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山-食事】老爹的油煎粑粑

段杏花 保山日报 2022-07-24

在昆明出差期间,有天下午和朋友在一个小区的巷子里晃悠。不觉间转到一个专门做油煎饼的小店门前,门口的宣传菜单上,金黄的油煎糯米饼吸引了我们的眼球。相视一笑后,我和朋友走进店里,点了两份油煎糯米饼。

糯米饼需要再次加热才可以食用,在等待的当口,我们和老板娘聊起了天。她很热情地和我们说着她的故事:从贵州来昆明做生意已经十八年了,两个孩子也在当地的一所中学上学,一口贵州话夹杂着昆明方言,俨然成了昆明的“新土著”。

说话间,老板娘把加热好的油煎饼给我们送了过来,一口下去,我和朋友都有些失望,或许是再次加工的缘故,也或许是糯米粉本身不是太好。吃了两口,我就把饼放在一边,老板娘的热情也没能融化我们的失望。朋友和我窃窃私语:“还没有你家老爹做的油煎粑粑好吃。”此语一出,我表示赞同。

家里的老人们各有拿手“绝活”,爸爸的大理酸菜鱼,老爹(我公公,为了区别两边老人,一直被我称呼为老爹)的油煎粑粑。油煎粑粑是一种独特的食物,用糯米面做成直径约五厘米的饼,再下油锅煎,我是百吃不腻的,尽管这个东西吃了是要长脂肪的。

老爹煎粑粑是非常讲究的,面选用的是新鲜的糯米面,晒干后使用,油一定要用核桃油,火候的掌握也是恰到好处。和面的水虽然没有用剂量工具,但他每次和出来的面总是不干不稀。老爹揉成的面饼厚薄均匀,他说:“厚了就煎不透,外黄里不熟;薄了口感就不好。”我想,这就是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煎出来的粑粑吧,吃起来软糯可口。

我的朋友们到家里吃过老爹的油煎粑粑后都非常怀念。老爹很热情,见朋友来家里,没到饭点,就会给我们煎一盆油煎粑粑,配上我泡的茶,组合成了一个惬意舒适的下午茶时光。

这天出差回家,稍作收拾后,我泡了一壶茶,先生和女儿在卧室各自看书。踢踏踢踏的脚步声打破了屋里的宁静,紧接着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油煎粑粑?正疑惑间,只见老爹手里抬着一大盘金黄的油煎粑粑走了进来。我惊喜极了,从凳子上一跃而起,接过老爹手里的盘子,嘴里连声对老爹表示着感谢。老爹微微一笑,出门下了楼梯。

伴着下午的阳光,我们仨开心地把蜂蜜涂抹在粑粑上,你一口我一口吃得尽兴不已。

先生见我们吃得开怀,就和女儿讲述老家过年要吃油煎粑粑的习俗。先生一家是彝族, 春节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正月初一吃素,传说这一天是弥勒佛的生日,弥勒为吉祥之佛,吃素含有洁净之意,也有的说这一天是“换肚子”,辞旧迎新之意。“这也是我们小时候最幸福的节日。”先生追忆着他小时候的幸福。

先生家里有兄妹仨人,他是老大,有两个妹妹。小时候家里贫穷,能吃上一餐油煎粑粑非常不容易,每到过年时节,大年初一这一天,是他们最开心的日子。这一天,老爹会一大早就做油煎粑粑给家里吃,嘴馋的姊妹们眼巴巴地等待着。待老爹把饼揉好放进锅里,呲溜溜的声音响起,香味就入鼻。姊妹们顾不上老爹的“呵斥”,就守候在灶台前油锅边,待老爹把粑粑“翻个身”后就迫不及待地用筷子捞出,放进碗里。红糖是早就切好的,堆放在盘里,这边粑粑一到碗里,那边就用手抓一把红糖撒在粑粑上面。给家里的老爷爷老奶奶各自拿两个后,就往自己碗里放,顾不上烫嘴,一个劲儿地往嘴里塞。

“我们小时候还有一次吃油煎粑粑的机会,就是清明祭祖时。”先生接着告诉女儿。当然,这一次的油煎粑粑煎好后,先要供奉祖先,待奶奶把所有的仪式都举行结束,姊妹们才得以享用油煎粑粑。等待的过程是非常煎熬的,一边眼巴巴地望着油煎粑粑,一边因心里有对祖先的“畏惧”,不敢轻易动手去吃。

油煎粑粑少了柴火不行,所以一到放寒假了,先生和妹妹们最紧要的“作业”便是赶紧去找柴。“找柴有讲究,要到大松林里去,大的树枝几乎被大人们砍光了,剩下的小树枝最适合我们这些小孩了。”先生又开始给我们普及他小时候劳动的事迹。

在他的科普下,我和女儿知道了,所有的一切都是有标准的,捡松树枝也是有要求的,要干,松果要多,燃烧的时候火候才旺,到过年用松树枝煎出的粑粑也才最好吃。

老爹的油煎粑粑,不过是日常里一份简单的美食,但它充盈了先生一家过往岁月的艰难生活,也充盈了我们一家往后余生的幸福时光。

那份被爱包裹的油煎粑粑,会随着岁月而糯到心底。  



文:段杏花

图:网络



编审:李赛航

责任编辑:杨冬燕  刘自明  杨  健

电话:0875-2203983

E-mail:bsrbw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