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浦桥之惊情四百年
我有个好友刘总,自己搞个公司,忙进忙出事业相当发达。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没有发迹的时候,他还是小刘,借住了一间打浦桥徐家汇路沿马路的石库门房子,从瑞金二路的边门进出。这个位置现在是热闹非凡的日月光广场,当年却只是普通的上海民居,小刘当时是个小编辑,借的是顶层的阁楼。那时闲来无事,几个同事经常在他家喝点小酒,喝着喝着都晕了,当大家都在谈天说地的时候,只有小刘,走到阁楼老虎窗底下,看着马路对面海华花园高耸的屋顶念念有词地说道:“老子迟早要住到对面去。”
海华花园曾经是打浦桥,也是卢湾区的地标建筑
做人最怕认真两个字,二十年前喝酒时说的酒话,谁也没有当真。但二十年以后,小刘真的成了刘总,在肇嘉浜路更高级的地段买了好房子,当年打浦桥的地标建筑海华花园,恐怕已经入不了他的法眼。作为二十年前建成的小区,如今的海华花园在卢湾只能算非常普通,但在当年,却是不得了的。如今普通商品房就能配套的花园、喷水池、超市、健身房、洗衣房等等现代设施,当时很少见。而且海华花园属于外销房,普通老百姓不是想买就能买的。能够住进海华花园的,除了洋人海归之外,非富即贵。难怪在当年小刘的心目中,“住进海华花园”是作为重要人生目标的。
不过在海华花园动迁建造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当时轰动上海滩的事件,那就是在1993到94年期间发现的“明光禄寺少卿顾从礼家族墓”。1993年1月份的时候,建筑工人在底下2米处发现两座糯米浆三合土浇注的石板墓,夫妇合葬,女左男右。考古人员到达现场时,男主人的墓室遭到一定程度的施工破坏,好在派出所非常得力,很快追回大量文物。初步断定,这里是明朝时上海本地的先贤、曾经担任光禄寺少卿的顾从礼家族墓地,然后在施工过程中,又陆续挖掘出好几处墓室。更了不起的是顾从礼的遗体历经400年,居然没有腐朽,皮肤还有弹性,身上穿着大明官服,冠带整齐、朝服如新。经当时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专业人员防腐处理后长期保存,属于上海的国宝级文物。
顾从礼家族墓地发掘现场
根据清朝同治年间的上海县志记载,顾从礼字汝有,出生于上海青浦崧泽镇,家族长期在上海生活。顾从礼官至光禄寺少卿,相当于四品官,在本地相当不得了,在嘉靖年间,他主要从事制定宫廷礼仪制度、选编善书目录等。顾从礼曾经捐地建造县衙和县学,还曾出粟四百石建造上海县城的小南门,用以抵抗倭寇的骚扰,所以他为上海的城市建设作出过贡献。上海老城厢大东门内有一条小巷“大夫坊”,传说是顾氏家族的故居。
从打浦路顾从礼家族墓地出土的玉器
顾从礼家族最出名的其实是他的弟弟顾从义(字汝和),号砚山先生。顾从义学识渊博,特别精于鉴别书画碑帖,入朝当官也是以书法家的身份。练书法的都知道米芾的《蜀素帖》,蜀素帖后面就有顾从义写的跋。我猜测顾从义的墓地应该也在徐家汇路肇嘉浜路两侧,但年代久远战乱频仍,已经无从查考了。
顾从义书《蜀素帖跋》
顾姓在江南是个大家族,从古至今名人辈出,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南朝大文学家顾野王、松江府顾名世家传下来的“顾绣“……都是一个家族的。根据记载,上海最早的顾姓出自金山的亭林镇(近来因韩寒而名声鹊起),我有个老同事姓顾,就是金山亭林人,此顾是不是那顾,有机会倒要讨教一下。传统上来说,上海老城厢老西门以外,以前都是墓地坟茔,像顾氏家族这样的名门望族,自然有自己专属的墓地,放在打浦桥一带也是很正常的。当时肇嘉浜两岸,就是坟山点点,后来徐家汇路马当路附近造地铁站时,也曾经出土过明朝的古墓。
老上海城墙
海华花园一景
这天正好休息,约了老搭档赵老师在打浦桥喝茶,赵老师家房子重新装修,暂借海华花园一套公寓作为过渡。一进小区,赵老师就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我带你去看一样东西。“过去一看,老实说我并不懂什么。赵老师说道:”你不懂了吧,这是传说中的铁树开花啊。“
传说中的铁树开花
据说不怎么稀奇,但成语毕竟放在那里,在我看来还是很稀奇的
不管怎么说吧,打浦桥的变化太大了。从明清时代的郊外坟地,到民国时各地难民云集的臭水沟,再到解放以后的综合治理、旧貌换新颜,最近二十年,打浦桥又成为上海一个新的地标,原来看上去高耸入云的打浦大楼、海华花园,感觉已经旧了,老了。如果还抱着老观念来看这块地方,还把它当作”下只角“,那未免太落伍了。
昔日肇嘉浜
今日打浦桥
当年仰望星空、一心想住到海华花园里的小刘,如今成了大腹便便的成功人士刘总,虽然他并没有搬进海华花园,但他想请我们老兄弟吃顿饭,可能还要到打浦桥找餐厅。如今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的顾从礼老先生,如果四百年后看到打浦桥的变化,应该也会发出”神女当无恙,当惊世界殊“的感慨吧!这就是打浦桥惊情四百年的故事么?
最近我还写了
欢迎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