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育人先正己:什么是女权育儿?|有点田园

Editor's Note

强推这期节目!欢迎收听语音,有两个小朋友和一只猫出镜。育儿乃政治选择。这期节目,我们讨论了儿童人权观念、全人教育与成功学,回应了对进步教育存在的常见疑虑,并谈到多元家庭观念以及正确处理成人之间关系对育儿的重要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硝美丽 Author 有点田园


本期有点田园请到了两位女权妈妈甘歌锦瑟,从她们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谈谈女权主义的育儿观念。


为什么要谈“女权育儿”?


🧡从女权的角度讨论育儿的声音真的非常少,但当下这个性别不平等的社会里养育孩子是女性承担的一部分很重要的工作。谁来养孩子,怎么样孩子都跟性别平等密切相关。


🧡幼儿教育对未来的社会的塑造非常重要,育儿也是我们改造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 


🧡不论是否有生育的打算,思考和学习怎么育儿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曾经作为孩子的自己。


本期节目时间较长,分成了上下两段音频。

听完(上),记得点(下)哦~




墙外链接总汇

http://t.cn/AiYG4uLH

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我们聊了以下话题


女权育儿怎么处理成年人和孩子的关系?

——孩子跟大人唱反调怎么办?

——为什么完全不可以体罚孩子?

——如何与孩子建立规则?


女权育儿怎么处理养育者与“大家庭”的关系?

——家庭必须要父母双全吗?如何看待多元家庭?

——怎么避免用有性别刻板印象的方法教育小孩?

——女权育儿不仅关心孩子的成长,也关心母亲的处境;


女权育儿怎么看待育儿跟社会的关系?

——育儿是社会问题;

——女权主义家长要做改进对儿童不公平的社会结构的行动者;

——女权育儿一定是反成功学的;为什么家长们如此焦虑?

——“生了儿子的女人屁股就歪了”,有了小孩是不是会让人变得更加的保守? 



以下是录音文字版概要摘录(有删减):


肖美丽:两位是怎么理解女权育儿的?


甘歌我觉得育儿不只是孩子的问题,它更是家庭和社会的问题。育儿的核心就是家庭和社会怎么养孩子,怎么对待孩子。比如说学校里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可以打孩子吗?可以逼孩子学习吗?可以把孩子的成绩单公开的贴在墙上吗,这些其实都是跟育儿相关的问题。但是现在国内大部分的育儿文章和讨论,都缺少对于父母和社会的反思


女权育儿,就是以女权主义的理念养育孩子,包括成年人怎么用女权主义的观念对待孩子,也包含对孩子的女权主义教育。比如说,我们要教育男孩和女孩,怎么用更平等的性别观念去看待这个世界,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一个例子是我们需要教育女孩,如何看穿和反抗社会的性别歧视,怎么识别消费主义陷阱(因为商业一直在诱骗女人,为了改善外貌而消费等等)。然后还要教育男孩去看穿男子汉气概、男性气质的陷阱。现在国内很流行谈男孩危机的问题,强调男孩一定要阳刚和成功,这里面其实有很多陷阱。 


女权育儿,还包括我们成年人作为养育者以及帮助孩子,去识别童书,还有社会文化中存在的各种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双重标准。我发现大多数的童书是完全没有性别意识的。比如说有一套非常火的绘本叫《可爱的鼠小弟》,其中一本的大致内容是,鼠小弟喜欢鼠小妹,然后他做了一个梦,就是把鼠小妹娶回家,给他做饭、洗衣、养孩子。还有一套关于各种车的书,里面出现的所有什么警察、修马路的、搬家工人,全部都是叔叔,而且ta们永远是用警察叔叔来指称警察。所以我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会有意的做一些改造,比如说我就会读成警察阿姨和叔叔。



最后,女权主义育儿还并不只是关于怎么养孩子。它其实同时要处理好几种关系,比如说成年人和孩子的关系,家庭里面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关系,女人也就是孩子的妈妈,她和大家庭的关系,育儿和社会的关系,女人和社会的关系,孩子和社会的关系等等,这些都跟育儿相关。


锦瑟对我来说,女权育儿可能是一种日常的对抗。其实女权育儿是一种态度,它是一种日常贯穿在如何去对待自己的孩子,以及个体如何生活的一种指导思想。比如说我的孩子特别喜欢跳广场舞,然后他去跳广场舞的时候,就会有不是很熟的奶奶就会说,你个小男孩怎么会喜欢跳舞?男孩能跳舞吗?这样的情况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如果不去当场加以纠正或者加以反驳,可能对孩子会有很大的影响。我感觉这种事会出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你可能都需要去对抗一下。


肖美丽:怎么处理成年人和孩子的关系?


锦瑟

我觉得这是特别难处理的,我尽量让自己去做到平等地对待小朋友。其实在育儿生活中有非常多的让你觉得不能忍的很烦躁的时刻,比如说你要求孩子要出门了,然后他磨磨唧唧;还有非常典型的我们家吃饭的时候要洗手,他会高声向你宣布我不洗手。他就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还处在两岁到三岁这个阶段,非常地要跟大人不一样,要跟大人唱反调。


这种情况下,应对方法要不然就是强权逼迫他洗手,要不然就是尊重他的选择,跟他说你可以先不洗手。我有时也是会被他逼到一定程度了会受不了,所以我就也会吼他。但是我每次吼完他之后,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刚才我有没有欺负他?刚才我有没有把他当成一个人来对待?如果他是一个成年人,如果他是一个跟我平等的人,我会不会依然用这种方法?我有没有站在大人的角度,利用自己对他的这种权力关系的不对等。每一次经过这种反思之后,我可能就会重新用其他的方法再来对待那个场景。所以我觉得女权育儿最重要的就是把孩子当人,把孩子当成一个跟自己平等的人,不要认为自己是对ta有什么样的权力。



甘歌在谈如何处理成人和孩子的关系之前,我想强调一点:女权主义认为家庭的形态是多元的,可以是异性恋的,可以是同性恋的,也可以是隔代抚养的。所以,女性主义反对异性恋的家庭霸权观念,也就是孩子所生活的家庭必须得有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存在。所以这里的讨论我们用成人和孩子的关系,而不是说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因为有可能一个家庭里面是两个妈妈或者两个爸爸,也有可能是单亲家庭,只有一个妈妈在或者爸爸在主要养育孩子。 


回到如何如理成人和孩子的关系。你会发现网络上那些为打骂孩子辩护的文章非常受欢迎。传统的教育方法其实就是以强凌弱的,基本上就是打骂孩子,我们不知道还有别的替代的教育方法。


女权育儿一定是反对打骂孩子的。女权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压迫和不平等,包括基于性别、种族和年龄等等的不平等。具体到育儿上,我们反对成年人和儿童之间的权力不平等(这里是相对而言,因为目前的法律和社会观念,仍是基于儿童没办法完全为自己做决定这一前提,也就是成年人和儿童之间一定会存在某种程度的权力不平等)。 


理论一点说,男女之间的歧视叫性别主义,成人对儿童的歧视叫成人主义其实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和相关的理论的。今天我们见到的普遍的儿童虐待,还有打骂、强迫作为一种被认为是合理的教育方法,其实都是成人专制的体现。


在这种背景下,女权育儿一定是倡导儿童权利,为儿童说话,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想问题的。因此,在很多人看来,像我这样的家长可能就是在溺爱孩子,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比如说我会在刚给孩子刷了鞋之后,任由他去公园里踩泥。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如果我不想多劳动的话,应该给他穿一个不会踩脏的鞋子,或者让他光着脚。把鞋踩脏是我作为大人的问题,不是他的错。然后我要尊重他的意愿,他不愿意吃饭、不愿意喝水、不愿意尿尿、不愿意加衣服、不愿意盖被子,这些我都绝对不能强迫他。


再比如,两三岁的孩子有的时候会打人,这是因为ta们还没有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诉求,表达情绪,跟别人沟通。我的孩子也打过我。有些家长可能觉得这还得了,当然得教训,或者认为我要打你来让你明白被打是非常疼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不可以的,我会去引导他用语言或其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挫败,但是我会努力不去吼他,更不会打他。



肖美丽:我觉得可能孩子必须需要打、不打不成器这种应该是比较古老的观点了吧?我看看到的大部分的家长还是觉得不能再实行家庭暴力了,但是有的时候真的,比如说有一天我在路上,就看到有一个妈妈带小孩去买菜,她急着要回家做饭,但小朋友就很想在外面多玩一会,他们俩就发生了意见不统一,最后妈妈就很着急还是吼了小孩,小朋友就很伤心的就哭了一路。希望你们再具体讲一下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跟小孩沟通,引导小孩?


甘歌:我想先回应肖美丽刚才说的一点,你说现在打孩子已经比较少了,其实这不是一个事实。可能你身边的圈子比较精英,还有ta们打也不一定会让你知道。我了解的是,ta们觉得孩子不能够虐待,适度的体罚是可以的,所以其实打孩子还是非常普遍的。


锦瑟我们在跟其他妈妈交流过程中也有听到说动过手。我觉得刚才美丽提的问题还是非常典型的,比如说着急的情况下,大人好像也处于一个很无奈的境地。小朋友也不是要跟你对着干,ta只是想玩,无法理解大人在当下情景的急迫性。但其实小朋友是没有理解成年人的义务的,成年人有理解小朋友的义务。 

所以大人是要学习如何跟小朋友去沟通,很多情况下大人觉得有点难,是因为好像成年人觉得,有很多小朋友的心思是要去靠猜。但是我觉得这个时候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就是说如果真的就让他多玩一会,晚一点吃饭,会怎么样?很多事情是不是仅仅是成年人当下、必须要做的事情?我觉得这是有一种在育儿各项事项的排列优先级里面的一个选择。


然后最近我自己其实也是一直在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怎么去跟小朋友进行一种日常的非暴力的沟通。我儿子早上起来有时候会鼻子不透气,就会发脾气。我之前的处理方式,就是说要不然我给你冲一下鼻子,要不然你坐起来,我抱你一会儿。然后他还是会不高兴,还是会闹。早上我也很困,也很累,后来我刚好参加了一个非暴力沟通方法学习的工作坊。我就想其实应该也许换一个方式跟他交流会好一些。然后我就问他,你希望妈妈怎么做?你希望妈妈怎么来让你舒服一点?然后从那天早上他大概只说了两遍,鼻子不透气,然后在那生气,一会就说妈妈抱抱,然后抱抱就好,就没有再发生这种,之前已经上演了几乎快两周的起床气闹剧。 



甘歌因为孩子是需要ta的情绪,ta的感受,ta的痛苦得到确认,所以大人如果这个时候能够确认ta的感受的话,问题会很好解决。关于你刚才说到洗手、吃饭,包括孩子吃凉饭不好什么的,确实很多是大人的观念问题。我们家孩子想什么时候吃我不会强迫他,但吃饭之前必须洗手。我会跟他解释为什么必须要洗手。他发烧的时候我会说外面有很多细菌和病毒,接触到手上侵入我们的身体之后会发烧,你也知道发烧的时候很难受,我们以后要好好洗手什么的。他懂这个道理,所以他不会觉得要求他洗手是不公平的。关于吃凉饭会没有营养,这完全是错误观念。我家孩子有一段时间带午饭到幼儿园里,他就直接从冰箱里面拿出来吃。只要没有细菌,凉本身没有什么害处。


关于怎么不打孩子?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其实我办育儿公号的起因就是,当时我们家也有几个孩子,我看到我有一个家人当时在罚ta孩子站,就因为孩子没有吃饭。我觉得这非常不公平,我特别急切的想去说服ta,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我也跟我妈妈探讨,因为她以前打过孩子,是因为她不知道怎么更好的处理这个问题,她很真诚地问我,如果不打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我觉得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承认一点,就是养孩子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真正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带孩子到晚上,人会精疲力尽。有一段时间我是自己带孩子,我明显发现一到晚上之后,我对孩子没办法做到有耐心。我脑子里面有坚定的平等观念,但还是没办法控制我因为疲劳产生的烦躁情绪。 


所以我们要承认育儿是一件非常艰巨而辛苦的事情,而一个人的情绪和能量带宽是有限的,到了一个极限,就很容易诉诸暴力的方式(语言或者肢体);我们要承认,大人有时的确会有这样一种倾向。另外我们要看到,目前整个国家和社会提供的这方面的教育,也就是儿童权利的观念和非暴力沟通的技巧,是很少的。然后网上到处充斥着说孩子其实是可以打的这样的文章的时候,家长其实是非常缺少帮助的,ta们不知道有更好的替代方法。这是一个前提。 


然后再说为什么不要打孩子。有非常多的文献和研究,都证明了体罚孩子没有长期效果。当时你可能会让孩子停止做一件事情,但是长期以来对ta的行为改善没有用处,而且对孩子会造成很多的心理伤害,并且有可能会延续暴力。被打的孩子将来很有可能会去打别人、打ta的配偶,也可能会认为别人打自己也是应该的。所以体罚害处多多。


那么,不打怎么进行行为引导呢?我所做的阅读和学习中,有这样几个让我比较受益的点。第一个,要让孩子有安全感,感觉到被爱,所以平常你要对ta好,尊重ta,理解ta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不容易有行为问题。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是当你跟孩子关系好,当ta信任你的时候,你跟ta讲什么,其实ta会更听你的,而且你才能更好的去影响ta


第二,@澳洲妇幼Dr.韩说过,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区分孩子的需求:合理需求予以满足,比如孩子要睡觉要吃饭,该玩的东西给ta玩,但是不合理的需求坚决不予以满足,没有条件可讲。在这种情况下,你就给孩子设定了一个底线,ta知道有些事情闹也没有用。当你有了这些底线的时候,孩子也就不会哭闹了。


《积极育儿》那本书的作者说,我对我的孩子说,I will always say yes when I can, but when I say no, No Means No. 也就是,可以满足你需求的时候,我都会尽最大努力去满足;但是当我说不的时候,不就是不,没有商量的余地(当然,在有些问题上,要给予孩子参与制定和修改规则的权利)。规则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当ta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的时候,就不容易有问题行为。



那么,怎么区分合理与不合理的需求、设置底线呢?比如说,吃饭前一定要洗手。如果孩子不想洗手,那么没问题,不洗就没得吃,吃就得先洗手。你要明白,我们大人对孩子是有权力的,一个孩子那么弱小,如果你决定不给ta一个东西,ta是完全没办法的。你把这食物放在高处,ta根本就够不着,你要善用你这个权力来给孩子设置规则。有一些事情你给ta讲明白道理,不行就是不行,ta会知道闹也没有用。


育儿专栏作家卡乎老师说,除了涉及到健康、安全或者危害到ta人的事情,他从不强迫孩子。健康就是比如生病了必须得去见医生,必须吃药、打针这样的问题。安全方面比如说,不可以玩那种尖锐的剪刀,在停车场必须牵着大人的手,在过马路的时候必须等红绿灯、牵着大人的手这些。然后涉及到别人,比如说打了别人,抢了别人的玩具:打了别人之后跟他讲no,如果还打,那么我们只好把他从公园里或者玩伴身边带走了。这叫逻辑/自然后果,他也不会觉得不公平,因为他会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至于别的事情,包括什么时候吃饭、吃不吃蔬菜、喝不喝牛奶,这都由ta说了算。我们家孩子从来不喝牛奶,我就给他吃酸奶了;他如果不吃酸奶,我也不觉得奶是人一定要吃的,可以用别的食物来替代。


最后一点,认同用暴力方法去教育孩子的人,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 怎么解决暴力升级的问题?我们常听有家长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没有用,或者说孩子已经被打皮了。第一次可能打个屁股,ta就会停止这个行为;下一次你可能得暴打,把整个屁股都打烂了,才有可能停止;到最后可能根本就不怕你打了。有很多虐童的事件都是这样一步步升级导致的。


肖美丽:说到这个,我想起挑食的问题,有些家长会特别担心小孩不喜欢吃绿色的蔬菜,小朋友可能只想吃肉,只想吃虾,不想吃饭。


锦瑟为什么父母从来不挑食,因为父母买都是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所以孩子的挑食问题,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大人的问题。有很多在小孩一开始摄入母乳以外或者是奶粉以外的东西,其实ta对于食物的摄入,一开始好多都是由大人决定的。还有大人平时说话的过程当中,其实会对小孩造成一些影响,比如说你过分强调说青菜好,吃了会怎么样,当你过分强调这个东西的时候,就会对ta造成很大的压力。有时候我就趁他不注意,我说吃一块,并不特别强调,然后他也就吃了,也不会怎么样。


所以我并不觉得挑食是小朋友的问题。再说ta就算不吃又怎么了?有什么后果?当这个后果涉及到是说,比如说会生病,或者说会有影响他的安全,这个事情,就是大人要用他的权利,但是如果说这个后果只是让大人不爽,让你自己觉得你的权威没有被认可。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对孩子实施了霸权。



甘歌我来补充一点。这些都属于大人错误的观念,都是完全没有必要且会对儿童造成伤害的,或者就是处理方法不对。说到挑食这个问题,挑食已经被污名化了,我现在用它做中性的来说。孩子一开始都是挑食的。为什么会挑食呢?因为人家在出生以后是只吃母乳或者奶粉的,很多食物的味道都没有接触过,所以ta需要时间去慢慢地拓宽食物兴趣的范围。专家建议的方法是:你给ta提供,ta吃就吃,不吃就不吃,不要因为第一次不吃就不给了,可能过两星期之后再给一次,但什么也不要说,说不定哪天孩子可能就感兴趣了。在这个过程中,永远不要在吃饭方面给孩子施加压力。


而且很多食物中包含的营养都有替代摄取方法。我看有一篇文章说,如果你的孩子实在是连一片绿叶都不往嘴里送的话,那么你可以给ta吃维生素补充剂。但是都不能逼ta吃。因为逼是没有用的,ta只会更加不吃。我个人就是大人错误处理方法的一个例子。我小时候不爱吃牛奶,不爱吃鸡蛋,不爱吃豆制品,不爱吃肉,然后我家人每天都说,这个孩子特别挑食,一点肉都不吃。在我上大学之前这么多年里面,我就几乎不吃这些东西。到后来上大学之后没有这些压力了,我看到别人吃一些东西看起来好香,然后我也就渐渐喜欢上了。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也会看到别的小朋友吃ta没吃过的东西,也会感兴趣。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谈女权育儿,因为育儿其实是大人的问题。


肖美丽:讲到女权育儿,我其实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怎么样不用有性别刻板印象的方法去教育小孩。我想问一下,你们在自己教育小孩的过程当中,是怎么样去注意避免这些性别刻板印象的? 


锦瑟首先我从来不要求我的儿子勇敢,从来不会说你是男子汉。他如果摔倒了或者要哭,我都跟他讲,你疼就哭哭,妈妈过来抱抱安慰一下。就是不要求他是男子汉,我从来没有说过男子汉这个词,但是有时候家里的奶奶或者是外婆或者是其他的养育人,会经常说,我有时候会去试图纠正一下这个情况;另外我儿子他非常喜欢粉红色、红色和酒红色,还有紫色,这种我就非常鼓励他,就是说你喜欢这些颜色OK,然后你喜欢穿这种颜色的衣服也OK


所以我从来没有说过这个颜色很娘,我觉得我自己是没有问题,但是更多的是面临的是来自周边环境的压力。有一次就是我们去给他买室内鞋,然后他给自己选了一双那种很艳丽的桃红色的鞋子,然后我就在想,家里人一定会讲。如果是在我自己的小家庭,其实没有这个问题,但是因为那时候我在老家,我就自己做了点功课,我就跟大人讲,我说其实非常像很多球星,他们给自己选那种非常亮荧光色的橘色和玫红色的鞋。但是我爸爸见到他的时候,第一反应说,你怎么选了这么娘的颜色。他自己其实这种就非常无所谓的一种口气,但是我就感觉到小朋友一定是会受影响,他的表情、他的语气,他的当时的这种不受控制的第一反应。我觉得这种情况下,首先是要当场纠正大人的说法,然后其次是要立马给孩子进行一种像事后说明,我就立马会跟我的孩子讲,我说男孩子完全可以选这个颜色,没有什么娘不娘的问题。我就跟他解释,我说这个颜色你喜欢他是没有问题的。我自己首先保证自己做到,然后其次当他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去事后补救。他喜欢他特别喜欢公主系列,那就买公主,没有问题,这是我的一个做法。


甘歌刚才谈到不让孩子哭,我们家之前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你会发现中国的大人特别习惯孩子一哭就说,别哭了,就不让孩子哭。我还为此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孩子哭泣了,你怎么做?我孩子哭的时候,我会去抱他,第一时间去安抚他。我会说妈妈知道你疼,然后我会给他擦眼泪,抱着他,说我们下次小心点什么的。然后,他很快就不哭了。我从来没有说过他不可以哭。


然后关于男孩女孩的问题。现在国外挺流行性别中立养孩子,我当然完全是同意的,而且也认为这是我们未来应该做到的。但是有一个美国的脑科学家Lise Eliot说,现实中其实很不容易做到。很多家长会说我也没有给孩子什么引导,但是男孩就是喜欢车,女孩就是喜欢粉色。Eliot说,其实我们还做不到完全性别中立地养孩子,因为我们自己是在那样一种性别刻板的环境下长大的,已经内化了很多偏见。在孩子出生之前,大人就已经开始按照性别帮孩子选玩具了(有时候是无意识的),开始把他们的墙刷成粉色或者刷成蓝色,亲戚朋友们送的礼物都已经是按照性别来划分了。所以ta说,你的孩子后来那些所谓的符合传统刻板印象的喜好,很可能都是大人的影响、后天习得的结果



然后我也观察我的孩子,他已经快三岁半了,我发现他还没有男孩和女孩的概念。他有的时候会说,I’m not a babyI’m a big boy。这是跟大人学的(大人会说他是big boy),但是他并不理解男孩这个词意味着什么。他从来没有说过什么男孩子怎样,女孩子怎样。但是有研究表明,如果在那种传统刻板印象的环境下养孩子,孩子在18个月的时候就对自己的性别身份有知觉了,ta就知道自己是一个男孩,是一个女孩了。


我之前去看过一个进步教育的学校,那个学校特别进步,已经在日常学校生活中破除了性别化的语言。它们不会说男孩女孩 (boys and girls),它们会说kids,孩子们,或者说,you peopleyou folks。就是不会专门强调这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些都是大人可以注意的,不给孩子灌输男孩和女孩这种性别刻板印象的一些方法。 


我从我的孩子身上看到,孩子一出生之后,是没有到底男孩怎样,女孩怎样这些概念的。我的孩子也非常喜欢粉色,喜欢穿红色的衣服。其实我个人,按照传统的那种性别两极观念,我比较中性一点,我从来没有喜欢过粉色,我也从来没有喜欢过洋娃娃,我更喜欢蓝色。所以那天去买鞋子,我对孩子说,要不要买蓝色的,但他就坚决要买红色,而且他坚决穿他的红色羽绒服,不穿别的羽绒服。所以你看我们两家的两个孩子,都是喜欢粉色和红色的。我觉得是因为孩子都喜欢亮的颜色。


锦瑟但是我最近带他去做了一次三岁的小朋友的体检,然后医生就会非常明确的问说他是男孩还是女孩?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说我感觉他社会性别的意识是没有,但是生理性别有意识。我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殖器非常的有兴趣,非常喜欢摸,非常喜欢看。然后他会问我说,妈妈你有吗?然后我在日常教育中,我没有给他避讳生殖器的这种名称,我都直接讲我说阴茎睾丸,然后他就喜欢把这个东西唱成歌。我说其实就是男生有,女生没有,我说妈妈生殖器长的不太一样。然后他就在家里排排数说,奶奶有吗?爷爷有吗?然后他认识的所有比较熟悉的成年人,都会一个个列举问我说谁有谁没有,我感觉他其实是在建立这种性别的这种区分,但是不是把它当成性别来区分,他只是好像对人体的某一个器官说,你有我没有,这一方面,我还有点困惑。 


甘歌是,他对生殖器感兴趣,不代表他知道自己是一个男孩,这个年龄的女孩对自己的生殖器也很感兴趣。孩子都对自己的生殖器感兴趣。我的小孩也问过我,他说妈妈,你有小鸡鸡吗(注:推荐的做法是直接称呼男孩的生殖器为阴茎,在我们家因为阻力,我没能成功贯彻)?我说我没有。当然是要进行性教育了,但我的意思是社会性别上ta们还没有那个意识。而且医生问他知不知道自己是男孩是女孩,我觉得这个是有争议的,可以讨论的。


锦瑟但我去的是一家美国什么理念的诊所,它也就非常注重这个问题,这是在三岁的问卷里面出现的问题。然后医生当面也问说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当时也觉得,如果没有这个意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后果?


甘歌:我觉得很多医生的实践是非常不同的,这个可以讨论。然后即便是现在他正在做,也不一定说ta就是对的。



锦瑟其实我遇到过一个问题,我觉得还蛮重要的,就是有人问我说,你这么去教你的孩子,你有没有意识到将来他走上社会之后,会遇到什么样的困扰?我觉得ta的问题就是说,万一你的孩子被你这样养成了酷儿,他怎么办?


甘歌我可以回答一下吗?是这样的,你按照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去养孩子,ta将来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更多的问题,比如人们会说女孩子怎么像个男孩子一样,一点都不文静,鼓励男孩的暴力,说他没有种,他也会受到伤害。可能我们性别中立的养孩子,ta不使用暴力,ta认为暴力是不对的,也会受到一些嘲笑。但是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去处理、解决的,而不是去跟错误的、旧的体系去合作。而且我们都知道那样只会把孩子带上歧途,让他更受伤害,走到终身受限制、受禁锢的道路上去。


然后关于担心孩子将来成了酷儿,那是大人的问题,酷儿没有任何问题。我会跟我孩子讲,有的家庭里面是两个妈妈,有的家庭里面是两个爸爸,他的同学里面就有是两个爸爸的,两个妈妈的。所以说这是大人的问题,孩子是酷儿又怎样? 



肖美丽:对小朋友来说,大人之间的关系是他们形成自己对世界认知的重要的示范。女权育儿怎么看待怎么和处理家里人、成人和成人的关系?


锦瑟假装是坚持不下来的。比如你今天读到了一篇文章说这个很有道理,然后决定从今以后要坚持这种平等育儿,但如果不是你心里真正相信的东西,是很难贯彻下去的,必须自己信什么才能做到。育儿过程对我自己而言,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学习的过程


首先爸妈要特别示范平等的关系,比如爸爸在家要做家务,妈妈也可以说在这里对着电脑工作,我家其实经常是这种场景,我觉得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然后要破除性别的各种刻板印象,比如说都可以带孩子,都可以做家务,然后坚持在家里实行一种无暴力的环境,热暴力、冷暴力都是要反对。这个东西不是交给孩子的,而是说你怎么生活,孩子是会看到的。


其次怎么跟自己的父母相处?当上一辈的育儿优先级跟我们的育儿优先级不一致的情况要怎么办?绝对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起冲突,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但是如果说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事后一定要去改正,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难处理的问题。各种妈妈群里面常常抱怨婆媳关系,或者是甚至和自己的亲妈的关系问题。我觉得我是在生小孩之后,在重新梳理我自己跟长辈的关系,跟我自己跟我伴侣的关系。我重新理解了我自己在整个家庭生活结构当中的位置。


真的是育儿先正己,不断调整,不断去理解、尊重彼此。当你能尊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你也能够尊重你的伴侣,你也能尊重自己的父母,你也能尊重自己的公婆。当然这是在一种比较典型的常规的中产异性恋家庭里面的养育模式会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我的一种处理和解决方法。我做的其实也不好, 但是我在尽力。


甘歌中国有句老话,言传不如身教,你自己怎么对待他人,孩子是会学到的。以前我婆婆来帮我们带孩子,有的时候我们有一些观念上的冲突,但是我对她非常尊重。我非常清楚,我们既然让她来帮我们带孩子,那么她就有发言权。所以我不能粗暴的要求她必须按照我的方式来。一些不涉及原则性的小问题,我会尽量不去谈,因为我去谈会给她造成压力。 


原则性的问题我会跟她谈,但这个方式一定要是尊重的。假如你就是没办法跟这一代沟通,真的不能忍的话,可以去寻找别的方式,比如说把孩子送到托儿所。也不能让老人给你带孩子,同时又不尊重他。


我还想补充谈一谈多元家庭里面成人关系的处理。我们说到一个家庭的时候,不要默认这个家庭就是有爸爸在、有妈妈在的。现在离婚率这么高,越来越多的孩子的父母是离异的。比如说,美国有一半的孩子都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有了女权意识你就会明白,传统的完整家庭的执念是非常错误的。我们知道很多被家暴的女人为了让孩子有个完整的家庭而不离婚。



例如前段时间有一个例子,一个叫虾米妈妈的博主,她是一个儿科医生,一个知名的育儿博主,有500万粉丝,够有钱够有地位了吧。但是她在家里长期遭受她丈夫的家暴,有一次把她的肋骨都打断了。她等到孩子上小学了都还没有离婚,就因为不想让孩子成长在破碎的家庭里面。我觉得这个观念非常错误,最后导致她自己很受伤害,自己孩子也很受伤害,因为那个爸爸也打孩子。而且孩子看到妈妈被打,肯定是会受伤害的。


以我的阅读学习还有带孩子的经验,我发现孩子不需要任何一个特定的家庭成员的角色,不管是妈妈还是爸爸,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爱、安全感和有质量的照料。只要成年人能够保证这些的话,孩子根本不在乎跟谁生活。


现在我们一谈到离婚,很多人认为孩子就会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了。其实不必然是这样。离婚改变的只是两个成年人的关系,它不必然要改变成年人和孩子的关系。爸爸或者妈妈离开家了,ta依然是爸爸,依然是妈妈,ta依然可以来看孩子,依然可以给孩子爱。对孩子来说,只要那个人还爱自己,还在他的生活里面,还来看他,哪怕是一个月一次,甚至两个月一次,其实孩子并不在乎。有无数的研究都表明,离异后不常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父母,如果依然和孩子保持联系的话,离异对孩子的成长没有负面影响。


在美国联合抚养非常常见。在判决抚养权时,法庭最看重的是不要让孩子的生活环境改变,一切是以孩子利益的最大化为原则。我觉得女权主义可以给成年人的一个启示是,离异不必然对孩子造成伤害,如果有的话,那不是离异本身造成的,而是不成熟的成年人没有能力处理好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以及自己和对方的关系造成的。还有落后的社会观念和制度造成的。比如说歧视单亲家庭和单亲的孩子,这些观念的改变特别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孩子在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里长大。因为错误的观念导致很多孩子目睹暴力,和经常争吵、打架的成年人在一起,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任何好处。 



而且我觉得女权育儿的话,我们也要帮助孩子明白,同性家庭也是一种家庭形态,家庭的形态是多元的。如果他将来想组建一个同性家庭的话,完全没有问题,或者想抚养一个孩子,生一个孩子,或者领养一个孩子都完全没有问题,我们是会支持他的。


锦瑟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不用这种态度育儿的话,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结果?我身边就有这种非常现实的例子:一个非常优秀的女性,但她生活在一个非常以男性为主导地位的家庭。她为了维持家庭的和谐,不得不把自己地位放得很低,甚至不惜去维持男性家长的一些谎言。比如小孩的爸爸说自己曾经高中的时候数学第一。但是我们都知道他根本没有这样过,但是为了一定要让孩子觉得爸爸很伟大。在这种异性恋家庭必须要维持父亲的权威,才能让小孩好像有一个榜样。


最后结果就造成男性在家里就盲目自大,好像别人都去支持他的谎言时,他真的变成了一个这么厉害的人。最后导致了他整个育儿也不参与,还每天要摆架子,变成了一种我们平时说渣男中的渣男这种典范。这就是不以女权思想去育儿,以传统男权思想去育儿,会出现什么后果的例子。 


甘歌:在中国有问题的不是离异,不是单亲家庭,而是有太多“完整”家庭里面那些男人在给孩子做着非常糟糕的示范。


肖美丽: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控诉婆媳关系的帖子,或者讲很多人是怎么被逼着一定要催她生孩子,怀孕的时间怎么被限制自由的。我想听你们聊一下女权育儿怎么看待女人和大家庭的关系? 


甘歌女权育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同时必须要关心女人,也就是母亲的处境。二胎政策出来以后,女人的生育权倒退了。很多女人都被逼着生孩子,到处都宣传说两个孩子好,身边的人也都在催生,说孩子必须得有个兄弟姐妹什么的。我感觉国家和父权家庭一起都在盯着女人的子宫,剥夺女人的生育自主权,而且二胎之后极大地加重女人的育儿负担。养一个孩子已经让我们抓狂,更何况养两个孩子。当这样两个孩子都是女人在承担的话,我觉得这个女人就是要崩溃的状态。 


首先是你很累,很焦虑,别人还会指责你带的不好,指责你太焦虑了。但是怎么能不焦虑?可能买不到没有毒的奶粉,打不上安全的疫苗,没有可以信赖托儿所,大家庭里面对媳妇有这么多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女人的处境是非常弱势、非常艰难的。像我已经相对是比较有权力的了,我受教育程度很高,我挣钱养家,但我也发现自从结婚进入大家庭之后,我被期待要履行很多儿媳妇的义务,但儿子被豁免了很多责任,然后我发现我的地位显著的下降。 


为了应对这个局面,作为女人,我觉得首先要能够正确的理解你的这些压力、痛苦的来源。你的一些焦虑来自于哪里,哪些不是你的错,为什么你会在这个处境里面?有了正确的理解之后,可能你会少责备自己一点。其次是要持续的去反抗这些,尽管很难。很多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不如顺从了,息事宁人可能更容易过生活。我想给我的孩子示范,女人应该得到尊重,这些事情不应该全都是我的义务。我一直坚持不懈地在斗争,在试图摆脱大家庭对我的剥削和控制。女权育儿要理解女性承受的压力,然后支持女性去反抗。你要想清楚,如果你不这样育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锦瑟我很亲密的一个朋友,从小也是非常独立的一个女性,她的自己的父母会劝她说,你这个孩子毕竟姓他们家的姓,你还是一切要以他们家为主。甚至在教育的方面,劝她能放手就放手。我感觉到她后来承担的一系列的痛苦,其实都是在前期的这种在整个家庭的压力范围之下,对她这种角色的要求。他们就要求她说你性格太强势了,现在就嫁了这样一个人,在他不如你的情况下,你要表现出低姿态,不要让他觉得一直被你踩在脚下。这是她家里人对她的长期的洗脑式灌输,所以她家里是非常畸形的家庭关系,然后导致她的儿子后来(真的就像如甘歌所言所预言)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暴力、不服从管教。这个不服从管教,意思是说他稍微有不满意,比如说玩游戏不能得第一立马就开始摔门、踢桌子,甚至是暴力对待身边的小朋友,这个孩子长期以来心态非常的不健康。 


肖美丽:育儿不是个人的事情,也不只是家庭的事情,怎么看待育儿跟社会的关系,以及女人和社会的关系。?


甘歌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感触特别深:个体太无力了。如果这个社会大环境不改变的话,是很难让孩子健康成长、很难把孩子养好的。大人没有支持、太累了、烦心事情太多了,你就必然会影响到孩子。


我们会担心幼儿园是不是会虐童?然后很多时候打不上安全的疫苗,甚至就是生了病、感冒发烧该怎么处理,很多医生的知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你被迫去学习很多知识,其实这些本来不应该是家长要学习的,应该是我有问题就去找医生,医生给我建议我就做就好了,但是现在你会发现可能医生说的也不可靠。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怎么养孩子。育儿其实不是一个女人怎么养孩子,也不只是一个家庭怎么养孩子,而是一个社会怎么养育孩子的问题。


我们一系列的社会政策,包括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念,很多制度设计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比如说,中国城市的设计者脑子里面根本没有儿童。没有儿童人权、儿童权利的观念,不了解儿童的需求,不知道孩子需要活动空间,儿童有能量需要释放。有了孩子之后你会发现,尤其是他不在幼儿园的时候,每天就发愁带他去哪玩,今天的时间怎么打发。没有方便的公共活动空间,会极大地增加照料人的辛劳和艰难。


女权主义的家长,要去介入改变对儿童不公平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要做儿童权利的倡导者。比如,我们能不能让城市的设计者考虑到孩子的需求,开始去设计公共的游乐场所?


锦瑟因为没有免费的公共的真正为孩子考虑的机构,所以给很多人提供了商机。比如说现在在大中小城市都迅速火起来的早教机构,还有所谓的亲子餐厅,在上海非常的火,我们在深圳也越来越多,这种都是天价场所。你如果不办会员卡的话,一次大概就是要500600700玩一天。如果你办了会员卡的话,一次就交比如说一二万起步。套路都是这样,如说让你试玩一次,接着告诉你你这孩子这方面不行,感统失调,或者说他语言发展不够……总之一句话,就是来报课。


好像现在有一种感觉,这种有小朋友的家庭被这些机构视为摇钱树一样。我有时候挺想不通,他们凭什么可以把价格要的这么高,要求家长一次性去交,他们好像都在预设家长为了孩子是可以不惜一切地去付出,才是他们敢于去要这么多钱的底气。 


同时当一些家长觉得这个机构确实非常好,孩子非常喜欢的情况下,却没有这么多钱给孩子去报这种机构的时候,会给家长带来一种挫败和无力感,会进一步加剧家长的焦虑,整个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恶性循环。我日常生活中觉得我一直是在对抗,没有非常友好的育儿环境,是让人觉得非常糟心的一件事情。 


肖美丽你们觉得围绕小孩的焦虑有哪一些?对家长和小孩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甘歌早期教育尤其是3岁之前,对孩子的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阶段的教育其实只是你怎么对待孩子,给他提供一个比较丰富的环境。把托儿所和幼儿园建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不要那么贵。


中国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成绩和将来的发展。也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大部分是在5岁之前发育完成的,这个时候获得足够的刺激的话,对将来的学业成绩也会有帮助。所以,家长们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商业机构利用了家长的这个心态和需求,但他们提供的很多早教项目并不合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传播了很多错误的观念,最后进入了这样一种恶性循环,非常令人遗憾。


中国的家长都特别想让自己的孩子成功,特别怕自己的孩子将来学习成绩不好。底层家庭会想着孩子将来能够实现阶层的跃迁,改变命运。中产家庭会特别害怕自己的孩子将来阶层下坠,没办法像自己现在这样过体面的、舒适的生活。


锦瑟很多家长在小孩4岁左右开始花重金购入网课,大人先上,之后给孩子每天上课。我看到过他们做得非常紧凑的时间表。几小时英文、几小时数学、几小时国学教育……


甘歌这种做法其实这是很错误的,说明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发育特点,这种也一定不会按照让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来教孩子。现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任务,ta的人生使命就是玩,你要想教孩子的东西都可以、也应该在玩中教。


我也不想只是批评,说这只是因为家长的心态很功利。虽然普遍的一个状态就是家长的心态很功利。但我也想指出这背后的原因:还是跟我们整个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相关的,整个社会的人权分配有关系。因为底层的人在中国是特别没有尊严、没有权利的。为什么中国家长都想让孩子成功,因为只有成功了才能够有尊严,才能够被尊重。 这其实是一个人非常基本的需求,这也是家长对孩子一个很正常、很合理的期待。



但是同时我必须要指出这样一种焦虑、无奈的现实,它最终导致了儿童权利的被剥夺。大人觉得我们要逼孩子学习。他们认为没办法,学习就是痛苦的,孩子必须要从很早就明白好的生活不是那么容易挣来的。这就让儿童过得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没有权利,也没有快乐,ta们本来的创造力和天然的求知欲也被扼杀。


有些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他们就很早就被贴上一个差生的标签。但其实孩子的大脑发育,包括各方面,不同的孩子有早有晚。可能只是当时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或者只是当时ta还没有开窍,或者是老师教的不好所以没有考好,但是很早的时候ta就已经被贴上一个差生的标签。Ta会觉得自己就不是学习这块料,ta的家庭也觉得孩子不是学习的这块料。很多孩子他们的潜能被父母、学校和社会,从很早就扼杀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女权育儿一定是行动主义的,我们女权主义家长要做孩子的倡导者。不要给孩子设计人生,不要过早的给孩子报辅导班,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而且强迫是没有用的。有些家长那么焦虑,担心孩子将来吃不上饭,还不如自己去努力挣钱,给孩子买套房子,或者给孩子留点财产呢。为什么现在要逼孩子呢,效果又不好。是吧?


锦瑟我就在一些那种鸡娃妈妈群(像打了鸡血一样,给娃提前学习的交流群)里面,有时候我都没法看下去,我好生气。比如我说有一本小朋友非常喜欢的书,有一个妈妈说这本书好,这个书我可以让孩子来练习背诵。我就觉得这个书我们孩子喜欢,是因为它内容是非常温馨的一个母子共享的时刻。可是那个家长从这里面看到的一个点是,因为孩子喜欢,所以我让孩子练习背诵练习语言能力。我就瞬间觉得很失望,一切都是一种非常功利性的学习,提前摄入和积累知识,作为ta们不输在起跑线上的一种做法。说的好听叫托举你不托举你的孩子,别人都在托举。这些词都是我在妈妈群里学到的,我真的心里非常难过。


首先第一点要说的基本上没有爸爸出场,这是妈妈群没有男人。第二这得什么样的情况,把妈妈逼成了这样的这种一种生活方式:每天时间以分钟来记,今天因为户外时间多了,所以晚上玩某种教具学习数学的时间就没有了。我就不知道怎么说,我心里非常难过。


甘歌我们传统上对教育的认识非常窄。我们认为教育就是让孩子将来成绩好、能够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所以现在这些家长们他们的关注就是教孩子文化课知识。其实教育远远的要大于学习文化课知识。 


我们的教育不是全人的教育。我们比较少跟孩子讲如何做人,如何去处理跟其他人的关系,如何去看待挫折,如何理解这个社会的结构。为什么别的小朋友能够去上2万块钱的游泳课,我们家不能?为什么别人的房子比我们大,为什么别人开车我们不开车?或者说为什么我们开车别人不开车?包括我要过怎么样的一个人生?如何去处理自己的情绪?如果我跑得不如别人快,考得成绩没有别人好,该怎么理解所有的这些。包括性教育,如何理解自己的性欲,自己性征的发育,这些在我们的教育中全部都是缺失的。


你强调文化课的学习,孩子将来也不一定能够考得好。被逼迫的孩子太多了,最后真正成才的有几个。其次是刚才我讲的那些全部都没有涉及,而这些对于孩子的人生和生活非常重要。也有很多人可能事业上非常成功,或者说考了很高的成绩考上了好的大学,但是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办法去维持一个比较健康的关系,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感到很空虚,这是对孩子好吗?你如果真的想让你的孩子未来生活的好的话,教育就绝对不能只是文化课学习。 



锦瑟我觉得我的做法OK,但是这些人这么想的时候我该怎么办?我唯一能想到的答案就是尽量找一些人结盟,因为没有天然的同盟,所以要尽量的找一些有相似思想的人尽量的多发声。因为现在像这种声音是比较稀缺的,像甘歌这种相同想法的家长是很少的。因为家长们很容易就被这些机构影响,更多的人想的是我不如去多赚点钱给孩子报个班。顺从的生活方式在短时期之内看起来是更加容易的。如果一直是以这种反抗的心态,日常就感觉到总是处于一种愤怒的情绪里。看别人的做法也不爽,好像自己也没有特别好的做法。还是要找方法让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更多支持,不光是来自家庭的支持。如果能有更多人跟你的想法一样的话,特别是更多来自养育人的一种类似这种想法,可能会让整个的育儿环境会变得更加容易,也会对孩子塑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之前那个人问的是:你可以给你的孩子塑造一个很好很优秀的环境,那么当他遇到将来遇到那些没有那么友好的、没有那么友善的环境的时候,你前期的过度的友好的环境是不是反而会对他将来造成一种伤害?这是我对他这个问题的理解,也是我对他这个问题的答案。

之前那个人问的是:“你可以给你的孩子塑造一个很好很优秀的环境,那么当他遇到将来遇到那些没有那么友好的、没有那么友善的环境的时候,你前期的过度的友好的环境是不是反而会对他将来造成一种伤害?”这是我对他这个问题的理解,也是我对他这个问题的答案。


甘歌被爱的孩子,有自信的孩子,对这些问题有理解的孩子,才能更好的去应对未来社会的残酷。他会知道是非和对错,孩子的价值观受家庭的影响很大。难道社会上的人歧视同性恋,我就不做同性恋才是更好的吗?更好的当然是我知道同性恋没有任何问题,我为我是同性恋而骄傲,我就是做同性恋。


我很理解锦瑟说的无力感,我也确实觉得非常难。如果有足够的经济条件的话,可以给孩子选择符合自己理念的私立幼儿园,或者私立小学,但是非常昂贵。因为他们不获得政府的补贴。整个社会体系是不支持进步教育的。


但我觉得家长知道是非,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还是很重要的。比如说别人都报辅导班,我就不报,不要着急,孩子的学习兴趣没有被破坏,ta是会学得更好的。我有一个朋友,在国内时ta帮孩子做一些作业的,ta说那些是无用的作业


比如说搞一个不报辅导班同盟,大家一起结伴不报,这种就非常好,从身边做起,就从我不报这个班做起。


肖美丽:我们听的听众里,如果有在深圳的,同样不想给小孩报辅导班的,欢迎来找我们,我们看看能不能建立起一个这种不报辅导班同盟。小朋友可以一起玩。

听大家讲这么多,我会觉得好像家长这个身份应该是一个更加积极参与到社会改造的一个身份,但是在我以前的想法里面,我会觉得好像是生了小孩,你就像是被家庭给维稳了,我很好奇的是,有了小孩是不是会让人变得更加的保守? 


我甚至看到微博上有人在说“生了儿子的女人屁股就歪了”你们的屁股是歪的吗?你们对这样的现象怎么看?


锦瑟我个人变成比较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其实是发生在生育之后。我之前也理解女性受到了很多不公,但是因为个体上的经历来说,并没有那么切身的感受到这种压迫,和没有意识到。反而是生育之后让我坚定了我成为一个女权主义者,并且以这种思想去育儿。 


一方面因为自己接触到了血淋淋的生活现实,也意识到了很多被掩盖的事情,就是看透了本质下其实是重男轻女造成的结果。然后另一方面我想能不能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努力,起码影响自己的孩子,哪怕多影响一个人,为他去塑造一个更好的环境。这才是让我变得更加坚定的一个原因。我可能本来屁股是歪的,然后我生了孩子之后反而就正了。


甘歌我成为女权主义者好多年了,在我生孩子之前好几年就是坚定的女权主义者。美丽的这个问题跟我刚才说的一点是相关的,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基础价值依托的话,屁股是不会歪的。因为你的屁股是由你的价值观决定的,只有你的价值观歪,你的屁股才有可能歪。我的屁股非但没有歪,还感到了更多的使命感。


一方面是我感到了更多的使命感,比如说我当时非常忙,但是我在百忙之中建了一个微信公号,我写了很多文章,翻译了很多关于为什么不要打骂孩子的文章,积极的去影响身边的人。从我刚办公号的时候,我家里的人还不确定是不是必须要用打骂孩子的教育方法,现在我们家人全部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共识,那就是当然不能打骂孩子。我也在尽可能的去试图为孩子们做一些事情,为支持妈妈们做一些事情,比如我有一些文章讲到让妈妈不要自责,帮助她们理解自己的处境。 


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我感觉生完孩子之后,我被绑架了。我感觉很多方面瘫痪了。我的经济自由也没有了,我的时间自由也没有了,我没有办法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说现在我的公号瘫痪了,我又要挣钱养家,然后又要带孩子。幼儿园里好多事情,然后管理孩子的社交,我感觉可能在我的孩子成人之前,我能够为社会做的事情都会非常有限。 


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认识到女权主义的重要性,不管是对于理解和改善自己的生活,包括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养育,让孩子更好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我无法想象没有女权观念,没有性别意识,如何能够让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因为这个社会给男孩和女孩两种性别都设置了各自不同的陷阱。如果家长没有性别意识和进步观念的话,我们很可能就是在把孩子往那样的陷阱里面推,给他们制造很多痛苦,成了社会的帮凶。


锦瑟我觉得首先不要怕承认自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然后我不怕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首先我承认,我也不说什么平权,也不说什么温和不温和,第一步我要站定自己的立场,然后坚定住,然后接着才尽可能的贯彻。现在“女权”这个词本身有一点被污名化,就是说很多人一听到你说女权,就会觉得要离你远一点,感觉好像很危险一样。 


第二步尽量地能够哪怕多影响一个人也好,尽自己的微力。我始终觉得日常非常重要,日常中一点一滴做起。


完整音频请移步播客平台

有更多精彩

策划:肖美丽 田左一

剪辑:田左一

微信文案:肖美丽 张累累

编辑:肖美丽 田左一

音乐:林菁


阅读更多:女权妈妈生育记

打赏我们

用于支付语音转文字

和支付RSS服务


你的关注/转发/打赏

是我们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椱ァ製这句话

$hYEN1113QtL$

后打开tao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