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系列讲座简报 | 张睿壮:国家安全要义与当前国家安全
4月28日下午,高研院跨学科系列讲座第12期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钟楼报告厅举行。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荣休教授张睿壮作报告,题为“国家安全要义与当前国家安全”。讲座由高研院常务副院长朱天飚教授主持。
张睿壮首先强调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对国家而言,国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什么是“国家安全”?张睿壮倾向于采纳《国家安全法》中的定义: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在状态的基础上还强调能力。在涵盖范围上,张睿壮认为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国家安全学》的观点,包括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方面。
张睿壮同时介绍了国家安全学及学科建设。国家安全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家安全、影响特别是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以及国家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基本现象,揭示国家安全及其相关方面的本质和规律,探寻合理的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战略,最终服务于国家安全现实的综合性实用型政治科学。2020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国家安全学从三级学科升为一级学科,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对国家安全教育及研究的重视。
随后,张睿壮分析了当前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国家安全形势取决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从国际形势看,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社会通行的是丛林法则,因此国家安全主要取决于国家实力和国际环境。国家实力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以及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国民凝聚力等软实力;国际环境包括国家的国际地位、外交关系和地缘政治态势等因素。在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经贸相互依赖是不对称的,体现在一方的脆弱性和另一方的敏感性,因此不能夸大相互依赖对国际和平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国家安全归根结底还在于把自己国家的事情做好。国际关系的一条基本规律是国力强盛即构成对他国的威胁并招致他国的威胁认知,因此坚持习总书记对中国仍然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将有助于形成对我国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张睿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为人民、靠人民的理念,体现了党对治国理政经验教训的深切记取和对客观形势的清醒把握。以此为主线,张睿壮重点从主权、国土、国民、科技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所处的安全形势和面临的安全挑战。
在报告会交流环节,范雪、许明杰、陈进国、张兴奎等学者,就南海局势、台湾问题、国家安全学科升级的影响等话题,与主讲人进行了交流探讨。
文字:夏春璐
摄影:林扬子
编辑:陈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