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文化?我只是跟差评君聊了聊他自己

2016-07-26 胡夏 人物LIVE





_____

“差评君”现在成了现象。


每晚12点,他充满仪式感地准时出现,把看似随意,却精心编辑的文章推送给近百万用户。


他们黑罗辑思维,也黑网易,“逻辑思维,有逻辑?”“网易,你丫闭嘴!”……不接软文、利益纠葛很少,也不讲人情关系,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在自媒体日渐沦为买卖菜市场的当下,这个反权威的存在,已在半年内火爆了科技界,推文动辄10W+。就连差评君谈个恋爱,也能收获数万祝福。


清博指数5月最新网红周榜100强,“差评”跃升至第二;6月,腾讯科技“我最喜爱的内容创业项目”20强,“差评”同样跻身第二。


 “我们用最认真的态度,最真诚的心、来流畅地表达表达大家最需要的东西。”差评君说。 “大家”,是看大佬乐子的90后,年龄在18到25岁,不一定是科技深度爱好者,但对黑科技的酷充满兴趣。


“黑”是“差评”重要的特征。“就是我们自己人写着也会有笑出来的感觉。”


“可能80年代诗歌是一种流行,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差评君不喜欢给自己贴标签,但开始众筹的创始人徐建军,对这个内部孵化项目的理解是”亚文化科技自媒体”,“差评的商业模式是那些所谓主流科技媒体拍烂脑袋也永远理解不了。这是代际的残酷所在。亚文化青年的世界就这样子。”


说起“青年亚文化”和代表,差评君本尊,这个海归青年,挠挠头,腼腆地笑了。


____




   一名约等于90后的不甘心    

一件海蓝T配蓝色牛仔裤,身形清瘦,天然卷的头发被竖起,露出平坦宽阔的额头。框架眼镜后面,笑容纯真,犹如邻家少年。


只是依然保持神秘,不允许拍摄正面照片、不肯公开透露姓名,“差评君就是差评君。”


差评君生于1989下半年。按照他的说法,“四舍五入,约等于90后”。


家在湖州吴兴,父母在外经商,和大部分这个时代的城市90后一样,差评从小并不需要为生计发愁。


本科读会计,临毕业,去国企的财务部门实习,直接就打了退堂鼓。“可怕,每天都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情。”更糟的是,在国企,他看到大批没有关系、很拼,在企业干了五六年还在底层的人,让人绝望。


工作如此难找,不如去国外留个学?他飞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读研,选的还是商科。


“阳光明媚,突然间像换了一个世界一样。”在澳洲,中国留学生找房子喜欢跟中国人住在一起,“我觉得不可以。我需要学语言,要融入本地生活。”


他最终找了一个集体宿舍,上下两层,三个房间,一个房间住四个人。“里面住了12个人,只有我一个是中国人”。


学语言的目的没有达成,同宿舍的大部分人,都是边打工边生活。许多法国人的英语还不如他,但生活方式上的那种无限可能,让他觉得颇为不错。


“他们出去为了体验生活,然后边旅行边打工。”差评君说,比如有个姐姐是法国人,经常带面包回来,她就在面包店打工;还有一个西班牙的女孩子,很漂亮,是在西餐厅端盘子,大家都是一边打工一边学英语。


相形下,他对自己的未来并不甘心。有一个假期去打工,他发现,在澳洲,大部分华人都只能做房产中介。


大陆的华人,毕业后几乎不可能进入当地主流的大企业和四大会计事务所,“有很多条件比你好的香港人、新加坡人跟你竞争”。



   “ 我喜欢这个90后,安静、正直、充满活力”    


2014年8月,悉尼大学毕业后,“海龟”成了“海带”。“本来想去镀层金,结果镀了一身铜,天下到处都是海归”。


回国后,他的求职道路颇为漫长——阿里的客服岗位客气地拒绝了他,你不太适合;网易的编辑岗无情地拒绝了他,网上就没通过;中国移动更直接……


屡遭拒绝的差评君沮丧无比,在家里想了一个礼拜,决定冷静下来。


最后觉得,可能众筹是下一个平台中的机会。他在一个不知名BBS上找到了一个开始众筹招募的帖子,上面有开始众筹联合创始人桂斌的QQ。


桂斌说要不写个自我介绍过来,结果直接就发了份不到100字的word文件。


桂斌实在看不下去,在邮件里不厌其烦地列明了要求。“有的时候年轻人还是需要别人来点拨一下。他点拨我之后,我就彻底明白了。”


接下来,差评特意花了差不多一个多礼拜的时间,开了微信公众号,写了大概两万多个字,把自己的人生经历的阶段都说了。包括毕业之前的很多照片,还有去尼泊尔的经历,最后还附上朋友的推介。


2014年12月的一个周五,在差评君看来是印象很深且意义非凡的一天,他当面见到了开始众筹创始人徐建军。徐建军事后回忆,“那天下午,阳光很好,夕阳打在脸上,我叼着半支烟,对面一个穿白衬衫的年轻人走入我的视线。”


徐建军对这个年轻人的前景颇为看好,“我喜欢这个90后,安静、正直、充满活力,又有做大事的决心”。


畅谈一个多小时后,差评君成为开始众筹第12个成员。



   “这才叫影响力啊”    


一开始差评君什么都做,写很多作品,做表格,项目文案,包括客服,“那个时候可能一半的电话是我接的啊。初期的话我全部都做。”


但很快公司就挖掘了他的潜力。“差评”的名字也是桂斌起的,当时人格化的号在市场比较受欢迎。“他们不知道我适不适合做这个号,就让我去试一下,是有设计意味在里面的,先让我做。”


一开始,差评就经过精心设计——“我就只是一个普通人,追随自己的好奇心去摸索整个事件的发展路径或人物的一生转折点”。


当科技圈出现热点,他会花费约4个小时的时间,翻阅国内外网站与资料,“将相关的信息挖个底朝天”。随后,用自己的独特文风,将事件的前因后果讲清楚。


推文里的差评君,卖萌搞笑,腹黑,又擅长抖表情包,拖延癌晚期,行文还总是掺水,并且常常“江郎才尽”,用一种每天交公粮的悲壮感写一些文章充数。


利益纠葛很少,也没有什么人情什么的,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这让「差评」成了一个反权威的人格化存在。“我的粉丝就觉得,差评就是科技界的良心。”差评君说。

 

“我们都是坚守自己的底线。删帖的还好,有要求我们黑一下那个谁的,我都直接回绝了。”说起这些,差评君有些骄傲,双手交叠在脑后,整个人往后仰,曲起膝盖把脚顶在椅子上,“永远不能让自己的蛋蛋被别人抓在手上,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黑”是“差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我们自己人写着也会有笑出来的感觉。”


他们黑罗辑思维,《逻辑思维,有逻辑?》,也黑网易,《网易,你丫闭嘴!》……


“黑”也让他们被各方攻击:“罗振宇说我们智商有问题,竟然取了差评这个名字,还说有这个名字在,没人愿意在我们的号上投广告。”但这一切让差评君不怒反喜,“这就叫影响力啊!”




     大家舒服就好     


最早,差评就是差评君一个人,后来是四个人,现在则是二十个人。清一色90后,最小的1996年。


在90后的眼里,现在的世界很好玩,他们用解构意义的方法,冷眼看很多乱七八糟的事,将其统统定义为“很搞笑”。“比如说赵薇的事情啊,包括世纪佳缘、乌云网站倡导的白帽子那些事”,他们依然用恶搞来对待。


作为约等于的90后,差评倒对大部分接触下来的90后不悲观。“他们并不信那些”。大部分都是价值观比较正的,脑残比较少,“即使参与帝吧出征,也只是为了好玩。”


和所有90后一样,差评君不信权威。“我跟我爸妈也是说,你们给的意见也只是参考意见。”包括在公司,虽然他是CEO,但没有太多权威意识,“不会说一定要最后我来排版,我会去参考大家的意见。”


因此,他不太看好深度内容,“90后对读起来比较累的东西不感冒,但冷兔这种,一看很开心,也没有什么营养。”他认为,“差评”的东西属于看过笑过后依然有营养的,“这样的东西才是有价值、有生命力的”。


仿佛80年代的朦胧诗歌、20世纪末周杰伦的「双节棍」……一代人的亚文化,终将成为下一代人的主流文化。移动互联网的青年亚文化标签,也让差评成了资本追逐的主流。


现在,“差评”这一轮估值是6000万,新一轮的融资目前在谈。


差评君很难把脑海的图像给描绘出来,但觉得还蛮丰富的,既是媒体,又有视频,还有电商,还要做社区。目标群体主要瞄准二次元、90后。


在未来的定位里,“差评”的群体,正是年轻人的聚合。这一代人眼里,中国移动、华为、IBM这些不是主流。“你要说我们非主流的话我们也不知道。”cosplay虽然很怪,但是小孩子们喜欢。“这就是生命力”。


最近,“我们做一个视频1000多阅读量,然后第二个视频五万多然后被封掉了,第三个视频,现在已经到15万了。”


谈到未来的商业规划,他倒相对放松。他举例说,就像他喜欢的摇滚乐,现在,这20个年轻人,就是在流行音乐的时代,努力做一个摇滚乐团,“这样的话我们很开心,也玩儿得下去。”



和对的人在一起




关注人物LIVE (ID:renwulive)

▼ 可以在历史消息里看到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