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院保继刚教授牵头的教学成果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我院完成的教学成果“面向新时代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旅游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体系”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由保继刚教授牵头,徐红罡、罗秋菊、张骁鸣、张朝枝、刘逸、梁增贤、饶勇、黎耀奇等老师共同完成。


自2004年旅游学院成立以来,保继刚教授作为创院院长和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会长,从我国旅游资源大量富集于乡村地区的国情特征出发,前瞻性地提出将旅游教育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相结合的旅游新文科建设新路径,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022年4月28日,广东省总工会授予保继刚教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以表彰其在中国旅游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突出贡献。

教学改革综合模式


1

响应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培育创新创业型旅游人才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自创院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乡村、服务乡村、扎根乡村、引领乡村,在培育旅游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自2012年以来,旅游学院本科生多次成建制参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发起的中国乡村旅游调研活动,完成对广西阳朔、皖南古村落、洛阳重渡沟、成都三圣花乡以及开平碉楼群等国家级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系列研究报告。自2016年以来,旅院本科生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主题,先后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项,并获得大学生课外竞赛国家级奖项4项和省部级奖项5项。此外,旅游学院大批校友主动选择前往乡村地区创业发展,并迅速成长为当地旅游业中令人瞩目的“中大力量”。如2011级本科生袁园返回家乡宁夏,投身农旅融合与生态治理创业,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时曾到其所在的葡萄园进行考察。2016届毕业生吴传龙前往西藏林芝地区从事乡村教育,获评为2020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14届毕业生蓝玉枫在西藏公布江达县创办仓央民宿,目前已成为当地旅游住宿业的标杆企业,而同届毕业生卓少冰则扎根开平古村落旅游开发,凭借专业知识优势迅速实现创业盈利,并于2020年向母院捐赠教育发展基金100万元。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我院2011级本科生袁园所在的宁夏葡萄园考察


2020年4月,我院文旅企业校友向母校捐赠100万


2

落实全员育人理念,

建设“懂国情、爱乡村”的复合型教学团队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偏重以旅游企业为中心的经管类课程教学,对学生的时代视野、扎根意识、家国情怀与人文素养的培育和训练明显不足。针对这一困境,旅游学院坚持贯彻“全员育人”理念,遵循“以资深教授为中心、以青年教师为骨干、善用一线专业人士、赢得学生家庭支持”行动方略,全面激活学院教师群体与乡村振兴相关的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广泛建立与长期深耕乡村一线的专业人士的产学研合作,积极深化学生及其家庭成员对“三农问题”和“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的科学认知,从而激发了学生走向新时代中国乡村的使命感与奉献精神。以保继刚教授主持的“阿者科计划”为例,在保继刚教授团队的带领下,旅游学院师生扎根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阿者科村,通过助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帮助当地贫困人口实现全面精准脱贫。该项目不但获评为2019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案例之一,获得《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的广泛报道,而且入选了世界旅游联盟、世界银行与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权威机构共同发布的《2020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并成为2021年全国高考中的实践考题。

保继刚教授团队与阿者科村村民


保继刚教授获得2022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3

落实全程育人理念,

鼓励学生“认识乡村、研究乡村、融入乡村”


近年来,旅游开始加快与农林牧渔等传统乡村产业的融合,与乡村振兴、遗产保护、文化传播与民间外交等事业的衔接也越来越紧密。然而,现有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仍停留于传统的“旅游管理高级人才”培养定位,缺乏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局观”思考。鉴于此,旅游学院坚持贯彻“全程育人”理念,践行“上好乡村振兴第一课、确保课程体系全覆盖、鼓励论文选题下乡村、构建终身育人大闭环”教改思路。大学一年级伊始,学院组织全体新生以见习实习形式,实地考察典型性乡村旅游目的地,建构有关旅游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直观经验。进入大学三年级后,学院开始执行本科生导师制,组织学生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查,鼓励学生从事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研究。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本科教学周期中,学院要求不同类别课程均需合理安排与乡村振兴相关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环节,而在学生毕业后,学院仍继续坚持对返乡入乡毕业生的智力支持,从而建立起“连帮带传”的终身教育闭环。在全程育人理念的指引下,“认识乡村、研究乡村、融入乡村”正逐渐成为旅院本科生的学习新风尚。自2010年开始,旅院学子积极参与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中国青年旅游创意设计大赛和“万名旅游英才”大学生团队实践扶持培养等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国家级竞赛,多人次获得大赛冠军和一等奖,而与乡村振兴有关的研究也日益成为学生攻读研究生阶段的学位论文热门选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我院学子在各大赛场上的身影


4

落实全方位育人理念,

将乡村振兴内容嵌入旅游实践教学各环节


当前国内高校的旅游实践教学普遍流于形式化,与时代背景和国家战略需求结合不紧密,并面临实践学习岗位受制于企业用工需求、旅游双创训练占比偏低、实地教学指导缺乏系统性以及实习体验负面影响学生专业态度等突出难题。针对这一挑战,旅游学院坚持贯彻“全方位育人”理念,逐步建立“贯彻交叉学科思维、提供优质实践机会、强化多元综合能力、适应不同现实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院位居软科全球排名第四的综合科研实力,用好用足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MCSTO)等优势平台,不断优化“调查—研究—策划”和“执行—沟通—评估”等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承担与乡村经济增长、乡村社区发展、乡村文化繁荣和乡村环境保护相关的实践任务。在践行全方位育人理念的过程中,学院主导建立的“1+1+N”实践教学平台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一,通过建立多学科交叉的教研室平台,不断优化与乡村振兴相关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案例编撰等工作,帮助学生提升融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基本科研素质。其二,以MCSTO平台为基础,建立了与全国六大乡村类旅游发展观测点的长期深度合作关系,年均派出50人次以上的本科生参与乡村旅游监测活动,人均接受10天左右的乡村实地调研训练。其三,响应国家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开辟以云南阿者科计划和重庆石柱康养基地等为代表的一线实践教学平台,鼓励学生以调查、研究和参与运营等多种形式帮助落后乡村改变现状,从而实现“以行动实现理想、以扎根凝聚价值”的思政教育目标。

学生在西双版纳观测点参与监测活动


学生在张家界观测点参与监测活动


学生在阳朔观测点参与监测活动




您可能错过的精彩




  海洋遗产与海洋旅游青少年夏令营报名二号通知
☆  喜讯丨我院学子代表中山大学获“正大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两项大奖
  科研资讯 | 智慧餐饮、智慧餐厅和智能服务质量(SSQ)——黄业坚教授团队研究成果


撰稿:饶   勇

编辑:黄   倩

初审:刘俏芬

审核:罗秋菊 徐永怡

审核发布:张东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