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更尕仓洋:环保是我的修行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寂天大师在大乘佛法的经典《入菩萨行论》中有云:

自与他双方,求乐既相同,

自他何差殊,何故求独乐?

自与他二者,不欲苦既同,

自他有何别,何故唯自护?

 

所有的生命都与我一样,渴望获得快乐,远离痛苦。

既是如此,我有什么理由不顾他者而只爱护自己,甚至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伤害其他生命的基础上呢?


我常常想这是寂天菩萨传授的一个非常伟大的秘诀,并且祈祷自己能遵循他的教诲,在修习自他平等的菩提心上有些许作为。


年措的成员在野外调查


雪豹或羊?我的保护价值观

今天中午,我的朋友、耶鲁大学的保护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博士生高煜芳向我介绍了许多现代自然保护的概念和价值观,我并不完全认同。例如,他提到了雪豹保护上的很多矛盾。


在多数保护工作者看来,雪豹是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处于高原食物链的最顶端,对于维持整个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该得到有力的保护。但是,雪豹偶尔也会捕食老百姓的家畜,与牧民发生冲突,甚至导致牧民“报复性”地猎杀雪豹。


在雪豹、家畜和牧民之间,我们到底该选择帮助哪一方?对我来说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当雪豹杀羊的时候,我们必须站在羊的这边,而当人杀雪豹的时候,我们必须站在雪豹的那边。


这样的选择并不是因为雪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并不是因为羊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家畜。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我相信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一只雪豹的生命并不比一只羊的生命来得贵重,而任何的生命,不论是雪豹还是羊,都希望离苦得乐。


孩子们非常喜欢听环保故事


追求慈悲与保护自然

我不清楚其他的环保者是基于什么样的价值观在保护自然,但我可以说,在佛法影响深远的藏区,人们自发的保护行动是建立在生命平等的理念基础上的。大乘佛教所倡导的一个最高目标是对慈悲的追求。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


修习慈悲心和菩提心的一种便利的方法是称为“因果七诀”的七个法门:知母、念母、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和发菩提心。婆娑世界的芸芸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父母,我怎能不感念他们的恩德并推己及他,尽我所能帮助他们远离痛苦?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潜移默化下,才有了雪域高原上至今可见的人和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景象。


世界历史上曾经有很多伟大的人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但在2500年前,印度的一个小王子却坚信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并创立了以此为核心的一个学派。我觉得这是非常独特且妙不可言的。


年措的开端和成长

约在20年前,我在甘肃夏河的拉扑楞寺求学。那时,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去寺院前山的森林里捡垃圾。有阵子我们听说青海的阿尼玛卿和年保玉则马上就要旅游开发,具体细节并不清楚,但在我的概念里,游客来了势必会对神山圣湖造成伤害,所以我和扎西经常讨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家乡的环境?


这个心愿一直伴随着我们。2007年,在格嘉·慈诚和先科等很多朋友及当地政府的帮助支持下,我们小小的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简称“年措”)终于成立了。


我们做的第一个项目是藏鹀[wú]观察,为此,朱加老师在山谷里搭帐篷连续住了好几个月认真地记录拍摄藏鹀的生活。到了冬天,我和扎西费了很大功夫,孜孜不倦地编写一本《藏鹀观察记录》手册。我们那时只懂得使用Microsoft Word来排版,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今天排版好了明天打开后又全都乱了。我们没有经费去请别人来帮忙,所以就只好自己硬着头皮笨拙地反反复复做下去。


协会第一次制作的《藏鹀观察记录》手册


如今回首过往,不禁觉得那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些年来协会编写了很多手册,基本上都是由我们自己独立编写、设计和排版。面对困难,我们坚持下来了,也正是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2015年,我们编写了一本关于垃圾的小册子。这本书对于其他人有何影响我不好论断,但对我自己来说,从编完这本书的那一天起,我再也不敢吃那些零食了。减少垃圾的一个最好方式是控制垃圾的来源。例如,买衣服时挑选质量好且耐用的;另外,一次性的用品要尽量少用,甚至永远不用。


协会制作的《论垃圾》手册


尽管我们在书里这样写,但即使是协会的成员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也很难做到,所以我时常担心“环保从我做起”很可能变成一句空话。一位藏族作家曾说,“教育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对此我非常赞成。协会这些年非常注重环保教育,其结果是年保玉则周边已经诞生出20多个自然保护小组。他们志愿开展环保活动,最起码不会乱丢垃圾,这样一个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每个协会成员的努力和坚持,也离不开家乡父老乡亲们的支持。


环境保护是修行 

归根到底,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呢?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慈悲和智慧,以便帮助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有些人可以普度众生,有些人只能够帮助少数几个人或者是几只动物。但不管我们有多大能力,只要尽力而为,这就是修行。


更尕仓洋老师在编辑《年保玉则山水文化》

摄影/欧阳凯


当前的环境变迁问题,本质上是文化的问题,改变的不是环境而是人的内心。以“保护环境”这个现代词汇来说,我们不需要新理念,我们需要的是回到传统中去,在佛陀古老的智慧里,重建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那就是菩提心和慈悲心,是佛教传统里的生命平等的理念:


这个世界不仅仅是属于人类的,也是属于所有生命的。


作者简介

果洛·更尕仓洋,青海省久治县隆格寺僧人。2007年与居·扎西桑俄共同创办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带领当地老百姓监测野生动植物、湿地和气候变化,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以影像、绘画和文字等多种方式倡导年保玉则及其周边地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2015年创办久治绿绒蒿艺术文化中心,现今已支持26个孩子在中心学习传统唐卡和现代绘画。

翻译/高煜芳;编辑/Emma

文中图片如非注明,均来自协会成员


文章由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络后台

感谢!


99公益日即将来临

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发起的“帮黑颈鹤仙女护神鸟”项目将进入众筹阶段

近期我们会发出公告

请关心协会工作的朋友们拭目以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