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第一课|徐红罡:旅游学科如何助力建设广东海洋大省?
2024年3月20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在珠海校区海琴6号A503举行了思政第一课,2023级博士生参加学习。本次课程围绕着“建设广东海洋大省”这一主题展开,结合“十四五”规划等和广东省相关规划,对我国海岸线以及周边地区地理、文化与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情况和未来进行了阐述。
徐红罡院长表示,海洋作为我国国土空间重要部分,在“十四五”规划中被明确列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一个关键点。海洋生态保护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海洋治理十分必要。同时,她与同学们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旅游发展情况、制约条件和未来努力方向,指出了海洋信息的重要性以及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围绕着“十四五”规划中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部分,徐红罡院长对如何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文化旅游进行了较详细的阐释,强调了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的可行方式与重要性。通过与同学们的积极交流互动,她对如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海洋-海岛-海岸”旅游立体开发,完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索。
广东省与其他沿海省份海洋旅游资源对比
广东省与其他沿海省份旅游产品(A级景区)数量对比
根据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迫在眉睫。徐红罡院长指出,广东省位居首位的海洋经济优势、较大的海洋旅游经济规模优势不够凸显,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同时,广东省区域内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旅游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领先,温度和海岸类型优势突出,但夏季台风发生频繁,海洋旅游的发展也受到许多限制。
徐红罡院长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旅游发展仍面临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发展方式依旧粗放、陆海发展缺乏统筹、珠三角和粤东粤西地区两翼发展不协调、交通网络不够完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等挑战。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旅游也有独特的发展机遇。广东省海岛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未来可以充分做好海洋旅游空间格局规划,包括滨海文化、自然保护地、交通等空间格局,引导游客更好地参与到海洋旅游当中。
广东省内涉海旅游企业空间分析
在课程最后,徐红罡院长指出,作为坐落在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学院的博士生,应当肩负使命,努力攻克当前困难和挑战,为海洋旅游业发展提供学界的智慧。本次思政第一课不但结合当下广东省海洋旅游发展业态与专业内容进行分析,徐红罡院长也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互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点明了可行的研究方向,培养了旅游学人的自信心、创造力与想象力。
您可能错过的精彩
图文|李承锦
编辑|曾楚涵
初审|何甜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徐红罡 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