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摔跤吧,爸爸》: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模样

2017-05-08 笨笨妈 笨妈米国育儿经

编者按:今天看了好评如潮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深受触动,于是从育儿角度,写了一篇观后感。这篇文章剧透较多,如果介意请绕行。最后,强烈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和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故事。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其中90%的情节都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几十年前保守落后的一个印度小村庄,前国家摔跤冠军马哈维尔没能在国际赛事中取得奖牌,留下终生遗憾。他期待妻子生出儿子继承自己的心愿,把儿子培养成为国争光的摔跤世界冠军。然而事与愿违,妻子一连生了四个女儿。

 

就在他沮丧地决定认命之时,一天,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芭比塔,将几个试图欺负她们的男孩,打了个鼻青脸肿。马哈维尔这才发现,女儿身体中也流淌着摔跤的血液。因为摔跤训练场拒绝接收女孩,他在田间自搭训练场地,开始对两个女儿进行严酷的摔跤训练。

 

在这个女孩14岁就要被嫁人,女人一生只能围绕锅台和孩子转的保守村庄,大家都认为他疯了。然而,马哈维尔和女儿顶住了周围人的耻笑和嘲讽。最终,两个女儿依次成为全国摔跤冠军,并在世界级比赛中取得金牌和银牌。

 

处心积虑地生男孩

 

在马哈维尔日日期盼妻子生男孩,却又总生女儿的时候,全村人都成了生育专家。人们纷纷给他出主意。有个年长的妇女,给马哈维尔的妻子传授的秘方是:“用黑芝麻的种子喂牛吃,裹在玉米叶子里,在日出之时,用你的左手去喂,绝对能生男孩。”有个老头对马哈维尔说:“你一定要确保房事的时候,是星期天。”

 

然而他们最终也没生出男孩。这在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社会,是多么令人遗憾和自卑的一件事。一天,马哈维尔带着两个十多岁的女儿走在街上,一个男人充满同情地对他说,我一直祈祷你生个男孩(但失败了),所以请你吃颗糖吧。接过糖转身之后,马哈维尔和两个女儿都低下了头。马哈维尔是失落,两个女儿则是惭愧,甚至是感到羞耻:为自己不是男孩。

 

女人也能练摔跤?

 

那时,摔跤是男人才能干的事。电影以两名男摔跤手的决斗开头,镜头里的摔跤场,是男人的天下。如果这部电影只是关于男摔跤手,那将索然无味,不过是又一场颂扬男子汉气概、崇尚暴力征服的俗套戏码。

 

相反,它要告诉人们的是:力量和勇敢,不是男性专属,女人一样可以参与决斗。不仅参与,她们还轻而易举地撂翻了一个个男人。

 

然而,马哈维尔对女儿的摔跤训练,在认为只有男人可以摔跤、参加竞赛的乡邻看来,这不仅荒谬,甚至是可耻的。们说,女孩子应该待在厨房做饭,马哈维尔简直是疯了!不仅如此,这项事业还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困难:摔跤场也拒绝让女儿在那里训练。但这难不倒心意已决的马哈维尔,他于是在田间自建了一个摔跤训练场。


马哈维尔第一次带吉塔报名参加摔跤比赛时,比赛管理者哈哈大笑一阵,像是听到了世间最可笑的笑话。然后对他说:“大哥,等我举办烹饪大赛时,我会同意吉塔来参加的,可这是摔跤比赛!” 连妻子一开始也不支持,说摔跤只适合男生,马哈维尔反问妻子:你是觉得我们的女儿比男孩弱吗?

 

成就一定能换来尊重,即便是在性别规训严苛的社会

 

果然,在吉塔姐妹更加强壮且技艺精进之后,马哈维尔开始让她们去和男摔跤手对抗。因为没有女摔跤手,她们从一开始,就是和男摔跤手比赛。别说是在当时的印度,即便是在今天的中国,让女儿和男运动员扭抱在一起打斗,也需要勇气。吉塔第一次上战场时,观众席上人山人海的男人,纷纷说着黄色笑话,羞辱她,意淫着她被降服。

 

然而,勇敢的吉塔第一次上角斗场,就选了最强壮的男摔跤手。这一次,男摔跤手险胜。但在这之后,她再没给过别人机会。吉塔所向披靡,一步步走向了全国摔跤冠军。

在吉塔和妹妹芭比塔不断赢得比赛之后,她们在学校里也抬起了头。那些曾经笑话她们像男人的长发女同学,也开始用欣赏和羡慕的眼光看她们。所有的鄙视都变成了掌声,奖牌挂满了家里的墙壁。在被国家队选中以后,吉塔在全校师生面前被表扬,老师说她成为整个城市的骄傲。吉塔获得全国冠军衣锦还乡时,她成了这个保守乡村的英雄,人们对她夹道欢迎。她们不仅赢得了比赛,也赢得了人们的心。


 

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模样

 

吉塔在国家青年选手比赛中所向披靡之时,一个男观众惊叹地喊道:她是女孩还是飓风?!女孩当然可以是飓风。之后,吉塔进入邦级比赛,再次获得冠军。再之后,她从初级选手变成高级选手,轻而易举地获得全国冠军。但马哈维尔和吉塔的梦想没有止步:他们的目标是,国际金牌。

 

千百年来,男人可以出去当官、经商、做学问……他们可以成为任何一种角色,而女人的位置却只在家庭:除了做妻子和母亲,她们的人生再没有别的可能。

 

每天的艰苦训练,尤其是被剪去头发后,吉塔姐妹抱怨有这样一个父亲。她们开始羡慕同村的普通女孩。然而一个被迫嫁人的小姐妹,却在结婚的当晚神伤地对她们说:“我倒希望有这样一个父亲,这样的父亲会为我的未来考虑。否则我们的命运就是:从一个女孩出生开始,她们的命运就是做饭打扫卫生,全身心地做家务。然后等她们成年,就会被嫁出去,并把自己交给一个男人,而且跟这个男人一点也不熟悉,然后为他们生孩子、抚养孩子,这就是一个女孩一生的宿命”。

 

吉塔姐妹就此觉醒,开始积极拥抱摔跤训练。她们也没有让父亲和自己失望:最后成为了曾经任谁也不敢想象的世界级运动员。

 

这让我想到希拉里的败选演讲。虽然她最终还是没能冲破罩在女性头顶那层坚固的玻璃天花板,但依然不忘鼓励女孩向前冲。希拉里说,我想对女孩们说:“永远也不要怀疑,你是有价值的,你是有力量的,你值得拥有这世界上的每一个机会。”


向歧视女性的男权社会,宣战!

 

父亲马哈维尔,从一开始就是在和全世界对抗。为此他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但他也从未动摇,只为女儿有更好的未来。与许许多多认为女孩不如男的父母不同,他至始至终都对女儿,抱有坚定的信心。他也将歧视和限制女孩发展的社会,看的很透彻。

 

在参加英联邦运动会决赛的前夜,即将挑战劲敌的吉塔不确定是否能赢。一向把父亲当军师的她,问父亲明天应该用什么策略来打。马哈维尔对她说:

 

明天你只有一个策略:你必须要让人们都记住你。如果你只是得到银牌,不久你就会被忘记。而如果得了金牌,你就会成为一个榜样,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孩子们将永远记住你。看到那个女孩没(专门来看吉塔比赛、同样对摔跤有兴趣的女孩)?


明天如果你赢了,你将不再孤单。无数个女孩将跟你联合起来,反抗那些歧视女性的人,反抗只能做家务,反抗从小就开始订婚。明天的比赛非常重要,因为明天,你的对手不是Angelina,你是在跟所有歧视女性的人战斗!如果取得胜利,这

 

吉塔明白了,这一场比赛,她不再只是为自己而战。精神的力量,让她爆发出超常的意志和力气,最终勇克劲敌,取得冠军。比赛结束之时,解说员大声地说:“吉塔赢了!她成为印度历史上首位女摔跤手冠军!你根本想不到,这个获得英联邦运动会金牌的年轻人,是来自印度的一个小村庄!”

 

社会的改变,说慢也快,说难也不难。在吉塔姐妹纷纷走上职业摔跤道路,并获得荣誉之后,父亲马哈维尔那简陋的摔跤训练场上,吸引了很多怀揣梦想的女孩在训练。一个村民的两个女儿,非要求爸爸带着来看摔跤比赛。

 

现实生活中,马哈维尔把四个女儿、两个侄女全部培养成了摔跤手。此外,他还成为了摔跤运动的传播者,让1000多个印度女性成为摔跤手。

现实生活中的吉塔


性别气质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在一个极度男尊女卑、性别角色和气质被严格界定的社会,以长发为代表的女性气质,就像是女孩的命根子。即便是在现在的中国甚至世界,女孩的头发剪成板寸依然会被认为不正常,会被叫 “男人婆”。然而事实上,女孩剪短发,男孩留长发,有什么不正常吗?要知道古代中国的男人也是留长发的,男女的头发多长才合适,不过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回到电影,父亲马哈维尔不仅剪去了女儿的长发,竟然还让她们穿起了短裤。在吉塔和芭比塔穿上短裤的那一刻,堂哥的表情看上去像是要崩溃了一样。村里人的嘲笑也无处不在,没了长发的两个姑娘走在大街上,人们说太阳真是从西边出来了。她们像是过街老鼠,只能低头匆匆赶路。

 

她们曾哀求父亲不要剪掉自己的头发,然而残忍的马哈维尔,还是将她们最后的性别身份象征给拿了去。同学讽刺吉塔姐妹,说她们变成了男人。母亲也忧心地说,现在整个村子的人都在笑话我们,将来谁还会娶我们的女儿?而马哈维尔回答说,他们没资格来挑选我的女儿,我女儿挑选他们才对。

 

这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它是每个有女儿的父母应有的态度。然而现实残酷:吉塔姐妹承受的社会压力,并不会因此减少。被排斥的滋味不好受,她们也渴望融入社会规范和集体。而这个强大的社会规范,要求女人一定要美丽;它规定,女人的价值来自于外表。

 

村里的小姐妹结婚,吉塔姐妹偷偷化了妆、带上首饰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吉塔进入运动学校后,由于同辈压力,开始逛商场、买漂亮衣服。她还留起了长发、染了指甲,开始注意女性魅力。社会对女性美丽的规训,力量是如此强大,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之下,吉塔也做不到坚不可摧。

 

然而,在有些时候,对美丽的追求会妨碍理想和目标的实现。电影中的吉塔,最终剪去长发,回到专心奋斗的状态。

 

信任是大人能给孩子的,最持久力量

 

在吉塔取得历史性的成绩之后,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想把这一切归功于我的父亲,他一直很信任我。在电影中,马哈维尔和吉塔教练最根本的区别,也在于是否对她有信心。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讲述大人信任孩子,孩子才取得成功的故事。

 

无数的育儿书籍和文章,也在反复重复一个道理:要相信你的孩子,放手让TA自己去成长。最后一场关键的比赛,马哈维尔没能来到吉塔战斗的赛场为她打气,但他对女儿的信任,已经根植于吉塔的内心。这一次,吉塔独自战斗。她终于独立,不再需要父亲。

 

信任也是一种对女孩来说,尤其稀缺的社会环境,因为总有人对她们说,她们天生不如男人。电影中的马哈维尔,一直在反思印度摔跤走不出国门的原因:国家不支持,摔跤手怎么能奋力拼搏?

 

同样的道理,如果社会不给女孩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她们如何能战胜弱势的处境?仅让个体自强拼搏,是不够的。正如马哈维尔的比喻:如果你不给大树养分,大树如何开花结果?多少女孩,本来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却从一开始就被斩断根系,也没有获得成长所需的阳光和养分。

 

在笼子里长大的鸟,会认为飞翔是一种病

 

吉塔姐妹剪了头发,被全村人笑话的情节,给我一种冲击:愚昧的人,在笑话 “正常的人”偏见也总是顽固的。在吉塔为村为校为市争光以后,校长依然不批准她备战全国冠军赛所需的两个月假期。他认为,除非是结婚这样的“大事”,才能准假。在他眼里,也即社会规范的眼里,一个女孩最大的事,依然是结婚,而不是追求梦想。

 

然而,嘲笑前卫者这样的事情,也每时每刻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我们都处在一个社会文化观念的大染缸里,今天我们以为正常的、正确的,其实未必如此。别忘了,在百十年前的中国人看来,缠足、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上学不工作,才是正常。

 

在缓慢进步的历史长河中,今天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观念,比如女孩要富养、要漂亮而男孩要闯荡、比如女人最重要的事业是家庭,终有一天,在我们的后代看来,也会像我们今天看待缠足一样。


而我们如果有幸能到那一天,也只会是因为今天那些,勇敢挑战歧视并积极推动改变的人们。

 

后记:

这部电影,也并非没有bug,例如贯穿始终的民族主义情结和父权的霸道。从育儿的角度说,马哈维尔将自己的梦想粗暴地强加在孩子身上,也是不提倡的(虽然吉塔姐妹最终接纳了摔跤的理想)。他的做法,有当今育儿观最反对的两点问题:无视孩子的意志,以及滥用家长的权力。这里就不展开多谈了,电影还是强烈推荐去看。


相关阅读:

【更新】容貌焦虑:为什么女人总觉得自己不够美?

和小女孩聊天该谈些什么?

与女儿聊天:如果有人夸你漂亮,你该怎样反应?

赞赏码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