師的二手數據講座為大家指明數據多元化的研究思路。特別如今大數據研究廣泛運用於餐飲、酒店、目的地等領域,提高對旅遊者行為的預測精度。但是也為研究背景不具備編寫資訊程式基礎的博士生提出挑戰。因為越來越多的跨界學者開始投入旅遊研究,導致研究技術變革越來越快,需要結合自己研究風格和研究技術進行定位。
黎耀奇老師的實驗研究讓我了解旅遊現象的另一種研究設計思路。可惜台灣沒有旅遊實驗條件,雖然有老師也做過實驗設計和有過發表。黎老師的講座可以算是實驗研究的導入課,以自己以及學生的發表經驗來解釋實驗研究的基本操弄以及效果對比。能夠將旅遊業的小問題和小現象背後的運作機制和原理加以驗證,選題接地氣,又能夠具備管理與服務實踐的意義。
宋海岩老師研究倫理報告其實在美國是博士生必修的一門課程,目的是先告訴學術界的規矩和法則,讓大家都遵守這個規則,犯規者付出的代價非常大。這些破壞學術道德和歧視偏見的現象其實在大陸非常普遍,值得有關研究人員深入田野調查一下。為什麼會這樣呢?一方面是學術功利化,大家都要畢業、要評職稱。另一方面學術倫理的懲罰機制因人而異,不公平,違規代價太小,甚至不少人獲利。懲罰打假目前靠北大饒毅了,哈哈。而博士生需要的是懂得學術的倫理規則而不違規,這種教育之前是缺乏的。通過宋老師的講座,給博士生普及研究倫理,非常必要。
其他幾位老師的講座由於本人研究能力有限和沒有涉及這些領域,也不敢妄自點評。但是非常感謝在疫情之中,中大旅遊專業團隊和香港理工大學依然合作舉辦,使得博士訓練營能夠順利在線上進行。希望中山大學能夠經常舉辦這樣“乾貨滿滿”的學術訓練營,並且能開發相應的MOOCS,推進中國旅遊學術研究品質化和國際化提升和精心培養旅遊人才後繼團隊。
杨昆(西藏民大旅游研究所):
训练营非常棒,收获很多,写了简单的心得。训练营的内容非常丰富,话题多元而且干货满满。虽然是线上会议,但老师们都准备了很有针对性的内容,让会议虽在云端但却深深扎根在旅游研究中。无论是老师们的专题讲座还是分组讨论,都让我受益匪浅。其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就是明确了“研究”是什么,以及开展研究的基本规范。以往可能更多是寻找理论,在听了老师们的分享后,知道了研究不仅是寻找理论,更重要是与理论对话,找到前人理论和研究的GAP,才能提炼出真正的研究问题。最后,感谢中山大学能够提供这样的平台,也感谢为训练营顺利开展而付出的老师和同学们。
李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感谢主办方组织的这次训练营,受益颇多!作为高校的青年教师,其实让我深受打击,因为看到了自己与其他学员的差距。受制于特定的环境,对于理论的研究少之又少。受制于自身的能力,对于实践的分析又缺乏深度。但是因为这次训练营,又让我充满了斗志。很荣幸认识了这么多优秀的人,学习了这么前沿的理论,接触了这么系统的训练。未来的学术之路,或许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会砥砺前行。再次感谢这次训练营,也祝训练营能越办越好,祝愿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继续在学术之路上一骑绝尘!期待明年再相遇!
滕丽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非常荣幸开心参加本次博士训练营,每天享受知识盛宴的感觉真好!本次训练营收获颇丰,感恩老师们无私分享自己对旅游研究的理念精华,使我开阔视野的同时学到了许多落地的工具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空前的学习热情,舍不得错过每一分钟课程内容。喜欢研究计划汇报讨论这个环节的学术氛围,感恩袁博聪老师的鼓励和指导,感谢杨云老师帮助发现问题并给出对应建议,感动于组委会老师们深夜还在为调整安排研究计划讨论分组忙碌,各位老师辛苦了!
吕俭(滁州学院):
非常感谢会务人员的组织和筹办,非常辛苦!感谢学术导师们的分享和思想引领,让我们沉浸和感动,中大的学术使命和担当让我等钦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辈唯有奋力前行,行且思,思而践,为中国问题贡献旅游力量!
李修志(洛阳师范学院):
非常感谢保宋大咖倡导创办的黄埔军校!非常感谢主办方老师的辛苦付出,非常感谢旅游学界大咖的精彩分享!训练营有活力、有品位、有颜值、有温度、有担当!弹指一挥间,精神永流传!再次感谢!
王惠芳(北京交通大学):
衷心感谢各位老师为这场精彩的学术盛宴的辛苦付出,感动于各位学术大佬的学术情怀,感恩于各位学者专家的倾囊相授,感受着全国各地旅游学者们的学术热情,内心无比触动,虽说学术之路道阻且长,但通过此次培训却感觉到了学术的温情~努力向各位老师和学者们学习~
汪胜兰(湖北文理学院):
感谢训练营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与耐心指导,感谢会务组各位老师的周密组织与细心安排。作为一名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感恩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本次训练营的学习了解到很多旅游研究的前沿知识与方法,也对旅游学术研究有了一次系统深化,感恩感谢,各位老师辛苦了!
您可能错过的精彩
☆ 第七届博士训练营 | 罗秋菊:节事研究的逻辑起点与案例透视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21年旅游管理硕士(MTA)招生简章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21年旅游管理硕士(MTA) 提前面试安排
撰稿:吕婷
编辑:刘丹
初审:刘俏芬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张东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